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談台灣外交 夏立言感觸深
(2008-01-16 13:20:39)
下一个
即將離開六年半駐節、前往南亞印度前夕,全球舉足輕重的「紐約時報」以「一位外交官的處境反映台灣被孤立」報導中華民國台灣的外交困境,讓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夏立言內心百感交集,感觸良多。
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在紐約幾乎都設有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團,台灣卻是唯一不是會員國的國家,夏立言的離任,能引起紐約時報的關注,殊為不易。
紐時這篇文章原本二十三日刊出,但卻無故延遲一天,或許就像台灣的外交景況,總是存在無法解釋的理由。
六月十五日,紐約時報邀約夏立言前往聯合國總部大門口拍攝照片,再往前推,六月一日,當夏立言與包括哥斯大黎加等台灣十餘個邦交國大使在紐約上州進行移地會議時,哥國卻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來了一個聖露西亞,走了哥斯大黎加,台灣的邦交國數字依舊維持二十四國。
紐時在文章中引述哥斯大黎加駐聯合國常代鄔畢那談話,哥國政府的決定很務實,畢竟中國人口佔全球五分之一,這只是一個常識問題。但這種說法卻凸顯台灣目前所處的外交處境。
結束六年半的紐約使節日子,夏立言是歷任者任期最久一位,六月二十八日返台宣誓後,他將於七月十一日前往南亞印度,擔任台灣駐印度代表。
夏立言曾說,紐約一職是他外交生涯最頂峰!事實上,紐約經文處長既是總領事又兼聯合國工作小組組長,某種程度就是台灣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一人身兼二職,壓力自是不輕。
這種壓力之一來自飯局太多,邀約餐敘變成夏立言日常接觸各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一百九十二個會員國,夏立言曾與一百二十餘國家代表有過接觸,遠超過台灣的二十四個邦交國。
吃不完的飯局,讓另一半、鄭麗園形容夏立言是「全世界最大的飯桶」。
紐約時報說,夏立言在紐約的工作尤其艱難,他必須面對不但不承認他的國家,甚至走進各國常任代表團大樓也只能以客人身份進入。
基於對方的要求,夏立言經常在飯店內與無邦交國見面,從不公開的飯店房間到公眾場合的咖啡廳,最後可以堂堂進入非邦交國代表的辦公室,外交成績有如聚沙成塔,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好比紐時以「影子大使」形容夏立言,儘管沒有頭銜,但私底下做的全是為了台灣參與聯合國。不過,這樣的做法,讓台灣的能見度在紐約大大提昇,就連紐約市長彭博、市議長柯魁英及前市長朱利安尼等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大量的飯局、聚會,也不只是發生在對聯合國工作方面,為防止中國對紐約傳統僑社的影響力,凡是能參加的僑社活動,夏立言都會參加。
支持中華民國的傳統僑團,在夏立言任內只有陳氏僑胞為主的「至孝篤親公所」升起五星旗,傳統僑社與台灣維持均衡;至於新僑方面,藍、綠僑團也都肯定夏立言的努力,彼此維持和諧穩定關係,未曾出現衝突局面。
另一方面,外交部全球第一個合署辦公大樓,駐紐約經文處位於曼哈頓東四十二街的十六層辦公大樓,也獲得不少人肯定,更是夏立言津津樂道的事。
這棟位於曼哈頓精華地段的大樓,三年前購價三千萬美元,花了兩千萬美元裝修,如今市價達上億美元,節省公帑,還替政府賺錢,並提高政府效能與形象。
當台灣外交積極倡導「往外走」時,這棟大樓卻發揮「走進來」成效,二軌會議曾在此舉辦,不少美國政府及議會單位曾在此舉辦酒會,台灣友邦及非邦交駐聯合國大使也多次造訪駐紐約辦公大樓。
在離任前,這棟辦公大樓通過了紐約市政府的驗收,夏立言說,清清白白地交給新任處長廖港民,沒有任何遺憾。
離開熟悉的北美政治生態(夏立言曾任職華府、加拿大),轉任南亞新興大國印度,完全不同的外交新戰場。
如何讓過去幾年已經熱絡起來的台、印關係,就像南亞熱太陽般,繼續升溫,無疑是擁有二十五年外交生涯資歷的夏立言另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