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之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本来的完美

(2012-05-29 20:20:31) 下一个



本来的完美

 

存然 /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一个生命不可避免要承受很多的伤害,无论生理或心理,基本上心理层面会更多,有资料显示,现在超过80%的疾病都是心身症,都是因心理上受到的创伤而躯体化。所有的创伤、心理坑洞、生命铠甲基本上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和背负的,每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意味著要走向死亡,任谁也逃脱不了,周而复始,每一个生命都在上演一幕幕的生死话剧,在其中沈醉、在其中喜乐、在其中哀痛。


我不禁要问,什人有这样多的伤痛?


我们一直在经验生命,一直在不断的成长,无论是否意识到,生命一直在持续,分秒不停。从小到大一直有人在教导我们应该如何走过这一生,应该如何成一个成功的人,成一个好孩子,成一个好学生,成一个好职员,成一个好老板,成一个好伴侣,乃至成一个好佛教徒。我们的目光一直注视著外面,看著他人的脸色,活在别人的心中,一心想著怎样才能更漂亮,怎样才能更有价值,怎样才能更可爱,怎样才能更有影响力,怎样才能更加被尊重与认同,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始终如一的是,我们坚持跳著同样的四步舞∶


第一步∶看别人的眼色;
第二步∶看自己的状态;
第三步∶修理、压抑、强迫自己;
第四步∶端出化妆後的自己给别人看。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舞步中,学会了放弃和压抑自己,学会了不和自己内心接触,学会了强迫别人,学会了实际活在压迫和恐惧中,却在嘴上宣讲著快乐与平安。我们生活在人人争做人的世界里,人人要去成那个,那个在他人眼中的。因著这份追求,我们被引导到外面的世界。我们不断的向外在世界去索取,期望透过他人来发现自身的价值。这份索取和期望背後就是深深的匮乏,因这份匮乏而心生恐惧,害怕被人拒绝,害怕被人看轻,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被人看不见,乃至害怕被人抛弃,在这份深深的恐惧中,我们成功的让自己活得卑微,活得焦虑,活得沈重,我们也成功的在这股恐惧不安的力量推动下,让自己走向了成功,活在聚光灯下,活在大瞩目中,扮演著大情人,扮演著社会典范,但越是这样,那份不安越是强烈。什人要追求成功?心底认定自己不够好的人才会一心想著成功,而事实上,匮乏与索取是渴与盐水的关系,而外在的一切全是盐水。


生命中,什我们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内在一直有一种深深的匮乏?


这个外在的世界本来就是变幻无常的,如果没有窥得生命的奥秘,发现每一个生命本来的圆满,只是活在外在的世界中,随著自己的情绪、感受、观念而转,注定是不安、匮乏、焦虑、恐惧,注定是永远只能获得暂时的满足,随之而起的又是饥饿,就好像我们的身体一样,一顿不吃都不行,其实内心世界同样如此,都是在不断寻找食物,或者一段感情、或者一份事业、或者一段旅程、或者一本书、一首歌乃至把宗教信仰也变成自己另一份装点,世间所有的人、事、物都可能成内心贪著的食物,不断的吞噬,不断的变换花样,永不知足。因内在就有一个永不满足、深深的匮乏、一直在要的心,所以在这个世间试图去寻找快乐,最後只有苦,因快乐生起,就有心想要留住,而後执著之心、掌控之心、不安之心、焦虑之心、恐惧之心乃至痛苦烦闷之心就会次第登场。更因追求快乐的底蕴,本就是认自己是不快乐的,这份坚持的认定必然带来不快乐!所以,娑婆的快乐只是刹那,娑婆的不安永远是主旋律,我们只了那刀锋上的点滴蜜汁而付出了一生又一生┅┅不是外界的无常变化使我们不安匮乏,而是我们内在的匮乏与不安引发外在的无常变化。


看不到自己的完美,感觉不到自己的富足,只好活在不安与匮乏中。我们认自己是谁,我们就会活在怎样的世界里。生命所有的痛苦,全来源於我们认自己是谁,从此就把自己锁在了自己认定的世界中。


虽然世间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人在外面的世界中,活的快乐点,活的平静点,获得暂时的平衡,但这个外在世界注定是变幻无常,平衡注定是要被打破的,因此无论是做怎样的黄粱美梦,还是在梦中不醒。


那,我们到底该怎样,才可以从烦恼的生命中解脱出来呢?


2500年前,释迦世尊也正是因目睹了老病死,而走向了觉悟之道。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悟成佛後,世尊所发出的第一声感叹就是∶奇哉!一切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我们都被囚禁在妄想执著中,我们都生活在对於真相的颠倒梦想中,不见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正是因每一个人都拥有本来圆满的自心如来,而这个无相的如来,一直在呵护和照顾著我们,也一直在默默引导著我们回头。只因外在诱惑太多,加之因自身无知的原因,而不知道自己拥有这样一个生命的宝藏,不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面对的世界,根本就是自心如来所变现,譬如工画师,遍布诸彩色。,於此真相,不觉不知。虽如此,依然无法掩饰内在回归的渴望,希望和自己内在的如来链结,希望能内外一致,只有在内外达成完全的一致,生命才会出现全然的合一,才会拥有全然的大爱。


因此,对每个生命而言,我们都有两个层面的存在,一个是外在的生命,包括记忆、心智、身体、情感、思维等,还有一个是本来就存在的完美,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是本自具足的无我、清净、永恒。


迷失於外在社会要求的我们,学会以社会的爱来彼此要求,以这种社会爱来替代了大爱,以彼此外在的亲密关系,来替代自己生命内外的全然合一,但品终究是品,其一定会带来生命深刻的不安,唯有找到那个本来圆满的自心如来,在自心如来的指引下,内外合一,才是生命狂喜的诞生,才是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从内在匮乏,到处索爱,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得到别人照顾的依赖状态下解脱出来,才会停止那持续生生世世的四步舞,从而转变成有自心有爱,并有能力给予爱,自此爱不再成索取的手段,不再成自我的附丽,这份爱成自然的分享,无我的给予,因生命本来如是。


既然是这样,那生命真正得疗愈,并不完全在於修理已经出问题的部分,而在於协助人们经验到内在本来就存在的那份完美,协助人们发现自己本来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些所谓的伤痛原来并不存在,所有的伤害都存在于思维解释中。没有痛,没有恨,没有怨,都只是梦,梦醒後梦里的一切好坏只是一个假像而已,而唯一真实就是本来完美。自心如来本是完美,而如来所变现的这个世界原来也同样完美。


所以,生命疗愈的关键不是在梦里进行如何的修正,那些梦中的修正,无非是协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都是真实。协助每一个人发现并体认到自心如来本具的完美,活出本来的完美,活在本来的完美中,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但大多数人由於活在自我世界中,颠倒梦想,将本来虚妄以真实,所以不免认生命中总是欠缺点什,一直沈溺在自己过去的悲惨和不幸中。在自我的最深处,一直潜藏著深深的自卑和恐惧,总有著一个不被满足的无底坑洞。停留在自我伤口上疗愈,是永远无法彻底完成的工作,因生命本无常,因本来就只是一场梦而已。释迦世尊说∶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国严净,这里的罪不是指我们做了什,而是自我存在本身,因事实是没有一个所谓的存在著,尚不在,又何来的关於的种种故事、欲求、匮乏、伤痛?


因此,若有幸与自己本具的自心如来有一个相逢,这个相逢就会化作一个邀请,邀请我们转换对於生命的认同,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完美而不需要改变的本质。这份本然的存在与功利主义没有关系,并不想要改变我们,只是带著我们去经验生命,引领我们逐渐放弃自我种种改变的冲动,远离颠倒梦想,并发现原来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自我,自此走向觉悟之道。


自心如来——从不滋养人们的欲望,因本身就是完美。因著的完美,所创造的世界同样完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