遥望阿尔卑斯(1)(慕尼黑纪事)
(2007-05-29 04:10:57)
下一个
罗圆圆是被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吵醒的.房间里很昏暗,她看了一下钟,8点15.如果不是下雨,这时候应该天色大亮了.
其实这个时候,她应该坐在教室里,听着教授难懂的巴伐利亚方言,打磕睡.不过,自从和许原同居以来,她逃课的次数已经大大多于上课的次数了.她就是不想学了.31岁的女人,实在没有兴趣再在校园里耗下去了.
许原也是今年年初才找到工作的,在一家不太大的公司当工程师.这公司说起来叫做技术咨询公司,其实就是工程师公司,专门"租借"工程师给各个大公司.所以,他的工作地点很不确定,虽说公司是在慕尼黑,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别的地方,周末才能回来.
这当然不是理想的工作,但总比找不到工作强.许原是那种喜欢过安逸日子的南方人,白白净净的.其实他毕业的时候,德国的经济正在复苏的阶段,工作不是那么难找,他的同学都找到了不错的公司.可是,他不想离开慕尼黑,甚至不想离开慕尼黑市区,他发了几封求职信,在他自己划定的区域内.有公司给他回信了,喊他去面试.他去了,对方挺满意,他只是觉得对方给的工资低了些,税前才2800欧加上其他一些福利和补助.其他都能接受.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工程师公司,是要到处跑来跑去的.他想了想,就签了合同.他那时候已经认识罗圆圆了,有时侯也约会吃吃饭,看看电影什么的,可是没有明确下来.他知道罗圆圆也和其他人约会.偶尔.
第一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他打电话请罗圆圆吃饭,去中餐馆.罗原原去了,打扮得很漂亮.罗圆圆属于那种"第二眼美女"吧,说不上多漂亮,也没有明显的缺点,可是很会打扮,细看看还不错,也有一种嗲嗲的味道.上海女人嘛.当然,她只对她喜欢的人嗲.她4年前来到德国,和很多留学生一样,先是在东德的一个小地方读德语,一年,考过了DSH以后,就申请了慕尼黑大学.这里书很难读,可是,这里的机会也很多.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知道,机会往往比文凭更重要.
在德国留学比在其他国家辛苦.德语难学,书难读,工作难找,居留难拿.学工科的男生还好,一般在专业上都有点基础,打工也比较好找,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只是女生太少,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可是女生,尤其是学文科的女生,相对来说很辛苦,她们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德国人.就她们那点学了三.四年的德语水平,哪能跟人家德语是母语的人拼啊,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尤其是上讨论课,完全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听着都吃力,等听懂了,想好了自己的观点,组织好了句子,鼓起勇气想要发言了,人家已经改变话题了.这个沮丧啊!回去还要看德语书,德国人只要三天,她们要30天,还看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平时还要抽时间打工,干的都是非专业的工作,收银啊,餐馆跑堂啊,或者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所以有人刻薄地说,女生在德国留学,简直是"毁容".在地铁里,火车里看到的中国女生,大部分穿着朴素,背着硕大的双肩书包,素面朝天,满脸倦意,
罗圆圆就是一个学比较文学的女生.不过,她倒没有被"毁容",因为她很在意自己的容颜.尤其是30岁以后,她常常有了年龄的危机感.国内的同学大多数结婚了,生了小孩了,可她还是一个人,真有些累了.人们说"女的先走,一定分手".一点儿也不错.出国后她就和国内的男朋友分手了.之后她断断续续地谈过好几次恋爱,有同胞,也有德国人,都是有始无终.
她和许原是在一个中国人的聚会上认识的.在这个聚会上,罗圆圆穿着漂亮的短裙,化了淡妆,和面容憔悴的女同胞们站在一起,她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许原也有这种感觉.许原之前一直没有固定的女朋友,谈过几个,也有过两次短暂的同居史,不过,这对他来说,都是过渡而已.他喜欢漂亮些的女生.可是,在慕尼黑,漂亮的中国女生是稀缺资源.
他们那晚上认识了,交谈了一阵子就交换了电话号码.之后就断断续续地约会.两个人都互有好感,可又不想表现得太主动.在一起也只是牵牵手,搂搂腰而已.许原想有进一步的关系.在一次看过电影以后,许原吻了罗圆圆.罗圆圆没有抵抗,还热烈地回应.许原很受鼓励,想带她回家.没想到她坚决地拒绝了,然后自己坐地铁回了家,没让许原送.许原也不开心,闷闷地回去.
之后两个人有20天没有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