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北高選舉三數字,三顆疼痛的牙

(2007-02-03 20:48:47) 下一个
Posted on 2006-12-13 12:04 黃哲斌 閱讀(3158) 迴響(0)
北高市長選舉,結束四天。

無論政黨或媒體在主客觀意願上,如何為這場選戰張貼意義的標籤,終究,這是一場地方選舉;而我最感興趣的,並非國民兩黨如何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如何繼續關起門互放冷箭,也不是親民黨或台聯如何面對冷峻嚴酷的冬天,而是,三個與數字有關的現象。

三個數字現象,這場選舉的三顆痛牙。

首先,媒體民調失靈。不管如何解讀,此次各家媒體選前民調(包括中時電子報),與實際得票率的落差極大,尤其高雄市長選舉,誤差幾乎十個百分點,部分學者歸咎為媒體造假,甚至引發一場小小的論爭。

或許,我們可以推論「泛綠選民的隱藏性變高(不願表態)」;或許,我們可以推論「泛藍選民的實際投票率偏低(失望、缺乏熱情、動員不力)」;或許,我們可以推論「選情在最後三天急轉」;或許,我們可以推論「媒體民調不受民眾信任(導致調查失真)」,但終究,這是一個謎。

情勢若未改變,未來媒體民調將面臨一道障礙,只要涉及「泛綠」或「南部」的政治民調,就可能有逸出誤差範圍的測不準風險,包括民調技術、加權權值,以及媒體信度,都將不斷遭逢挑戰。

再者,開票當天,部分電視媒體又開始搶著灌票,2004總統大選的慘痛教訓,顯然兩年後就不痛了;或者說,被電子媒體惡性競爭的習性淹沒了,開票數字最高的電視台,往往最失準,卻往往收視率最高,我們在50到55頻道之間跳躍,不由自主在數字最高的地方停駐,凝視,即使我們知道,這很可能是假的。

這是個難解的囚犯困境,包括新聞道德、商業競爭、閱聽心理,當市場變相懲罰諏嵳撸??苫蚬?駡F體可能制裁造假說謊者嗎?

最後,或許最值得警醒的是,投票率。

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八年前,投票率80.89%(馬得票率51.13%、扁45.91%);四年前,投票率70.61%(馬64.11%、李35.89%);今年,投票率只剩64.52%(郝53.81%、謝40.89%),與前兩屆相較,投票率下滑逾一成五。

意即,郝龍斌看似在藍營大票倉輕鬆勝選,但他的票數(69萬2085票)比八年前的馬英九(76萬6377票)少了七萬多票、更比四年前的馬英九(87萬3102票)驟減十八萬票,無論要解讀為「民進黨對手變強」、「馬英九光環減弱」或「郝龍斌個人條件侷限」,對於藍營都是一大警訊。

相形之下,謝長廷的得票數(52萬5869票)雖有成長,也只比李應元(48萬8811票)增加三萬多票。換言之,若以近兩屆的投票率的相較,今年放棄投票的百分之六選民,大約是十二萬人,與宋楚瑜、李敖等人瓜分的六萬票相加,正好接近於「馬英九消失的十八萬票」。因此,這缺席的十二萬票,是否多為出走的藍營選民,值得還在雞腸鳥肚、亂鬥不休的國民黨人思考。

高市也有類似的情形,投票率由八年前的80.41%,一路掉到今年的67.93%,黃俊英面對不再有連任優勢的對手,對民進黨不利的整體氣候,二度披掛上陣,得票數卻只增加一萬多票(36萬1546票→37萬8303票),比八年前吳敦義的票數還低(38萬3232票),先別怪罪對手招數如何,無法爭取支持、開拓票源,絕對是國民黨自身的缺陷。

但撇開各政黨的利害得失,同一層級的選舉,八年間投票率驟降一成五,難道不是對檯面上政治人物的沉默抗議?面對一場場密集、無法召喚理想、無法再現熱情的選舉,台灣的政黨難道只能裝聾作啞、麻木不仁?台灣的選民難道只能無力回天、退縮棄守?

從幾年前不斷出現「西瓜黨」的Kuso論述、到今年部落客開始認真推薦綠黨候選人,網路是否可能成為獨立選民集結突圍的缺口?或許,這是今年選舉中,唯一值得期待的新現象。

【上一篇】
齏粉化的北高選舉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jb/archive/2006/12/13/2846.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