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的博客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正文

叶飞: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2007-02-08 21:32:30) 下一个
叶飞: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叶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在军内外享有盛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叶飞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委,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在1955年授衔的共和国将军中,曾有过越南籍的洪水少将,但在开国上将中,却惟有叶飞具有双重国籍(另一国籍为菲律宾国籍)身份。叶飞传奇般的军事生涯,今天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地谈及。

1914年5月,叶飞生于菲律宾吕宋岛的一个山区小镇。直到今天,叶飞出生地的人民还以叶飞将军为荣。叶飞的父亲叶孙卫原是福建省南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为谋生而跟随同乡飘洋过海来到菲律宾。叶孙卫到菲律宾后又结了婚,这在当时华侨中是常见的现象。叶飞的生母是位地道的菲律宾人,她有文化,英语很好,能用流畅的英文写信。母亲特别疼爱叶飞,但叶飞五岁便随父亲离开她回国,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她了。开始还有书信往来,投身革命后,便音信断绝。解放后,叶飞才得知父亲在抗战时期就病故了,母亲依然经营小店,但身体不好,生活重担由没有出嫁的大妹妹主持。 

  50年代初,叶飞收到大妹妹的来信,告知家中负债无法偿还,要宣布破产,但弟妹还在读书,又怕病弱的母亲受刺激,走投无路,希望叶飞能借笔钱给她。这封信使叶飞非常为难,尽管当时他是福建省省委书记、省长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却没有钱可以寄给她。这是在海外的人所不能理解的。考虑了几天,叶飞给大妹妹回了一封信,告诉她无法寄钱,但可用另外的办法帮助。叶飞要她带母亲和弟妹一起回国,由他来负担养家的责任,并供养弟妹在国内上学。但此后一直没有回音。叶飞生母在1965年病故,参加送葬的有一百多人。叶飞母亲为人正直,在当地华侨中很受尊重。

  1925年,叶飞高小毕业了,正赶上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也涉及到海外的家庭。叶飞父亲写信回来说家里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人升学,另一个要回菲律宾帮他经商。叶飞的老师叶骥才知道后,找到叶飞母亲说:“你这两个儿子都是高材生,中途辍学太可惜了,你们是小康人家,还是让俩兄弟都继续升学为好。”望子成龙的母亲一向盼望叶飞两兄弟能读书有出息,便同意了,写信给叶飞父亲。叶骥才也给叶飞父亲和生母写了恳切的长信劝说,终于打动了叶飞父亲,同意两兄弟一起去考中学。

  1930年7月,叶飞在厦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原因是与当时哄动一时“厦门劫狱”事件有关。为营救被关押在狱中的四十余名共产党员,福建省委军事部长陶铸奉命率特工队,从敌重兵守护的厦门狱中劫狱成功。敌人展开疯狂的大搜捕,叶飞被捕。在狱中,叶飞设法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家里得讯后在海外设法营救,叶飞的二哥叶启存专门从菲律宾赶回厦门来探望。由于叶启存是共产党员,他的探监使叶飞和组织有了直接联系。叶启存还带来了叶飞的菲律宾出生证,根据菲律宾法律,凡在菲律宾出生的就自动取得菲律宾国籍。厦门当时就有菲律宾领事馆,这就对叶飞很有利,因为领事馆可以要求引渡他。叶飞的父母得知他被捕消息后十分焦急,千方百计设法营救,准备通过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交涉引渡。但这时叶飞没有暴露身份,且刑期不长,想到引渡到菲律宾后可能更麻烦,他就劝家里不要交涉引渡的事了。一年半后,叶飞出狱了。

  叶飞抗命打郭村 陈毅急得跳脚骂娘

  抗战爆发后,叶飞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任团长。1938年10月,叶飞率六团奉命挺进苏南茅山敌后。1939年底,叶飞部渡过长江后,与新四军管文蔚部会合。两部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为司令员,叶飞为副司令员。叶飞的六团改编为挺进纵队一团。

  1940年3月的一天,中央代表、中共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的陪同下找叶飞谈话,交给叶飞一个艰巨的任务。刘少奇要求叶飞率所部两个团(两千余人)孤军深入苏北,坚守一个星期,吸引国民党顽固派来进攻,在陇海路边的我八路军黄克诚纵队以及新四军皖东部队与江南部队好以增援为名进军苏北,消灭国民党嫡系、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叶飞接受了这个引敌围攻、孤军坚守、待援歼敌的艰巨而又充满风险的任务。

  当叶飞部5月转移到郭村休整时,本来是新四军统战对象的国民党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在韩德勤的挑拨下,见叶飞部仅二千余人,于是磨刀霍霍,欲趁机消灭叶飞部。形势十分危急,陈毅三次来电指示:切不可在郭村孤军御敌,不得已可以退回江南。但叶飞与大家商议后都认为可打,主张不执行陈毅的命令而在郭村御敌。

  在此紧急时刻,由我党控制的两李名下的陈玉生支队也在此时准备起义,李长江欲以四个支队武力解决,情形十分危急。陈玉生来急电请求支援。保卫郭村本来就兵力严重不足,这时再分兵去救陈玉生支队,显然是犯了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但又不能坐视不救,叶飞最后还是决定派出四团去救陈玉生支队。

6月28日拂晓,李长江率重兵向郭村发起进攻。当天,叶飞指挥一团击退了李长江部的进攻,并歼其两个团。29日拂晓,李长江再次发起攻击,一团官兵与郭村百姓同仇敌忾,再次击退了敌人。但当晚,叶飞接到刘少奇的紧急电报,说原定增援的八路军黄克诚纵队和新四军五支队因敌人的阻拦而无法赶到。叶飞顿时浑身冒汗,深知部队面临的险境,前无救兵,后无退路。在此时刻,惟有局部反攻,撕开一条口子,才能突出重围。最后,破釜沉舟的叶飞率一团打破了李长江的三次进攻,歼敌三个团。李长江本人仓皇逃回老窝泰州城。

  7月3日,陈毅来到郭村,叶飞等人去迎接。叶飞以为,打了胜仗,陈司令一定会很高兴的,哪知他骑在马上满脸不高兴。陈毅下了马,一面和叶飞握手一面说:“本来我是来骂你们的,一个多团就和这么多的顽固派乱揪,你们打了胜仗,我还有什么好讲的!”

  郭村之战最大风险是孤军作战,孤立无援,又冒分兵援救陈玉生的风险。郭村之战预计固守一星期就可有援军到达,但后来并没有实现。当郭村战斗打响后,陈毅急得跳脚骂娘,一面埋怨胡服(刘少奇),也骂叶飞,骂叶飞冒失鬼,初生之犊不畏虎。

  叶飞一直等陈老总批评自己,然而他在干部会上讲话都是表扬。后来陈毅非常严肃地对叶飞说:“叶飞同志呀,你知道不知道,你这一仗虽然打胜了,可是叫作不可为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以后你再不能这样冒险了。危险哪,如果打不赢,你全军覆没!你懂不懂?”“我懂!”“你什么时候懂的?”“接到胡服同志二十九日电报,我是一身冷汗,手都发麻啦!援军来不了,只能完全靠自己解决战斗了。”

  陈毅与叶飞夜谈时感慨地说:“你那个六团不简单,土地革命锻炼出来的,党的精华啊!这些老战士九死一生,斗争经验丰富,一个人都可带一个连或一个营。把这样的部队同国民党拼掉了,我们要成为历史罪人哪!”

  郭村战斗打赢了,打开了局面,陈毅同志称之为“我军对苏北之进攻出发地”,“奠定了站稳苏北脚跟的开始”。事实证明,郭村战斗是东进序曲,是黄桥决战的前奏。

  孟良崮战斗中,陈毅授权叶飞担任总指挥

  为在孟良崮全歼全部为美械装备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敌整编七十四师,华东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从“百万军中‘剜出’上将首级”(陈毅语)。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斗打响。敌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发觉我大部队抵达其周围,其后路已为我军切断时,则改变策略,固守孟良崮及以西之六○○、五四○、五二○一带高地坚守待援。

  15日晚10时,陈毅给在孟良崮前线的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来电话说:“敌整九师、整十一师已靠近蒙阴,第五军已到新泰,整六十四师已到青驼寺。如在明天(十六日)拂晓前不能全歼整七十四师,则我军将陷入敌人包围。”

  陈毅在电话里沉默了半晌,然后又说:“叶飞啊,无论如何要在十六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七十四师,我们就全盘皆活了!”陈毅果断地授权叶飞统一指挥一、四、六、九纵总攻孟良崮。陈毅对叶飞强调指出:“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哪怕拼掉两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

  16日凌晨1时,总攻开始,华野首长陈、粟几乎每隔五分钟就给叶飞来一次电话。战斗空前激烈,敌整编七十四师不断告急,西面敌整编六十五师、整编二十五师在蒋介石严令下拼死支援。我军阵地失而复得,反复争夺,终于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16日拂晓,在前线总指挥叶飞的统一指挥下,各纵队同心协力,直取孟良崮。强大的炮火惊天动地,孟良崮如同火山爆发一样。下午6时,敌整编七十四师被我全歼。孟良崮这一著名战例的史册上,记录着前线总指挥叶飞将军的名字。

“紫石英”号事件中,叶飞与陶勇订下“撒谎”的“攻守同盟”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大军渡江前夕,解放军的炮兵与“紫石英”号等英国军舰之间发生了数起炮战,史称“紫石英”号事件,又称“长江事件”。长江上的隆隆炮声震惊了整个世界,成为各国媒体的头条新闻。因“紫石英”号事件而起的中英间的外交纠纷,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最高决策层面临的第一次外交考验。长期以来,国内的统一说法一直是认定是英舰首先对解放军发起炮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80年代以来,随着当事人回忆录的发表和有关档案的解密,谜底逐渐揭开。历史真相是,在英舰妨碍了我军渡江,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解放军前线部队首先开炮。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大军就要渡江。但在20日上午,悬挂英国国旗的英舰“紫石英”号英舰,自上海沿长江西行,于21日上午行至江苏泰兴县口岸江面。

此处为三野十兵团二十三军防区。离渡江时间只剩下一个小时了,英舰仍游弋在江面不走。二十三军军长陶勇请示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是否将其驱逐。
叶飞接电话后,开始以为是即将要起义的国民党海军林遵舰队。叶飞问陶勇:“这些军舰是不是挂的规定的联络信号旗?”陶勇回答说:“挂的是花花绿绿的旗。这些军舰老在我们正面长江上不走,妨碍我军渡江,有点不怀好意,是否把它打掉?”

  叶飞考虑到,半个小时后十兵团就要渡江,事不宜迟,命令前沿哨所升起信号,警告它迅速离开,否则就开炮轰走。

  二十三军炮六团接到命令后,对英舰发起警告。但英舰没有任何反应,还将炮口对准解放军阵地。不能再等了,叶飞下令开炮。炮六团和部署在沿岸阵地上的炮兵都投入了炮战。“紫石英”号被击成重伤,停泊在镇江附近的水面。“伴侣号”当日逃跑。由于火力强大的英舰还击,我二十三军亦有不小的伤亡,炮战中伤亡官兵达252人,其中二○二团团长邓若波牺牲。

  炮战后,三野司令部打电话询问叶飞,是谁先开的炮。叶飞回答:“英国军舰先开的炮。”叶飞随后与陶勇通话,通报了野司的查问。陶勇正为自己手下爱将邓若波的牺牲而悲痛,对野司查问有些不满,气冲冲地说:“有什么好查的!”于是叶、陶二人签订了“攻守同盟”,都说是英国人先开炮。建国后二人谈起此事,心领神会地一笑了之。

  金门炮战,毛泽东亲自点名要叶飞指挥

  在50年代对美台的斗争中,有两次金门炮战,担任指挥责任的指挥员都是叶飞。金门炮战这一历史事件,随着近年来台海局势的变化而颇受媒体关注。第一次金门炮战发生在1954年9月,由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负责指挥,但这次炮战的规模不大。

  大规模的金门炮战是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这年7月的一天,在基层指挥部队帮助农民抢收庄稼的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福州军区于1955年成立)接到通知,明确说要他到福州的军区作战室去接从北京来的保密电话。

  在北京的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告诉叶飞,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指定要你负责指挥。那时福州军区新任司令员是韩先楚,负责军事工作。叶飞是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兼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但工作重点主要是地方。这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按说应由韩先楚指挥。

  叶飞有点疑问,问王尚荣:“到底是不是中央决定要我指挥的?”王尚荣答:“是中央决定。”叶飞又问:“是不是毛主席的决定?”王尚荣感觉到叶飞有怀疑,就说:“刘培善同志在这里,你可以问问他。”刘培善是福州军区副政委,此时正在北京,他接过电话说:“是的,是毛主席决定要你指挥。”叶飞说:“韩先楚司令员现在北京,应该由韩司令员指挥啊!”刘培善说:“那你就不用问了。”

  8月上旬,一个炮兵师的地面炮兵全部进入了阵地。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待北京来命令。8月20日,北京来电话要叶飞立即去北戴河。21日下午3时,叶飞奉命赶到毛泽东的住处。见到毛泽东,叶飞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彭德怀、林彪、王尚荣也在座。汇报完了,毛泽东突然问:“你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那时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国民党部队的营一级,叶飞立即回答说:“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毛泽东听到这里,考虑了十几分钟,然后又问:“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叶飞很干脆地说:“主席,那无法避免!”毛泽东听后,再也不问其它问题,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息。这是主席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了。

  晚饭后,王尚荣拿了一张林彪写给毛泽东的条子给叶飞看。林彪很会捉摸毛泽东的意图,他知道毛泽东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国人的问题,所以写了个条子,提出是否可以通过正在华沙同美国进行大使级谈判的王炳南给美国透露一点消息。看到条子,叶飞很吃惊,透露给美国就等于透露给蒋介石,便问王尚荣:“主席把这信交给我看,有没有什么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态?”王尚荣说:“主席没说什么,只说拿给你看。”这关系到最高决策问题,既然没有要自己表态,叶飞就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继续开会,毛泽东决心已下,没有理睬林彪的建议。毛泽东对叶飞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炮击金门,叶飞是在北戴河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在指挥,前线则由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翼翔、副政委刘培善代叶飞指挥。8月23日中午12时,炮击开始。福建前线万炮齐轰,举世震动,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火光烟雾之中。一个小时内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有人评论说“与攻击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金门炮战中,为是否配以空军袭击金门,叶飞与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之间还有分歧,最后毛泽东支持了叶飞的意见。8月底,韩先楚陪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也到达厦门视察。韩先楚到厦门以后,就向已由北戴河回到厦门前线的叶飞提出使用空军轰炸金门。叶飞考虑到毛泽东并没有即行登陆解放金门的指示,炮击金门的作战方案并没有涉及使用空军轰炸,如果我军不实行登陆解放金门,那么现阶段没有使用空军轰炸的必要,特别是如果要空军轰炸金门,不但要使用轰炸机,还要使用战斗机掩护,这样的空军编队在金门上空作战,就很难避免同美国空军冲突。叶飞这时已经意识到毛泽东的意图,力求避免同美军发生直接冲突,所以不同意韩先楚使用空军轰炸金门的意见。但既然韩先楚已提出建议,为了尊重他,叶飞就建议把他们两人的意见报告军委和毛泽东。韩先楚也同意。第二天王尚荣志打电话给叶飞,说:“电报收到了,送给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叶飞把王尚荣回答的电话记录拿给韩先楚看,他看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9月7日,为给金门国民党守军运送粮食和燃料等物资,美舰为蒋舰护航,把蒋舰和运输船只夹在中间,美舰和蒋舰相距仅二海里,由台湾向金门开来。叶飞感到情况复杂化了,美军已经卷入,是否打美蒋海军联合编队,事关重大,不是前线指挥员有权可以作出决定的,只能由中央、最高统帅毛主席才能做出决定的。

  叶飞立即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回答:照打不误。叶飞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毛泽东回答: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并且交代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才打,要叶飞每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到达金门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为了准确执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命令,叶飞又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毛泽东明白回答:没有命令不准还击。命令是由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以直达军用专线电话向叶飞转达的。

  叶飞接到这个电话,大为吃惊,恐怕电话传达命令不准确,铸成大错,于是再问王尚荣:“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是不是也不还击?”回答是毛主席命令不准还击,清清楚楚。叶飞表示:“明白了,我严格按照毛主席的命令执行。”

  为准确执行毛泽东的命令,叶飞就亲自向厦门前线的三十一军及各炮兵群下达命令:“待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开炮;各炮群只打蒋舰,不准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不予还击!”各炮群负责人接到叶飞这个命令,都很吃惊,纷纷追问。叶飞又把毛泽东的命令再复述一次,并问各炮群负责人是否都听清楚了,明白了?各炮群负责人都回答:听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严格执行。

  9月7日中午12时整,美蒋海军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叶飞立即报告北京,毛泽东下令开火。所有炮群立即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击蒋舰及其运输船只。美舰不敢还击,丢下蒋舰及运输船只于不顾,立即掉头向台湾方向仓皇逃去。

  叶飞在前线指挥所里用从望远镜看到美舰在我猛烈炮火之下溜走的情形时,大感意外。直到后来叶飞才明白原来毛主席命令对美舰与蒋舰区别对待的深远涵义,即试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著名的“绞索政策”。炮击金门,是中共中央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这场炮击是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斗争的形式是“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斗争的结果既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又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门炮战已经成为一件国际性的历史事件,成为研究国共关系、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史的学者们不得不涉及的一个领域。每当人们谈及这场当年轰动世界的事件时,就很自然地提到它的指挥者叶飞将军。金门炮战是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进行的,同时它也是叶飞军事生涯中最璀璨的一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