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前頭倒扁,後頭拿錢」 誰說的?

(2007-02-03 20:47:30) 下一个
「前頭倒扁,後頭拿錢」 誰說的?
Posted on 2006-09-22 10:14 王榮霖 閱讀(2344) 迴響(57)


來源:總統府/2006.9.21

「…仔細看民視這則新聞,報導倒扁活動的策略及口號,和一本名為百年中國歌曲精選的曲目和歌詞,有雷同之處,其中一首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詞,提到遍地開花,紅軍和大圍攻等字眼,部分和倒扁活動類似,而民視新聞當時也訪問了,倒扁活動發言人,連范可欽都說真的很巧;...這麼解釋他們的創意來源只是單純的反應事實,新聞也經過查証,完全沒有價值判斷,是誰在惡意扭曲?民視新聞願意接受觀眾公評」

───「批報導抹紅 倒扁總部告民視」、民視新聞網/2006.9.22


九二一是台灣的災難日,持續在總統府前靜坐的反貪倒扁群眾,圍著台灣圖像點亮了燭光,為在九二一大地震中往生的生靈哀悼,阿扁則選擇跑去宜蘭與地方黨員舉行座談,不料卻搞出一個羅生門,不但總統府替媒體報導指稱阿扁指倒扁有「其他勢力的支持」等語進行消毒,連所有與阿扁見面的、對話的「地方人士」,也全面改口。

人,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把自己說出去的話,活生生地吞回去,而且還要裝得臉不紅、氣不喘,實在不簡單。

不可否認的,台灣媒體常常轉述錯誤,甚至會以特定立場進行新聞解讀,不過,要媒體集體性的轉述錯誤,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問題即出在阿扁昨天赴宜蘭與民進黨黨員進行座談時,不讓記者在場,媒體事後轉述「與會者」轉述阿扁的說法,不料前言不對後語;究竟阿扁說了什麼?

「轉述」的人,是民進黨宜蘭縣黨部主委宋岫書,在會後的第一時間,媒體引述宋岫書轉述阿扁的話:

───「倒扁行動,幕後是中國在操控」
───「有些倒扁人士前頭倒扁,後頭拿錢」

把反貪倒扁與中國扯上關係,早已不是新聞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指倒扁人士「前頭倒扁,後頭拿錢」的指控,卻已非關抹紅,而是事涉誹謗,不管誰說的,有多少証據才能說多少話;也因此,在見諸媒體報導的第二時間,宜蘭縣黨部立即改口,說上述這些話不是阿扁說的,而是「黨員代表」在座談會上向阿扁問的話。

到了昨天下午15:43:27,中央社刊出宋岫書的「轉述」:

───「總統陳水扁今天前往宜蘭視察,並與地方人士座談,民主進步黨宜蘭縣黨部主任委員宋岫書會後轉述,面對近來倒扁活動與勢力的產生,陳總統呼籲民眾對國家要有信心,相信大家也會漸漸看清楚倒扁事件背後的本質。」

隔沒多久,總統府也發布新聞稿,否認阿扁說過靜坐活動背後有「其他勢力的支持」等媒體報導,總統府表示,上述談話係民進黨宜蘭縣黨部主任委員宋岫書在面對媒體詢問時,「轉述與會者提出之意見,而非總統之談話。」

那阿扁究竟說了什麼?確實,阿扁沒說過的話,不能硬塞到他的嘴巴,但是,如果是他說過的話,也不能因為出現了負面效應,而改塞到別人的嘴裡,為了還阿扁清白,也許那位說了「有些倒扁人士前頭倒扁,後頭拿錢」的「黨員代表」,有必要出面說明,甚至秀一下手中掌握的証據。

進一步言,如果中央社報導屬實,阿扁說的是「相信大家也會漸漸看清楚倒扁事件背後的本質」,所謂「倒扁事件背後的本質」,指的又是什麼?這個「本質」,會不會像電火球蘇貞昌說的「麻糬」,要它是什麼就捏成什麼?

其實,總統府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把「反貪倒扁」抹紅、抹黃、抹藍、抹爛,早已不是新聞了,甚至把施明德與中共拉在一起,也已招術用老,而在綠色暴力紛傳聲中,不斷有所謂綠色「高層」哂梅旁掟j養媒體,步步混淆「反貪倒扁」標舉公民邉拥脑V求,但顯然是政治算計太深反而招致反感,這回扯出「前頭倒扁,後頭拿錢」,倒是有點新意,但「抹金」畢竟不單純只是耍耍嘴皮子,「想當然爾」的硬套,不見得能扭轉反貪的議題,一不小心更會吃上官司。

所以,阿扁有無說過?是否改口?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拋出語言的「煽動」強度及議題效果,從這點看,所謂拿「前頭倒扁,後頭拿錢」與「中國人糟蹋台灣人」相比,兩者在伯仲之間,但是,如果是「倒扁事件背後的本質」,雖然提供無限想像的空間,但所能製造的「恐怖」情境,未免過於清茶淡飯了。

阿扁一向是政治語言的操作高手,會出這種招嗎?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2266/archive/2006/09/22/10969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