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分zt
(2007-07-05 21:25:46)
下一个
人以群分
·金 凤·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人无数。萍水相逢也好,同甘共苦也罢,但真正能和你长期保持联系的大概屈指可数。
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你每次回国要见的同学、朋友,你在国外圣诞聚会、平时打牌的圈子,一定都是和你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家庭情况差不多的人。
先说国内的朋友。如今在国内飞黄腾达、有钱有势的人,也许是当年上中学时,你班上最不起眼,考试老不及格,拖着青鼻涕,上课抠鼻孔的小屁孩儿。可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如今回国,你出席同学聚会,也许要仰仗人家,才有免费的晚餐,才能见识中国有钱人的豪爽和阔绰。你一边看不起他的张扬,一边暗暗庆幸那张三、四千元的账单没有送到你这个海外华人手里。
这样的聚会你可能一次就够了,因为大家的高谈阔论,你既无法参与其中也没有兴趣参与。你是孤独而寂寞的,早些年,国人对美国生活的向往神情和羡慕的目光早已是昨日褪去的风景。随着中国人钱包的鼓胀,旅游热的升温,美国,欧洲,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国度。人家早去过很多次了,去的地方比你还多呢!让你最受不了得就是,你财大气粗的老同窗,不时充满同情地拍拍你的肩膀:哥们儿,回来吧!我看你们在国外也够苦的,受老板的气不说,哪有咱哥们儿在一块喝酒痛快啊!我告你啊,回来,和我一起干,你多了不用,只要投资一、二百万美元,咱俩下半辈子就齐了!
你一边使劲撑出个笑脸,一边自嘲地说:得了,我哪有一、两百万啊?我可是美国穷人啊。
酒尽人散之后,你看着老同学开着崭新的宝马绝尘而去,心里酸苦混杂,不是滋味。同时暗下决心,下次回来再也不和这个满身铜臭味儿的爆发户见面了,看不惯他那趾高气扬的神气,受不了那份刺激。
于是这个人就从你的友情圈子排除了。你和他不在一个社会层面,他的金钱对于你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的寒酸和小气。你心里觉得不舒服,于是就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还有一些人,过去的邻居、儿时的玩伴,如今下岗了。你很想看看他们,和他们共叙旧情,可是你发现他们并不想见你。越见不到,就越四处打听,听说那人的孩子上大学,老婆生病,你还想送点钱,接济一下,可是,那人自尊心特强,死活不愿见你。他自己混得惨,不愿意接受别人居高临下的同情。百寻不得一见之后,你委屈冤枉。我好心好意,怎么就不理解我呢?你心里苦闷啊,老同学啊,难道你忘了当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吗?
将心比心,换个位子想想,其实他和你对爆发户的看法一样,不是不想见,只是在地位和金钱的巨大的反差面前,觉得没有信心,没有面子,精神压力太大。
于是,你的固定见面的人就很有限了。一般来说,他们和你一样,结了婚有孩子,单身的和离了婚的人也不会和你多有搭格。人家看你们,心里也是甜酸苦辣,百味俱全。你们一帮人聚会出游,出双入对,夫妻恩爱,人家形只影单,孤苦伶仃,和你们有什么共同语言呀?你们一会儿又唠叨孩子,这家公子SAT考满分,那个女儿上藤校。人家没孩子,跟你们搀和吧,实在没兴趣,不答理你们吧,又显得格格不入。再遇上几个多嘴饶舌的,今天劝嫁劝娶,明天做媒牵线,你说人家以后还会愿意和你搀和吗?
虽说真正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会因为环境或生活状况的变化而疏远、而改变,可是掰起手指头仔细数数,你我的生活中,这样的朋友究竟有几个呢?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经济水平相差太悬殊的人,是不容易成为长久的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