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摆在面前的机会--扶贫面面观
(2007-02-01 13:04:16)
下一个
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张 泉
中国贫穷的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李昌平在《我向总理说实话》中讲到现在农村教育的情况有的比二十多年前还不如!1985年,农村小学生年学费1-2元钱,初中生2-3元钱,高中是3-5元钱。现在小学生年学费600元,初中生1200-1500元,高中生3000-5000元。学费涨几百倍、上千倍!80年代初,农村85%的孩子能读高中,现在85%的农村孩子读不到高中。农民收入那么低,已经上不起学了! 这不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而且是教育政策问题。国家教育经费本来不多,但政府将数百亿教育经费投放到少数名牌大学,而更需要投入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从1994年,中国的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贫困生群体。新华社2001年1月8日发布的对北京14所高校的调查,贫困生占14所高校的25%。但是北京青年报差不多同时发布的一个调查,说高达30%多。这是中央一级的院校。何清涟曾到湖南的常德师范大学讲课,说到收费问题,学生他们就哭起来了。最后她调查了一下,他们哪儿一年收费是3千8,很多常德那个地方的农民的家庭年收入是一千二百块钱。所以要拿出三千八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注1)
有人说,中国穷,没有钱办教育。建国50周年一次国庆就花了上千亿!1999年,350万辆公车吞掉了3000个亿。中国是保利超豪华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这种售价高达近一千万元人民币一辆的汽车已在中国售出250多辆。据联合报报道,陆委会委讬铭传大学助理教授许志嘉所作的研究调查发现,全大陆最昂贵的豪宅坐落在上海紫园,一间住宅售价高达1.3亿元人民币(约合八千六百万美元)。大陆最大民营旅游投资公司宋城集团的总裁黄巧灵,在杭州市郊的数千公顷的水稻田间,耗千万巨资将豪宅修得像美国总统办公楼“白宫”一样,旁边还有拉什莫尔山四伟人石雕及华盛顿纪念碑……大陆越来越多的富豪正用他们所构筑的“豪宅梦”向世人展示那种“享受”奢华的“生活”。广东富豪邓建国,在广州番禺40多亩土地上,修建了近10栋豪宅。据说,豪宅价值5000万元,加上装修,花费过亿元。
与此同时,大陆各地也不时传出因为抗议拆迁住房无家可归,走上街头抗争的事件。北京中央电视台以及内地各大媒体最近连续报道湖北省一位名叫周国知的乡民政助理员,他为了贫困山区的农民能够从茅草房搬出来,住上砖瓦屋,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争取住砖瓦房竟要付出生命代价,说明了贫困山区的农民生活确实很苦。
把这两个例子放在一起,当今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形成鲜明的对照。贫困山区农民住的是茅草屋,偏远山区的学生在不能够挡风遮雨的校舍里读书。而城市暴发户则住在1.3亿元豪宅。如此巨大的差别,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从1.3亿元豪宅与贫困山区的茅草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贫富悬殊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官方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中国仍然有低于绝对贫困标准的人口近3000万,近6000万人口没有实现稳定脱贫,遇到天灾人祸,这些人最容易重新跌落贫困境地。中国有近13亿人口,相比之下,一小部分富人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大多数的人仍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之中。
据世界日报报道,据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贫富悬殊问题日益严重。2003年中国大陆目前已有500万人是拥有千万人民币以上资产的富豪,其中有2万人,身价还达到1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在637元人民币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约3000万人,如果以年均收入在800元人民币为界,大陆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就达到1亿人。
中国官方统计数字指出,大陆有5600万人生活在贫困中,但世界银行评估,大陆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中。据联合国一项统计,大陆有18%的人口每天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在都市的每个角落中都可以发现穷人。
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最富与最穷家庭拥有金融资产的比例相差359倍。大陆城乡人均家庭收入“基尼系数”达0.561,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达到0.6 则属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 (Danger) 危险状态。(注2)
据新华网10月03日报导,上海金茂大厦日前举办了一场“百万婚礼”。婚场布置耗费50万元,婚庆设计公司负责人说,百万婚礼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的花费远不止百万。
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未来的大陆人穷的将会更穷,富的会更富!9亿老百姓挣扎在贫困线上,很多在贫困线以下!100万元,对于居住在中国农村的数亿农民而言,可能是他们几生不可企及的财富。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安徽省寿县大顺镇仇集村李多友一家5口人的中饭仅仅是萝卜缨子一盆菜。内房里,李多友得了脑炎的儿子坐在床上,因为没钱看病,发病时父母只好忍痛捆住他的手脚。遇到刮风下雨村里停电时,也舍不得买一支3毛钱的蜡烛。“没电就只好早些吃饭睡觉喽。”在田里忙碌了30多年的李多友说。
云南省沾益县年仅18岁的邓欣(化名)考上了大学,但她母亲在其获得录取通知书之前,因承受不了大学高额学费的重压而选择了上吊自杀。邓家是常常没钱买盐的人家之一,妈妈李粉香一个人挑着全家的生活重担。邓欣的爸爸邓云华是脑血管梗塞,完全丧失了劳动力。6月28日,邓欣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510分,远远超过所报考的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去年的录取分数线。从知道女儿高考分数开始,李粉香就天天叹息。“妈妈不知道怎么给我筹集学费,一年好几千元啊!还得供妹妹,至少要让她念完初中吧?”8月1日早晨9点多,奶奶发觉不对劲:“她起得很早,给我倒了水,放好药,还把柴劈好搁好。她已经……上吊自杀了……!”
18岁的杨英芳在抓阄中抓到不念书的纸团之后,她给弟弟做了饭,到山上的庄稼地里干完农活,然后从百丈悬崖上纵身跳了下去。事情发生在甘肃省榆中县新营乡谢家营村山顶社——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山村。“不能念书了,唯一的出路就断了,这样做我不后悔!”杨英芳说。(注3)
马燕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全欧洲。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 个女初中生。
我们能做什么呢?
有人会说:“中国那么大!我们能改变什么呢?那么多人,哪里帮的过来……”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真实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一)
2000年8月,《南方周末》头版大幅报道了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国务院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由此引发了该县一场被称为“痛苦而又尖锐的改革”,随后又见报道,在这场“改革”的“关键”时刻,它的引发者李昌平却辞职离乡、南下打工去了,离职前通过媒体呼吁“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李昌平不是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人,但他是第一个敢于舍弃乡党委书记乌纱帽而诉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人。第一个以乡党委书记身份,系统提出、用数据说话、用切身经历讲话并呼吁“我们欠农民太多!”的人。
以下的报道是摘自于中国青年报记者沙林:“我为农民说真话 - 李昌平“(注4)
李昌平出生在湖北监利县一个非常穷的农民家庭,小时亲眼目睹了亲人没钱治病,活活病死的场景。于是他立志要为农民做事情。他读书成绩优秀,考上大学后多次有跳出农村的机会,他都放弃了。他发誓不离开农村。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是经济学硕士,有17年的乡镇工作经验,曾担任过4个乡的领导职务。
2000年初,李昌平被调到棋盘乡任乡党委书记。他一来就目睹了太多的不平与苦难。“正月初四,我从县城出发,要去看看棋盘乡农民怎么过年,哪知公路上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的人像滚滚洪流。不管是什么车,只要你是向南,统统塞满了人。我开着的桑塔纳也被农民拦下,车里一下子上来了5个农民。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说:他家去年种了40亩地,一家三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了一年,交了各种税费合两万多斤粮,自己只剩下3000斤谷子。谷子收完了,老婆也累倒了,住院7天花去了2000多元,把自家的粮食卖光了,还借了2000斤。一个青年农民愤愤地说:‘你们当官的心太黑,不出去没有活路。’
“我的车子开进角湖村,到处是骨肉分离,拥抱泣别的场面。那些可怜的孩子死死抱住父母的双腿不放,欲走的父母伤心地痛哭着,不停地抽打孩子的双手。
“这个村的村长是我中学同学,兄弟四个,除了他全带着老婆出外打工去了,他老婆也跟着去了。他们初四的清晨就去了长沙,去晚了去年打下的拾破烂和擦皮鞋的地盘就会被别人占了。只剩年逾花甲的老父母照看着四家的10个孙子。
“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他哥哥,这个政策要变一变,再不变老百姓可是没法子生活了!’看着我的老同学苍老无奈的父母,我的泪水一下流出来了。
“我的这位村长老同学愤愤说:‘农民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归,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外谋生;有地不敢种,劳累一年还欠着别人钱,什么道理!上有老人不能尽孝;下有小孩不能成才。一生辛劳,尽养活你们这些干部、奸商了!你们反而不把农民当人看!”
侯王村的侯大爷,老两口都七十出头了,听说来了上过大学的新乡党委书记,步行十多里找来,让李昌平解答一个难题:“请问李书记,中国的哪一朝哪一代,要七十多岁的老人交人头税?”他和老伴1999年交了整整700元的人头税。他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修过‘三线’,修过长江大堤,农业学大寨,搞了二十多年的水利建设,落得一身病。老了,乡里不仅不养我们,还要我们这些老人养乡里,天理难容啊!”
棋盘乡的种田能手李开明也对李昌平倾诉:1999年种地18.3亩,收粮1.8万斤,生产开支和税费6000多元。他家现库存1.1万斤粮。尽管苦求以远低于国家保护价的每斤0.35元出售,粮食收购部门仍以没有仓库为由拒绝。算来算去,他1999年的种田收入竟然是负数。种田能手尚且如此,监利的普通农民可想而知了。李开明痛苦地说:“打死我也不种田了!”
李昌平的一位中学同学对李昌平诉苦道:“我去年种了30亩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倒贴了2000多元。排渍时,电管所说村里欠电费,给你停电。村里不得不给电管员送烟、送酒、送钱,还把他请来杀鸡宰鸭,好酒好肉招待,否则淹死你也不给你送电。老百姓庄稼被淹,心急火燎,当官的和管电的却划拳饮酒,不慌不忙!
“粮食收获了,国家规定100斤55元,可是粮管所收购时只给你38元,就这样还得在粮站连续蹲上几夜,不送礼就不给收。我家卖粮食都是我父亲去,我怕见到那些没良心的收购员,会控制不住一把火把粮站烧了。
“禾苗刚栽下,干部就来收钱,每亩地200多元,1分不能少。要是因为花钱买化肥要求迟几天交,人家坚决不允许,闹不好就关人罚跪。我真想不通,农民最没办法,农民最善良,农民也是人,他们为什么不能客气点?
李昌平调查到:1999年,棋盘乡全乡农民实际负担1382万元,其中合理负担仅580万元,而全乡农民的农业收入总共不足1000万元。这意味着农民种田的全部所得都用来交税费还差着近一半。
春节这几天的见闻给李昌平的刺激太大了。深夜12点,他拿起笔想给县领导写份调查报告,但他怎么也写不下去,他知道很可能马上就会有人扣帽子,“政治上不成熟,此人靠不住”。李昌平对记者说,他之所以留在这里是想改变农村的面貌。可是现实太令人失望。青春、热情、理想、公平无影无踪。老百姓受再大的苦也讲不出话,“我一定要代他们说”。
他最终选定了一个特殊倾诉对象。当他提笔写下“总理”两字时,泪水顿时溢满了眼眶,他要告诉总理农村的真正现状:“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农民没有被当成人!
“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儿跪在我面前要上学的悲哀场面。我除了失声痛哭外,无法表达我的心情。今年的负担还要加,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少壮去打工,剩下童与孤,又见负担长,惟望天地哭!……”
李昌平的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风范,使他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基层虚假汇报和泡沫宣传中,捅了三农问题“形势严峻”的娄子。污浊的基层官僚体系对他进行围剿,攻击。李昌平失望之余,也为自己担忧。
“我等于得罪了荆州市的头头,我非常孤立。组织部门找我谈话,说我是‘监利不稳定的核心’,为了监利的稳定要调动我的工作。我知道我离开的日子到了,个人的使命完成了。“我递了辞职报告,他们没有一点反应,显然是不想留我。后来社会上许多人说,荆州市做了一件蠢事,他们为什么不把李昌平留下,这是多好的塑造形象的机会。可是他们却说,写信是精心策划的,不怀好意的、有预谋的。
“我来到长江大堤上放声大哭,这是三国时曹操败走华容的地方。二十多年来因家贫而生出的为农民谋好日子的梦想就这样结束了。”
2000年9月18日,李昌平辞职离开家乡,到深圳、珠海的公司去打工,人们热情接纳这位敢说真话的农民之子。
最让李昌平震惊的是,在监利这个中央、省、市几级领导直接关注领导的改革试点,在他离开之后,短短3个月时间里,竟有4个农民死于收缴税费的过程中。李昌平欲哭无泪。也许,继向总理说出农村真相之后,他还能做的,就是向全社会真实披露中国农村的现状。他终于写出了这本令人怆然泪下的书《我向总理说实话》。
他在书的前言里写下这样的字句:
我以此书献给我的衣食父母———我心中的上帝!
愿中国农民永远不再下跪!
(二)
93岁白芳礼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以下的报道是摘自于新华网天津记者李靖、张妍妍:“蹬车积攒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去世” (注5)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退休后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眼下,人老了,又有政府每月发的退休金,他计划回家乡安度晚年。
他走在村里,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为什么不上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
从家乡回来后,白方礼老人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经过一番思考,他向家里人宣布,要把自己攒下的五千元养老钱捐给老家的小学. 儿女的劝告并没有改变老人的决定,白方礼很快就把钱捐给了老家的学校,但令儿女们没有想到的是,老人捐完自己的养老钱之后,并没有罢手,而是又宣布了一个让儿女们无法理解的决定,73岁的白方礼要重操蹬三轮车的旧业,把劳动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为了能够多攒点钱,白方礼在蹬三轮的日子里,从头到脚穿的都是捡来的衣衫鞋帽,一日三餐经常就是馒头加凉水。在天津站拉客时,白方礼老人对老弱病残实行义务服务。这个行为招致了同行的不满,有人将他的车拔了气门芯、扎了胎,但老人从来没有灰心过。
他为了什么?白方礼说:“我咋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往里挣才是!”
红光中学是天津唯一一所接收藏族孩子的学校。当白芳礼得知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来自贫困牧区,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半个月后,他蹬着车来到学校,掏出话:“我是白芳礼。今后我要用蹬三轮的钱每月资助这里的藏族学生,别让孩子们委屈!”说着,从口袋里掏出900元钱。在场的人惊呆了!那全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厚厚的一叠。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方礼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不多几天,他把家乡的两间老屋都卖了,贷款办起了公司,老人给它起名叫“白方礼支教公司”。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摊位,于是老人请来外人帮忙。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那年冬天,白芳礼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当白芳礼患病的消息传出,一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2005年9月23日,白芳礼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三)
旦巴是一位瘦弱的、家中一贫如洗的、为办案曾经摔断腿的藏族法官。从1995年起,虽然自己还在困境中生活,还有4000多元的债, 旦巴还是经常拿出工资的一半,资助失学儿童。
以下的报道是摘自于中国法院日报记者李岩峰, 冯莹, 时春明, 杨魏 :”阿木去乎最后的泪”(注6)
旦巴自小就渴望知识,为上学他吃尽了苦头,是母亲千辛万苦把他供到初中毕业。他说他见到因贫穷辍学的孩子就难过。几年前,他从在阿木去乎小学当校长的同学那里得知,这个学校尚有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就下决心要为孩子们做点事情。不久,旦巴终于四方求助筹措了2.5万元资金,创办起阿木去乎小学扶助贫困生教育基金会。这些年,旦巴个人已先后捐入资金四千多元。截止今年,这个基金会已使二百多名小学生脱离失学的困境。校长韩索南说,在阿木去乎,每年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儿童都有很多,今年因为利率下调,基金会的助学金仅赞助了20名学生,每名学生25元,在这里,25元,就够一个一年级学生全年的书费、学杂费。“旦巴一有钱就捐进来,第一次捐了500,去年捐了1000,今年又捐了1000,都知道他那样穷,还欠四五千元钱的债,可他光向这里就捐了四五千元。” 到目前为止,这个仅有2.5万元的基金会,已经资助了200多名学生。
1996年夏天,旦巴从《甘南报》上得知,舟曲县一偏远山村,有一个名叫石路面的藏族姑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寒,面临失学的境地。旦巴急忙凑足了800元钱送到石路面就读的学校。石路面接到这位素不相识的叔叔送来的能改变她人生命运的第一笔钱时,竟哭得说不出话来。之后,石路面姑娘经常得到旦巴的资助款,直到大学毕业。记者曾问旦巴:“你帮助了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他们中间是否有人对你有过回报?”旦巴瞪大双眼感到诧异,继而答:“如果有人报答我,会让我感到不舒服。我为自己有能力为大家做事而感到踏实,为什么要别人回报?我们藏族贫困就是因为没文化,我不想让我们藏族人再像我旦巴这样!”
(四)
1981年由一群来自香港爱国华侨创办了“建华“(http://www.jhf-hk.org) ,透过各行业的专才,做大陆扶贫义工。目前招募的专业人员,来自20个国家共200多人,在不同省份工作。1999年,建华基金会得到民政部门的批准,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地区,年成立了第一所以家舍形式运作的孤儿院「彩虹希望之家」。现时已设立了四所家舍,合共照顾26名孤儿。这些孩子来到家舍,身无分文,衣服单薄,甚么希望也没有。然而,尽管成长路途上困难重重,他们都适应了家舍的生活,现在都有极大的改变及成长,部份更开始步入青春成长期。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俗,其中五位正在学习音乐。(注7)
(五)
1992年10月,30多位在北美留学、心系故土的学者学生在加州自发创立了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Overseas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 http://www.ocef.org/newocef),旨在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学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协助改善当地学校的教学条件。2001年在德克萨斯州以现名重新注册,随后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批准,享受捐款免税待遇。13年过去了,本著踏实低调、默默耕耘和热情奉献的精神,基金会从最初的几十名留学生扩大到在北美和国内各有200多义工;受益者从1993年首次资助的两个省25名学生,扩展到2005年的19个省、市、自治区3700余人(次),累计受惠人数超过万人(次)。基金会还资助77余所学校图书室图书60000余册, 新建、重建或修缮校舍8所。(注8)
(六)
希望之家成立于2000年10月,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希望之家是一个寄养残疾孤儿的家园 (http://www.fosterhome.com.cn/(Chinese)。院长Karen Brenneman来自美国,义务为希望之家做一切事务性的工作。孩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福利院,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唇鄂裂,足内翻,心脏病等等,但都是可以做手术矫正的。希望之家基本上是自筹资金来给他们提供生活和医疗费用。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已经有几十个孩子做过手术,并被收养出去。
(七)
2000年,末雁从美国回到了大陆。她去的是一个偏远的地方。两年多前,她翻到过这样一张图片:一间黑幽幽的教室里,一个小女孩坐在破旧的课桌前,睁大一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着她的老师。她的老师,一名朴实的乡村女教师,也正慈爱地望着她的学生。图片旁边有这样一段说明:这是中国农村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小学。这名老师有八名学生,那天只来了七位,另外一个孩子因父母交不起全年五元人民币(合美金0.70元)的书本费,而不能够上学。仅仅因为五元钱,一个孩子竟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末雁不停地流泪,久久不能平息。身为一名教师,她深深了解那个失学孩子心里的伤痛。她把这张图片贴在床前,每天祷告:主啊,我能为这些受苦的孩子做些什么呢?(注9)
(八)
自2002年以来,中华联合基督教会 (http://www.ucchh.org/)决定暂停為自己蓋新堂,先為贵州贫困山区盖10間小學。并于同年成立美国信望爱基金会致力改善国内贫困地区儿童教育。会员均为情系祖国的华人基督教徒。该基金会成立后不久,便在贵阳市清镇市麦格乡捐资兴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三年多来,共在贵州省捐资修建了10所希望小学。中华联合基督教会成立美国信望爱基金会后,曾六次组团访问贵州贫困山区,在开阳县、清镇市等地的贫困偏远乡村先后捐资135万元(人民币), 帮扶贫困中小学生上千人次,资助书杂费9万余元(人民币)。几年来,基金会还组织医疗队为学生、村民义诊6000人次,免费赠送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器械等物品。
以下是美国信望爱基金会第四次访问贵州贫困山区后部分弟兄座谈纪录(8/8/2003)(注10):
余大为弟兄:想到第一次(2002)去贵州的时候,神告诉我们一句话:如果是耶稣基督看到这群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主耶稣会怎么说?回到教会,陈(腓利)牧师有一个深深地感动。我相信这是神所赐给他的,也借着他给我们教会的异象。就是要暂时把我们教会建堂的事放下,能够为贵州的孩子们先建十所学校。
许化昭弟兄:(看过1954年建的一所“危楼”小学后)我们立即决定投资建一个信望爱小学。如果我们不投资,如果我们掉头而去,而那个危楼造成了小学生或老师们的伤亡的话,我们的心怎样放能?
何树明弟兄:有个我们资助的小学生,我们去时是中午12点多。我们问她,你从山上走来多久? 她说从早上5点就开始走,走了7个小时。然后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走著来?她说更远我也要来看看你们。可能她是小学生,没有表达出什么。我觉得她心里说,我更远都要来谢谢你们。这个谢谢不是谢谢我,而是谢谢大家有份,在这个工作有份。资助小学生的弟兄姐妹,都是大家的,也是神带我们来。现在我面对镜头不能哭,可是我忍下来。我从1978年几乎都常去大陆,可是大部分在沿海,很丰富的地方。我是生意人,很多时候都是有利可图我才去。这次去贵州,除了付出,还付出很多体力。可是我五十多岁人,从来没觉得人生是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施比受有福,这个福马上看到。我去完后,我很喜乐。我每天都去想这个事情。我能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人生过程我觉得没有白过!
许化昭弟兄:(参观当地马铃乡孤儿院)当我们和孤儿在一起,我们想到他们弱小的身体,我们心里都很难过,他们穿得都很破旧。
胡康弟兄:好几个弟兄都没有办法控制我们自己的眼泪。我记得化昭弟兄那时还跑到外面去嚎啕痛哭。
许化昭弟兄:我们希望我们的神借着我们短暂的吃饭时间告诉他们,我们仍然爱他们,虽然我们不在他们旁边。告诉他们有一群基督徒,因着基督耶稣的爱来爱他们。让他们心里有些安慰。能够在痛苦的时候,能够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或是在思念自己亲友的时候,父母的时候,能得到一些安慰。我觉得这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我们还在等什么呢?中国有那么多孤儿,不只是在马铃乡,不只是在有些小小的地区,中国需要我们去关心!
亲爱的读者们,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面对“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紧迫现状,年仅37岁的李昌平没有等。为了“让中国农民永远不再下跪,” 他冒着丢掉乌纱帽的政治风险,仗义执言、为民请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风范,上书国务院总理诉说三农问题真相。
面对“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 74岁的白芳礼退休老人没有等。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孩子能有机会念书,为了不让孩子们委屈, 他毅然把一生积蓄下的5000元养老金捐给老家小学,重操蹬三轮车的旧业,把劳动所得全部捐给贫困学生,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
面对学校尚有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自己还欠着四五千元钱债的旦巴没有等。为了让贫困的藏族孩子能有机会念书,旦巴每年拿出工资的一半,资助失学儿童。
面对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校的“危楼”,中华联合基督教会的弟兄们没有“掉头而去。” 他们把教会建堂的事放下,为贵州的孩子们先建十所学校。
亲爱的读者以及主内弟兄姊妹们,当我们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在那里安稳等待?中国有那么多孤儿,中国有那么多贫困儿童,中国有那么多生活在贫困中的同胞在呼唤,在期待着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把末雁 在 《带我踏上回乡的路》中的祷告变成我们每天的祷告:主啊,我能为这些受苦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附注:
1. 参考,摘自: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http://forum.news.sina.com.cn/cgi-bin/view.cgi?gid=12&fid=5858&thread=41&date=20050522
2.参考:大陆贫富差距已临危险边缘http://www..com/gb/5/5/28/n936474.htm
论中国农民问题的总根源 http://www.mlcool.com/html/00642.htm
一亿人的富裕致使十二亿人更加的贫穷
http://blog.cnfol.com/tswx/articles/85716.html
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矛盾不是贫富矛盾
http://www2.blog.163.com/article/-Im38-cdhDap.html
农民为何这样穷 --李昌平
http://www.ocef.org/bb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839&show=125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三农”的困惑与出路
http://www.comment-cn.net/thinker-cn/post/show.php?type=b&id=1027680213
3.摘自:中国贫富差距越 奢华婚礼对照农民收入
http://www.epochtimes.com/gb/5/10/4/n1074570.htm
4.摘自:为农民说真话 - 李昌平
http://www.ocef.org/bb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840&show=125
5.摘自:蹬车积攒3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去世
http://tianjin.sina.com.cn/system/2005/09/23/000021819.shtml
6.摘自:阿木去乎最后的泪 - 法官旦巴的故事http://www.chinacourt.org/grzy/detail.php?id=7472
7.“建华“(http://www.jhf-hk.org)To become a Child Sponsor involves making regular donations (monthly or annually) at the rate of US$16/HK$125/GB₤10 per month
8.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versea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简称OCEF)http://www.ocef.org/newocef/ 真的帮不上忙吗?也许我们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也许只是那个世界太过遥远。事实上,只要五十美元,就能改变一位贫困儿童整整三百六十五天的生活, 甚至改变他/她一生的命运。
9.末雁:带我踏上回乡的路, 《举目> 第二期 (2001/05)
10.中国贵州之旅「請聽我說」http://www.ucchh.org/msmediafiles/ListenToMe24-1.wmv;「請聽我說」福音事工http://www.ucchh.org/publish/tv.html $30 for a child’s annual primary school tuition; $50 for an annual secondary school tuition; $150 for annual High school tuition; $120 for an annual expense for an orphan
请有机会读一读以下几个真实的故事:
1. 杭州退休女医生赵华琼:力战医疗暴利,自创民工医院濒临倒闭
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10/28/content_3690755.htm
2. 代课老师李小峰:13年,一人撑起一所学校http://edu.china.com/zh_cn/1055/20051116/12854828.html
3. 大学毕业生徐本禹:志愿支教贵州贫困山村
http://bbs.cctv.com.cn/forumthread.jsp 转自http://news.ewe.com.cn
请有机会看一看:
1. 贫穷,你的苦难我的耻
http://www.ocef.org/bb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900&show=75
2. 感动中国的图片-希望就在你的手http://club.chinaren.com/club/48/3/17670348.html
请有机会听一听,看一看以下几个节目:
宣導助學建校基金http://www.ucchh.org/msmediafiles/callfromwesternchinadsl.wmv
你也能幫助 http://ucchh.org/msmediafiles/chineseheart.wmv
貴州捐資助學http://www.ucchh.org/msmediafiles/everlastinglove1.wmv
醫療服務 http://www.ucchh.org/msmediafiles/everlastinglove2.wmv
信望愛學校成立 http://www.ucchh.org/msmediafiles/ListenToMe24-1.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