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21的博客

从事理工研究,却颇好历史,总觉得一个人历史了解越多,理解今天的能力才越强。
正文

毛泽东识人用人,死后改变中国之命运 --- 评中共周勃叶剑英 (图)

(2007-07-31 13:20:00) 下一个


毛泽东同志、叶剑英参谋长在陕甘宁边区练兵比赛大会上


周勃:中国秦末汉初名将。沛县人。少时家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跟随刘邦起兵,三年后,被赐威武侯,继升将军。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打赵贲,击败章平,围困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是留镇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周勃率军攻取泗水﹑东海两郡(约今安徽﹑江苏北部)。次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王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后又率军击叛汉的赵相陈豨﹑燕王卢绾,先后平定长城以南百余县。刘邦病危时嘱告吕后:“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史记.高祖本纪》)。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智夺吕氏兵权,诛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卒。

关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一些看法

在传统的中国用人之道上,非常崇尚一句话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如安禄山,王莽之辈,起初无法看出对皇室有窥视之心,而就是在不怀疑的时候,放松了警惕,结果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经常听到别人举用人不疑的例子:比如说 汉高祖刘邦当年用陈平时,有人报告陈平与其嫂子有染,且收受贿赂。这是有违伦理,道德的事情。但是高祖刘邦力排众议仍然能够相信陈平,这才有后来吕后死后陈平与周勃联手夺回大汉的天下。

但是事情往往错综复杂,汉高祖刘邦确实深信陈平而不疑吗?恐怕不见得。刘邦在的天下之时曾评论我刘邦可以的天下萧河第一功而后出任第一任汉朝的宰相。但是当鲸布谋反刘邦御驾亲征之时,萧何留于京城暂时处理国家的所有国事。萧何尽心尽力,刘邦经常派人从战场回来,问萧何在做什么及其的身体状况和一些关心的话,萧何更是感动。但萧何有一客卿说皇帝之所以屡次问丞相并非是关心,因为丞相所在之位,皇帝已经不能再奖励丞相什么东西,皇帝说怕的实际是丞相收买天下的人心,而后会有谋反之意。萧何听后后怕,即从客卿的意见,扩大自己的财产,掠夺百姓的土地,以自污。刘邦知道之后虽然口头上批评了萧何,但是可以对萧何安心,才能使萧何善终。

史书有说刘邦将军权交与周勃。

毛泽东对军权重要性是非常了解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经典之作出自毛泽东之手!

毛泽东将党,政的权力交给华国锋,而军队指挥权却交给叶剑英(叶剑英第十、十一届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泽东为什么将军权交给了叶剑英,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下例来作一些了解了!

对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称他“大事不糊涂”。毛借此评价叶,本意是指长征途中在巴西时,当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及时报信,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叶帅睿智和才干往往体现在党、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后来在粉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就如同汉刘邦的老臣周勃平定吕后余党叛乱一样,拿下欲做当代吕后的江青,协助收拾了毛去世后的政治残局,毛的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看似未卜先知,实际是对部下的深刻认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