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Dr. Judy Yeh访谈录: 第一代移民的子女教育

(2007-03-29 09:58:15) 下一个
Dr. Judy Yeh访谈录: 第一代移民的子女教育


Dr. Judy Yeh访谈录: Cross-Culture Parenting
华人Kids按:对我们大多数华人父母来说,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由于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很多我们父辈的育儿经验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在加上很多父母双方都是有工作的,在parenting上都会面临很多挑战。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如何教、怎么教好我们的ABC孩子的问题。

带着这些cross-culture parenting的疑问,我们于3/6/2007在波士顿通过电话采访了Dr. Judy Yeh。我们主要针对如下几个方面向Dr. Yeh请教:

1. 父母觉得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孩子?美国人,中国人,美籍华人?
2. 美国大众觉得我们的孩子是什么人?
3. 学校的同学对我们的小孩会有stereotype,我们的孩子肯定能感受到,那们我们的孩子自己觉得呢?
4. 我们的孩子的中国文化的背景,对他们在美国的环境中会有什么影响?
5. 在我们第一代移民的文化下小孩都是巴掌教育出来的。可是在这里我们要如何教育小孩子?
6. 中国人传统上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中国人的这个传统观念在美国这种社会中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Dr. Judy Yeh is the Principal and Chief Trainer of Winning Edge Global, an internation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consultant company based on San Diego, California. Judy has 28 years of experience providing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to more than 10,000 participants in the United Status,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Dr. Yeh, the programs and Winning Edge Global, Inc., please visit http://www.winningedgeglobal.com.



华人Kids:父母觉得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孩子?美国人, 中国人, 美籍华人?

Dr. Yeh: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Identity判定都不一样。在我们深入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谈到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e education)的一个model,这是一个叫Berry学者于97年时创立的有关Attitude教育模式的模型。(这个模型)分成四个相限,它的两个坐标是:一,是否我们注重和维护我们以前的culture identity,二是你的value和maintai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groups.

在这模型中,如果你可以value自己的identity又能value and maintain与别人的relationship的话,叫integration,这是最好的一种状况. 在这里,父母本身晓得怎样分别东西文化的精华,并把两种文化的精华溶于他的家庭教育里面,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东西文化兼容并蓄的,这样成长的孩子心态最健康,他的life quality 也最好。

第二种,假设父母比较重视东方文化,对美国文化不感兴趣也不接触,这种状况叫separation。这种类型的现实是:我是中国人留在美国,在这个 separation的状况下,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我去我的Chinatown,找我的中国朋友,吃我的中国餐, 参与我的中国活动,我的活动圈虽然不那么大,基本上还是有我自己足够的空间, 精神上还是蛮愉快的。第三种就是中国人来了美国后比较少和中国人接触,交往的朋友都是美国人,讲的也是英文,参加的也是美国人的活动,在美国社会中发展自己的圈子,这种叫assimilation。不管是separation 还是assimilation, 都还不错, 因为你至少有一个明确的文化背景。

最后一种就是空架子,对自己的文化没有兴趣,对美国的文化也没有什么兴趣去了解,叫marginalization。这对他本身是负面的影响,也是所有的适应过程中是最糟的状况。

探讨多元文化教育,这个model是一个Guideline.

现在回到你刚才的问题,父母怎么看待美国生的小孩。如果父母在separation相限,就会比较注重孩子的中国文化教育,而在尝试美国文化的方面,则容易恐惧,不适应;可现实是孩子是在美国土生土长,他在学校的教育,他的同学,他的朋友,电视媒体和外面的环境等等,是清一色的美国文化,孩子是在 assimilation象限。所以说,父母跟孩子间的gap不只是在年龄上,而最大的不同是在文化背景上。当然,这两种文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孰轻孰重,每个家长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一个朋友, 四年前不认为小孩子需要去学中文,因为他是在美国长大,只需要把英文学好就好了,干什么要这么痛苦,说中文还晃呛走版的,他自己不喜欢,父母压力也大,每次要求他写中文功课就象在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她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个美国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四年后她的看法不一样了,她希望她的孩子在现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能在将来的business world捷足先登,所以现在觉得必须让孩子学中文,于是,孩子的爸爸就花了很大的代价来教孩子中文。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说,即使同样的家庭在不同的时间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华人Kids:那我们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孩子送回中国去,你觉得这样好吗?

Dr. Yeh:上星期我们才得到的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分享一下,一对中国夫妇因为工作关系把孩子带到中国,当时正好是孩子两岁多,可以练习一下中文。这个阶段正好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语言的时期,他们工作的地方在广东省,孩子的父亲他把自己的母亲从北方请来带孩子,可是忽略了孩子的奶奶根本无法与广州当地人交流。最后这个孩子在中国待了两年可还是讲不好中文,没有办法与别人交流。当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只是说把孩子送回去要做好准备,不是单纯地带回去就能学好中文。

我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朋友,他在他的女儿在小学二年级时送回台湾,只在寒暑假时带回美国,连续了三年,到六年级时才让孩子全部待在美国,因为以前打下了基础,那个孩子的中文听说读写完全没有问题,也给自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和父母用纯正的中文进行交流。每一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总结一下,在我服务过的人群中,大部分的父母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美国人,有个中国的文化背景;因为有双语能力双文化的背景,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比较高,希望孩子比他们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华人Kids:美国大众觉得我们的孩子是什么人?

Dr. Yeh: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谈一个大的picture。一般美国人不会单纯的认为我们的孩子是ABC。所有的黄皮肤的孩子,不管是越南人的,中国人的,日本人的,还是韩国人,都在一个大的umbrella 之下----亚州美国人。我有个数据,我们亚洲美国人占全国人口5%,在加州最多,仅在2004-2005一年就增长了3%。因此亚州美国人是 fastest growing population,而亚裔中中国人是最多的,330万,其次是菲律宾人,印度人,越南人,韩国人和日本人。

亚裔还有两个最大的特色,我们拥有最高的学历,比如拥有学士以上学位的美国平均是27%,而我们是平均49%,有20%的人有硕士的学历,而美国平均才 10%而已,所以我们是成长率最高的族群,学历最高的族群,第三个最高是中等收入,我们亚裔家庭的收入是全美各族裔的冠军,2005年亚裔平均是6万1千零94;再举一个例子:SAT的分数,2005年,亚裔孩子的平均分数是1091分,白种人是1068分,美国印第安人是982分,西班牙人是922分,黑人是864分,所以你可以看到孩子的成绩也是最好的,常青藤学校里20%-25%是亚裔的学生。这是个大的picture。



所有亚裔都是在这个umbrella下面,对亚裔的人美国民众会有stereotype的看法。亚裔的孩子就是数学特别好,科学好,都是 intelligent and well-accomplished individual。这是外界对我们的一般印象,他们认为我们是model minority,模范的少数民族。

华人Kids:那你认为公众对我们孩子的看法都比较正面的吗?

Dr. Yeh:公众觉得我们这个社区没有问题,但是亚裔社区还有一部分比如象从越南从福州来打工的那种,那个族群的问题就会非常多,他们同样是在亚裔族群下面,这些孩子在学校里会遇着各样压力的问题,因为这类孩子的父母不懂英文,他在学校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溶入,父母不知道怎么帮他,没有时间关心他,会有很多压力,功课有问题,会有帮派,这些也是在亚裔之内,可是公众普遍不知道我们社区有这些问题,认为我们都很好。

在大学里,别人看亚裔这群人会认为他们学习很好,很会念书,可是他们不会交朋友。比如要选一个干部的话,通常不会选到这群亚裔人。这群学生会遇着很大的压力。同样是很认真读书的孩子,如果在国内,比的是成绩,不会有什么压力。可是我们的孩子在这儿,就被别的族群的孩子认为这些孩子本身是D或者是T,就是被他的同学排在一个category中,认为这些孩子只会念书,而不会与别的孩子打交道,这样的孩子在国内没有问题,不会被排挤,可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评价。

总结一下,对中国小孩的印象是正面的,但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华人Kids:学校的同学对我们的小孩会有stereotype,我们的孩子肯定能感受到,那们我们的孩子自己觉得呢?

Dr. Yeh:我看过很好的样本,也看过很多悲剧,我有一个数据,在所有的族群当中,华裔的女孩在大学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刚才谈的那个模型,小孩已经在这个美国化的环境中,而父母是还在本身的文化圈中,很多基本的价值观不一样。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所有文化中最难沟通的。所以我们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在这个状况下,孩子和父母的文化经验不同,父母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parenting就非常重要。parenting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叫 authoritative,high support no control高支持不操控,这样的父母就非常的caring,supportive,会鼓励他的孩子非常独立,西方的父母很多也是这样的,高支持低操控。中国的父母很多是高操控低支持,这种叫authoritarian。父母很严谨,很少表达爱意,更多的是要求。

我想说的是,不管你 parenting的style如何,彼此之间关注,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彼此之间support,彼此之间学习communicating,彼此之间学习欣赏对方相信的东西,这对孩子来讲是最重要和最健康的。

总结一下,我们的ABC孩子在美国有很多的优势,也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要更多去学习有效地发挥父母效能的方法。

华人Kids: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孩子的中国文化的背景,对他们在美国的环境中会有什么影响?

Dr. Yeh: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这个差别存在于不同的方面。我先选用一个方面来说。西方的文化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在个人主义的状况下,每个人都要求有自己的权利,要表达自己内在的东西,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是unique,所以就鼓励每一个孩子有自我,要assertive,要果断。这个 individualism你表现的好的话,可以promote你自己,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讲究的就是emphasize competition,鼓励每个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发展,要自己主动去表现,要怎么突破现状。

东方文化是个集体主义。以前我们是农业社会大家族,大家族的背景是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观念。要重视你的团队,重视团队的 identity,不能标榜自己。因为以和为贵,所以要注重harmony,你和别人要是有什么意见的话也不要表达出来,宁可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要去生气,你要注重长幼尊卑,因为中国人讲长幼有序的观念,要非常尊重老人,非常尊重父母,非常谦虚,不能自满,不能锋芒毕露,会树大召风,要会收敛。individualism和collectivism里的差别就是这样的明显。

那麽,这对我们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比如父母跟孩子说因为我们是东方文化,所以要长幼有序,要尊重父母,要听话,要乖,不要和同学吵架,不要出风头,或者很多时候父母本身也不喜欢去炫耀,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去做。目前,来到我们课程里的很多父母都带有这样的疑问,就是觉得我们这些孩子都非常优秀,可是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愿意举手来表现自己,所以参与的分数就很吃亏。而且甚至孩子都会跟父母说“那些同学讲的答案都不对,我知道正确答案,可是我要是去表现就觉得不自在,我不愿意自己成为班上的一个焦点”。

现在我要强调的是这一点让我们的小孩子非常吃亏。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很好的机会去学习去锻炼,而他没把他自己的initiative和 creativity表现出来,他也就失去了历练自己的机会。这种状况也影响他未来career上面,他每天任劳任怨在计算机后面工作,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去和上司自己谈,去争取,他觉得工资低了却不知道怎么去谈加薪,或者有个经理的升级想法也不知道怎么去争取。

这里面我来补充一点,小孩子从小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实上90%来自父母,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那这种文化的力量是润物细无声。有一个例子,在我们的访问中一个家庭中的一个十岁的孩子,我们问他喜不喜欢有很多朋友,他说很喜欢,我们问那他喜不喜欢在学校很有名,让很多小朋友来认识你,他说他不喜欢,因为他不想惹很多麻烦,我们当时很惊讶,就和他的父母沟通,他的父母说可能是平常自己的言谈中说什么少些麻烦啊不要去管那么多等等’父母在不经意的时候把这种文化的一些特征表达出来,而孩子就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这种特征,中国文化影响我们ABC kids是来自父母,而这种影响是无时不在的。

华人Kids:我还有一点不太明白,刚才讲中国文化讲究的是群体意识,而美国文化讲的是个体意识,那我们现在在美国生活,那我们要鼓励孩子抛弃群体的概念,去实现个性化,那是否说那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要抛弃掉呢?

Dr. Yeh:实际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谈到过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差别,这不一定只是指中国文化和这个西方文化的差别,比如象西班牙的文化或者是黑人的文化也是属于比较 collective的。美国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在这方面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怎么透过你的观察你的询问你的研究你的理解,知道在那个环境中,怎么采用相应的规则。就像在加州,大量的西班牙人,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文化比较雷同,他们是比较relation-oriented 的,我们和他们交往的方式就和我们与一般美国人有所不同。你必须因人因时因地来制宜,然后看要用什么样的一个沟通技巧表达方式来呈现。

华人Kids:就是区别对待,有时用中国文化,有时用外国文化,是这样吗?

Dr. Yeh: 就是说不要简单的一刀切,一定要用什么不用什么,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用不同的方法。

你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有一个模型,第一层是human nature,意思是不管什么肤色什么文化,人与人之间有个共通性。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经说的爱人如己,可兰经和佛经里都有谈到这点,这个爱人如己的观念,怎么去尊重别人,怎么要有爱心,是有共通性的。在这个Human nature的更高一层就谈到个性,personality assessment,不管是工作导向还是人际关系导向,或者你的个性,可以分成四类。有些人是D就是driver,有些人是I,就是人际关系导向比较 affective,有些人S型的,这些人是比较害羞的,有些人是属于比较C,confident,这些人比较critical。不同的个性要不同的方法来沟通来学习来表现自己。第三层就牵扯到文化,中国人的背景怎么样,西方人的背景又怎么样,这就是说文化并不是我们跟别人沟通的唯一的部分,还有你的个性,human nature。就个性而言,中国人中85%属于C和S型的,就是个性比较保守,但是有15%是D和I ,不是说所有中国人都是很乖乖的,保守的,很安静的,没有什么意见的,不能这么讲,因为还有15%不一样。

华人Kids:在我们第一代移民的文化下小孩都是巴掌教育出来的。可是在这里我们要如何教育小孩子?

Dr. Yeh:孩子的自我价值就是他喜欢自己的程度,肯定自己的程度,接纳自己的程度,他的自我价值基本在6岁以前都是存在了的。我要谈的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他们 self image本身是非常脆弱,所以父母常常给他们的一些破坏性的批评和有条件的爱都会影响到他们的self confidence。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非常敏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父母有多爱这孩子,这孩子就多爱他自己,我再讲一遍,父母有多爱这小孩,这孩子就多爱他自己。

所以父母爱处罚小孩的时候并不见得要动手打孩子,或者骂孩子,你不用打骂的方式,孩子也一定能了解。我的观点不是说你要用什么方式去处罚孩子,或者说该不该处罚孩子,而是说你处罚完后你怎么去做收拾善后的工作。因为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很生气有情绪,他常常会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就口没遮拦就骂孩子,而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因为这些破坏性的批评产生他的低度自我价值。

所以我的一个观念就是你可以骂孩子,可以打孩子,但是你的处理方法必须这样,比如,”你知道吗今天妈妈打你骂你,是因为你的行为不对,你刚刚不应该打弟弟,你不应该把弟弟推到地上,你这些行为不对,妈妈觉得很生气。因为这件事情要处罚你,我不喜欢你的是你的这种行为,但是我还是爱你。”所以你还是可以打孩子,但打完后你要问清楚,他是不是很清楚你处罚他的理由是在哪儿,让他能知道那是个lesson,下次他不会犯这个错误,同时让他知道妈妈打我是因为一件事情,妈妈不喜欢我这个行为,而妈妈依然爱我这个孩子。如果是这样,那麽孩子虽然被处罚了,但他跟父母之间的爱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变化。我建议你每一天都要花时间跟孩子说我爱你,不管是处罚他还是怎么,永远是为了promote孩子的self esteem,这有十几种方法。其中重要的就是你要给孩子帮助,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你从不处罚孩子,一味的溺爱,从来不给孩子是非的观念,事实上你也没有让孩子有一个很好的self esteem。让孩子清楚他的权限有多大,他的责任范围有多大,他的boundary是什么,他越清楚越有安全感,越知道怎么应对进退,越有自信,越知道如何处理与别人的人际关系,他的self esteem就越高。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你怎么处罚孩子都不能以破坏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做代价。

总结一下,父母可以punish孩子的,但是第一是对事不对人,第二是punish完了以后一定要很快修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你一定要反复强调punish的是他的行为不是他这个人。

华人Kids:中国人传统上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您认为中国人的这个传统观念在美国这种社会中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Dr. Yeh:养儿防老是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一个观念。这个在我们parenting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很多的父母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就是说现在我让你去读这么贵的私立学校,我们住在这么贵的学区,我辛苦辛苦的赚钱让你去读好的学校,什么都弄得好好的,就是希望你将来有好的成就,有很好的生活条件,这样爸爸妈妈老了后,你也要可以照顾爸妈,这种观念我觉得没有什么对与不对。

我们回到一个很重要的本质问题,就是生为父母,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何德何能我们能成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当然每个父母教育孩子的宗旨不一样,我现在讲的是个人的看法。怎么让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有一个好的发展,包括和他自己的关系,和爸爸,妈妈,朋友的关系,和一群人的关系。第二个是就他的道德人品,第三个就是知识学习这方面,第四个就是体能方面,第五个是属灵上面的状况,我现在谈到的属灵跟信仰没有关系,主要是你在探讨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就象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材是什么材,这部分就是学习自我的认知,学习生命的意义。父母的责任就是在这几个领域中来帮助孩子学习,和学校,社区还有其他的一些组织共同去创造一个环境,树创造很多机会,让孩子去经历去完成刚才我讲的这几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这是父母要做的功课。

当你做一个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positive,productive,responsible的人,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喜悦最大的奖励,我问几个亚裔孩子这个问题,他们比较共同的就是认为父母在教养我们的过程中给了我们爱,我们会用爱回报给父母。

很多孩子在谈到他们在青少年或者20出头时不喜欢和父母沟通,觉得我父母本身没有错他们是父母我应该爱他们,可是我就是对他们很反感,不过他们自己也承认随着年岁慢慢的增长慢慢成熟会改变。我以前有一个小助理,他跟我工作的时候已经29岁了,他就告诉我,他在16-22岁时经常跟他爸爸妈妈吵架,到现在他 29岁,人生经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他父母对他的希望对他的付出。现在他已经婚了已经有小孩子了,他体会到养儿方知父母恩,也非常能体谅以前家长的许多苦心。

华人Kids:您有哪些事情要特别告诉我们的读者?

Dr. Yeh:一个观察就是华人的父母给孩子在学习上的期待和压力往往剥夺了他们对学习的乐趣,太多的青少年告诉我他们快乐的童年几乎就是被一大堆的家庭作业和才艺课占得满满的,他们的快乐的时间就这么被剥夺掉,往往孩子还住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还有权威,孩子没有办法,只能服从,可是进了大学之后,反抗就来了,他们对学习就没有兴趣,以前是为了爸爸妈妈学习,现在他们解放了,就对学习相当反感。所以我要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孩子的readiness 和awareness来帮助孩子学习,不要给孩子在学习上有太多的压力。其次,父母本身是孩子的一个role model。父母对学习对成长要有不断的兴趣,在美国的这种环境里,学习到新的文化新的沟通技巧,学习怎么样去解决工作领域的问题,学习怎么去在帮助社区,学习奉献和服务,会给孩子一个好的role model。此外对成功的定义也是很重要的,成功不仅是你拿到一个学位,找到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对青少年来讲,成功就更是找到一个他们人生的full passion,他们enjoy去做,而且他们愿意去学习,最后有很好成果。这里也能看出,我们的下一代对成功的定义和传统的父母是有差异的。

我这儿谈到有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不要给孩子有太多学习上的压力,而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热爱;第二就是父母本身要勇于做孩子在各方面的role model;第三个就是本身很少表达爱意的父母,要学习怎么跟孩子沟通。

最近两个月中,我问过不下一百位很多的家长,在过去一年中有没有看过一本以上parenting的书,结果是大部分是一本没有看过,是找不到适当的书看还是没有时间看,很多人回答找不到也有找不到时间。前段时间我在帮一对夫妻做婚姻咨询,他们结婚十年,目前在考虑到要不要离婚,我第一句话就问你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为了你们婚姻而努力的同时,除了吵架,你们看过婚姻方面的书吗,他们说一本也没有看过。所以我觉得父母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不管学工程的学计算机的学科学的专业人士还是全职妈妈,要抽出时间,进行必要的Parenting的知识学习,帮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有效的方法,无条件的爱来为孩子建造一个人和为主的家庭文化,使我们和孩子在生命中都找到真正的快乐。这是我的经验和浅见。

Copyright @ Kids.com 2007

Dr. Yeh答读者问:
暂无


所有留言:
往兰 (2007-03-26): 说得是,要分辨是精华与糟粕
华人不敢冒头其实是一种糟粕,大多是在几拨整人运动里塑造而成的。古人有“当仁不让”一说,一个放羊的直接就去找刘邦谈定都长安,获得张良支持而立即执行。一个黄毛小子站出来对项羽说不可屠城,否则你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君子和而不同”就是讲要保持个性独特,要有不苟同的勇气,这与某个历史阶段强调“君子和则必同”的高压政策有本质区别,我们应该吃透传统文化,多读经典,这样才更能帮助小孩,而不是无形中继续扭曲小孩。

匿名 (2007-03-26):
Dr. Yeh 说的太好了。 "们应该分别东西文化的精华,并把两种文化的精华溶于家庭教育里面,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东西文化兼并蓄的,这样成长的孩子心态最健康,他的life quality 也最好.”女儿三岁,从今天开始教育她是American 但是她是chinese-american.这样她在全班都是native american中,不会为自己于别人不同而奇怪了。

lhan (2007-03-25): 我儿子以会说中文为荣.
有一次我在DAYCARE接我儿子时我和他讲中文,一个NATIVE AMERICAN GIRL非常羡慕地说"WOW, JERRY CAN SPEAK CHINESE".CHINESE 在美国的分量越来越重.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

BeerDaddy (2007-03-25):
I had a talk with my daughter (3 grader). She thought it was good to be Chinese American, and she said that "Chinese American is better than full American, because a Chinese American knows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I immediately encouraged her that what she said was true and suggested her to work harder in Chinese school :-)

匿名 (2007-03-25):
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华人父母不容忽略的问题。

匿名 (2007-03-25):
My son says: "I'm an american, not American Chinese."

lhan (2007-03-25): 孩子肯定认为自己是美国人
非常赞同这位专家的观点. 孩子长在这个国家,享受这儿的一切,IT'S FAIR FOR THEM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我不会强迫孩子否认他是美国人.

匿名 (2007-03-23):
这位专家一定做过大量社区工作,对我们华人父母面临的问题很有研究的样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