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信息战

(2007-07-03 20:00:52) 下一个

中国信息战(长文)

据现有的资料证明,最早提出“信息战” (Information Warfare) 这个概念,并撰写著作文章的是中国的沈伟光先生,在1985年他还不满30岁时,是解放军的一个低级军官,提出了“信息战”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当时的技术手段缺乏,并且对“信息战”的整体理论架构也缺乏深入广泛的研究,加上中国现在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对于由美国自由开放社会所发明的信息战思想理论不能完全适应,所以“信息战” (IW) 这一新的军事科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国研究发展进展速度不快。

直到1991年中东“风暴战争”中,美国军队运用“信息战”这一概念发展出来一整套新的作战理论、战术、技术和新式精灵武器,使战争的概念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东“风暴战争”的过程和结局对中国军队领导人产生了震撼作用,使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人海战术”,“精神原子弹”等这些老一套的战争理论和战术已过时了,根本不适应目前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要求了。因此,中国下决心以“科技建军”改变军队结构,加强海空军,太空作战和信息战,而信息战是所有军兵种作战系统的神经和耳目。没有了信息战,军队将是聋子和瞎子,对敌人的进攻将毫无招架之力。

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信息战的理论,科学技术的软件下功夫研究,而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如人造卫星、雷达、通讯和互联网等等都全力研究发展和制造,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就为未来的信息战提供了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及手段。

由于中国的保密制度,对收集中国信息战的资料很不容易,下面仅对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现阶段中国信息战发展的成果和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一些判断。

第一, 中国对信息战(IW)的理论研究

中国对信息战的理论一方面大力的向外国学习,尤其是向美国学习,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战争经验注入到信息战理论中去,形成了中国的特色。信息战的最大特点是让信息资料自由流通并加以充分的利用。而中国的现状是对信息加以规范和限制,害怕影响社会的稳定。从人文思想的角度来看,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能让信息充分自由流通的信息战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1991年后,中国的信息战的理论和技术有下列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发展: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中心, 是中国的主要IW研究中心。其研究内容包括:发展IW战略理论;把IW整合到所有的军事条例中去;为在信息时代打赢信息战争而制定各种策略;参加国际社会的信息技术组织。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其对IW发展注重在技术层面,研究各种新技术,新器件和新材料。1999年,解放军资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和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解放军资讯工程大学。
3. 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由61研究所和资讯工程学院来执行IW的工作。
4. 中国国家智能电脑系统研究中心。
5. 成都电子科学技术大学。
6.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中国开始研究信息战(IW)理论

尽管沈伟光首先提出“信息战”的概念,但没有提出一整套的理论架构,中国军事将领们直到1991年中东“风暴战争”之后才提出一些IW理论设想和概念。

中国研究IW是从浏览外国的IW文章开始的,接着是从电视图片中观察和分析中东“风暴战争” 的IW中学习,中国军队并没有直接的IW战争经验。因此,中国军事学者们还不可能独自的提出IW的理论概念和架构。之后第三步是仿照美国的IW概念和理论,可是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与美国相差太大,不可能全部照搬,这就使得中国的IW理论很不完整。

事实上,因为IW是个全新的战争概念,它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因此IW的定义还是处于连续变动的状态,他会随着与信息战IW有关的科学技术发明,发展变化而变动调整。而中国对IW的理解又是跟随美国,所以它的IW理论就不可能处最先进的地位。直到2001年为止,中国还没有摆脱对IW定义的混乱和迷惑的状态,还没有建立一个指导全国性的官方档,还没有一个有远见的分类学,能够精确描绘中国的信息战IW的全貌。

二,美国对IW的定义简析

美国学者和军方对信息战IW有着广义的论述,对IW有广义的定义: 
1. 信息能指导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在战略部署和战术操作层面的决策; 
2. 信息战的目的是影响对手的决策过程,使自己得到利益;
3. 信息战的结果是使敌人做出错误决定,延迟决策和根本不做决策;
4. 信息战的成功在于己方获得的信息必须超过敌方;
5. 所谓信息运作能力是指对信息收集、处理、无阻碍的传递的能力,同时利用敌人和不准敌人有信息的运作能力;
6. 信息的运作能力简单地说是在信息领域内的不对称力量。

此外,美国国防部从广义的角度对IW做了定义:信息战是在非战斗和模糊的状态下,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同时这些行动将影响到所关注目标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另外,从战术的角度对IW做出较狭义的定义:
1. 毁灭性攻击;
2. 电子战,电磁攻击;
3. 电脑网络攻击,对电脑网络进行扰敌、拒绝、贬低、消灭敌方电脑、电脑网络和信息传送;
4. 军事欺骗、操纵、歪曲、伪造信息,对敌方军事指挥官误导和蒙蔽;
5. 心理误导;
6. 密码保护和破解。

美国的信息战已经发展到如下的地步,在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对阿富汗战争,美国中央指挥部信息指挥系统通过侦查卫星把阿富汗65万平方公里土地分割成1000个小型的IW战争区域,对每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传输到在佛罗里达州的美国中央军区,并对阿富汗进行全天候的侦察。甚至由无人侦察机在阿富汗上空对某一个特定目标(例如追捕本拉登)进行照像侦察,将信号传回中央军区指挥部,由指挥部电脑操作员下令指挥无人侦察机发射导弹进行攻击。这真是“决策千里之外”的范例。

美军经过中东“风暴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之后,又提出了“网络中心战”(Network Centric Warfare, NCW)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把战场上的各军兵种的各种武器系统平台通过电脑网络集合在一个网络中心内指挥操作进行联合作战,极大地发挥了战斗效率。把战争的形态提升到更高一级。美国军事专家和学者们认为,“网络中心战”有三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作战优势。

其一,使分散配置的部队发挥整体优势。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必须把作战和作战后勤保障部队部署在敌军和要保卫的目标附近。结果分散配置的部队易处于弱势,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由于传感器作用距离扩大和武器射程的增加,快速传输信息能力的增强,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战场上为了达到集中战斗力的效果,将不必再集中部队,而“集中兵力” 的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降低作战风险。由于集中战斗力的内涵由集中部队让位于集中火力与信息,从而减少作战风险,不会再有“高价值目标”出现在敌人面前。其次,将减少后勤负担。部队不再频繁运动后勤,不仅会减少伤亡,减少医疗卫生勤务工作量,油料、弹药等物资的运输和补给量也会大大减轻。最后,将使配置在不同地点的兵力兵器,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就可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目标,从而发挥更大作战效能,取得最大作战效果。   

其二,使战场情况一目了然。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它实施“全景”偵察,耳聪目明,信息灵通,对战场情况了如指掌,对指挥官的意图一清二楚。这样的部队能实施“自我协同行动”,自觉与其它部队配合;能在留下活动痕迹很少的情况下,实施联合作战行动;能在上级指挥官总意图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独立作战。   

其三,使各作战平台连为一体。作战空间的各作战单元用网络连为一体后,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既能更有效地协调行动,也能为适应新的战场情况很快地转换作战行动样式。使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坚固耐用、性能良好的信息基础结构。这一结构能使战场上的所有作战单元,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把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连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各“作战实体”的“硬连接”;另一类是连接各“作战机制”和“作战程序”的“软连接”。“软连接”的好坏既是影响部队协调行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兵力兵器战斗力系数升降和战斗力能否得到倍增的关键。但无论是“硬连接”还是“软连接”,都不一定是连接得越紧密越好,而是要适当,其标准是能使部队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指挥所、司令部或办公室)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达成信息优势,从而影响、破坏敌方的信息站、信息系统以及电脑网站的作战样式。基本战法包括:电脑网络攻击、输送电脑病毒和破坏性“黑客”行为等。美军的“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有本质的区别。“网络战”是信息条件下以电脑及其网络为基本工具、以网络攻击与防护为基本手段的一种全新的特殊作战样式,而且主要是针对指挥领域的作战。“网络战”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的较量,具有平时和战时一体化的特点,不仅战时是配合战场作战的重要作战手段,在平时也可能独立实施并可随时发动攻击。   

“平台中心战”是针对“网络中心战”而言的,即作战行动主要围绕武器平台进行,由各作战平台自身的探测器获得战场信息,然后提供给武器平台进行作战。不仅上下级之间的战场信息交流少而慢,而且平台之间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使得作战中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这一过程需要指挥官自上而下地进行协调,整个作战过程无法真正联贯,造成了战斗力和时间的浪费,相比较而言作战效能较低。   

由此可见,“网络中心战”尽管充分运用了电脑网络技术,但不是实施针对电脑网络的作战,而是以电脑网络为中心和基础,使整个战场、各种部队、各个??能。所以,“网络中心战”作为信息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战场作战,而不是特定含义上的“网络战”,但与“平台中心战”相比,实现了上下左右作战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

这可以说“网络中心战”是更高一级的信息战的表现形式,与信息战的初期定义己大大的不同了。这正是美国信息战走在全世界的最前面的例证。

应该说明的是,IW的理论和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并且都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不会轻易得向对方公开。因此IW的战略筹划、战术运用和技术手段将会层出不穷。

三,中国对IW理论研究的深化

从1991年中东“风暴战争”之后,中国已开始认识到在全球化和和相互依赖时代中,高科技和信息力量的重要性,中国渴望在全球化社会中成为一个主要的政治和经济参与者,在全球化社会中,信息力量已处于能支配国际关系的关键地位。

中国相信,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之后,国际社会将从单极变成多极化世界。从战略和军事角度来观察IW,它可以弥补中国老旧过时的军事力量的弱点。首先,IW可以从较弱的地位对付美国和日本等军事强国,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不对称”能力,使用“超限战”手段来扮演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攻击角色。因为中国不可能指望使用美国的战略和战术来对付美国,因此中国必定要寻找其它方法来阻止和战胜美国,而恰恰信息战这个手段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技术能力,使中国的攻击力量比较容易的达到美国本土。如果用有限的洲际导弹和核弹头的传统军事力量来攻击美国本土,成功的机会是不大的。

中国相信,IW提供了一个在现有强国之间争夺霸权不可缺少的技术领域之中最有功效的技术。相对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言,IW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受到攻击之后能迅速修复的军事力量,这对于相对落后的中国军事力量是最合适的。中国战略家们希望,信息技术的整合力量能够在不用花费巨额军费的情况下改善现有的老旧军事设备。在过去的20年中,信息处理能力是在加速成长,而每单位信息处理能力的成本是以指数的速度直线下降。

但是,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计算信息成本的话,却是高得非常惊人的。信息战的成本相对于传统军事技术,对支持传统战争的军事力量的结构系统所需要的成本而言,其成本实际上是显著的上升了。虽然过去30年内,每一个信息比特 (bit) 的处理成本已降到指数的十次方,但是指挥系统的成本已经上升到要吞掉过去传统战争架构的整个国防预算。

由此可见,中国发展IW速度将取决于中国要利用IW能力的成本,取决于中国在多大范围内确定IW的定义概念,以及从事IW的范围。某些项目和系统是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例如,收集信息所必需的侦察卫星和其它的辅助系统,尤其是在太空中部属署多功能、全方位的侦察卫星网是需要巨额军费预算来保证其不断的发射新卫星作更新替补及维持长期正常运转。中国提出“科技建军”是需要大量经费预算作保证。

1991年中东“风暴战争”强烈地刺激中国领导人和军事将领,不从事信息战是绝对不行了。因此,中国的军事分析家们对信息战和他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地位做出评估,迫使他们思考,并在理论上探讨,如何形成一个中国式的IW定义和能力。在开始建立中国IW理论的初期,是把美国、俄罗斯、德国和法国的IW理论翻译过来,甚至从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著作中寻找灵感。所以,中国的IW理论架构从一开始就打下了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烙印。

同时,至今为止,中国IW系统的硬设备,包括巨型电脑、多功能侦察卫星、信息处理系统和全景战场指挥系统等等设备都远远跟不上理论研究的进展。软件和硬件技术落后是中国IW不能获得实质成功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中国IW专家和学者们把中国古老的军事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引进了IW的理论中,把“三十六计”作为IW的运作策略;同时,把毛泽东的“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军事思想也引进IW理论中,其运作手段是以众多的个人电脑高手在网络黑客攻击中发展全民作战的作用。

西方学者和专家们认为,中国学者和专家把“孙子兵法”和毛泽东“人民战争”这两个军事哲学思想引进IW理论是因为中国无论在整体军事实力,还是信息战的理论和技术程度都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的作战方式,没有技术和财政力量来打美国式的信息战。因此,用中国的方式来发展中国IW理论是可以理解的。

在信息战的防御方面,用非技术措施来克服技术上的落后,如加强伪装、隐蔽和欺骗手段,但是在整体军事力量相差很大、中国信息战技术基础相当落后的条件下,这样的策略是否有效是有争议的。根据中东“风暴战争”中的经验来看,伊拉克的军事伪装、隐蔽和欺骗技术都掩盖不住美国侦察卫星的扫描搜索,抵挡不住美国巡弋飞弹和精灵炸弹的精确攻击。

同时,在信息战的进攻方面,中国的IW学者和专家们认为,用“以弱致胜”的战略指导思想来运用IW,就会产生出“先发制人”的战术思想和作战方法。这就是说在强敌面前,以首先发动进攻的手段袭击敌方的软肋处,以瘫痪敌方的指挥系统和侦察系统。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至多只能发动和进行美国定义的“网络战”,没有能力发动和进行“网络中心战”。

来自军方和学术单位的中国IW专家和学者召开研讨会,讨论IW战争的性质、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原则、方式、方法和手段做了详尽的讨论。在1994年12月,中国召开了一系列的高水平学者会议,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织大型研讨会“国防系统和军事技术革命的分析”。接着在1995年10月召开“军事革命结果”研讨会。

中国信息战专家王普丰将军于1995年首次提出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可以注入信息战。在王将军看来,电子、电脑和资讯工程专家如同过去战场上的将士一样,可以成为新人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显然他们是希望用人民战争思想打信息战 ---- 一种用家用PC电脑即可进行的战争,需要时动员成千上万人,攻击外国电脑系统。中国拥有一批杰出的软件专家,在信息战领域有巨大潜力。问题是如何为庞大的人口寻求更大的信息空间和设备。

信息战专家沈伟光在文章中写道:“整个社会将取代传统战场。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将参与本国或其它国家的政治活动。”他主张建立一支由精通信息战的科学家、警察、士兵和其它专家组成的信息保护部队,以捍卫国家信息领域的安全,反击其它国家发动的信息入侵。

中国探讨国内外信息战问题的著名作者是沈伟光博士、王普丰少将、王保存大校和袁邦概将军。1996年,沈博士首次提出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是一场双方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舆论来设法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战争。正如美国界定的那样,沈博士强调把“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变为“保护自己,控制敌人”。王将军也认为信息战取胜的关键是控制信息。

1997年,王保存大校撰文阐述信息战问题。该文涵盖信息战的形式、性质、层次、特征、特点和原则。他认为:形式上信息战分为平时、危机时和战时三种;性质上是攻与防的较量;层次分为国家、战略、战区和战术四级;特征包括指挥与控制战、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空间控制战、黑客战、虚拟战、经济战、战略和精确的较量等;特点有复杂、透明、目标有限、持续时间短、毁伤小、战斗空间大、部队疏散、综合性强、指挥能力要求强等;原则上采取切断、蒙蔽、透明、快速和提高生存力等措施。他对信息战的办公室和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中国的信息战。

中国另一位界定信息战的作者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袁将军,他在1999年撰写的书中认为:“信息战是一场夺取和保持信息控制权而进行的斗争,是敌对双方之间争夺获取控制和使用信息主动权的斗争,他们在使用和保护己方各种信息战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同时,会利用和破坏敌方的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和基于信息的武器系统。

2000年,王普丰将军对“信息战争”作了比以往更深入透彻的解释,以别于“信息战”。王将军认为,信息战争指的是一种战争和一种战争模式;信息战指的是一种作战和一种作战模式。这种新作战模式指的是在电脑网络内进行的行动。信息战包括信息探测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和武器攻击系统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系统。信息战争包含信息战,两者将信息和能力融为一体,使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战场作为他们的活动场所。王普丰将军的这个定义比较接近美国“网络中心战”的概念。

中国学者和专家们对IW做了定义,有四个方面:
1. 精确打击,肉体消灭。在物质上攻击敌人的总部、指挥所、C4I设备,运用精灵的、偷袭的和水平飞行武器实行外科手术摘除式深度攻击,其运载系统包括精灵导向炸弹、导向大炮、巡弋飞弹和反辐射飞弹等等。
2. 电磁场频谱控制的电子战。电磁频谱的争夺对赢得战场胜利是战争的重要方面。
3. 电脑网络战;电脑网络化可以使战场数字化,包括战场指挥透明化,提供战场实时数据,包括使用侦察卫星,GPS定位系统、无人侦察机和全球信息传送系统。
4. 心理操纵控制,心理战和欺骗战。这方面包括传送正确信息和虚假信息,影响接收者的情绪思想和他们的行为。主要工具是媒体宣传(电视和广播)、散发传单、E-mail和其它形式的通信手段。

从以上中国对IW定义的范围来看,和美国的IW定义非常相似。可见,其中相当程度上是复制了美国的定义,唯一不同的是中国在IW理论中加入了“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军事哲学概念。

中国是不是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军情,运用中国的文化哲学思想,成功地创造中国特色的IW理论?这还难以断定。目前中国IW的发展着有些类似于四、五十年前,中国开始发展核武器走苏联的道路一样,基本理论和技术架构是走俄国人的路子,虽然之后又部分抄袭了美国的技术,但基本框架仍然是俄国式的。这种发展模式,并没有使中国的核武器走在世界的前茅。

现在中国发展IW,一开始就仿造美国的IW定义,基础技术也基本上采用美国的,所以在中国IW的发展??开创了IW的理论架构,又在几次战争中实际的研究、开发和生产IW武器设备,在实战中使用了这些武器设备,并作了大幅度地改进,一直是领先于世界前茅。可以设想,中国在目前弱势地位的条件下,积极想要开发出中国式的IW理论和技术,但是一开始就采用美国的理论,又仿造美国的技术,由此来发展自己的IW军事力量是很难走出一条独创有生命力的军事科学,很可能将会一直跟在后面追赶,极难超过别人。同时,中国的IW在理论和实际有一个巨大的差距。

可以预料,二十一世纪将会看到广泛运用高分辨率战地监视卫星、多功能侦察卫星、预防导弹早期警戒系统、深入战地的侦察飞机和多种类的无人侦察攻击飞机,以及高速飞行、精确打击的中远程巡弋飞弹;并且把各军兵种统合在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平台上来作战,这将是构成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NCW)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正是中国军队目前最缺乏的。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军队已经有了部分的信息战系统和武器设备,但性能和数量上都大大不能满足实际战争的需要。另外,中国军队还没有具备“网络中心战”的能力。

第二,中国发展IW的部分现状

在确定了IW基本定义之后,中国投资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发展IW,从下面不够充足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中国在IW制度体制建立、新武器开发研制、网络部队组建和训练等方面已做出了相当的成果。

一,体制和制度建立

1. 1999年,解放军资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和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解放军资讯工程大学。这是一所集信息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该校聘请13名“两院”院士担当“智囊团”,更新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能力结构,在信息安全、通信工程技术、空间信息和测绘等方面,全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战关键核心技术的技术军官。开设电子工程、资讯工程、网络工程、指挥自动化工程、电子站对抗等六个专业,建立了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一流学科群。该校先后成功研制了“卫星动力测地”、“远程导弹惯性制导系统的重力向量实时测定系统” 等一批重大成果。  

2. 解放军总参四部建立信息战领导小组1997年5月21至23日,解放军总参四部(电抗雷达部,部长张有才)召开了 「信息战与电子战」研讨会,首次提出「信息就是战斗力」,并将信息战的概念分为「战略信息战」和「国防(战场或战役)信息战」。建立信息战领导小组,指导全军信息战理论研究和发展。

3. 中国民用科研投入军工开发CNN中国问题资深分析家林和立发表文章说,中国一个新成立的军事研究机构说明北京决心追求军事现代化和中国军方势力扩大。

北京的外交消息来源说,国家主席江泽民等领导人今年年初批准成立跨部门机构协调军事科技研究和开发。

这个机构由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官员和专家组成。研究机构将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和硬件。

这一发展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是民用机构而并非军事单位。尽管国防科工委的客户多数都是人民解放军部队,但它被列为国务院的一个部门。

新的研究开发机构证明人民解放军长期努力要依靠民用机构的资源为军事目标服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作用和地位都由于最近的一系列任命而得到提高。前上海市长徐光迪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的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2002年的预算1660亿元只相当于军事实际开支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尽管中国财政部官员在全国人大上说,根本不存在特殊或者暗藏军事预算的问题,西方国防分析家说,研究最先进武器的资金经常来自科研机构或者国务院某些部门的"民用预算″。

4. 1998年10月沈阳军区举办了信息战问题研究笔会,专门讨论了中国军队信息战的定义、特点、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原则、式样、指挥、协调、后勤技术保障、战场管理、训练等。81178部队的专家认为,未来信息战是信息进攻与防御相结合。进攻手段包括电子攻击、网络攻击、实体摧毁、心理攻击、军事欺骗。信息防御包括信息反击、信息防护、信息恢复等方面。

5. 中国非常注重来自科索沃、海湾战争中的具体战例,并且积极翻译美国的有关文献,包括五角大楼编写得「FM100-6信息作战」、「JP3-13信息作战联合教义」。同时出版了两部标准的信息战教材。

6. 中国军方首部电脑信息安全保密法规颁布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日前联合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脑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这是中国军队信息安全保密的第一部法规,标志着解放军信息安全保密建设开始步入依法保障的发展轨道。 新颁发的《规定》,共九章四十一条。它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安全保密条例》为依据,突出了网络安全保密这一重点。

7. 中国信息战网络攻防系统问世由中国国防大学承担研制的信息战电脑网络攻防系统,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信息战网络攻防系统是目前国际军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夺取信息权的关键技术之一。据《解放军报》报导,中国国防大学课题组经过4年努力,摸索出最新的网络攻防理论模型,研制成功这一系统。

8. 中国建成5个骨干电脑互联网中国是Internet 第71个成员单位,国内有5个骨干网络,即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电脑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电脑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联通互联网。

9. 大陆网民已经达到1.23亿人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大陆网民仅占全球网民的15%,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10.5%,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0.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电脑学院增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1年秋季正式面向全国招生。迄今为止,这是中国在高校开办的唯一的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亦是武汉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首次招生。

据介绍,武汉大学电脑专业早在1984年就开设了“电脑安全保密”课程,至今已有17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设有“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已培养出一批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生;还设有“信息安全研究室”,专门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承担着一批国家信息安全课题,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中青年教师队伍,除了“信息安全研究室”之外,还有其它教师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校的硬件环境能够满足新开信息安全专业的需求。
  
武汉大学电脑学院有关人士称,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今秋将面向全国招收50名有志学子,明年计划达到100人。

二,中国信息战的新型武器开发研制

1.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全天侯侦察照相设备安装在神州四号首次用于飞船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由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雷达散射计三种模态仪器构成。这种遥感器随飞船上天,结束了中国航天没有微波遥感的历史。尽管国外也有三个模态同时上星的先河,但三个模态有统一监控系统控制概念的版权属于中国。

地球有60%~70%被云层覆盖,多模态微波遥感器不论刮风下雨和白天黑夜都能全天候的工作,弥补了可见光、红外技术在恶劣天气下不能工作等缺陷。目前,上天的遥感器工作正常,留轨半年后,积累的资料可以为海洋、气象业务卫星提供技术基础。空间中心姜景山院士说,如果这种遥感器用于今后的海洋和气象卫星上,对进一步分析海洋灾害、资源、风场,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气能量的转换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解放军在获得装有SAR卫星之后将对台湾和美国形成威胁压力。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遥感技术瞄准国际先进茫茫太空中巡天测地的8颗“中国星”中,有6颗星的“千里眼”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所造!正在研制中的“风云”系列卫星和“神州四号”、“环境一号”、“海洋一号”B星等10多个卫星也纷纷把该所的“千里眼”作为指定产品。

2002年3月25日,中国发射的“神舟三号”装置了该所研制的5种科学实验仪器,均完成了实验任务,尤其是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到的高质量图像,得到国际同行的称赞。5月15日发射的一箭双星装置了该所研制的“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10信道扫描辐射计,部分设备“视力”超过美国同类卫星,其中第三信道已成为世界上白天探测火情的主要“眼睛”。技物所为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研制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不仅可探测包括悬浮泥浓度、黄色物质浓度等海洋水色,还能测定海洋水温。

3.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PS) 的国家2001年年底前,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上太空,从而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两颗“北斗”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系统能够覆盖中国全部国土,为中国区域内的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提供准确导航。中国商船出海在太平洋的范围内也能够得到卫星定位服务。同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可以在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如今北斗已发展到了第二代,功能与第一代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过去,中国交通、测绘部门进行定位基本上依靠国外全球定位系统(GPS),也采用航测、通讯等方式,但时间长、花费大。现在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全天候地在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速度快,效率高。在科学考察、抢险救灾中特别需要使用卫星导航定位。

目前,全球基本上都在使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美国GPS系统在近地轨道有几十颗卫星,覆盖了全球范围,俄罗斯也有自己的一套卫星定位系统。

4. 中国超高速电炮将问世经过17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国的新概念武器“超高速动能电炮”的研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将于不久后问世,并进入局部试用阶段。

电炮分为“电磁炮”和“电热炮”两类,在非军事应用领域则统称为电磁发射器。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头到每秒五十公里??功能,分轨道炮、园圈炮和重接炮三种形式。电热炮是利用电热能量来推动弹头,最高射速每秒约3公里左右,可作为战术武器使用,分直热式和间热式两种形式。

电炮能使弹头在离开炮管时就达到每秒射速3至50公里的高速和超高速,不仅可发射克级重量的小弹头,还可发射吨级重量的超级射弹,令打击威力和穿透力均大大增强;由于速度高、动能大,故可在坦克、舰船或战机上携带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常规火炮弹头的重量相对小的弹头,突破现时武器平台的携弹极限;电炮更有能源简易、无污染、成本低、效率高、可控性好、性能稳定、后座力小、发射时无烟雾火光及冲击波、隐蔽性强等优点,还可在一个多级发射器中同时推进几个射弹,大大增强战斗威力。

据透露,中国发展的电炮起点颇高,不仅将装备海、陆、空等常规军种,目前正在筹备而尚未正式成军的天战军种的相应武器装备也在考虑之列。有消息说,一种天基地磁道道炮正在研究之中,进展顺利,已接近成功。

5. 中国军方研制出国产“Windows”

由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汪成为院士为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副主任组成的鉴定委员会,2003年1月11日所作的一项技术成果鉴定表明:继中国“龙芯”通用CPU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作为IT硬件技术核心的CPU研制取得了关键的群体性突破;而今,《和欣》操作系统这一面向未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软件的开发成功,则意味着中国基础软件研究开发实现群体突破也有了良好开端。《和欣》操作系统(1.0版)是由北京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 

6. 中国联想集团首次推出超级电脑

中国联想集团今天透过台湾的公关公司发布消息,宣布(2002年8月30日)在北京展示自行研发成功的超级电脑「联想深腾1800超级电脑系统」。这台超级电脑的运算速度在全球超级电脑中排名24,意味中共是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大超级电脑研制国,未来是否用于军事用途值得观察。

目前全球前十大超级电脑仍以美、日商为主,排名第一的是NEC的Earth-Simulator,运算速度达35860 GFlops;第二名是美国用于虚拟核子试爆的IBM ASCI White超级电脑,最大运算速度7226 GFlops;排名第三的是新惠普(HP)的AlphaServer SC,运算速度也达4463 GFlops。

联想这台中国首部超级电脑运算速度为1067 GFlops,每秒运算速度为1万270兆次,虽然离进行虚拟核子试爆的运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过去因为科技管制,中国一直都无法取得超级电脑,在联想成功研发超级电脑后,未来的发展是否会运用在军事用途上,值得后续观察。

根据联想集团公布测试资料,过去处理一天全球天气变化,采用一般大型电脑需要花费20个小时,但联想这部超级电脑只要2分钟就可以完成。这台电脑将安装在中国科学院,处理繁杂的计算工作。

联想超级电脑共有526个英特尔高性能Xeon处理器,内存(RAM)为272GB,硬盘容量为6TB,机身总长14公尺,包含20个机柜。由于全球排名前25名的超级电脑,大多采用自己研发的RISC架构处理器,联想采用英特尔的Xeon处理器,算是相当罕见。

7. 中国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Godson)出世, 运算速度每秒超2亿2002年9月28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发布国内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Godson)的最新版本。据搜狐IT了解到,这款首枚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目前主频最高可以达到266MHZ,实测定点与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均超过每秒2亿次,类似于奔腾II水平的通用CPU。

8. 七巨头连手造“龙芯”  中国首条IT产业链成形 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七大巨头连手发起的“龙芯联盟”于2002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由此,在9月份中国信息产业结束“无芯”历史后,中国首条自主IT产业链初步成形。

“龙芯”产业化联盟成立以后,业务将主要锁定在电子政务、行业专用设备、金融服务等领域。2003年,联盟将实施“双百计划”,即吸引100家以上的各专业领域的产研单位加盟,研发出100款以上基于“龙芯”的专用产品,并在2年内达到总计百万台以上的市场销售。

9. 中国巡弋飞弹曝光

2000年1月12日出版的詹氏防卫周刊 (Jean’s Defence Weekly) 有一篇中国巡弋飞弹发展现况的报导,并刊出一张非常模糊的编号X-600巡弋飞弹照片,根据詹氏周刊的说法,X-600(中国编号HN-1)大致是以俄国的Kh-55(北约代号AS-16)为发展蓝本。

根据詹氏防卫周刊的报导,在1995年俄罗斯就有消息指出中国将俄罗斯某巡弋飞弹的生产线转移到上海。其实中国在80年代就成立了8359设计局负责巡弋飞弹的发展事宜,这个机构可能脱胎自海鹰反舰飞弹的设计单位。除了运用俄罗斯的巡弋飞弹科技外,一般相信中国也从黑市购买了历次冲突中,美国遗留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斧飞弹未爆弹。

巡弋飞弹的发展计划被称为X-600,指的可能是600公里的射程。因为在1985年中国试验了第一枚续航距离600公里的涡轮推进飞弹,称为红鸟一型。外型相当类似俄罗斯的Kh-55。詹氏防卫周刊推测,该飞弹的引擎类似Kh-55附着在弹尾下方,可能类似Kh-55在发射后才伸出引擎的方式以缩小容纳截面积。弹体长度6.4公尺,直径520公厘,全重1400公斤,弹头重300-400公斤。导引方式是中途惯性导航,末端弹道利用电视摄影机地形比对,加上可能的GPS导引,有些报导宣称其命中误差为5公尺,但可能是理想情况,因为即使美国的巡弋飞弹命中率也没有那么高。巡弋高度20公尺。

从以上中国积极开发研究与信息战IW密切相关联的武器、人造侦察卫星、电子设备、电子组件和软件等等的近况来看,中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投下大量的军费和科研资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美国等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是相当落后的。以中国现在发展的程度和科技水平来和美日等国进行战争,胜算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应深刻清楚地看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发展IW时面临的严重弱点和困难。

二,建立网络部队和训练

1. 中国建立了五大信息战基地

美国军方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在厦门、上海等地建立了五大信息战基地,并凝集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培训自己的信息战部队。

凝聚大批高科人才

2000年9月,中国依靠军民合作,已经建立了后备电子武力。这支武力由高科技人才、电脑专家、网络专家、无线电专家组成,再施以专业训练,因而在卫星通讯、数据通讯、电话通讯、光纤通讯各方面具备高度操作及控制能力。

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后备战力,以往都是扮演支持角色,但是今天这支后备电子部队却足以成为主力部队,而且其战力是传统解放军无法比拟的。因为经由电子及信息武器,这支武力能够遂行越洋作战,进行跨洲攻击。只要运用得当,其对敌人造成的损害,不亚于洲际弹道导弹。
报告指出,中国把信息战的目标定位为“一种作战形态,其目的为攻击敌人的信息及信息系统,并保卫己身的信息及信息系统”。而信息战的内容则包括:军事安全、军事上的欺敌、具体攻击、电子作战、心理作战、以及网络作战,以掌握并确保信息优势。

报告中还列有地图,说明中国已经建成五大信息战基地,各有后备电子战部队,分别是大同、厦门、上海、宜昌以及西安。每个基地各有不同重点,例如上海基地着重无线电通讯网路以及密码设定及破译。而在东北的吉林,则设有假想敌电子战部队。这些电子战武力的目标包括:系放‘信息水雷’﹔实施信息侦察﹔变更网络信息﹔投下信息炸弹﹔倾倒信息垃圾﹔散播宣传﹔复制信息﹔组织信息防工程﹔建立网络间谍站。

2. 中国IW的五大作战谋略

  美军方称,根据所得到的情报显示,中国的信息战谋略,却是沿用中国传统的‘三十六计’的前五招。

  (1) 瞒天过海:以公开的作为降低敌人警觉,实则另有所图。例如表面上是常规的电子邮件或网络服务,其实暗藏病毒。

  (2) 围魏救赵:不敢以核子武器攻击敌人,因为可能遭到敌人报复而造成毁灭。但是可以攻击敌人所珍爱的事物,例如金融体系、政府机构等,令敌人不得不有所顾忌。

  (3) 借刀杀人:虽然自己没有足够能力直接攻击敌人,但可藉助其它方面的力量,例如经由第三国管道施放病毒或投注具有恶意的资料。

  (4) 以逸待劳:掌握作战时地,以发挥优势,并让敌人虚耗,再行攻击。在这个策略下,中国信息战将沿用‘人民战争’的理论,发动多次攻击,但均非主力,却令西方国家的电脑队伍(CERTs)疲于奔命,然后主力才投入展开决战。

  (5) 趁火打劫:以黑客冒充学生、生意人等身份,潜入西方国家的电脑系统进行破坏,造成敌人电脑系统混乱,趁机窃取信息资源。

第三,中国发展IW的弱点和困难

尽管中国在发展IW的理论、战略、战术,开发研制新武器、新电脑和新元件方面获得一定的成就,但中国在发展IW中存在的根本弱点,很不容易克服,它决定性的影响到IW的发展。

一,中国的信息安全严重问题

1. 中国在IW中缺乏软硬件的创造能力

北京最新出版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警告说,中国信息安全存在潜在威胁,中国正在失去“制网权”。而有专家指出,中国从来就没有“制网权”,根本谈不上“丧失” 
 
中国电脑软件、硬件主要依赖于进口;核心IT技术受控于西方;在全球网上信息资源中,80%是英文,中文信息资源不足0.4%。洋洋十数万言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的警告振聋发聩。而中国科学院反黑客专家许榕生教授更表示,90%的中国网络设施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1) 硬件、核心技术:一个都没有  
  
在2000年3月,从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分别传出消息,奔腾和Windows均暗藏了“机关”:美国人可以任意窃取网上客户的保密数据。消息传出,世人震惊。  

中国采取的对策是:禁止政府部门安装了奔腾Ⅲ处理器的PC机接入互联网。无疑这是信息产业部应对一时的“鸵鸟政策”。  

“核心硬件、软件技术掌握在别人之手,这是中国互联网受制于人的关键。”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战生教授表示。  

中国的电脑制造业不但拥有自己的电脑品牌,而且电脑整机的销量在亚太地区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然而,藏匿在繁荣图景之下的真实是:电脑硬件的关键部件如CPU和硬盘(Hard Driver)都属于国外的原始设备制造商。   

“中国的软件企业号称有5000多家。大家都去分20亿美元这块蛋糕,日子十分难过,就是这20亿美元,大部分还是被国外软件公司占有的。”  

(2) 中国没有自己的电脑操作系统软件

中国政府、军队、科学部门和金融商业部门所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软件中90%是美国微软公司。

在国产软件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之时,美国微软公司的窗口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占据了中国软件市场90%的市场份额。    

(3) 人才奇缺半数流失  
 
电脑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中国IW发展的需求。  

网络安全专家赵战生表示了自己的忧虑:美国人提出的是“一个队伍、一个使命”的口号,围绕着自己的社会需求,全球的社会需求进行电脑技术的研发;而中国则面对着两条战线:培养出的顶尖电脑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国,去了硅谷;而在我们自己的硅谷中,充其量剩下了一半。  

据统计,中国电脑复合型人才只有3000人左右,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40万,而且每年以7万人的速度在增长。  

“IT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中国掌握网络控制权的关键。”赵战生教授说。 制网权:大国的生死抉择    

(4) 美国人拥有令别人艳羡的IT资本  

互联网的基础设备一半以上设在美国。美国国内的互联网,通过在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光缆和通信卫星与世界相连。美国互联网使用的高速线路,每秒钟的通信能力达到10G字节,相当于每秒可传送2300卷的百科全书。  

全球共有顶级域名服务器13台,其中10台在美国,其中包括美国军方控制的两台。  

美国在网络上的垄断是全面的。美国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最大的接入系统供货商---思科,最大的ISP---美国在线,而全球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也在美国。  

“在电脑硬件上,美国与第二位之间的技术差距超过1000倍以上,与中国的差距也就可想而知了。”许榕生教授表示,早在10年前,美国的电脑技术就已遥遥领先于各国。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在未来的国际网络战中,敌方可以采取切断因特网的入口,中断你与国外的联系造成你的网络瘫痪;可以利用垄断性电脑网络中的“逻辑炸弹”、“病毒程序”,摧毁由电脑网络控制的军事、经济系统,可以利用垄断的硬件、软件技术偷窃军事、经济、行政机密。  

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IT核心技术的美国人无疑掌握了未来战争的先机。 
 
“落后就要挨打,这在技术领域同样适用。”许榕生说。

2. 中国面临的信息安全六大威胁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国大量建设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其中许多业务要与国际接轨,诸如电信、电子商务、金融网络等。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影响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关键问题之一。信息安全不但是中国发展信息技术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对抗霸权主义、抵御信息侵略的重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威胁到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安全,还将使国家处于信息战和经济金融风险的威胁之中。

以中国信息产业部组织的专家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指出,中国信息安全在六大方面面临严峻形势:

(1) 信息与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中国早已把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上政府议事日程,随着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启动,中国各级政府将陆续设立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许多应用系统却处于不设防状态,存在着极大的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金融领域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在中国,高技术犯罪的案件已直线上升,金融银行业电脑犯罪屡有发生,个案金额已从数十万上升到上百万。

(2) 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安全检测

在信息化过程中,对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提供的关键装备中可能事先做的手脚无从检测和排除,这将造成既花费了大量资金又买来了经济运行中的隐患、买来国家不安全的严重后果。

由于国外电脑硬件、软件中可能隐藏着“特洛伊木马”,一旦发生重大情况,那些隐藏在电脑芯片和操作软件中的“特洛伊木马”就有可能在某种秘密赘令下启动,或使民用电脑全部无法启动,或使中国政府、军事电脑网络、电信系统瘫痪,最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军事部门酿成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的银行系统、政府部门全都处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中,却很少有人关注安全,这样就等于敞开大门让人攻击。而未来的战争绝不会是单纯使用武力攻击军事目标,很可能利用信息武器直接攻击国民经济。

(3) 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赖国外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依赖国外技术设备装备起来的。在国际财团涌向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大举推销电子信息设备之时,中国却在相对缺乏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存在着花钱买淘汰技术和不成熟技术的现象,这其中就潜伏着国外势力预埋信息安全隐患的极大危险。

中国的电脑软件也同样面临受人遏制和封锁的威胁。虽然中国的电脑制造业有很大的进步,但其中许多核心部件都是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中国对其的研发、生产能力很弱,关键部位完全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中国的电脑软件还面临市场垄断和价格歧视的威胁。美国微软几乎垄断了中国电脑软件的基础和核心市场。离开了微软的操作系统,中国国产的大多软件都失去了操作平台。

(4) 中国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缺乏权威

目前,中国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管理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相互隔离,极大地妨碍了中国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难以防范境外情报机构和“黑客”的攻击。中国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缺乏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统一机构。信息安全相关的管理机构与中国信息化领导机构之间还没有充分沟通协调。缺乏一个中国国家级的与国家信息化进程相一致的信息安全工程规划。

(5) 信息犯罪有快速蔓延之势

根据中国安全部门掌握的情况,外国情报机关的情报手段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可以在传真机、电话交换机中运用远程诊断、远程修复功能进行信息窃取。他们拥有的技术手段可以从泄露的电磁信号中提取信息。在此情况下,中国极高层次、极小范围的核心机密也有被窃的危险。另外是金融银行业电脑犯罪屡有发生。中国从1986年发现第一件银行电脑犯罪案起,案件呈直线增长。调查表明每年电脑犯罪发案率递增30%。

(6) 中国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认为中国信息化程度不高,更没有广泛联网,上因特网的只是极少数人,因而报刊报导的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事件,在中国不可能发生。要发生也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何必大惊小怪,而在“居危思安”的心态中。

另外,信息安全领域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和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在国家级研究开发计划中,至今没将信息安全单列,只是作为信息化的研究分支立项,投人很少,和国外差距越来越远。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切实解决,中国的信息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在激烈的信息争夺和信息战中中国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软弱地位。因此,充分重视中国的信息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3. 中国网络安全水平属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信息安全水平被排在等级最低的“第四类”,与某些非洲落后国家为伍,中国的邻居兼IT产业对手印度排在第三类。国外最新研制出的电脑“接收还原设备”,可以在数百米、甚至数公里的距离内接收任何一台未采取保护措施的电脑屏幕信息。或许,下一轮电脑的换代将不是因为速度,而是因为安全。

2002年10月底在常州召开的第17次全国电脑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讨论会上,国家电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副主任方滨兴演示的幻灯片让与会者心惊肉跳:2002年1至3月,观察到的全球病毒扩散次数超过5.8亿次,中国超过3.13亿次;全球有33.6万台电脑被感染,中国超过8.89万台。

据北京人民大会堂表决系统的设计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脑系教授熊璋介绍,为了屏蔽电脑信息传输中的辐射,需要拿专门的仪器进行实测,做到在门口的马路上检测不到大会堂内传输的电子信号。

中国电脑安全专委会副秘书长、公安部电脑局原总工程师缪道期研究员说,中国信息安全有“三大黑洞”,一是用外国制造的芯片;二是用外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三是用外国的网管软件。“你用了外国的东西,万一发生战争,你不知道里头有些什么‘后门’或‘陷阱’能把我们吸到黑洞里去。”

第四,中国积极准备进行信息战

一,中美之间的信息战

1. 中美撞机事件背后显示的信息大战

中美间围绕着侦察与反侦察的较量,由EP-3间谍机的撞机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信息战的冰山一角,却勾勒出未来信息大战的雏形。

在美国信息战人员看来,信息战决不仅仅是“病毒战”,而应当是“全面信息军事作战”,不仅包括电子战和隐型战,也包括传统形式的心理战。在理想状况下,信息战中的所有有效信息都应当同传统的作战武器系统相配合,综合效果不仅是要使美国能够比对手反应迅捷,而且要钻进对手的思维、敏锐地洞悉对手是怎样评估美国的。

美国军方认为,信息战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击败对手,最关键的是要牵住对手的鼻子,迫使对手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文件中写道:信息战“必须小心谨慎地把所有的军事战略综合起来,和外交与公关紧密配合”。

尽管认为中国的信息战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但美国已把中国当成了挑战其信息战领域霸权的主要竞争者。美国军方认为,中国在1998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启用了建立在光纤网基础上的全新的“军事信息高速公路”,而这种光纤网比无线电和微波更难以被侦测到,美国据此认为中国已是世界上反侦察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美国军方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基于对北约空袭科索沃是第一个“无接触战争”范例的认识而大力加快信息战准备的结果。

但美国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在打信息战时的弱点,最关键的是中国的电脑系统大多数用的是美国微软公司的窗口软件。美国军方一名高级官员说:“能够对美国构成信息战威胁的国家使用的都是美国造的软件。比如中国,90%的军事电脑系统都用的是微软的窗口软件和英特尔的芯片??行报复,我们在打信息战上是最有经验和实力的。”

2. 中美网络战的新人民战争

中国信息民兵出击奇袭

中国军队开始利用人海战术建立信息战争网络,全军规模的信息战争领导部门已经建立。今后,一旦中美真正发生对抗,中国「民间信息民兵」与「官方信息民兵」便会结成信息战联盟,他们当然还会得到海外华裔「信息志愿军」的支持。这可以说是中国IW战争中唯一的长处和优点。

将瞄准美军方及金融系统

「电脑兵」、「网络战士」目前正在进入中国军队。他们精通外语、熟知敌人的网络系统,攻击手段更加多样化。战斗力远远强过目前中美网络大战的主角----信息民兵。在未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电脑兵」可能行使的战斗职责包括阻塞敌人通讯网络、渗入五角大楼网络系统窃取相关情报等等。而作为信息人民战争的主体的信息民兵,则可能全面破坏敌人的金融网络系统、造成敌人金融、贸易系统的巨额经济损失。最终获得网络金融战的最后胜利。

美国官方事实上高度重视中美之间目前进行的这场信息战争。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提出的相关报告一度认为,中国是少数将信息战列入战略理论研究领域的国家。并且强调,战时美国面临来自中国的最先威胁手段就是信息战。其作战范畴、以及投送手段远远超过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可以达到的范围。

美战略学者认为,来自中国军队的信息战攻击分作两大层次。首先受到攻击的将是美军后勤网络。包括黑客对非机密网络系统,诸如后勤、通讯、运输影响极大的系统的攻击。第二波攻击可能集中到金融中心、电话通讯、电力网、麻痹美国政要的通讯系统。对台湾的攻击还可能配合弹道导弹打击、第五纵队破坏、使用信息战攻击决定性的军事设施等。目前的中美「网络战争」已经拉开了中美未来信息战的前奏。

2007年初的国国导弹打风云卫星可以说是中国对信息战的最新尝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