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说●无闻

卍卍卍卍《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卍卍卍卍
正文

虚云老: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只说此心

(2007-04-22 21:03:40) 下一个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大家应当发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觉”者,心地光明也。诸佛与众生之差,只是觉与不觉而已。觉悟世间一切诸法缘生如幻,当体定实法不为所染,谓之圣贤。不觉则无明,无明起则事理为之糊涂。各人就自心的缘起,生十法界。
  十法界皆是一心所造。何为十法界?即四圣六凡是也。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谓之四圣,超出三界,不受轮回。四圣之分别,在发心之高下。最上者为佛,次菩萨,再次缘觉,又次声闻。其余天道、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为六凡,均在苦海之中。天道为二十八层诸天,享尽福报,仍须轮回。人道由帝王将相以至农工士庶,受尽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罗道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终归覆灭。畜生道亦有高下苦乐,由龙凤狮子麒麟以至湿生化生之虫蚁。鬼道苦乐不同,阎王城隍均为鬼王,以至一切无主孤魂千百年不能超脱者,最苦者为饿鬼。地狱道有苦无乐,名目繁多而最苦。十法界不出一心觉与不觉之所由作也。
  我佛大慈大悲,说法令大众发菩提心,菩提心参差不同,大者成佛,中者成菩萨,小者成缘觉、声闻。诸天亦有发菩提心者,依其大小深浅,成就不同。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渡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虚云老和尚《在广州中山会馆各界欢迎大会上开示词》

  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只说此心。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著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磨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了然无事。法海禅师参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智通禅师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马祖说:“即心即佛。”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说此心。我们修行,也修此心。众生造业,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那里来个十法界呢。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人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
  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受比丘戒时,戒和尚问:“汝是丈夫否?”答曰:“是丈夫。”受菩萨戒时,戒和尚问:“汝是菩萨否?”答曰:“是菩萨。”问:“既是菩萨,已发菩提心未?”答曰:“已发菩提心。”既如此说,就要做得到。否则,脚未踏实地,被人骂一句就放不下,动起念头,就招堕了。既受了三坛大戒,你我想想,像不像沙弥、比丘、菩萨呢?自检讨去。(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既受三坛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萨。又发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萨的事。梵语“菩提”,此译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体同虚空,遍三界十方,包罗万象。发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大丈夫。(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出家有四种: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二、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于诸欲境,心无顾恋。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我们自己检查一下看这四料简中是哪一类呢。我惭愧,身虽出家,几十年骗佛饭吃,表面出了家,内心未入道,未证实相理体,未能四大皆空,未能如如不动,这就是心未出家。我就是这样苦恼,还有和我一样的,可见身心俱出家就为难了。
  古来身在家心出家的大居士,如印度的维摩诘(见《维摩诘所说经》)、月上女(见《月上女经》)、末利夫人、韦提希夫人、中国的庞蕴(见《五灯会元·卷第三》)、宋仁宗、张襄阳,都是深通佛法,居尘不染尘。
  身心俱出家的大祖师多了,都是佛门模范,为后人钦式,弘法利生,作大佛事,功德无量。清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廿四岁出家,这是身心俱出家的。
  其身心俱不出家的,就不要说了。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便不易。扣冰古佛说:“古圣修行,须凭苦节。”黄檗老人说:“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故出家人能做到底也不容易。(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愿行菩萨行、求无上道者,非必出家而后可行,在家亦无不可。不过出家所以别国主、离亲属、舍家庭者,意在脱离情欲之羁绊,舍私情而发展佛力之同情,舍私爱而为伟大之博爱,以度一切众生为忠,以事一切众生为孝,此大同之义也。(虚云老和尚《答蒋公问法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