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人的小吃zt.

(2007-09-01 10:43:30) 下一个

北京人的小吃

200211350 多年了,我们见面还总要说起北京的这几样小吃。在外地,北京人相遇,也总要聊起这几样小吃,觉得有老乡的亲切。不过外地人大概不会喜欢吧。

 

说起小吃,各地都有,而且特色各不相同。我想说的是只有北京人才熟知的几样小吃。

我是生在北京,在北京长大的老北京,但离开北京多年了,还念念不忘北京的特有的小吃。可怕现在在北京不易找到了。我有个堂兄,他已旅居美国

豆汁(儿)

有些地方把豆浆叫豆汁,而我说的不是。北京人说豆汁时,汁字一定要读儿化音,豆汁(儿)。豆汁(儿)是用绿豆磨成浆,再发酵,然后过滤而得的汁。这种豆汁有酸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北京人吃的时候,总要和盐酽的咸菜丝一起吃。有是再同时吃个薄脆(一种极薄的炸油饼)。北京人吃起来有滋味极了。可是,我常听到外地人说吃不来。我听说北京还能找得到。

麻豆腐

麻豆腐并不是豆腐,其实就是做豆汁(儿)时,过滤出的渣子。由于豆汁是绿豆做的,这渣子就是发过酵绿豆渣了。这里面主要是蛋白。但这渣子用油炒后特别好吃。北京人喜欢用羊油炒,最后用羊尾巴油。炒时加少许青豆。北京人最爱吃。我也特别喜欢吃,细细品品尝,味道很鲜。大概有氨基酸的缘故吧。

灌肠

灌肠,北京人把肠字读第四声,而不读第二声。因此读为“灌唱”。好象是猪肠子灌制的,其实不是。通常卖的灌肠,是用肠衣罐入以淀粉为主的东西制成。吃之前,将灌肠切成厚些的片,放在不多的油上煎成外面有些焦,就可以了。吃时蘸大蒜盐水。外焦里嫩,很好吃。在1940年至1955年间,在北京的地安门大街的桥(北京人叫后门桥)的北面,有一家合义斋饭馆,也买灌肠,是用大肠加肉和淀粉做的。我不觉得好吃。

芝麻烧饼和焦圈(儿)

北京的芝麻烧饼和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而北京人特别爱吃北京独特的芝麻烧饼。这种芝麻烧饼做起来,比较费事。白面先发酵,再在发好的面里掺入一半的未经发酵的面,加水合好。用手揉好后,擀成片。先抹上一曾花椒盐,再抹上一层芝麻酱(用香油调稀的)。卷成长条,在切段,团成圆饼。再在圆饼的一面涂上少许酱油,粘上芝麻。在平锅上用小火烙有淡黄色,再放入烤炉,烤数分钟。就做好了。

这种烧饼,可一夹上焦圈(儿)吃就更好了。焦圈(儿)是圆圈状的脆的油条。

烧饼夹上酱肉也好吃。单独吃北京烧饼也好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水冰冰 回复 悄悄话 小曲莫不是偶老乡????
不管咋地,好久不见,先狠狠地抱一下再说!
小鸡妈咪 回复 悄悄话 串门子咯~~一进来就给弄饿了,唉。。自找的!
别针的家好漂亮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