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store

常起觉照,不随境转。原无我人,为谁贪嗔
正文

佛教 - 纪念一位大德

(2011-07-14 13:34:35) 下一个
记德悟长老


这件事在心里发酵了几天, 虽然平素里嘻嘻哈哈, 但一静下来, 这件事便准确及时地跳映出来, 如是持续一周至今...我可是个懒得码字的人,斗争一番,觉得有必要写下来。虽然和这位德悟长老素昧平生, 但这件事对我来说仍然很重要!因为,我把一切值得敬重的人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哪怕他并不认识我。


1 2011年7月7日:  德悟长老过世


看见小郭第一时间放了德老的照片并写到纪念....我想这位清矍的老人不是去世了吧... 当小郭陆陆续续讲述他故事的时候....我充满惊讶!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第一次看见他的容貌,然而,就是这第一眼便立刻被那种刻印在他表情上的宠辱不惊深深打动!想不出怎么形容他的样貌,小郭说清俊... 我想这两个字最适合不过。 他的经历更激发我寻找那段历史,我总是对这些事这样的人充满兴趣。




2:  记忆中的静安寺


要不是这次德悟长老过世,我不会了解到这段被淹没在喧嚣中的历史, 更不会想去了解静安寺。

印象中,静安寺貌不起眼。记忆里仔细搜寻,静安寺这三个字也只是公共汽车路过时报的站名。我在圆明讲堂皈依,常去的是几步之遥的居士林,也去过玉佛寺吃素面,却一次也没有踏入过这座寺院,更去无缘去认识这样一位老人。

09年回上海,第一次去了静安寺,很颠覆!虽然比之印象中气势辉宏了许多,却也感觉和周围的建筑有点格格不入,甚至突兀。静安寺虽没有像玉佛寺那样要收20大洋的门票,但总要请香吧? 那香多少钱我也忘了,但也老贵了。人多得不行,到处在排队,于是相比之下,更喜欢几步之遥外的居士林,那里不要门票,也相对安静,如果请香一捧仍然如十年前2块...  然后可以在那里念念拜拜,静静坐一上午。


这次,读了慧明大和尚的日记,知道了一些静安寺背后的故事,真的很不容易!也因为德悟长老,对这座寺院更产生了莫名的关注。


附:静安寺网页


3  德老片断:

德老1920年出生,俗姓蒋。一生吃过很多苦。家里人为还赌债,他8岁便被送进了静安寺,跟随志汶法师出家。1942年志汶法师圆寂,当时21岁的德老成了静安寺住持。

当时静安寺是家庙,香火旺盛,庙产都归属庙里的住持,因此他当时被暗视为'小开' 。
庙里的地产非常之大,因此受到了历届政府和当地地痞流氓的窥视和勒索:

日本人来了,把他抓了进去,拿到金条才能放人;
国民党来了,  把他抓了进去,拿到金条才能放人...

为此庙里不得不卖了很多地产换成金条赎他,从此面积越来越小 。。。解放时,德老主动提出把家庙献给国家,由子孙制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

解放了... 他送去被劳改,一直到1984年才被放出来。尽管如此,对这些事他风清云淡很少对人提及,对别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要爱国爱教!私下有一次,他幽默地开自己玩笑: 自己姓蒋,名德悟,上海话就是,蒋特务!




4  时局动荡中的静安寺


48年左右时局动荡,人心惶惶,很多佛教界师僧也因此避走四方。有一部分就去了台湾。当时去台湾的出家人大概分成三类:

一类非常有钱。当时有的寺院非常有钱,就用好几根金条去买机票,透过关系表示一定要到台湾逃难。

一类就是从军。比如:圣严法师.. 这些学僧只有透过从军的途径才能去台湾。

最后一类就是要有党政背景。比如:当时静安寺的监院、之后在台湾担任了三十多年中国佛教会会长:白圣法师

当时白圣法师带走一部分资金去到台湾,购下了台北的"十普寺"并任住持。当后来大陆佛教界大批师僧陆陆续续逃难到台湾时,大部分寺庙是不接受的,但是白圣法师的十普寺都可以包容,为他们提供落脚之处,所以老一辈大陆去台湾避难的当时都住在那里。

  • 摘录一段圣严法师的自传纠纷

  靜安寺是上海唯一最古老的寺院,建自三國的孫吳,千餘年來,成為上海的一大名勝古蹟,但以歷代興革戰亂,寺中的古蹟遺留,已不復見,巡禮寺中,亦如普通的寺院而已,論其規模形貌,還不如玉佛寺之盛大。。。。

        自民國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以後,靜安寺的權屬問題,便又開始了紛爭的局面。。。,該寺住持正生歿後,其徒六根繼任,後以不守戒規,蕩用寺產。。。  

         民國二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三點,召集本市諸山會議,公舉靜安寺住持,當場票選圓瑛法師為靜安住持(再三謙辭,以寺糾紛日久,不欲冒然入寺)。

         至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始由當時住持六根徒孫德悟,函請律師致函佛教會,自願將該寺改為十方叢林。佛教會以改制選賢之舉,既出於該寺住持德悟及全體僧眾之請求,復有市政府法令之根據,爰於(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在該寺召集諸山長老、護法居士,暨靜安寺全體僧眾,舉行會議,一致決定該寺改為永久十方叢林,以息爭端,並公推持松法師為改制之首任住持。
 
         從上錄文字之中,我們可以對於靜安寺的糾紛,得一概念了,但是,這是公文,在公文的背後,尚有著大文章哩!      

我是在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春季到靜安寺的,靜安寺的糾紛,卻是由來已久,尤其從抗戰末期而至勝利之後的數年之中,鬧得最為激烈。我當時的年紀小。。。其實,我去靜安寺,靜安寺的糾紛,已近尾聲了。      

對於靜安寺的整頓,最大的功臣是密迦與德悟兩位法師。德悟原是靜安寺子孫派的子孫,他能把靜安寺改成十方道場,並請密迦協助,悉意改革,現在臺灣的妙然法師,就是德悟在泰州廣孝寺的同學,所以也被請到上海辦佛學院。靜安學院的開發元勳,便是他們三位,其中以密迦的功勞最大,密迦極富想像力,也極有做事的魄力,不唯學院的規模,幾乎是完全出於他的策畫而來,也把充滿了迷信色彩的許多神像,全部遣了「單」。可惜,德悟與密迦,因為悉意改革,並為附近寺產地皮的問題,得罪了許多的人,終於被人以「漢奸和尚」的罪名告下了獄。。。 

     當德悟與密迦入獄之後,便請白聖法師代理了靜安寺的寺政,直到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上午,德悟與密迦的官司定讞了,靜安寺才由白聖法師的維護與計畫之下,以閃電式的方法,請持松法師晉了山,當了首任的十方制的靜安寺住持。子孫派棋差一著,敗北而去!

  持松法師是白聖法師湖北省同鄉。。。許因他年紀大了,身體也很衰弱的緣故,或者是由於專心修持的理由,所以他僅擔任了住持的名義,一年之中難得來寺看我們一、兩次,靜安寺的一切寺務,仍由白聖法師全權代理。因此,我們學僧對於監院的印象,比對住持更加親切。

        靜安寺的學僧,每一學期終了,總有幾個要走的,每一學期開學,總也有幾個新的來,最多時五十多人,最少時三十多人。這種情形,可謂天下烏鴉一般黑,每一家佛學院都差不多,可能以上海的情形特殊,故也特別顯著。因為沒有統一的教育計畫,到處都是一樣,除了自己用功,否則也只是混混而已。

  白聖法師接任之後,雖然經常在與流氓鬥法鬥智,但對我們學僧的生活也很關切,輪到他來做精神講話,總也要問問學僧的生活,以及學僧對於生活的意見。學僧提出要求,如果是合理的,他也沒有不接受的。。。

  但在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春後開始,學僧的情緒,漸漸散漫了,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佛學院畢業,並不能夠真的成為講經說法的法師,即使能夠講經說法,在此動亂的時代中也不會有人請你。出家人皆賴經懺為生,未來的社會,必將不容有此生活方式的存在。於是,同學之中,有的還俗去讀新聞專校,有的轉入可以收留出家青年的興慈中學,有的則乾脆去做工了!

   人心非常苦悶,學僧的心更苦悶,以致在舉行畢業典禮中,有一個同學拿到最後一張畢業證書時,竟當場撕毀,到第二天,就捲起行李去當兵了。

  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下半年以後,有眼光的人,都知道國民黨軍隊的大勢已去,故也做著應變的準備。白聖法師的眼光很遠,他知道時局動盪,他也知道他上海的那班對頭──地痞流氓,如他不走,上海生變之後,當必死路一條。所以他預先到臺灣看了一趟,並由妙然法師同往,頂下了臺北的十普寺,以備後退的餘地。

  白聖法師從臺灣回去,寺內寺外,都有人注意他,都怕他偷偷地再去臺灣,白聖法師卻利用他的机智,逃出監視,離開了上海。

        白聖法師走了之後,我們慢慢地發覺道源法師也走了,聽說南亭法師與智光老和尚也離開了上海;接著圓明法師也不見了,監學守成法師也和他的高徒魯愚以及幾位年紀稍長的同學都走了,有的乘船,有的乘飛機。最早走的搭火車,先到廣州,再去香港(到香港有的還了俗,有的因為無處容身,乾脆上了基督教的道風山)。在學院中,群龍無首,佛事清淡,收入不敷開支,找到持松法師,由持松法師的一位皈依弟子每日送來一塊大頭作為大眾的菜金。學僧不上課,早晚殿堂也自由,好幾個執事均由學僧中提拔擔任,每聞鈴聲並非上課,而皆是開會,開會的結果,總是一致的譴責白聖法師,說他把靜安寺學僧的血汗錢,拿到臺灣去了,而把我們丟下不管了。罵得最多的是本光法師,召集開會次數最多的,也是本光法師。


5 回到德老:

       今年5月,静安寺现任方丈慧明大和尚带队9人行脚五台山,临行之前发愿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众生。就在行程快要圆满的前两天,有一天,慧明大和尚短短一路脚力不支,路上又遇巨型落石,心里便隐隐有不详感,之后就立刻接到了德老过世的消息,他写了多篇行脚日记,尤其是关于德老的,真是令人为之动容,有兴趣的可以前往,值得一看: 德老和静安寺   行脚前的告别   回沪   德老的舍利子



90岁的德老看到海地的新闻后,一个人悄悄走到红十字会去捐钱,用以“赤乌比丘”的化名把积攒的1万元人民币捐了,因为他的样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被人悄悄跟踪到寺院都没发觉,结果大家才知他是静安寺的老方丈!

去年胶州路大火,德老又步行到上海慈善基金会,依然以“赤乌比丘”的化名,把自己从日常生活费中节俭下来的1万元人民币捐送给遇难同胞的家属。

  • 小郭口中的德老:

我们平时去看他,常常见他桌上放着一个小瓷碟,里面是几根蔬菜,边上是一小碗米饭,他胃口小,吃一半后剩下的下一顿热一下再吃,绝对不浪费一点粮食,十分的惜福。

德老他平时把钱财看成身外之物,我们难得给一点供养,他都舍不的用,一点一滴的积攒起来,都捐到慈善上了。他的遗愿就是,还有一点来不及捐出的积蓄,要庙里帮他捐给慈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总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学到佛法,不能和那些高僧大德相比。可是什么又是大隐隐于市呢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花甲老翁 回复 悄悄话 向德悟长老顶礼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