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的博客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正文

解放军水下舰队迈入超视距打击时代(组图)

(2007-02-08 21:32:30) 下一个

解放军水下舰队迈入超视距打击时代(组图)



解放军新基洛636M型常潜艇运回国



1艘基洛636M型潜艇正在北方机械造船厂进行耐压壳制造



基洛636M型潜艇起程运向中国



圣彼得堡港内正在进行最后舾装工作的2艘基洛636M型潜艇



俱乐部系列反舰导弹攻击作战示意图,其中俱乐部-S为潜射型号,俱乐部-N为舰射型



基洛636M潜艇的升级武器装备。3M-54E系列反舰导弹



俄制533毫米口径的UGST重型鱼雷



解放军新基洛636M型潜艇



已经运回中国的基洛636M型潜艇



基洛636M型潜艇的火力覆盖范围示意图



基洛级、明级与台湾海龙级潜艇技术规格



俄制3M-14E陆攻巡航导弹



  海外军事媒体紧盯中国反航母深海杀手

  ●编者按:2006年6月6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中国向俄罗斯购买的两艘新型基洛级潜艇于5日离开北德文斯克港,航向中国。海外媒体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俄、日,美多国都报道了中国引进新型潜艇的消息。为满足广大关心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读者的要求,本刊特综述了海外媒体对中国最新型常规潜艇的相关报道。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解放军新基洛 海军外购最新型潜艇归国

  口编辑部综述


  06年6月6日,俄罗斯塔斯社从北方机械造船厂新闻处得到消息:中国购自俄罗斯的两艘柴电潜艇于5日离开北德文斯克港,航向中国。报道说,两股基洛636M型潜艇于6月5日被转移到属于一家挪威航运公司的“爱德运输者”号浮动船坞上,现已离开港口启程前往未来常驻基地。

  而俄罗斯《真理报》等媒体6月8日的报道则称,这两艘装备最新型巡航导弹的基洛636M型潜艇其实在去年底就已经完成,本应在2005年12月25日启程,但由于寒流造成港湾冻结而延至今年6月5日才出港。两艘潜艇于2003年5月开工建造。此次出发前,俄中双方组织了交接实验,中方确认潜艇技术状态良好。与潜艇一同出发的还有北方机械造船厂的代表。造船厂新闻处对此解释说,“按照合同规定,造船厂应该自潜艇启航之日开始,在未来14个月内负责其保养工作。”为此造船厂还组织了长期出差人员。包括这两艘潜艇在内,俄罗斯已经移交7艘基洛636M潜艇给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俄媒体稍早时候还曾报道说,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在6月1日已向国外客户交付了其承造的最后一艘基洛级潜艇。

  ☆“俄罗斯潜艇工业的救星”

  “在浪涛不惊的波罗的海沿岸,两艘新造好的暗蓝色潜艇如同浮出水面的抹香鲸,宁静中蕴涵着肃杀的威严。”2005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记者到俄罗斯实地参观了为中国建造潜艇的几家船厂。在他的报道里提到,俄方表示“整个建造过程是完美无缺的”。《汉和防务评论》称这笔“世纪采购”几乎拯救了俄罗斯濒临死亡的舰艇工业,按照俄国家武器出口公司的指令,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5艘)、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造船厂(2艘)、下诺夫哥罗德红色素尔莫沃造船厂(1艘)分摊了工作量。一位海军上将造船厂的老技师说“我们真要感谢东方的邻居,是他们给我们工作。从苏联解体后,这里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兴旺过。”每艘潜艇的海试需要3-4个月,《汉和防务评论》还称8艘基洛636M型潜艇的建造非常顺利,“斯拉夫特色的拖沓与敷衍根本没有出现,整个工地井井有条”。

  俄罗斯《商人日报》则报道了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基洛级潜艇的详细情况:这次北方机械造船厂建造的两艘潜艇,是2002年5月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8艘基洛级柴电潜艇的一部分。据美国媒体报道,俄罗斯2004年就已经将第一批建造完的基洛636M潜艇交付给了中国海军(应为1艘);2005年5月,俄罗斯又向中国交付了2艘潜艇。2005年11月,第三批2艘基洛636M被半潜船“泰安口”号运往中国。本来根据合同到2005年12月31日前,俄罗斯应该完成全部8艘基洛636M的交付,但于海军上将造船厂所承建的最后一艘潜艇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技术问题。不过根据有关合同条款,如果俄罗斯方面延期交货的话,将向中国支付补偿款。 美国海军曾出版过一本《全球潜艇挑战》的小册子,其中对基洛级潜艇的描述用了一个单词来形容,那就是“恐怖”。前苏联红宝石设计局于1974年研制的基洛级柴电潜艇,自1979年开始在远东阿穆尔河(即黑龙江)畔的共青城船厂建造,俄方代号为“877工程”,期间屡经改进,1993年推出了号称“终结者基洛”的636型。目前已经有近30余艘该型潜艇落户16个国家。

  2005年11月,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在接受《新闻信息报》专访时称,中国海军于1993年向俄罗斯定购的两批4艘柴电潜艇,包括2艘基洛877型和2艘基洛636型。2002年又与俄罗斯签订一项新的购买合同,准备以16亿美元购买8艘新基洛潜艇,并计划在2005—2007年间交付。李教授还说,基洛级潜艇被称为“大洋黑洞”,其采用光滑水滴线型艇体。推进器改用7叶大侧斜桨,转速降到250转/分;柴油发动机被安置在软垫上运转;并且对全艇所有产生噪音的设备实行封闭管理;潜艇外壳嵌满了塑胶消音瓦,基洛636型潜艇的噪音降到了118分贝。潜艇水下噪音每减小6分贝就可使敌被动声纳探测距离缩小一半,一旦潜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贝,那么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盖潜艇行踪。在1996年印度海军所做的对比试验中,老式的基洛877型和德国209/1500型同场竞技,结果前者先敌20海里揪住209潜艇的“尾巴”。由此可推知更先进的基洛636的静音性在德国209级之上。随着基洛级的引进,我国首批还将获得50枚左右“俱乐部”系列反舰导弹。

  来自《汉和防务评论》的报道称,第3批8艘基洛636M型潜艇又获得四项重大升级

  安装了3M-54E反舰导弹和3M-14E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前者由发射助推器、亚音速低空巡航级和超音速有效载荷级组成,射程达300公里,巡航马赫数0.6-0.8,其携带的400公斤战斗部足以让宙斯盾巡洋舰当场瘫痪。而后者则使基洛636具备了与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一样的“外科手术”式打击手段,3M-14E导弹与著名的“战斧”导弹类似,可以在飞行150公里后打中“一间办公室”。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早在2000年,俄罗斯革新家设计局就已将3M-54潜射导弹技术转交中国,3M-54E系统主要发射3M-54E、3M-54E1和91-RE1三种型号的导弹,其中3M-54E1装备小型舰船和潜艇,91-RE1用于反潜,有一个配备寻的传感器导引头的可分离水下火箭,三种型号的导弹系统基本结构相同,地形匹配和卫星导航系统确保了导弹的高命中精度。

  鱼雷型号得到更新伴随着基洛636M的落户,中国已进口了多种俄制鱼雷,第一种是UGST重型鱼雷,口径533毫米,采用模块化声纳天线阵列诱导和线导系统,速度35-50节、射程40-50公里、高爆弹头重300公斤、发射深度400米。第二种是SET-72EMl/M2系列鱼雷,前者是电动鱼雷,口径400毫米,长4.5米,重765公斤,爆炸威力相当于135公斤TNT。第三种是TE一2型533毫米口径线导鱼雷,弹头装药450公斤,使用寿命10年。新潜艇还将装备俄罗斯的超空泡鱼雷(即“暴风”系统),这种鱼雷航速超过200节,仅这一点就足以让美国海军担忧。

  火控系统优化早期的基洛级采用MBY-110M模拟作战指挥系统,能够同时攻击两个目标,从探测转入攻击的准备时间为一分钟。模拟作战系统反应时间慢,接战目标少。而新的基洛636M的作战系统已经非常现代化。采用两套C4I设备有效提高了可靠性。由AGAT设计的0MNIBOMNIBUS-E多功能指挥管制系统和AVRORA设计的LAMA-EKM多功能指挥控制系统组成,前者有三台双层多功能显示器,后者有一台双层多功能显示系统。LAMA-EKM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通过AICS实现了导航、声纳、雷达、潜航深度测量、机械控制、电力等子系统信息综合管理,电力消耗为5.5千瓦。OMNIBOMNIBUS-E作战系统主要用于武器控制,能够同时跟踪40-50个水下目标,使用3M-54E导弹攻击其中的两个。LAMA-EKM也拥有武器控制功能,综合信息显示系统可处理50个目标,跟踪其中的10个,一次可使1-4枚鱼雷或导弹攻击其中1-2个目标,攻击准备时间小于三秒钟。

  模块化设计为将来添置新设备安排了预留空间。基洛级潜艇设计寿命为3 0年,每10年作一次大修或性能升级,未来可能的升级项目包括加装AIP系统,届时潜航时间可增加到两周以上。

  据香港《明报》报道,中国新近从俄罗斯进口的柴电潜艇已在未来将负责对台作战的东海舰队中服役。该报道还称,2005年1月28日当台湾与新加坡海军在台湾以东海面进行反潜演习时,中国海军东海舰队基洛级潜艇也悄然出航。

  《明报》称,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海军,曾拥有过战后世界最庞大的常规潜艇编队,数量曾达120余艘。这支水下舰队主要由仿前苏联的罗密欧级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制的明级柴电潜艇构成。随着时间推移,这批50年代初设计水平的潜艇已老旧不堪。进入90年代后逐步退出现役。目前中国现役潜艇数量已萎缩到30余艘。潜艇作战方式也从过去的大规模“狼群战术”,逐步转向现代化单艇“猎杀”方式。

  而海峡对岸的台湾则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强其反潜能力。除旧有的S-2反潜巡逻机外,新近又购买了美国S-70反潜直升机在水面舰艇的二代舰更新计划中,其仿制美国的佩里级(成功级)和从法国购买的装备有主动拖曳阵列声纳的拉斐特级(康定级)护卫舰都具有较强反潜能力,此外还特地从美国引进了诺克斯级反潜护卫舰。

  《明报》还对中国引进基洛级的原因和过程做了具体分析。其认为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国海军必须采取手段(引进)来填补水下战力缺口。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再加上经济严重滑坡的俄罗斯急需硬通货,中国海军很自然的将外购潜艇目标锁定为俄罗斯当时最先进的基洛型潜艇,由于引进第一批潜艇时基洛636还未完成研制,因此第一批合同包括了2艘基洛877,仅2艘的数量表明这次引进有相当程度的试验性。当然,基洛877应该仅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铺垫,因为中国海军肯定已经了解到基洛636计划的进度。2艘更先进潜艇的订购证明了这一点,4艘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常规潜艇让国内相关机构认识到了差距,国产新一代潜艇原先的设计很可能要做较大修改,因此进入批量生产的时间被推迟就不可避免了。1996年后台海局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很可能使中国海军认识到不能再等了,通过前4艘潜艇的使用,中国海军一方面对基洛比较满意,另一方面4艘的规模显然难以达到战术使用和威慑效果。此时红宝石设计局非常“配合”的推出了“远程打击型基洛”,这显然很对中国海军的胃ISI(军方和民间此时似乎都有了一个共识——“突破岛链”),但为什么急于引进基洛636M而不是再等等最新的阿穆尔下水?很可能是因为海军觉得时间不允许,况且基洛636M和原来的4艘基洛有更好的后勤保障和技术衔接。当然,价格因素也很重要。

  近几年来中国潜艇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是不应被忽视的,国产新型潜艇已具备一定规模,那么基洛级潜艇又在中国海军13益现代化的水下舰队中处于什么位置?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俄罗斯和西方一些“专家”曾多次指出中国国产新型潜艇在设计和工艺上存在“缺陷”,“从宋、宋改再到元都没有实现真正的批量建造似乎证明了这一点”。这从侧面说明可能现在中国最可靠的水下战术突击力量就是12艘基洛。李大光教授表示,中国海军完全可以配搭使用基洛636及自研的039A。其任务如下:一是以两艘较为IH式的877型进行海域封锁,两艘早期636型作为支援。877型武器和火控系统较旧,但是静音性能依然良好。二是在追加的8艘基洛636M中,以配备3M一54E潜舰导弹的基洛636M对美国海军航母作战群实施警戒。三是未来配备91-REl反潜导弹的基洛636M可对美国核潜艇形成水下威慑。四是以携带3M一14E陆攻导弹的基洛636M组成战略打击力量。而根据美国国防部官员估计,这“将大为加强封锁台湾和挑战美国在附近海域海军优势的能力。”

  无庸置疑,基洛级潜艇的引进对中国潜艇研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其主要根据有两点:

  首先,元级排水量与基洛级相当,并具有基洛级略微突起的K型梁,且突起轮廓更为明显,可以判定元级内部布局基本与基洛相同。

  其次,指挥台位置和尺寸有调整。原宋级潜艇指挥台尺寸过大,水下潜行时上、下面阻力差过大,必须依靠首舵来抵销上仰力矩;而新潜艇的指挥塔比例与基洛接近。如此,基洛级和宋级的技术特长相结合,可称为“超级宋”潜艇。

  兰德公司还称,中国肯定会参照基洛636M的设计对自研潜艇推进系统进行升级,如把轴速由500转/分降至250转/分,用单轴螺旋桨代替传统的双轴或三轴,桨叶由6叶增为7叶等。中国一直有“引进技术胜过购买技术的”传统,从购买至今的研究和日常维修中,中国有充裕时间进行消化和提高。

  而俄海军技术分析人士则普遍认为元级潜艇在设计上参考了阿穆尔级。元级的外轮廓采用水滴型而舍弃了原039级的鲸型,并且继承了基洛和阿穆尔简练的外形。通过判读元级船体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俄方还认为元级已经装有被动声纳系统和拖拽声纳系统。而且通过“已经证实”

  的039潜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胶层技术,元级很可能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整体橡胶覆盖技术,降噪水平已接近俄制潜艇。☆西太平洋水下力量新焦点在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新型潜艇回国的同时,日本《产经新闻》则于近日披露,日本防卫厅正着手研发新的声呐和鱼雷,专门用来“对付中国潜艇”。报道称,“在中国海军潜艇活跃于东支那海(东海)日中中间线附近以及尖阁诸岛(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情况下,防卫厅开始着手开发高性能的新一代潜艇声呐,以提高在深度较浅的该海域的作战能力”。

  该报道还称,由于“97式鱼雷在浅海难以探测目标”,因此日本防卫厅还准备斥资155亿日元用于实验新型反潜用短程鱼雷。文章最后强调:“这些新装备有望配备到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及战斗机上,这样就可以与在浅海活动的中国潜艇有效对抗了。”

  在2005年11月的日美联合反潜演习中,海上自卫队几乎倾巢出动,其针对目标被日本媒体认为“主要是中国潜艇”。日本((SAPIO))杂志曾故意渲染说,中国潜艇部队近年来日益壮大的历程如同“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俄罗斯向中国交付多艘基洛级潜艇,令日本“寝食不安”。日本防卫厅认为,如果不在大陆架浅水区寻找到基洛级潜艇的方位,一旦这种潜艇进入浩瀚的太平洋,再想搜寻将无从下手。

  印度同样对中国海军水下力量的增强极为关注,2005年12月2日,也就是中印海军结束联合演习的第二天,印度著名媒体DNA的记者乔西·约瑟夫披露印度军方为监视中国两艘途经印度洋的潜艇,冒险让图一142侦察机实施远程极限飞行,从大西洋与印度洋交汇处的好望角开始,一路“伴随”中国潜艇跨越印度洋。

  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的中国军事专家穆尔维农则称,“虽然基洛级的性能不如其他苏联潜艇引人注意,但却不失为一种经济可靠的水下平台。”而美国《防务新闻》周刊则早在2003年5月就曾报道说,美国军方考虑派遣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及78架反潜巡逻机到西太平洋地区,以“遏制亚太各国迅速掀起的潜艇发展热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