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的崛起还缺什么?(转自联合早报论坛)

(2007-02-03 20:48:26) 下一个
中国的崛起还缺什么?(转自联合早报论坛)

  这是一篇我犹豫再三的文章。主要是因为我是搞技术的,讨论社会问题难免给人以“关公门前耍大刀”的笑柄。而且,这个题目对我也是太大、太沉重了。所以,文中所说的观点和引用的资料难免有缺失之处,还望海涵。

  年前有个朋友从加拿大回国,据说那边有些不好过,回国看看有没有发展机会。茶余饭后,说起国内外的比较,我随口讲了一句“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朋友一脸惊奇的样子,追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也一脸惊奇地回答:“天哪,你还知道有哪个文化延续了5000年吗?”。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和各种人,尤其是青年人的交往中,一直有这种强烈的感觉。总想找个机会一吐为快。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当我们谈到“中国的崛起”这个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富国强兵”,简单讲不外乎经济的发展和军力的强大。但实际当我们把它放到历史中去,我们也许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首先,“中国”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当我们仅仅把它看成一个地理名词时,我们会发现,在历史上有过很多的朝代统治过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有很多时间,它分裂成若干相互敌视的国家。这些统治者有时甚至连汉人都不是,可大家还都是称为中国。可以比较一下,当西班牙人统治南美洲后,印加文明就消亡了。古埃及等古代文明也大致如此。为何在中国有如此奇特的现象?

  这应该归功于中国的相对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系,当强大的外来入侵者以武力占领中国后,往往发现单靠武力是不能够占领中国的。最终当入侵者不得不使用汉语,不得不按照中国传统的方式建立权利机构,最终不得不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行事,他们的后代要在“三字经”和“千字文”的朗朗读书声中长大时。这些入侵者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他们原有的一切都只剩下一些苍白的记忆和祭祖的仪式。一句话,他们被消灭了,中国(确切讲是中国的文化)是最终的胜利者。

  几千年来这出活剧在不停地上演,也曾经有入侵者想改变这个规则,如蒙古人,但结果却输得更惨。以致后来有人评价说“中国的强大,在于它比它的对手坚持的更久”。

  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它有着对自然界独特的理解和以此为基础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它是很多学派的一个混合体。具体的讲,在思想和行为上,主要是以儒家为代表;而对于自然的理解则以道家的阴阳五行为代表。它也表现在它丰富多彩的艺术上:秦砖汉瓦、唐诗宋词、陶瓷、音乐、绘画……。几乎在所有的艺术领域中,中国都留下它独特的印记。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文化体系多数时间是处于一种开放的态度,它也吸收了大量其它的文化的精华,并加以吸收和改造,如佛教。“有容乃大”成为这种文化的一个基础,这也是中国文化始终常胜不衰的一个根本的保证。

  其实,这种文化本身也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始终崇“文治”高于“武功”,就是在兵书上也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冲突和杀戮毕竟是一种与人类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是人类本身还残留的野兽的特征之一。统治者的最高境界是“四海咸服,八方来仪”。有人说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实际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当清朝初年,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汉字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都与中国基本一样。这绝非武力可为。

  这也就解释了,在中国的历史上,如宋朝和明朝。尽管其国力远远谈不上强大,但他们灭亡后中国依然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它有先进而庞大的思想体系。

  尽管入侵者没有能够消灭中国文化,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后。这个文化也逐步地走向了神坛。尤其是满清入侵者,为了统治的需要,将很多思想教条化和神圣化。如果讲在明朝,中华文化还有所发展的话,在清朝却出现了总体上的停滞。这种停滞的后果是直接导致了技术上和对外交流的后退(一个思想被禁锢的民族是不可能在技术上领先的)。当鸦片战争开始时,尽管清朝有世界上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却一败涂地,从此开始了中国的百年屈辱。

  这次与以往不一样,中国文化没有能够消灭入侵者。清朝的精英们惊恐地看着国门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军队打开,被迫签署一个又一个城下之盟。他们感到了危机,当他们讨论“亡国灭种”时绝对是认真的。“灭种”讲的就是文化的消亡,他们的对策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但却把思想和文化出于本能的紧紧包起来,拒绝变革,唯恐失去,这一策略决定了清朝的最终灭亡。期间也有人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颓势,但由于制度的原因而归于失败。

  随后的仁人志士开始转而去西方寻找救国之道。他们简单地把中国的衰落归罪为中国思想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四”运动中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个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直到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新中国”成立时,才开始慢慢显露出来。

  在毛泽东头脑中的“新中国”的构想是一幅宏伟的蓝图,通过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资产阶级改造,他成功地改变了旧有的所有制体系;通过“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将过去处于低层的人提拔到高层。通过宣传和改变分配制度,抑制知识分子的地位,他成功地改变了旧有的社会关系;最终,为了清除他所认为的有害的旧有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发起了“除四旧”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运动,在清除旧有的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最终完成一个全“新”的社会。它即不同于外国,也不是他认为“颓废”的中国传统文化。

  就我个人而言,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坚定的爱国者。他的行为也是始终按着他既定的目标前进的,我反对有些人把文化大革命看成是毛泽东喜怒无常或年老昏聩结果。那样他们就把毛泽东这个人看简单了。但由他而起的文化大革命绝对是场浩劫,他的错误在于对于传统文化的全面的否定和过分追求文化变革的突变。从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场运动的荒谬性,毕竟中国文化已经经过了五千年,难道我们的先人五千年来积攒的全是垃圾不成?

  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不仅仅在于人命、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它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从而使中国在文化的继承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而这个断层有可能还要进一步的扩大,这是由于受到这种影响的教育体制,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这个情况,你只要去问一问现在的青年学生就知道了,他们整体表现出的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无知和漠不关心让人不寒而栗。

  文化大革命的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排斥西方文化,这就导致中国出现了少有的文化空白。当我们感慨目前社会上道德观念的缺失,生活的盲目时。有谁还记得我们曾经是受人尊敬的“礼义之邦”呢?在本应是培养我们精英的高等院校中,只有功利而无理想。大家都考GRE,只要能出国拼命也行;没有文凭有钱的就移民;没有文凭没有钱的就偷渡。有人把它归咎为经济问题或其它条件问题,那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抗日战争结束时和新中国成立时的归国潮,岂非天方夜谭。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忧心,在上世纪的80年代的中后期,在中国有一批精英人物喊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当时还有一本影响力非常大的书“河殇”来阐述他们的观点。我始终认为这些人是爱国的精英人物,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他们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香港和台湾并没有“全盘西化”,可又有谁能够否认他们的成就哪?

  说到完全接收另外一个思想文化体系,最好的例子是日本。我们这个邻国早期是全盘接收的中国文化(不管他们是不是承认,我很奇怪现在居然有“日本文化”这个词)。当日本同样地被西方的军队打败时,立刻就开始“全盘西化”,他们西化的如此彻底,早些年在日本甚至有“脱亚入欧”的口号,连地理位置都要西化。有人可能认为,这造就了日本的强盛。但从我看来,由于没有自己有影响力的文化,日本在历史上始终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国家。如果杀戮也算是影响力的话,它还比不过匈奴人和蒙古人。现在还有多少人还清楚曾经强盛一时的匈奴和蒙古呢?

  或者,我们设想一下,假设我们真的“全盘西化”,统治了全世界,会不会象满族人统治中国一样,成为了“黄皮肤的美国人”或其它什么人。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人,现在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的文化也随着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的大片向全世界扩展。美国人老是自嘲说他们没有文化,奇怪的是美国实际上是最有条件、最有资格接收欧洲文化的。但他们没有,他们也没有接收当地的印第安文化。而是宁可被人嘲笑也从头搞起一套所谓的牛仔文化。这也是美国的精明之处,他们认识到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摆脱了欧洲的影子,造就了今日的美国。

  但文化毕竟需要时间的积累,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它的文化而在于他的制度。美国创造了世界上最为开放、自由的环境,吸引了全世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为美国效劳。这样,尽管美国的文化不是先进的,但却可以造就一个强大的美国,同时也吸收了多种文化的精华,使得它自身得到发展。

  但当这个过程倒过来时,效果则会截然相反。美国文化也许反映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财富、放纵、性和暴力。而人类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和野兽区别开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文化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嘲讽。当我们听着歇斯底里的音乐、假装欣赏着看不出任何美感的“艺术”、瞪大眼睛看着只有投资和场面的“大片”时。我想,连它的创作者都没有打算它能流传多少年。在文学、艺术和音乐上,近几十年世界几乎是空白。而这正是美国文化风行世界的时间。不妨回想一下,之前我们出现了那么多的音乐家、画家、科学家(即使在近10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成就??里去了?

  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是文化的崛起。但前提是首先要我们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学习自己的文化。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单靠拿来别人的文化是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中国的,一个强势的中国文化?们要做的是改进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出大批具有深厚文化根底的精英,这也许不如经济发展或加强军备那么直观、快捷,也许要几代人的时间,但对于我们的未来却是至关重要的,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经之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