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些军事常识问答

(2007-02-09 06:44:09) 下一个

请问,水陆坦克是靠什么浮在水上的?并且它是怎么防水进入里面的?

绝大多数水陆坦克靠的是在前后加装空心的浮箱来增加浮力,66式和66A都是这样的.其实构造和普通坦克是一样的没有做什么特殊的防水处理,只是在车底加装了水泵排水而已,其实普通坦克也是可以潜渡的,这个说明普通坦克防水也没有什么问题.


歼击机`强击机`攻击机和什么轰炸机,战斗机的怎么区分?都是执行什么样的任务?

歼击机其实就是普通称的战斗机主要厂是执行制空任务的,强击机其实就是攻击机主要执行近地对地攻击任务的只是装甲比较厚而已,战略轰炸机是执行远程战略轰炸任务的,战斗轰炸机一般是执行对地阻断支援的.

战略轰炸机还有个重要任务便是摆摆POSS,吓唬吓唬人,搞搞公关什么的。
战斗轰炸机虽有“战斗俩字”但格斗能力一般非常有限,基本只有挨宰的份儿,比如拿F-15E和苏-27B玩就很危险,虽然前者要先进的多
另,军用飞机的“代”只针对战斗机,其他机型都不在列,比如飞豹战斗轰炸机就只有说它是几代几代战斗机的,没说它是第几代轰炸机的。

你的说法也不全面F-15E30%的设计是为了空战,虽然他的格斗能力平平,但是它的雷达比苏35都要强很多,在配上AIM120C超视距作战能力没有谁敢小瞧.

战斗机(二战前也称驱逐机)、截击机(要地防空、战略轰炸机拦截等)现一般统称歼击机,主要负责对空战术任务: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护航。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部分机型也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轰炸机是执行空对面轰炸任务的飞机。
强击机与攻击机是同种飞机的不同叫法,都用于空对面(空对舰等)火力打击、遮断,支援作战等,一般有依靠自身装甲防护、空中机动、火力实施突防的能力。

战斗轰炸机可以在空中加油吗?

我国的歼轰7A就可以空中加油。

人人都说航母的弹射器难造,请问难点在哪?

许多文章关于弹射器制造难点的说法不尽相同,有的说开口汽缸密封是关键,有的说是开口汽缸制造难度很大,还有的说是弹射器的加工精度很高,也有的认为必须要有第一流的焊接技术。实际上,弹射器的真正难点在储汽罐的制造上。以上说法只有焊接技术才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说开口汽缸密封是关键的看法可能是把密封条件理想化了,其实要达到“滴汽不漏”比登天还难,而在“适当漏掉一些汽”的情况下,做到满足弹射需要却不是太难的事。弹射器开口汽缸有两种密封方法,老式弹射器采用的是设置在汽缸开口两侧的橡胶带形成“拉链”式密封,现在的弹射器则利用一根柔性金属条填入汽缸的开口中,用“填条”式方法达到密封目的。不管是哪种方法,要达到像蒸汽机汽缸一样的密封程度是不可能的,但要满足飞机起飞的需要是没有问题的,无非是多浪费一些能量。

  弹射器开口汽缸是制造难点的观点可能是根据“开口汽缸要承受高达80千克/平方厘米的蒸汽压力”而得出的,由于缸壁上有开口,开口汽缸的受力特性很差,要做到不变形是相当困难的。实际上,弹射器的工作压力为80千克/平方厘米,是指储汽罐中的初始压力,开口汽缸承受的压力则要小得多,因为要使弹射推力保持均衡,就必须在储汽罐中的压力从80降低到一定值的过程中使开口汽缸中的压力保持不变,两个压力值相差不大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开口汽缸中的最大压力是多少,可以通过弹射器的额定推力和457毫米直径的双汽缸结合热力学计算出来,可能也就是20千克/平方厘米左右。气缸有些变形也不要紧,无非是要漏掉一点汽。由于习惯和成本的原因,弹射器汽缸的直径从开始研制到现在都是457毫米,这么小的尺寸,再加上采取一些加强措施,要承受每平方厘米20多千克的压力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罐也能承受40多千克的压力!

  对于体积庞大、“只有”一个弹射活塞是活动部件的弹射器来说,精度是难点一说使人感到意外。弹射器由大部件组成,而且体积大,几乎全部是钢结构件,光是受热变形就能产生不小的尺寸变化,因此即使有精度也是相对的,是属于测量学中的相对误差范畴,要说绝对误差精度就不是很高了。相对精度问题只是在制造和安装中麻烦一些,难度远远谈不上。有文章称“法国‘戴高乐’号在调试弹射器时,火花铁宵四处飞浅,使施工人员胆战心惊,原来是粗心的美国卖主忘了告诉法国人,这是磨合期的正常现象”,也许这一点可以用来说明精度问题。

  弹射器的储汽罐是一种大尺寸的高压容器。在制造工业中,高压容器是机械工业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品种,被广泛用于化工、核工业、能源和航天技术中,是一个国家重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虽然这种产品没有活动部件,结构也相当简单,但由于要承受高压,尺寸又大,因此对制罐材料、制造设备和焊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特殊的高要求,制造企业要有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对于航母弹射器来说,又有使用次数、重量限制和耐高温方面的要求,故制造难度就更大了。制罐材料要用耐热的特种合金钢,必须要有很好的蠕变性能和抗拉强度,而且还要承受几十万次的弹射加压/卸压疲劳循环,目前只有几个国家才能制造。制罐工艺有好几种,常用的是用钢杵穿过钢锭,反复锻压制成环节状,经车削加工后,再将几个环节焊成筒体,两边封头用万吨以上的水压机整体压出或分块压出,然后经过切削加工再焊接。焊接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进行,稍有不慎,就会使部件报废。

  不过,储汽罐的制造难度也有相对性,它和罐的直径有很大的关系,当直径较小时,承受同样压力的储汽罐制造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如适当放松对重量的限制,也对降低难度有很大帮助。能生产小尺寸高压容器的国家可能要超过几十个,用来满足中小功率的弹射器是绰绰有余的。英国发明弹射器时,从提出方案到制造出演示装置,时间不超过几个月,弹射功率不大,储汽罐的工作压力只有每平方厘米20多千克显然起了很大作用。近十几年来出现了板缠绕制罐工艺,就是用高强合金板一层一层缠绕成罐体,这种方法解决了原有工艺产品重量大的缺点,制造难度也能下降许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弹射器有“门槛”,但不是很高,而且也不多,设计者可以是“半路出家”,并且试验的大部分部件可以一直用下去,开发费用不会太高,弹射器开口汽缸的直径始终是457毫米,也可证明这一点

苏联设计的第一架舰载战斗机实际上是在米格-23基础上发展的米格-23A。由于原型机的前起落架是向前后收起的,不经过大的改动不可能采用美国舰载机的前轮拖曳弹射,为简便起见,采用了拖索弹射。后来的苏-27K采用向前收起的前起落架,在采用前轮拖曳上有便利条件,但设计师不愿意为一个前轮拖曳弹射挂点而付出增加机身重量近百千克的代价。而且这种飞机在机身结构上又与米格-23有着明显的不同,安装发动机的两个吊舱突出在机身下,如果在这两个吊舱上安装弹射钩,就得大大加强吊舱结构,要是设置在两个吊舱之间,又不便于进行弹射挂索,而且还会影响此处挂载弹药或副油箱,这又成为了设计师拒绝采用弹射起飞的借口。

有关弹射器看法的几点说明

  当出现滑跃起飞方法后,弹射器就被指责有以下几个严重缺点:弹射过载使飞机增重,恶化了舰载机的作战性能;弹射器结构沉重,体积庞大,严重影响航母其他武器的装备,只能安装在大中型航母上;弹射器能耗大,效率低,维修困难,可靠性差;如此等等。之所以得出这些看法,主要是对弹射器缺乏仔细的分析。
苏联设计的第一架舰载战斗机实际上是在米格-23基础上发展的米格-23A。由于原型机的前起落架是向前后收起的,不经过大的改动不可能采用美国舰载机的前轮拖曳弹射,为简便起见,采用了拖索弹射。后来的苏-27K采用向前收起的前起落架,在采用前轮拖曳上有便利条件,但设计师不愿意为一个前轮拖曳弹射挂点而付出增加机身重量近百千克的代价。而且这种飞机在机身结构上又与米格-23有着明显的不同,安装发动机的两个吊舱突出在机身下,如果在这两个吊舱上安装弹射钩,就得大大加强吊舱结构,要是设置在两个吊舱之间,又不便于进行弹射挂索,而且还会影响此处挂载弹药或副油箱,这又成为了设计师拒绝采用弹射起飞的借口。

有关弹射器看法的几点说明

  当出现滑跃起飞方法后,弹射器就被指责有以下几个严重缺点:弹射过载使飞机增重,恶化了舰载机的作战性能;弹射器结构沉重,体积庞大,严重影响航母其他武器的装备,只能安装在大中型航母上;弹射器能耗大,效率低,维修困难,可靠性差;如此等等。之所以得出这些看法,主要是对弹射器缺乏仔细的分析。
关于弹射器的重量和体积,媒体上说法不一,最高的达千吨,800立方米,有的说是800余吨,最近有一权威性的文章说是525吨,看来这个说法比较准确。弹射器的储汽罐是个重量大户,美航母上的C-13弹射器用的储汽罐直径2米,长为20米,如采用轻重量的制造方法,两个罐的重量也可能在200吨左右。两个汽缸组件加上往复轨道和支撑盖板等也可能在200吨以上。飞行甲板上为安放汽缸留出的凹槽截面积可以从航母照片中大致推算,如果是1.6乘1.8米,则这部分的体积是300立方米。两个罐占据的舱室容积也在200立方米以上,再加上输汽管道等装置占据的地方,总体积就到了600立方米了。从以上推测可以看出,弹射器的重量体积确实是太大了,但对航母来说,弹射器节省了甲板面积,总体效果上是减少了航母的结构重量。再说,弹射器设置在舰首和左舷侧,这些部位通常派不上其他用场。由于是纵向安装,对航母的结构强度影响也不是很大。
  弹射器的重量和体积与弹射功率有相当大的关系,美国航母上的弹射器是按起飞重量40吨飞机设计的,采用的是双缸。对于中小型航母,如果是搭载20吨级飞机,则可以采用单缸,重量就可以下降到220多吨。要是为起飞10吨级飞机设计弹射器,则重量更有可能降低到80吨以下,当装置的尺寸大幅度降低后,像储汽罐和支撑盖板这样的结构件重量下降得会更快。
  航母每次出航装载燃油6000~9000吨,可供舰上飞机起飞6000多架次,依靠弹射起飞每架次可节省燃油近200千克,总共可节省300多吨,实际上是节能。如果要从效费比上评价弹射器,该装置可能是效率最高的航空支援设备了。
  无论是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还是从美国海军的实践看,蒸汽弹射器的可靠性都是不容质疑的。从总体上来说,弹射器只有一个弹射活塞是运动部件,而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是一个可控的过程,航母的航速、风向、飞机的起飞重量、弹射时的蒸汽压力等都是可以事先确定的。决定可靠性的关键时刻是在弹射开始后两秒的时间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弹射活塞是不会出问题的,弹射阀的开启速度也不易出故障,充其量弹射的过载波动大一些。因此,就飞机起飞安全性来说,弹射起飞甚至要比从陆地上起飞还要高一些。美国一航母工程师针对海军发展电磁弹射器的计划指出,“蒸汽弹射器拥有高可靠性,迄今为止,没有一架飞机在近千万次的弹射起飞中因装置本身的故障而出事”。言外之意是怀疑电磁弹射器的可靠性,但也从侧面说明蒸汽弹射器是非常可靠的。
  有人认为,俄舰载机为采用滑跃起飞而提高气动力的设计对改善飞机的飞行能力是有帮助的,而弹射起飞增加的重量是纯死重。其实对于飞机设计师来说,他宁愿增加1千克不产生“体积”问题的死重,也不愿意为0.5千克的死重量而带来体积上的麻烦,从这个角度看,弹射器的作用就更不能忽视了。美国海军一直对弹射器相当重视,就是因为弹射起飞对提高飞机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帮助。

俄航母为什么没有采用弹射器?

  媒体上关于弹射器制造困难的说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刚开始出现在刊物上的相关文章并没有提到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普刊物越来越多,有关航母的文章也成为刊物中的重头戏,但关于弹射器的描述却越来越简单,而制造困难的说法却流行开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和跃飞甲板的出现以及俄航母采用跃飞甲板有很大关系。跃飞甲板也能使飞机从航母上起飞,而结构却要简单得多。与此相类似,跃飞甲板刚出现的时候,也很少有专家看好,例如国内“首次”报道滑跃起飞的文章大概是在1976年,其中就认为“滑跃起飞必须满足两个严格条件:一是航迹角超过30度时仍能加速;二是在失速情况下仍能操纵,到目前为止只有‘鹞’式飞机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当大家开始认同还是弹射起飞更有优势时,又从俄航母采用滑跃起飞得出“连苏联也没有解决弹射器的制造问题,这说明弹射器的复杂性”的结论来。

  上面的情况对同样没有航母使用经验的苏联也有影响。一直有观点认为,西方媒体散布的一些言论影响了苏联发展航母的决心,俄罗斯的航母专家在回忆苏联发展航母的文章中说,声东击西、移花接木,是西方将对手引入歧途的惯用伎俩,当苏联未着手研制垂直起降飞机时,西方宣扬这种机型的优越性;当苏联研制弹射器时,他们则大肆宣扬滑跃起飞的优点。结果,苏联一再否定自己的判断,以至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战斗力比原设计低70%。作为一个科技大国. 苏联除了在信息技术上不行外,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造船造坦克都是仅次于美国的国家,在制造大尺寸高压容器这样的工业设备方面更是数一数二,很难想象会在一个西方国家海军已使用了30多年的弹射器面前碰壁。

  那篇文章还说“库兹涅佐夫”号原打算采用弹射器,但就在弹射器取得重大进展时,有关方面突然下令改用跃飞甲板。就连戈尔什科夫这位具有现代军事科学头脑的军人在航母发展上也在提倡“走民族之路”,他支持航母“应该有俄罗斯特色!”按照现代航母特点设计出的1160型方案出台后受到许多高层官员的质疑,被戏称为“企业斯基”,这种情绪甚至到了“连弹射器一词也受到诅咒的地步”。

  这些情况可能都对苏联航母是否采用弹射起飞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本位主义的影响也不能小觑,飞机设计局在苏联历史悠久,是有影响的大单位,而搞弹射器的可能只不过是一个临时组成的“草头班子”。在没有舰载机使用经验的苏联,飞机设计师的话更有说服力,“苏-35不依靠弹射器就能从航母上起飞,这是世界创举”,那位俄罗斯专家特意强调了这一点。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刊物上也可看到,搞舰船的对弹射器持肯定态度,而搞飞机的则往往对滑跃起飞有保留意见。当滑跃起飞优于弹射起飞的气氛占据上风时,苏联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迫击炮、榴弹炮为什么会有各自独特的弹道,原理是什么?

原因就是火炮的身管长度不一样和炮弹的装药量不一样,导致的炮弹的初速不同所导致!身管越长装药越大初速也就越大弹道也就越低伸,迫击炮身管最短装药也最少射程也就最近,弹道也最弯曲,加农炮这相反。

另外弹翼形状有不同吗?弹翼形状与弹道曲线是否有关?

常规的非制导炮弹都没有弹翼

问一下狙击枪的初速和有效射程一般是多少,AK这样的半自动步枪已经达到了600米的初速和400米有效射程,那狙击枪是否更要强的多?还有一般看资料手枪的使用范围都是50米以内,那是否手枪的初速和有效射程真的很低呢?

狙击步枪一般枪管长火药作用时间久`一般初速达到800米以上``有效射程常用的都在 800-1000米``手枪一般50米是有效射程 就是在子弹弹道初速的情况下的射程`手枪是进距离防身武器米必要要很大的射程.

还有要问一下`很多人都说美国的F22在失去隐身的情况下`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那么F22既然是四代飞机 他应该不光在隐身上有优势.比如动力电子等方面这样说F22在没有隐身的情况下能不能敌的过三代半飞机`如SU27 幻影 等?

这个说法有问题,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是3S也就是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在没有破坏气动外型的情况下失去隐身能力是不会影响另外2个S的,比现在的三代机还是要强很多,另外都说F22机动性差其实它的机动能力还是超过了改进性SU27的水平,而且F22本来就有非隐身的外挂配置.

请问我们向美国买的压水核电站是怎么回事,轻水核电站,和重水核电站又是怎么回事??

核反应堆大体上分快中子堆和慢中子堆,我国近年完成的小型高效反应堆就是快中子堆。
快慢的差别在于,是否用中子吸收剂对中子进行减速,如果不用或者少用的话,中子速度较快,反应比较剧烈,一般用于核原料增殖,少用于能源供应,但是部分先进国家已经掌握此技术并应用于核潜艇。我国于近年研制成功实验用小型高效反应堆,就是向移动型核动力系统冲刺,目的主要就是军事用途——当然不排除用于科学考察或者高寒地带贵重矿产开发。
慢中子堆的减速剂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石墨等固体材料,所以此类反应堆又名石墨冷气反应堆,堆心温度很高,比较危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之所以能造成重大污染,也是由于它的这个特性),而且也可以用于原料增殖,所以美国强烈反对北朝鲜继续使用他们的核反应堆,并提议由美国或者中国提供轻水反应堆替换。
重水反应堆的减速剂是重水,即氧化重氢,重氢是氢的同位素中较重的氘,单位质量是普通氢即氕的两倍,氘存在于氢气中,自然重水也存在于水中,所以核能工业就有了一类工厂——重水工厂,用途就是从普通的水中提炼重水,顺带一提,海水中重水的含量比陆地高三倍多,所以当代重水工厂的原料多为海水蒸馏液。重水反应堆的堆心温度不高,安全性较好,但是由于成本问题正在被轻水反应堆取代,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一些用于实验的反应堆仍然使用,因为它可以提供较纯的材料。
轻水反应堆的减速剂就是水了,只要经过蒸馏纯化,不会对液体回路造成腐蚀就算合格,安全性当然也是非常好了(因为堆心泡在水里),大多数用于供应能量的反应堆都是轻水反应堆(前苏联地区除外,因为他们坚信只要注意,石墨反应堆也一样安全||_-),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反应堆,相信在热核反应可控之前,它仍会是最好最清洁的能源。
不过缺点也是非常的明显,成本就是一个(所以俄国人不用~_~),相对来说,它的成本在重水堆和石墨堆之间,安全性也介于两者之间,相对于其他能源,核电站造价不菲,运营成本也比较高(高于水电而低于火电),而且极为耗水,轻水反应堆对于水资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目前大多数核电站位于江海的附近。
快中子堆所以目下倍受推崇,还是人类求利的心理作怪,快堆其实在没有保安措施的情况下就是固定的核弹,但是效益实在是明显啊——核燃料可以增殖,就是说不用频繁地添加,运营成本极低,而且即使是它产生的核废料,仍然比其他反应堆的废弃物可利用性高呢!还有资源环境的要求,既然它危险,那么高海拔高寒沙漠荒原就最适合不过了,如果它有爆炸的可能就把它埋入地下好了,覆盖上防辐射材料,设置气体吸收装置,现在有了计算机还可以远程监控,起码在几百里外的地下控制室里是安全的吧?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好处,如可以直接转化为军用装置,功用也可以直接转换(提供军用标准的核燃料),就不再赘述了。
以我的水平,也只能作出大略的解释,另外一些具体的技术受到安全方面的限制是不公开的,所以我也不可能得知什么核心的内幕,也请大家对于所谓的内幕消息不要随便相信,毕竟艺术作品是艺术,看电影看小说得来的东西不可以拿来当真的。


快慢的差别在于,是否用中子吸收剂对中子进行减速,如果不用或者少用的话,中子速度较快,反应比较剧烈,一般用于核原料增殖,少用于能源供应,但是部分先进国家已经掌握此技术并应用于核潜艇。我国于近年研制成功实验用小型高效反应堆,就是向移动型核动力系统冲刺,目的主要就是军事用途——当然不排除用于.

快中子反应堆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连续不断的生产钚也就是将核燃料里面的铀238变增殖成钚239,这个就是前苏联和朝鲜以及现在的日本大量使用这种类型反应堆的原因.现在的日本是世界第一储钚大国.

在国防时报上,看到一篇《没有螺旋桨的潜艇》的文章,了了几言,没说的太清楚,哪位网友有关于这型潜艇的介绍请发来大家分享好吗?

叫做超导磁流体推进技术,我没有看见有具体的文章有了给你弄出来.
我看过这篇文章,说的是俄罗斯的“马驹”,不是什么超导磁流体推进,而是泵喷推进。具体地址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
在这: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不甘核潜艇技术让对手的“鲨鱼”级独占鳌头,便加速研制第4代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其能下潜610米,水下航速40节,潜射“战斧”对陆最大射程1200公里。这情报传到莫斯科,那儿回应的对策便是研制超越“海狼”性能的新核潜艇。

  “孔雀石”和“红宝石”设计局接受了任务。曾主持设计了“鲨鱼”级的“孔雀石”设计局总设计师戈·诺·切尔纳绍夫领导新艇设计工作。他的有超越传统模式的创新性设计方案最终被选中。

  然而,新艇的研制困难重重。“孔雀石”设计局专门建造了3个高压试验堆,以检验符合超大深度要求的耐压壳体材料。只是在经过反复的数十次试验并获得理想的耐压材料后,该局才接着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工作,直到1991年完成整艇设计,整整用了10年时间。但克服许多技术障碍取得的设计成果并没有迎来祝贺的鲜花,却遭遇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国防预算的极其糟糕的萎缩,面临夭折。

  俄罗斯政府和海军显然了解新艇对俄罗斯安全和保持国际地位的意义。它们支持“孔雀石”把新艇研制工作坚持到底。新艇称“210”级,含意为21世纪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1992年初,“210”级首艇在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开工建造,虽然由于财政因素掣肘,干干停停,拖延了工期,但首制艇的建造还是在2003年8月完成了,比原计划时间晚了8年。饱尝滞停折磨的设计人员给“210”首艇起了个绰号“马驹儿”。他们多么希望它跑得快些呵!当“马驹儿”下水试验后,更多的仍是经济原因,自1993年和1994年开工建造的“210”级第二艘和第三艘艇没能写出续篇,至今留在船台上的还是开工之初的那道风景。

  “马驹儿”整体性能全面超“海狼”

  在20世纪70年代后,“鲨鱼”级核潜艇隐形性能称霸世界,但美国“海狼”核潜艇出世,这种一枝独秀的局面即被打破。俄罗斯岂能坐视,硬是排除万难将“马驹儿”推下水。这样,核潜艇隐形技术领跑者又轮到俄罗斯了。“马驹儿”汇集了俄罗斯潜艇降噪技术的各种最新成果,并采取了独家消声措施,噪声降到高超水平,为80分贝以下。它的两层艇壳全采用新一代钛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低磁性特点。目前世界现役的侦测装置只能在距它很近的地方才能发现它,但在战时那纯粹是飞蛾扑火,白白送死。

  “马驹儿”艇长121米、宽14.2米,设计采用良好的拉长水滴线型,艇艏圆钝,光滑过渡到尖细的艇艉,艇体外表面无任何突出体,如此做既减少涡流,减少孔穴涡轮噪声,更能收到降低流体噪声的突出效果。

  “马驹儿”外表面全部敷设有新一代消声瓦,可吸收敌方主动声呐的探测声波,让其探测能力下降一半以上,又能隔绝和降低本艇噪声,噪声降低20分贝以上。它大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和浮筏技术,降低机械振动和管路振动噪声。它采用有源消声技术,在空气噪声较大部位配有反音响声源系统,从而抵消掉此处的空气噪声,保持安静。

  “马驹儿”动力及推进系统闪耀着两大亮点,一是热离子核反应堆,二是磁流体推进系统。热离子核反应堆的功率较“鲨鱼”级成倍增加,且不需要蒸汽发生器,没有高压、高温环境,重量轻,寿命长。反应堆配备有新型数字计算机电子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工作高度自动化。“马驹儿”动力强大跑得快,水下最大航速超过50节。它使用磁流体推进系统,配备一台12环直流螺旋型超导磁流体推进器。12个螺旋型磁流体推进器相互独立,因而只要改变其中几个推进器推力大小即可改变潜艇航行状态,实现左右转弯或上浮下沉。潜艇靠磁流体推进系统调节水流大小、方向及控制喷水速度和方向,因而不要螺旋桨和舵,只保留稳定翼。如此推力集中,无空泡,也不会有桨舵噪声,自然增强了潜艇的隐蔽性。凭着新型钛合金双壳艇体,“马驹儿”可以毫不费力地穿透数米厚的坚冰层,自身不伤分毫。它下潜工作深度达3000米,可借助水声跃层巧妙隐蔽,令美国现役和正开发的反潜武器都对它无可奈何。

  “马驹儿”执行反敌战略核潜艇和航母、反舰、对陆攻击和布雷等任务。它的火控系统一次跟踪140个目标,并可同时攻击其中8个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目标。它携弹量大。发射区在艇艏和指挥台围壳后的第4舱,即巡航导弹舱。它拥有令人生畏的“撒手锏”,其潜射型PK-55“石榴石”导弹相当于美国“战斧”导弹。将要配备的最新型SS-N-30巡航导弹将取代“石榴石”,其弹体只相当于“石榴石”的1/5。由于采用了隐形设计,其被发现概率只有“石榴石”的1/6,全程飞行马赫数2.5,快如闪电,让攻击目标防不胜防。它配有VA-111型“飓风”超空泡超高速鱼雷,因发射全程都在超空泡场中,没有水的阻力,故攻击速度可达200节,没有什么目标可逃过它的一劫。欧美同类型鱼雷至今还在实验室中,要落后俄罗斯一二十年。

不同意!!!
超空泡鱼雷的技术很先进,但是并不是一种实用的技术,原因很简单,它的噪音太大了!
虽然借助此类技术,可以使鱼雷在水中达到与声音接近的速度(水中音速约为1500米/秒),但是与此同时它的噪音水平也非常之高,达到将近200分贝,即高出普通水体噪音(海水外界环境噪音)100个级数!
曾经有人算过,一艘潜艇在发射这种鱼雷之后几乎没有逃生的时间,因为不可能有声纳找不到它,而苏联当时的战术就是要成群出动,同时击发,造成巨大毁灭,然后各自逃遁,但是这种“安全撤退”的前提是,情报上的巨大成功,即敌人对己方出动一无所知——而这在一个通信技术日益发达、探测技术精益求精的时代是不可能达到的。
任何战争,都是人的较量,从来没有什么技术可以脱离人而取得成功。
毕竟,科技,是以人为本的。

个问题,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与坦克都有哪些区别?

坦克的标准是强火力强防护和强有力的发动机,用来冲锋陷阵.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都是起辅助用的,坦克歼击车其实是自行火炮的一个分支,装备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叫自行火炮,装备反坦克炮的叫坦克歼击车,他们都是薄装甲和发动机功率小.坦克歼击车主要是在防御的时候使用.而自行火炮(榴弹炮,加农炮)则是进行火力支援.


你是否知道美国的最新武器“激光炮”?(安装在波音747飞机上的一种激光武器),请问您,是否对此了解呢?


这个我知道一些,苏联曾经用地面上的固定激光装置摧毁一颗试验用卫星(就是为了激光武器而发射的),但是没有解决武器化应用的能源供应问题,因为激光武器级所需的能量是极大的,达不到一定能级的激光只有干扰能力而没有破坏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它的研发者,即使是今天的美国,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机载激光武器的能源仍然是武器化激光技术的瓶颈。
激光器在激发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蓄能,以便下一次激发,但是这个过程是很耗时的,激发能量越大(功率问题,但是和破坏力没有太大关系),这个时间就越长,材料激发的能级越高(同时意味着破坏力越高),时间就越长。
显然,作为武器用的激光器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耗能之大,蓄能时间之长可以想像。
而在短时间内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又保证安全,则是能源技术的永久课题。
综上,现阶段的激光武器仍然处于试验阶段,类似电影中的激光枪炮,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记得我国对J-7有一种改型是对座舱,进气道,雷达罩做了隐形处理的验证机,那位高手有它的资料?

你说的是J7-FS吗?
歼-7FS型飞机是在歼7E型飞机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同时也是为LSF型飞机(歼7F)专门研制的验证飞机。由成飞(集团)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等联合研制。陆英育任总设计师。该机与原有歼-7飞机最大的区别是解放了机头,将原机头进气改为下颌进气。换装LE/M2032雷达。动力装置为WP-13FIIS发动机。机翼仍采用双三角布局。采用整体圆弧风挡,增挂中程导弹。1998年6月8日,该机首飞成功,试飞员是钱学林。

濒海战斗舰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都有什么区别?是从大到小?

呵呵,很明显,濒海的意思就是近岸,不过是换个名儿的小把戏。
过去是靠炮艇来负责沿岸的战斗,那时候的三快布局到现在就显得落后了,炮艇/鱼雷艇/导弹艇的所有任务,都可以由濒海战斗舰来完成,说白了它就是综合功能的快艇,没有什么玄虚。
这个新平台是模块化运作的,就是在不同任务中可以配置不同的武器装备,比如战斗支援可以用火箭炮,近海防卫可以换装对舰导弹,这个进步是导致轻型快艇单一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造一个平台,承载的武器系统是互不兼容的,无法互换,所以需要多种类型的快艇混合作战,现在变得简单了,只要用不同的模块,就可以配备出混合舰队。
至于大型军舰的差别,上一期的问答中已经做了回答,就不再重复了

可以解读一下电磁弹射的原理和中国可能攻破这个技术吗,咱们不搞就不搞,要搞就搞个好东东?

电磁弹射其实就是直线电动机,主要难点是储能器和耐高温材料,这个技术必须突破他是很多技术的基础,一旦这个瓶颈无法突破我们就没有办法成为世界大国

眾所周知,傳統的火炮或火箭是用推進劑的化學能來發射的,而應用電磁發射技術的電磁發射器發射物体則使用電磁能或電磁力。它能在短時間內把物体推進到更高的速度。電磁發射器用于軍事作戰時,俗稱電磁炮。
  電磁發射研究由來已久
  電磁發射原理很簡單。所有的電磁發射器(無論導軌型、線圈型或重接型)都是利用直流電動机原理工作的,即讓帶電的導体在磁場中受電磁力作用,以此將導体推進到超高速。所以,電机技術誕生不久,就有人提出了用電磁力發射物体的設想。
  早在1845年,查爾斯‧惠斯通就制作出了世界第一台磁阻直流電動机,并用它把金屬棒拋射到20米遠。此后,德國數學家柯比又提出了用電磁推進方法制造 “電气炮”的設想。而第一個正式提出電磁發射(電磁炮)概念并進行試驗的是挪威奧斯陸大學物理學教授伯克蘭。他在1901年獲得了“電火炮”專利。1920年,法國的福瓊‧維萊普勒發表了《電气火炮》文章。几乎同時,美國費城的電炮公司研制了用于火炮的電磁加速器。二戰期間,在軍事需求的刺激下,德國、日本都研制過電磁炮。德國的漢斯萊曾將10克彈丸用電磁炮加速到1.2公里∕秒的初速。1946年,美國的威斯汀豪斯電气公司建成了一個全尺寸的電磁飛机彈射器,取名“電拖”。
  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脈衝功率技術的興起和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電磁發射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查里德‧馬歇爾博士哂眯录夹g,把3克彈丸加速到了5.9公里∕秒。這一成就從實驗上証明了用電磁力把物体推進到超高速度是可行的。他的成就1978年公布后,使世界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振奮不已,并引起了各國軍方的特別關注。許多國家紛紛建立實驗室,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研究。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委員會得出“未來高性能武器必然以電能為基礎”的結論。1991年,美國防部成立了“電磁炮聯合委員會”,協調軍隊、能源部、國防原子能局及戰略防御倡議机构分散進行的電炮研究工作。1992年,美國已把一門口徑90毫米、炮口動能9兆焦的電磁炮樣炮推到尤馬靶場進行試驗。電磁炮從實驗室到靶場說明,電源小型化技術已有所突破,電磁炮實用指日可待。
  電炮“兄弟”神通廣大
  電炮与傳統火炮的最大區別是,傳統火炮要借助火藥來發射彈丸。其所用固体發射藥或液体發射藥都是以燃燒气体膨脹作功形式賦予彈丸初速的。因此,增加發射藥量一直是提高彈丸初速的主要途徑。但火炮藥室尺寸的增大及炮管長度的加長均要受到限制,所以傳統火炮最大初速難以超越特定的物理限度。由于受原理上的局限,傳統火炮想進一步提高性能便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而電炮則完全擺脫了這一“瓶頸”的束縛。
  目前正在研制的電炮分為兩种。一种是電磁炮,另一种是電熱炮。
  電磁炮加速彈丸的能量來自電磁能,主要有軌道炮型与螺線管炮型兩种。后者能量轉換效率高于前者,彈丸初速可再提高約一倍,但結构异常复雜且電樞系統很重。電磁炮以能賦予彈丸极高的初速而吸引著人們。它需要攻克的主要難題是体積大、重量重以及對坦克乘員必須進行有效電磁屏蔽防護等。因此該炮盡管研究工作已取得顯著進展,但目前仍處于研制階段,距軍事使用還有一定距离。
  電熱炮指電熱化學炮,其原理是利用高電壓、大電流的短脈衝電流產生高溫等离子体,使高能、輕質的非爆炸工質燃燒產生高壓電离气体把彈丸推出炮膛,又稱“增燃等离子炮”。同常規火炮一樣,電熱炮也是靠气体膨脹作功使彈丸獲得高初速,不同的是其气体分子量小,可吸引的功能少,彈丸功能小部分(20%以下)由電能提供,大部分由化學能提供。与常規火炮比,電熱炮一是彈丸初速高,出口動能大,穿透目標能力強,炮彈重量重、威力大;二是射程遠,可超過 50公里;三是火炮膛壓可電控,改變射程不需改變射角,一門炮能在很短時間內連續發射多發炮彈攻擊不同距离上的多個目標;四是結构上容易實現,將常規火炮炮栓略加修改,就可發射電熱炮彈丸,同一門炮可發射兩類炮彈,費效比很高;五是使用非爆炸性工質,可确保操作安全;六可實現自動裝彈,能以2~5發∕秒的射速連射,反應快速靈活。由此可見,電熱炮目前比電磁炮更現實、更實用、更具競爭力。難怪電熱炮起步雖晚,進展卻非常之快。
  當前,電炮的研制已開始進入靶場演示階段。電炮不僅可用于反裝甲、防空,還可用于防御反艦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等。屆時,“戰爭之神”將更顯風流。
  性能优异應用廣泛
  大家知道,在軍事上熱兵器取代冷兵器,在兵器史上有過輝煌。但從發展來看,在新的世紀必將是新概念兵器稱霸的時代,而其中電磁炮類電磁動能武器將异軍突起。在戰略防御方面,電磁炮可以攔截彈道導彈和潛射導彈,在天基攔截助推段和中段的導彈,在陸基攔截末段或再入段的導彈。而微波傳輸電力技術、陸基電源及其机動性和天基小型化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必將使電磁發射技術大放异彩。
  電磁發射器能源簡易、成本低、便于控制發射,比起火炮和火箭所需的特制推進劑要廉价得多。比如用電磁發射器地對空定向發射大質量的有效載荷,其成本僅是化學火箭成本的千分之一;發射同樣動能的彈丸,其成本僅是火炮的1%左右。此外,電磁發射器便于調節發射用的功率,只控制供電電流就可調節發射速度和射程。
  電磁發射器效率高,裝填和加速射彈靈活、簡便。其后膛多為敞開式,無需炮栓之類的封閉物件,因此裝填彈体极為方便,易于實現裝填自動化。常規化學發射器每次只能發射一枚射彈,而在多級電磁發射器中,一次可發射多枚射彈,即第一枚射彈尚未出膛,還可陸續加速另一枚或多枚射彈,連續射出。
  由于電磁發射器可將物体推進到高速或超高速,因此,它在動能武器、航天、交通等領域极為重要。就航天發射而言,以往使用的固体或液体的化學推進劑作能源,雖然也能將有效載荷推進到第一、第二乃至第三宇宙速度,但必須使用多級火箭和攜帶大量的燃料,且火箭推進劑是較高級的燃料,成本高,還不時出現爆炸危險。若使用電磁力發射某些航天器或航天飛机等,不僅能幫助航天器有效載荷達到超高速,而且上述弊病將得到有效克服,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電磁發射的另一個主要优點是,它發射的物体可大可小,可用同樣的原理發射小到几克重的彈丸,也可發射大到几吨重的拋射体。而常規的化學火炮既不能發射克級重量的彈丸,也不能發射大于百公斤的炮彈,倘用火箭發射几十克或几公斤的有效載荷,無疑是殺雞用牛刀。

J10 中国装备了多少架,主要在那个地区??

应该就50架左右,在云南和兰州都这写地方都有。应该不回装备的太多

再提一个。MIG-29是一种优秀的战斗机。但长期以来由于其双发导致的航程不足的问题使其在国际市场上陷入尴尬境地。
所以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不1:1.2左右放大它的尺寸,进而使其拥有更大的油箱空间以及机翼面积?说白了,就是朝SU-27样式发展?

飞机不是按比例放大就行了,飞机机翼和机身的比例与飞机的大小有关,比如战斗机和客机比,战斗机机翼所占的面积要大。不只你听知说过“2/3定律”(好象叫这个,太长时间,我记不清了)没有,大体意思就是说飞机的体积放大一倍,机翼面积放大2/3倍,飞机放大2倍,机翼面积放大2/3的2次方倍(好象是这个意思吧,我不确定,但肯定不是按比例放大就行),所以飞机大了,飞机外型得大改,或重新设计,很麻烦 .
第一次回答,不知说明白否.

直升机航母在现在海战中,到底有没有作用?

反潜和两栖登陆就这两个作用!

歼10和飞豹用的是相同发动机,怎么10号的进气口比豹子大许多 ?

是一个系列的但是不是一个型号的发动机,而且飞豹原型用的是仿制的英国发动机!

失速尾旋是怎么回事倒飞尾旋又是什么意思啊?

尾旋就是失速加侧滑!
倒飞尾旋是在飞机倒飞状态下,飞机进入尾旋状。指的是机腹向上不是屁股向前!

请问枪的类型怎么分有什么作用?

比如突击步枪,和冲锋枪之类的!

所有步枪和卡宾枪用的是步枪弹,冲锋枪用的是手枪弹!
举个例子吧,拿MP5来说事吧,MP5冲锋枪系列和HK33自动步枪系列 ,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一个发射手枪弹一个发射步枪弹,外观上都相当相识,很多部件完全是通用的.

EAST也就是可控制核聚变反应装置,其实也就是提供了一种强大而干净的动力装置,这个答案不是很有把握.

它可以造出干净的氢弹,没有核辐射的氢弹!!它可以弄出高能激光为氘氚反应提供所需要的温度而不必靠原子弹的爆炸来提供!!所以就会造出一种威力巨大的非核武器!!嘿嘿~~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了!!
也不是这样说的,现在的氢弹是三相弹,裂变(铀235或者钚239),聚变(氘氚),在裂变(铀238),干净指的只是去掉了第一相,其实氢弹的主要放射性主要是来自第三相.

现在人类造出的飞行器最快速度是多少啊?

问得太笼统了,可以自己起降的有人驾驶的飞行器是美国的SR71黑鸟速度M3.2,最高有人驾驶的是航天飞机重返大气的速度是100000多公里每小时我难得去换算成M了.
我想说的是X-43A速度是10马赫


步枪有膛线而冲锋枪没有膛线?

很遗憾都错了.可以用其他方式启动第一相,第三相是根据需要可有可无.
步枪和冲锋枪都有膛线

一个军事问题:同为第四代隐形战斗机,F22和F35有何不同之处?

F22和F35两个是使命就不一样,前者是进行空优作战但是也执行少量的对地攻击任务,就是攻击一些高风险的高价值目标,后者主要执行很普遍的对地攻击任务,也就是什么地面目标都攻击,而对空则只是为了自卫.两者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后者就是图数量(价格)前者图优势.

据说捷克的“维拉”雷达可以发现隐形飞行器,是这样吗?

它是米波雷达,现有的隐形飞行器用的技术只能对波长小于自己的雷达起到隐形效果,如果波长长于自己那么就没有用了

预警机上有大量的天线,如何保持它们互不干扰?

各自的频率不一样.这个是最简单的方法.

我国J-7 J-8等而二代机的生产线还在生产吗

已经没有生产了


再问一个老问题,飞机的油箱是怎么构造的啊?为什么飞机倒飞和做翻滚动作是吸油嘴不会露出油面啊?

不好意思!飞机的油箱是多点吸油的在油箱的各个方向都有吸油嘴,而且还有专用的倒飞油箱,所以在任何状态都没有问题,而且有些油箱是有弹性的加压软包装,一边用一边自己收缩了回去像气球一样.很遗憾没有这方面的图片.


2月的<军事世界>介绍枭龙的文章说06号已在9月首飞,但我没听说过,要这是事实,那摸05号怎么没出来 ?


05号应该是做应力实验去了

再请教一个.现代突击步枪都走小口径化,欧美最早统一为5.56毫米,接着俄罗斯也列装5.45毫米.最后咱中国就列装5.7毫米.这三大陆军大户都采用小口径应能说明这是科学的了. 但为什么三家的口径就是有些许差别呢?按理说各国在研制哪种口径时肯定各种大小都试验过,最后才确定一种最好的列装的.但最终三家出来的都不相同,这是不是有意造成的?


最合理的是在一个范围内不是个固定值,所以3家都是合理的.当时预计3次大战是早晚的事情,我们的子弹总不能让敌人的枪顺利的使用吧.坦克火炮的口径也是这个道理,不过以色列人狡猾,他们的120炮弹是做了手脚的,虽然他们的炮弹也是120的但是有特殊设计只能自己的火炮使用,别国的哪怕是盟国的120炮用也卡壳,但是自己的火炮却可以顺畅的使用别国的炮弹!


军用水壶夏天吃东西后喝水.食物反流壶内.半天水就变味.有何高见??

答: 袋装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