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中国民兵 骁勇的举动吓傻敌人
(2008-04-13 12:24:56)
下一个
提起广西天等县把荷乡,人们都知道当年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当红军,跟随着李明瑞和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去打老蒋了。
把荷人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当年共产党领导农工在这闹红时,把荷村是苏维埃主席林柏同志常来活动的赤色村。白匪军曾六次攻打把荷村,但一次也没有攻得下来,全村的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和农会会员被白匪连杀16人,他们没有一个人在敌人面前动摇。林显安的祖父曾带领一连人到靖西接应红七军的领导人,他们在返回的途中遭到白白匪军的阻击。小林的祖父命令部队保护首长,自己单枪匹马与敌激战,顶住了成连敌人的进攻,最后壮烈牺牲。
把荷民兵担架连组成后,村里的老一辈十分担心这些后生子,能不能象当年的红军和赤卫队那样经得住摔打。你也别说,把荷民兵连刚上阵就闹了个笑话。这连里有两个楞头青,在行军途中,听到一块支前的另一个乡的民兵说他们是跟着部队打高平去。打高平?那阵势大啊,能立功的机会多。俩人脑子一热就跟人家走了。待返过神来想归队时,他们把荷民兵连早跟穿插部队走的没影了。两人只好将错就错,跟着人家去打高平了。等他们返回来连队后,部队上的立功喜报也跟着俩人的脚后跟来了,他们一块荣立三等功。
刚开战时,他们的一个担架排跟随部队向驮隆穿插,在路上,我军的一辆坦克被越军打坏了,车里乘员受伤,民兵黄廷山发现后,迅速跳上坦克,打开塔盖,把中弹昏迷的坦克手救出,用担架往救护所送。他两人跑了有二里多路,正好碰到运伤员的救护车,他们就把伤员送到车上,交给了救护队。接着他们又连忙往回返,去追赶部队。被救的坦克手,因治疗及时而保住了性命。坦克部队首长到处打听这两位抬担架的民兵,准备为他们请功,但俩人一个也没有留名。
在攻打一线天的战斗中,我大部队刚刚过去,但后续部队和民兵担架连等后勤保障单位被越军的三层火力网裹在了山谷里,一时进退不得,情况危急。民兵连长农绍强趴在大石头下,瞅着弹雨如注的山垭口,他在心里盘算着。看情况,一时半刻还无法通过,身边的小伙子们急得要冲过去,农连长安抚大家不要急,等他到前面看看再说。说完他就冒着敌人的弹雨,上前面侦察去了。
一袋烟的工夫,他回到了原地对民兵们说:“沿路有不少大石块可做掩体用,越军想封锁也封不住。咱们先上四付担架,跟我上去救伤员!”接着,他向民兵们又传授了一下通过敌火网的要领,要求大家行进中要拉开距离,动作要快,要灵活不要迟疑。按照农连长的法子,大家一窜、二跳、三滚地全部过去了。这单人过可以,可往回抬伤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担架刚刚搭上肩,越军的子弹像长了眼睛就寻了过来,打的地上直冒烟。后续部队的指挥员急的直捶掌心,民兵们也一时找不到通过火线的好办法。
农连长瞅了瞅山垭口,他想到了好办法。他吩咐民兵们待着别动,他一会就来。原来,农连长看到我军重炮对敌火力点射击无效,根本打不着,过了反斜面都打远了。我们步兵连都配有直瞄火器,但步兵基层指挥员不擅于步炮协同,配属的武器没有发挥效力。老农看到了这一点,他晓得只有用直瞄火炮打掉火力点,才能安全地把伤员们运下来。他和步兵连长打了声招呼,就一溜烟地走了。
过了一阵,老农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身上还扛着3发炮弹,在身后还跟他一块上来三门无后座力炮。炮手们随即就地展开,寻找各自的射击目标,只听“咣、咣”几声炮响,越军叫的正欢的几个火力点,瞬间被打哑了,被压制在山谷里的后续部队和民兵们一片欢呼,“打的好啊!”农连长立即带着民兵们把伤员送了下去。
我军打复和时,部队正攻打一个无名高地,我攻击部队遭到越军的伏击。民兵班长黄选英带着两付担架,跟着部队边打边上,从弹雨中抢救下两名伤员就往下撤。战场上一片混乱,也不知敌人的枪弹从何处打来,脚前脚后都有是爆烟。他们几人早已忘记生死,任凭子弹从身边不断飞过,炮弹不断在四周爆炸。刚走了几步,黄先英听到空中声音有些不对,就大喊一声:“卧倒!”7个人分别在卧倒的同时,都扑到了伤员的身上。“咣、咣”的爆炸声响过后,几个人身上落满了尘土,黄选英感到腿部火棘棘地一阵发热,他用手一模,沾了一手血。他大骂一声:“他妈的,咬了老子一口!”他撕开一个急救包简单包扎了一下。炮火一停,他招呼大伙快下公路,顺着路沟避开了敌人的火力追逐。
我军几路攻击部队会合后,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一举攻占复合,据守复和的越军纷纷化整为零,钻洞入穴。敌人妄图以小搏大,与我开展游击战,这回他们可算计错了,因为他们的对手就是靠游击战起家的老祖宗。敌变我变,我军分片包干,以小对小,进行拉网式的清剿打洞战斗。
连续跟大部队行动了几天的民兵们,已到了人困马乏的状态。打下复和后,他们刚想喘口气,民兵连指导员就带着负责组织联络的部 队领导找来了。许指导员把席地而睡的民兵们大声吆喝起来,不断说着“有任务啰!”
原来,越军的援军到了,而在那个口子上阻击的我军只有一个排的兵力。把荷民兵连的任务由抬伤员、运弹药转为战斗出击。
已有十年从军阅历的民兵指导员许明都知道,在关键时刻如何把这些人困马乏的后生们鼓动起来。他铺开一张纸,拿出笔来大声喊道:“党、团员站出来,红七军的儿孙们站出来,大家签上名,一起跳龙门(俗语:取义赴死的意思)!”全连的民兵们把疲惫一扫而光,齐刷刷地列队待命,他们十分郑重地在纸上签自己的大名。许指导员大喊一声:“跟我来!”几十号把荷人扛起弹药就赶赴战斗第一线。
我军坚守的阵地上,硝烟滚滚,枪声正急。刚上阵的民兵正似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好象一股生力军,一阵手榴弹,就把冲锋的越军压了下去,一时告急的我军防御阵地又稳定下来,大家开始七手八脚地往下抢救伤员。
可这档儿,阵地上有点乱,已打红了眼的伤员们谁也不让抬。没法,许指导员就命令民兵们采取强硬措施把重伤号送下去。
打退了敌人的援军,天也就黑了下来。由于我大部队都已在山里展开清剿残敌的战斗。在后勤救护所 只留下了一个侦察排,外加把荷民兵连的两个排的民兵,负责我救护所几十名重伤员的警卫警戒任务 。救护所的最外一圈由部队侦察排负责,第二道警戒由一个排的民兵负责,在救护所的大房子内,一个伤员由一名民兵照看警卫。就在他们和部队的侦察兵们按排好了警戒后,他们同越军特工队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激战也要开始啦。
当民兵们进入警戒地域潜伏时,根据命令,人人不许说话交谈,也不许随便移动位置。在潜伏组的林显安、黄廷山、冯森官都是一个村的人,三个人的祖父都参加了红七军。现在这三个老红军的孙子都呆在一个堑壕内蹲守,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10几米远。他们贴在田埂边,有规定的联络暗号相互照应着,在正面警卫着我救护所。在他们的另一侧是我侦察兵的一个潜伏组。
夜深了,隐藏在山上的越军用高机向山下打了一阵枪就停止了射击。一会在山林间传来一阵猫头鹰的叫声,还有野狸子的嚎叫。林显安几个都是山里有名的猎手,对飞禽野兽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一听这叫声,就晓得是人装扮的。他们竖起耳朵,睁大了眼睛。根据传来的声响,他们知道越军的特工队出动了,他们及时发出了报警信号,紧握匕首和枪,呆在原地等待着特工到来。越军没有立即上来,而是躺在凹处,装成我伤员不停的哼哼,想侦察我军救护所的位置。突然,越军打出一发电光弹。在光亮下,越军特工发现了林显安三人的潜伏位置。三个黑影向他们扑来,同时越军的冲锋枪也向他们扫击。林显安身负重伤,他忍住疼痛,一枪撂倒了冲在前面的那名特工。另两名越军特工扒住田埂想翻上去,可怎么努力也没能上去。只听两声惨叫过后,就没有了动静。原来,这俩家伙被我潜伏的侦察兵拖下田埂后,用匕首解决了。
身负重伤的林显安,这个红七军的后代,为了不暴露我救护所的位置,严守战场纪律,制止了战友们的救助。他在潜伏位置上坚持不懂,直至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为祖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牺牲在他坚守的哨位上。
就在我军打下复和的第二天,我把荷民兵连在担任公路警戒时,他们配合部队查获了一辆经过伪装的马车。车上装满了越军想运走的大宗武器弹药。部队首长见了十分高兴,就下命令:“发给民兵,全部武装起来,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下,缺枪少炮的把荷民兵连可威风起来了,有的还是长短双枪。
我军要打复和西南的4号高地了,把荷民兵今非昔比,手中有了充足的武器弹药,他们一边伴随部队抢救伤员,一边协助部队攻击。
拂晓前,我军经过一阵炮火急轰,一举突破了高地上的第一道堑壕,我把荷民兵连紧随主攻部队快速向敌第二道堑壕攻击。
冲击中,赖班长发现在他左侧倒下了一名战士,他飞身过去抢救,恰好一秋子弹擦头飞过,他额边的血染红了半边脸。民兵们要给他包扎,被他喝住了:“快消灭敌人,抢救伤员!”
他看到我军的一名战士灵活地向敌火力点接近,在一个凹部刚跳进交通壕就中弹倒下去了。跟在后面的赖班长,发现在上方的草丛里有一挺机枪在吼叫,他命令后面的民兵说:“打掉敌暗堡,抢救伤员!”说着,他就向伤员扑了过去。他刚要为战士包扎,一阵弹雨飞来,他腹部连中数弹,没有打开的急救包掉在地上,他仆在伤员身上牺牲了。
越军的4号高地被攻克了,民兵连在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个年龄最小的民兵卢必丰。有的民兵说,在赖班长牺牲时,小卢是从右边冲上去的,是不是也牺牲了?
大家正为他着急时,这小家伙回来了,只见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拿着一颗手榴弹,趔趔趄趄地向上走来。他一边走一边骂着:“他妈的,把老子的肠子都打出来了,老子抓住他就砸他个活开瓢!”要在平时,瞧他那样大伙会开怀大笑,但一看他指缝里直冒血,都上前去掺扶他。
原来,在赖班长中弹时,小卢也负了伤,肠子都冒出来了。他用手把肠子压进去,掏出手榴弹就去找越军算帐报仇。他一路寻找了有五里??再也撑不住了,软软地倒在战友们的怀里。当在救护所里被救醒后,你猜他怎么说?他说:“真想不到,来接阿公的班,连受伤的位置也没走样。阿公打白匪,伤屁股,我打越南鬼,屁股伤。”引得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哈哈大笑。
这就是咱红七军的后代,一身豪气,混身是胆,把生死看得比水都淡。他们舍出命来救伤员,拿起武器同越军干;临危不惧打特工,甘洒热血守岗位。他们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把荷民兵的动人事迹,激励着我军指战员奋勇杀敌,直到班师回国。二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始终浮动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