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说●无闻

卍卍卍卍《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卍卍卍卍
正文

圆觉经:“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007-04-21 08:29:50) 下一个

  如来因地修圆觉者,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佛言:“如是。”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如是。”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佛言:“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西天十四祖龙树尊者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指月录)


  西天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指月录)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僧问:“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
  师(赵州从谂禅师)曰:“急水上打毬子。 ”

  僧却问投子(投子大同禅师):“‘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
  子曰:“念念不停留。”(五灯会元


  问:“家贼难防时如何?”
  师(梁山缘观禅师)曰:“识得不为冤。

  曰:“识得后如何?”
  师曰:“贬向无生国里。”

  曰:“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也无?”
  师曰:“死水不藏龙。

  曰:“如何是活水龙?”
  师曰:“兴波不作浪。”

  曰:“忽然倾湫倒嶽时如何?”
  师下座把住曰:“莫教湿却老僧袈裟角。”(五灯会元


  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
  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
  初心人先认清了“主”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
  进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

  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虚云老和尚禅堂开示


  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清净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以后说法四十九年,而曰:“未说著一字。”自后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皆认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佛祖的意旨,我们也就皎然明白了。

  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如此,有甚么行可修,讲修行岂不是句空话吗。
  但你我现前这一念心,向外驰求,妄想执著不能脱离,自无始以来,轮转生死,无明烦恼,愈染愈厚。初不知自心是佛,即知了,亦不肯承当,作不得主,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在妄想执著中过日子。上焉者,终日作模作样,求禅求道,不能离于有心。下焉者,贪嗔痴爱牢不可破,背道而驰。这两种人,生死轮转没有已时,讲不修行,岂不又是空话。

  所以大丈夫,直截了当,深知古往今来,事事物物,都是梦幻泡影,无有自性,人法顿空,万缘俱息,一念万年,直至无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净太平家里,享受无尽藏宝,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窥他不破,就是诸佛菩萨也奈他不何。这样,还说个甚么修行与不修行呢。
  其次的人,就要发起志向,痛念生死,发惭愧心,起精进行,访道力参,常求善知识指示途径,勘辨邪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渐臻于精纯皎洁。这就不能说不修行了。

  上来说的,不免迁上就下,仍属一些葛藤,明眼人看来,要认为“拖泥带水”。然祖庭秋晚,去圣日遥,为应群机,不得已而如此罗索。究实论之,讲修行,讲不修行,确是空话。直下无事,本无一物,那容开口。菩萨呀,会吗?(虚云老和尚禅堂开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