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没想到!伊朗折腾出的竟是一场大国博弈连续剧!

(2007-04-09 09:52:13) 下一个
今天英国《卫报》以“美国曾向英国提供军事解决方案”为题,透露了大量有关“英国水兵事件”的细节。

文章指出,在英国水兵被扣留后,美国国防部很快就给英国开出一连串军事解决方案的单子,其中包括派战斗机到伊朗革命卫队基地附近巡逻等等。但是英国政府马上拒绝了。用《卫报》的意思是英国就这件事让美国政府躲远一点。其中还披露了英国为了解救这些水兵,四处托关系,不仅中东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卡塔尔、叙利亚),甚至远在南美的哥伦比亚都受托向伊朗政府发去了劝说。伊朗政府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梵帝冈教皇,他在信中希望伊朗政府能让这些英国人回家过复活节。

文章中还透露了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当英国人四处托人要伊朗政府放人时,由于伊朗的手续是要“各级领导”批准,但正好赶上伊朗的新年,很多“领导”都在乡间度假,因此拖了很长时间。

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披露这样一个现实:在英国四处托关系从伊朗“捞人”的过程中,把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的另一面暴露出来了。6年前“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人其实也是四处托关系“捞人”,只是一些内幕才慢慢透露出来。英国媒体之所以这么快就透露,是因为英国国内众多人反对布莱尔跟随美国参与伊拉克战争。想想一些媒体说是因为布莱尔的“48小时最后通牒”,伊朗迫于压力才放人的诠释,感觉很滑稽。总之,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像是一部后现代的国际关系连续剧,透露出来的信息即断裂又相互关联,如果将来有人拍摄成电影,一定会比刚刚获奖并在国内上演的《通天塔》好看。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美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前往海湾的消息,也是迫使伊朗放人的一个间接理由。如果真是那样,伊朗的那些“领导”怎么还会在乡间度假呢?其实美国航空母舰并不是用来作“叮咬”行动的,航母上的舰载机最大优势是在突防能力强的陆基飞机将对方防空火力和反舰火力摧毁后,抵近对方海岸象“搬运工”一样,对对方的经济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性低空打击。目前美国航母上由于F-14的退役,护航任务本应由新装备的F-18E/F来承担(替代F-14和EA-6B),但是F-18E/F由于刚刚换装,还不具备对航母上的F-18C/D护航独立完成纵深打击任务。更何况,这次在海湾的航母上并没有搭载F-18E/F。有关这一点,“斯坦尼斯”号航母到达海湾后,舰上的18名海军陆战队F-18C/D飞行员和145名维修保障人员,印证了美国第三航母攻击大队指挥官凯文·奎恩“我们的主要行动是对阿富汗的盟军地面部队提供空军支持。”的说法。

事实上,对于伊朗这样有相对完备防空体系的国家,航母只能依托陆基飞机提供电子支援(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这样的)。航母上的舰载机只能为本身提供电子支援,并不能覆盖象伊朗这样的防空体系。其实这在美国军事论坛上这些专业军事迷已经分析的很多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媒体在分析伊朗扣押英国水兵是冲着联合国决议去的,或者是试探美英的底线。但是他们没有联系到事件发生后,在阿拉伯联盟首脑会议上伊朗外长那张谈笑生风的脸庞。在那次会议上,不仅沙特国王向美国背后捅了刀子(谴责美国侵略伊拉克),而且卡塔尔副外长也反对美国打伊朗(沙特和卡塔尔的空军基地对打击伊朗比航母重要多了)。阿盟首脑会议是不是展现了伊朗向外辐射的动员能力呢?

  这一点以色列因为深受真主党和哈马斯之困最有感受(以色列被抓士兵现在还没有释放吧,6月份以色列将出来对那场因“人质”事件引发出那场战争的最终报告),因此阿盟首脑会议后,以色列情报网站发出:伊朗与沙特正在接近,埃及也有可能与伊朗恢复关系的等等警告。而关于这一点,在美国鹰派嚷嚷打伊朗的时候,前总统克林顿早有警告,看看美国众院女议长佩洛西对叙利亚的访问令共和党极为的不愉快,也许能从中能嗅一点民主党一旦上台的中东政策味道。而伊朗人也不傻,他们看不出来布什在国内的处境吗?沙特国王让布什难堪的讲话不是在押民主党的宝吗?卡塔尔靠天然气出口欧洲赚钱,而欧洲“绿党政治”需要卡塔尔的天然气来消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希望海湾乱最好乱到把卡塔尔的天然气阻断让欧洲向俄罗斯低头……。这太后现代了!

总之,我从2004年开始关注伊朗,总认为伊朗能折腾出来一点事。没想到伊朗折腾出来的竟然是一场有关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曾经一度伊朗的电影成为了中国先锋导演的楷模,模仿伊朗电影之风也成为了潮流。听说最近伊朗大导演阿巴斯(拍摄了《樱桃的滋味》、《生生长流》等等)要来北京,但我觉得先看看由伊朗搅活出来的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可能更精彩,至少也是对即将来到北京的阿巴斯导演了解的一个预热吧。只是我们看这场“大国博弈的后现代主义连续剧”时,要多想想中国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应该怎么设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