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海纳百川 闲话上海菜 zt

(2007-02-02 17:59:46) 下一个
海纳百川 闲话上海菜 zt

[来源]新闻晚报 

  那一天打开百度搜索本帮菜,发现这会儿著名的社会饭店几乎都是姓“本”,诸如王朝、鹭鹭、美林阁、来天华等,上名单的数以百计。

  开始,阿拉很惊诧,因为光顾其中不少店家,很少看见菜谱中有本帮的看家菜式,更不见端上来的菜品浓油赤酱,可以说跟本帮菜“浑身不搭界”。阿拉忿忿不平,认为这有点像上海人讲的“瞎混路道”,也就是像北方人说的“套近乎”,就算侬要认祖归宗,至少要有点腔调,留点面子。

  对此蛋汤兄弟倒蛮开明的,不愧入道早,伊嘲我脑子僵化,本帮菜现在不姓本,改姓海了,叫海派。

  本帮改成海派。阿拉“一记头”(一下子)对发明海派的人肃然起敬,太有文化了,既对仗工整,又内涵广泛而深刻,本是本地,帮是帮派,本帮虽然是历史产物,但有本位主义狭小自我嫌疑,何况本人对”帮“历来无好感,看到它就想起帮会帮派。不像海派,海为广阔,海纳百川,历来是上海滩的自我写照,派是流派,虽然和帮的意思差不多,但艺术性却要强多了。

  老克腊是真正的老克腊,不仅懂菜,而且对“本帮菜”的由来也能讲出道道。伊讲,本帮菜其实也不是发源于上海滩,它是由徽菜和宁波菜演变过来的。据说上个世纪初,上海滩开饭店最多的就是宁波人和安徽人,其中尤以安徽胡家最有名,不知道老胡家和那个红顶商人胡雪岩有没瓜葛,反正这个安徽大佬在上海滩也做过不少生意,不知开饭店这种小营生有否染指。宁波菜讲究鲜,就是著名的三臭(臭豆腐、臭冬瓜、蒿菜梗)也是臭中带鲜,安徽人口味重,想必就是浓油赤酱了。后来苏州人无锡人来上海越来越多,苏锡菜的这种甜咪咪感觉倒也不错,因此本帮菜里就多了一点甜。对本帮菜的甜咪咪,阿拉单位几个”小四川“、“小东北”很生气,坚持不肯吃食堂,宁可舍近求远到马路上去吃麻辣烫、东北水饺。

  写着写着就觉得别扭,总有一点“劣根性”。想来也是,出了上海滩,人家都叫阿拉上海人,但在填祖籍的时候,阿拉只能写安徽人,跟一些所谓的新上海人相比,只不过阿拉生在上海稍微“早了点”。由此想起一件事,本市一家著名餐馆的老总,对将其排斥在上海菜外很生气,人家扎根上海滩已有百年历史,而那些刚刚开张的重孙辈小店,挂了本帮菜的招牌,就能登记在册了,未免有失公允。

  阿拉以为这一个“海“字改的好生了得,上海滩本来就是移民城市,菜系也是如此,管你东西南北中,只要好吃有特点(当然科学健康是前提),阿拉都照受不误。既然美食也是一种文化,阿拉就要遵循扬弃的原则,拿来可以,绝不照搬照抄,为适合民情,改良海派后,历经数年磨砺,给它贴上“新上海菜”的标记不知如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