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喝醉酒

上联:牙缝半个崩不字;下联:野火春风斗古城;横批:你的明白?
正文

小的眼里的文革(系列-20) 忆苦三查

(2007-06-10 08:39:11) 下一个

文革时,“忆苦思甜”是一项经常化的活动。所谓“忆苦思甜”就是“忆旧社会的苦”,“思新社会的甜”、“感谢。。。、。。。、。。。”。小的参加过无数次“忆苦思甜”会。内容都是请“苦大仇深”的“工人、贫下中农”给学生们将他们当年如何“挨饿”、如何“受剥削”、如何“受资本家和地主的欺负”等等。有的时候,还要吃“忆苦饭”。“忆苦饭”就是一些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做的,黑乎乎的小窝头,反正是挺难吃的东西。小的的记忆中,所有的具体事例都已经十分的模糊了。就光剩下这样一个概念,如果不幸生在“旧社会”的话,小的们就会“挨欺负”,“没有好日子过”。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组织“忆苦三查”。“三查”好像是“查出身,查阶级,查历史背景”。活动开始时,每个同学都被要求回家问父母在“旧社会”受过的苦。然后写成“讲用稿”在全班会上一个、个的“讲用”。如今回想起来其实就是人人过关。小的也问了父母,可是,得到的回答是他们过去没有受过“忆苦思甜”报告中的苦。小的当时非常失望,没有办法、又不能“欺骗组织”,就在讲用稿的上写下了“我出身于一个非劳动人民家庭”作为第一句话。跟着的,就是检查自己的种种缺点。一个讲用稿就变成检查稿了。由于小的在活动中心情很差,具体别人如何“过关”,小的如今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但是,“忆苦三查”还是由于小的自己写下来、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来的那句话,给小的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背上了一个当时似乎是永远卸不下来的“包袱”。

去农村“拉练”,“劳动”的时候,“军宣队”、“工宣队”往往号召小的们主动接受“再教育”,问问“老乡”旧社会的苦。小的问过,也得到过一些“闪耀其词”的、“抽象”的、或者是“标准”的回答。可是,小的印象最深的,是不止一次的、听到过这样几句话:

“要说累,那是58年,要说苦,那是62年”。

“要说阶级斗争?我们村儿没有,我们村儿的地主们都老实着呢,人也都挺好的。别的村儿有”。

还有一句印象挺深的话是,“那会儿农忙的时候给地主家帮工,吃的都是大白面馒头。馒头都是给帮工的吃的,他们家老婆、孩子仍然吃窝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