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在日本有名的北寒之地“北海道”留学,经历了有生以来雪最大最寒冷的冬季。来日本之前曾在长春最冷的四个半月学习日语,想着经历过同样纬度的天寒地冻,北海道的冷会在预料之中,况且医学会给我们这批留学生租有被褥,所以走的时候并没有特意为自己准备过冬的装备。11月开始不久我就深刻尝到了大意的后果,冷,无孔不入的冷,伴随着无休止的落雪让自己好像时刻都在冰点之下。纷纷扬扬的大雪积落在房屋街道和山头树梢,一场又一场似乎没有停止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掩埋了半个房子,直到第二年的3月末札幌还是个白色的世界。漫天的大雪和夜晚刻骨的寒冷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大雪一覆盖道路札幌人就放弃了徒劳的清扫,半尺厚的积雪被人们踩后第二天成了冰面,过两天又是一场雪,重复着覆盖和冻结的过程。病院大楼里的热气在推开大门的瞬间消失无踪,一阵冷风夹杂着飞雪扑面而来,一个哆嗦,肌肉毛孔全部收缩成戒备状态,从头到脚每一根汗毛马上立正,如果可以真想把脖子也缩到肚子里。可能是下班的时候肚子空空,总是觉滑雪服太宽大,挡不住风往里边直灌,手紧紧地插在衣兜里顺带着试图把衣服裹得更紧些。双肩包此时很有作用,有力地保护着背部一点的余温。积雪踩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如果没有暗藏的冰面时不时让脚下一滑,倒还真有点情调。不过一来没有多余的热量二来手插在衣兜里要在雪地上保持平衡颇费力气,所以只有低头迈着小碎步颠颠地往回赶。路面上的积雪和暗藏的冰面丝毫容不得大意,在结结实实摔过多次后终于知道自己不具备出众的平衡力和快速反应力,真羡慕决少数能抬头挺胸大步向前走的人,而我只能不雅地一路颠着回家。
在日本住的房子是个三层9户的小楼,开放的铁楼梯早被冰雪覆盖,上下之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最有力的保障就是紧紧抓住楼梯的扶手,当然前提一定要戴手套。这可是切肤之痛的教训,情急之下一把抓在铁栏杆上,手立刻被牢牢粘住,好在半天挣脱之后皮肤完整,就是一道白印子半天退不了。走廊也是开放的,把门暴露在背阴的寒风之中,越是着急进屋,冻得麻木的手越拿不住钥匙,哆哆嗦嗦地半天打不开门。这个小楼在日本算作apartment,典型的木板结构,四面墙随便一敲都会嘣嘣作响,对着街道和楼梯各有一扇落地窗,占据了大半个墙面,鬼子可真会省木材。虽然是双层的玻璃,窗缝也被胶带紧紧地封了起来,可还是挡不住凉气渗透进来,室内同样冷的像冰窖,不过好在至少没有风。进屋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去把GAS炉打开,日本是个能源缺乏的地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北海道,除了mansion会有暖气供暖,一般住房都靠GAS炉取暖。GAS炉比窗机大点,通过管道连到屋外的GAS桶,让人止不住担心万一管道密封不严外带屋子通风不好可是自寻死路。3-5分钟后机子开始轰鸣,顾不得GAS刚燃烧时的怪味,抱着冰冷的脚脸几乎贴在炉上暖暖前心再转身热热后背,人才能一点点恢复生气。最怕是晚上,钢丝床上只有薄薄的一层海绵垫,被子也是单薄的一层,尽管GAS炉不停地运作,可也敌不过上下夹击的寒冷,常常在半夜被冻醒,真佩服日本人还有睡地板的勇气。可能在富裕国家留学的穷学生都比较能吃苦,将微薄的奖学金用在买新床垫和被褥上算奢侈的念头,加上短期学习流动性大,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忍耐。许多在日留学过的人都有逛旧货市场和捡垃圾的体验,北海道的二手市场在秋末就已经结束,好在我比较走运,在挨冻了几个月后旁边邻居家淘汰了一张半新的厚床垫,加上朋友同情地赠送了一床鸭绒被,终于可以睡个暖和觉了。不过日本是个以能吃苦能忍耐为荣的民族,常在大街上看见身着短款羽绒服搭配短裙通靴的时髦女孩,再低头看看裹得像熊一样却依旧不停发抖的自己,又忍不出要发出“美丽真冻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