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Q上遭遇了刚当妈不久的朋友,完全不管你要不要听,就开始大谈小孩,在表示了不要听这些后,依然继续大谈小孩,我选择了避开,换个地方打字。
【avivi】回复说:中国人啊,就是一起帮你把日子给过了。我深表赞同,只是他们并不都是真的帮,是无意识,习惯性替你把日子过了。
那些替你把日子过了的人们,大概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真的关心你的人,比如父母。中国式的父母,很大比例上并不在乎子女自己想过怎样的日子,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子女有没有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过日子,到点了就找工作,到点了就找对象,到点了就交配繁殖后代,这样他们就有安全感,因为这些程序在他们熟知的范围内。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生活方式,尽管你自己过得有滋有味,父母却感到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很没安全感,这时候他们就恨不得用他们的经验,替你把日子过了。这是一个暂时无法调和的矛盾。有人说,等80后、90后当了父母,这个现象就会改观,其实不然,很多80后在有自己小孩之前对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多有抱怨,等自己做了父母后,教育小孩的方式还是自己父母的翻版,没有两样。
第二类替你把日子过了的人们,是你的好朋友,闺蜜,死党什么的。这类人群,在自己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后(比如结婚,生子),开始按照自己新的生活经验,替你过日子。这类人群,有一个好处,因为太知根知底了,你可以冲他们发飙。我有个死党,媳妇儿怀了后,问我什么时候打算造人,我说你等一下,先看个文,然后我把【当朋友有了小孩就会失去朋友】发了过去,他看了后说:收到。这之后就不再问,我深表愉悦,在他生了娃后,很心甘情愿地买了童车送过去。不管怎样,这类人就算有时候啰嗦得有点烦,还不至于让你崩溃。
第三类替你把日子过了的人们,是类似一种生化武器般的族群。比如你不常联系的同学,生了娃突然出现的朋友,公司的碎嘴大姐,单位里两张嘴都闲得慌的大妈,如此等等。
以生了娃突然出现的朋友为例。在问过你生了娃没有后,从劝你,到讲述自己做爹妈的快乐,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感谢自己的爹妈制造了自己,否则就没有自己,到最后,一般都是抛出自己小孩的照片,满怀希望地等你说:真好看,真像你。
这类人群,根本不是关心你。也不是真要替你把日子过了。就是某种摁都摁不住的心态,一定要你赞几句。
于是,有次在碰上第一时间就发照片过来的朋友时,我就赞美了他的baby。结果他说:美吧,羡慕吧,你还不赶紧的。他根本无视我说的:不羡慕。然后又开始了套路循环,说服你,文字源源不断,并且一点也不耽误他一边继续发baby的照片,等不到你的赞美,就自己在那说:美吧。好看吧。我只能选择去做别的事。
大多数人习惯于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过日子,选择随波逐流,反正大家都这样,我又何乐不为呢!
这让我想起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桥段,年迈的图书管理员被释后因为不适应外界生活而自杀,老黑人瑞德对监狱的高墙做了这样的经典描述:这些高墙真是很有意思,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他,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了,等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突然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来生存。这就是被制度化、程式化了的人生。生活中,有多少人在生活的胁迫下,被生活不知不觉的制度化、程式化。没有问个为什么,就照抄了别人的生活,把大多数人所走的路当作自己该走的路的答案,然后拿着这个答案去同化更多的人,坚信唯有如此活着,才是正确的人生。
小编心语:世间因共同的妄想而成,我们都活在共同建立的妄想之中。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共同的妄想,造就了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也造就了千篇一律的烦恼,金钱,名利,眷属,情爱,权势,利益,缺爱,不安全感,等等不一而足,耳熟能详的话题,司空见惯的问题,却似乎又是从来都不曾被世人所圆满解答过的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生在此山中”,顺着妄想的轨迹而行,烦恼永远都没有被彻底对治的可能,因为根上就打结了,以后所行所想,只会结上加结,更加纠结。反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到如今,人类的思想是不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纠结,越来越难以辨别孰是孰非了呢?所以,佛教经典中说“佛法背俗,世之所珍,道之所贱;道之所贱,世之所珍。”这意思不是叫你特立独行,而是教你,跳出人类的妄想,用智慧的法眼看世间,不与妄想共舞,先救得了你自己的妄想病,才救得了他人和你一样,走出妄想,获得清明的智慧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