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DRAM公司12吋晶圓廠撼動全球DRAM產業版圖

(2008-01-16 13:20:38) 下一个
台灣DRAM公司12吋晶圓廠撼動全球DRAM產業版圖
工研院IEK-ITIS計畫 彭國柱 分析師
一、 前言
2004年DRAM景氣暢旺時,台灣DRAM產業嚐到了投資12吋晶圓廠所帶來的成本效益及豐厚的獲利,廠商對12吋晶圓廠的投資更趨積極。除了竹科之外,伴隨中科的設立,緩解廠商建廠土地不足的問題,中科迅速成為台灣DRAM產業12吋晶圓廠新興的群聚地。展望未來二年,DRAM產業將成為台灣IC製造業資本支出的最大來源。2008年底台灣DRAM產業量產的12吋晶圓廠將達到14座,以晶圓面積的角度看,12吋晶圓是8吋晶圓的2.25倍,亦即屆時台灣的DRAM產業將擁有32座約當8吋晶圓廠的產能規模。而台灣12吋晶圓廠產能在2006年也已影響了全球DRAM產業版圖的變動。獨立發展的南韓Samsung及美國Micron市場佔有率紛紛下滑,預估在2006年全年DRAM市場佔有率方面,Samsung 將從2005年的32.1%,降為2006年的28.7%。2005年排名第三大的Micron,亦將從2005年的15.5%,降為2006年的10.8%。而與台灣廠商產能合作密切的德國Qimonda 及日本Elpida,市場佔有率則紛紛上揚。台灣DRAM產業12吋晶圓廠產能已然撼動了全球DRAM產業的版圖,本文將針對這部分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 全球DRAM市場佔有率變動激烈

從2005年第一季開始追蹤全球主要DRAM廠商的銷售市場佔有率,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產業版圖消長的情形,如圖一所示。2005年第一季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Samsung及排名第二的Micron是這一波變動中下滑最多的廠商。Samsung從2005年第一季的33.1%降至2006年第三季的27.2%,減少5.9個百分點,但在第四季則開始回撥部分NAND Flash的產能來鞏固DRAM市場佔有率,使得市場佔有率明顯回升至29.1%。Micron則從2005年第一季的16.5%降至2006年第四季的8.6%,減少近8個百分點。同一時期Qimonda及Elpida的單季市場佔有率則大幅上揚,Qimonda從2005年第一季的11.6%,揚升至2006年第四季的14.1%。Elpida則從2005年第一季的6.7%,揚升至2006年第四季的11.0%。這兩家廠商分別受益於台灣Inotera及Powerchip的12吋晶圓廠產能大幅開出。值得注意的是,位居全球DRAM及NAND Flash前三大的南韓Samsung及Hynix在第四季回撥NAND Flash的產能支援DRAM的出貨,DRAM較佳的價格走勢雖是原因,但鞏固DRAM市場佔有率的意味則相當的濃厚。Hynix 更受惠於台灣的茂德中科12吋晶圓廠產能的快速拉升,及大陸無錫與STM合資的12吋晶圓廠進入量產的產能挹注。直接衝擊因華亞科技一廠擴產完畢,二廠新產能銜接不及的Qimonda與南亞科技第四季的出貨表現。


資料來源:Gartner;工研院IEK整理(2007/03)
圖一 1Q05~4Q06全球主要DRAM廠商市場佔有率
三、台灣12吋晶圓廠產能增長快左右版圖變動
從公司策略聯盟的角度來看12吋晶圓廠產能分佈,則如圖二所示。在Qimonda與Nanya合資成立Inotera,快速建立12吋晶圓廠產能,並已產生顯著的效益之後。Elpida與Powerchip亦決定循Inotera模式成立合資公司瑞晶半導體,預計在中科建置四座12吋晶圓廠,單座月產能達到6萬片。全球DRAM產業從12吋晶圓廠產能的角度而言,已清楚形塑出四大勢力分庭抗禮的局面。美國的Micron在缺乏台灣DRAM產業12吋晶圓廠產能支援,自身新增的12吋晶圓廠產能又不若其他競爭對手來得積極的情形之下,在其8吋晶圓廠量產DRAM的效益受到12吋晶圓廠壓縮的情形下,被迫逐漸淡出量產行列的趨勢將持續。Hynix近年來掌握產業局勢,巧妙運用策略借助外力再一次將自己的市場影響力穩住。看中STM對NAND Flash市場的興趣,與STM在中國大陸的無鍚設立一座12吋晶圓廠,並將南韓的一座8吋晶圓廠順勢轉到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既將自身8吋晶圓廠轉型的壓力分擔給合資的公司,又以較少的代價取得12吋晶圓廠的產能,新近完工的12吋晶圓廠卻先行投入DRAM的量產。而台灣的ProMOS則在結束與Infineon的技術授權關係後,成為Hynix快速取得12吋晶圓廠產能的另一個來源。Hynix不僅在NAND Flash產業大有進展,也穩住DRAM產業的市場佔有率,使得近年來的財務狀況日趨良好,後續的發展值得台灣廠商留意。

資料來源:各公司;工研院IEK整理(2007/03)
圖二 全球DRAM聯盟12吋晶圓廠產能的分佈
四、 結論
台灣DRAM公司12吋晶圓廠產能的快速拉升,已然憾動全球DRAM產業的版圖。過去DRAM的前二大Samsung、Micron,2006年的市場佔有率均大幅下滑。相較之下,Qimonda與Elpida則受惠於台灣合作夥伴12吋晶圓廠產能的支援,市場佔有率大幅上升。整個DRAM產業前五大公司中,只有Samsung及Micron沒有和台灣廠商合作。Micron在12吋晶圓廠產能不足的情況下,影響力逐漸式微,但第一大Samsung的動向,卻仍讓未來DRAM產業的版圖變化充滿變數。展望2009年,隨著12吋晶圓廠替代8吋晶圓廠接近尾聲、微軟Vista帶動DRAM需求的效應淡化、北京奧運會所引發的電子產品需求效應結束,伴隨而來DRAM產業景氣趨緩,供需問題浮現,台灣DRAM廠商與技術母廠之間關係定位的問題等,都將使得產業發生整併的可能性增加。台灣DRAM產業應持續拉高12吋晶圓廠產能及建立自主技術實力,將有助於取得較佳的談判地位及擴大市場影響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