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之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慈經(中文/巴利文)

(2009-08-15 08:15:59) 下一个


慈經(中文)



慈經(巴利文)



 
《慈經》這部經典記載著當時佛陀在世的時候,對禪修的比丘們教導一個修禪者,應如何對於宇宙眾生慈愛與祝福的開示。

據佛經中的記載, 那時佛陀在舍衛城中傳法的時候,一群比丘們來到佛陀的麵前,請求佛陀教導並傳授他們修禪的方法。佛陀慈愛的將禪修的方法授予比丘們之後,比丘們認真的學 習、研究佛陀所教授的禪修法之後,便按照當時佛陀的約製製度,在雨季結夏安居來臨之前,分別前往遠處的一座森林中,持續禪修的練習。

比 丘們歡喜的來到的森林裏,每位比丘皆選擇一棵大樹做為他們精進修禪的修習之地。由於他們禪定中時所散發的力量,使這些原本居住在樹上的樹神、精靈等,無法 在這樣的力量之下,繼續安然的居住在禪修的比丘之上。它們被迫必須離開樹上,轉移到地麵上生存依附。樹神與精靈們離開了原有的安逸的住所,這使它們覺得非 常的悲傷。它們希望比丘們能夠盡速的離開森林。然而好幾天過去了,比丘們不但似乎沒有離開的意思,而且比丘們精進禪定的力量愈來愈大,這使得原本就無法適 應地上氣息的樹神與精靈們更加的痛苦,整座森林都快要被比丘禪定中的所散發的精神力量給包覆了,在這樣震攝的力量之下,樹神與眾精靈們,都快要無處安住 了,而且又得知整個三個月的雨季,比丘們都將要待在這裏,它們的悲傷使它們愈來愈感到憤怒。於是它們決定趕走比丘們。

為了順利趕走這群比丘,樹神與精靈們不僅現化初各種令人恐懼的可怕幻象各種猙獰可懼的聲音來驚嚇比丘,還用各種方法來攻擊侵擾比丘,破壞比丘們的禪定。並且樹神還散發出可怕,令人難以忍受的氣味,這令比丘們非常的難受。

受到這些壓迫的比丘們,無法安住精進禪定。在比丘們努力忍受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無法在這樣繼續下去,於是他們回到佛陀的住所,向佛陀報告這樣的狀況,並請佛陀允許,送他們到其它的地方禪修。

佛 陀透過神通專注地觀察,知道了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裏更適合比丘禪修的地方了,於是佛陀向比丘們說:『比丘,除了那裏,在也沒有更適合的處所值得你們禪修精 進了,你們必須回到原來的地方,持續的精進。』比丘們聽了之後,深感到不可思議的向佛陀說:『親愛的佛陀啊,我們很願意遵從您的指示,隻是我們有不明白之 處,想請佛陀開示。如果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樣依然會受到樹神與精靈們的壓迫而無法禪修。佛陀,您為什麽還要把我們送回同樣的處所呢?』

佛陀 說:『比丘啊,之前你們在那裏修習之時,並沒有攜帶著麵對的武器,現在我將給予你們最得利、且將再也無有恐懼的武器,你們帶著武器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練 習禪修,那裏是你們唯一的處所。』佛陀給予比丘們的武器,就是無限慈愛的修習法『慈心』!也就是這部《慈經》的內容。於是佛陀便在這殊勝的機緣中為比丘們 宣說了禪修者修習慈心的重要,與如何修習慈心的方法。佛陀並且要比丘們除了要經常誦念這部經之外,並且要時時培養獲得內心安祥的特質,對所有眾生散發慈 心。

比丘們受到了佛陀的教導與鼓勵後,歡喜的受持慈經,認真地修習慈心。它們帶著無懼的武器—內心的安祥、寧靜、善順、溫和、謙 虛、無求、與對眾生慈愛的心,再度回到森林裏的個別的處所,並根據佛陀的教誨,使整個森林都籠罩在慈愛的波動當中。那些樹神與精靈們深深地被這份慈愛的波 動所感動,紛紛決議讓比丘們留下並且不再侵擾比丘們,比丘們也順利的完成安居期的禪修。

~慈經~
祈願祝福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無偏見的執著。
願我處處和喜充滿,保持快樂。
願我的父母親,我的導師、親人、眷屬、和朋友,
我的同修,我的夥伴。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無靈體的痛苦。
願他們無煩惱、無悲傷、無恐懼、無疑惑、
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皆能身心安然自在,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累生的父母親,我累生的導師、
我累生的親人、眷屬和朋友,
我累生的同修,我累生的夥伴。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無仇恨、無悲傷、
無恐懼、無疑惑,無偏見的執著。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無靈體的痛苦。
願他們得到安定。
願他們被仇恨與悲傷枷鎖著的靈魂,得到自由。
願他們禁錮著的心靈得到釋放。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一界、任何時刻,皆能身心安然自在,
得到自由,尋到光芒,獲得重生。
不論在任何一界中受生,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都能保持快樂。
願一切陸上行的、一切水中遊的、一切飛翔的、
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眾生,
所有現在、過去供應我受食的一切眾生,
供應我養足身軀隨法修習的一切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無仇恨、無恐懼、無悲傷,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修行者,
有形體的修行者、無形體的修行者、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獲得無上法利,喜悅自在、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在這寺廟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男教徒、女教徒,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的煩惱得到解脫,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四資具的布施主,
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願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不虞匱乏,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我的護法神:在這寺廟的、在這住所的、
在這範圍的所有的護法神,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無靈體的痛苦。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活著的、一切存在著的、
一切有形體的、一切無形體的有情眾生,
一切有名相的、一切無名相的,
一切有身軀的、一切無身軀的,
一切兩足的、一切四足的、一切多足的、
一切陸上行的、一切水中遊的、一切飛翔的、
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所有天神、所有人類,
所有可見的,所有不可見的苦道中的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無仇恨、無恐懼、無悲傷,
不被輕視、不受傷害、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皆能處處和喜充滿,保持快樂。
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在東方的,在西方的,在北方的,在南方的,
在東北方的,在西北方的,在東南方的,在西南方的,
在下方的,在上方的,在身裏的,在身外的,
在周圍的、在遙遠的所有一切的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
無身體的痛苦。無靈體的痛苦。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他們保持快樂。
願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活著的、一切存在著的、
一切有形體的、一切無形體的有情眾生,
一切有名相的、一切無名相的,
一切有身軀的、一切無身軀的,
一切兩足的、一切四足的、一切多足的、
一切陸上行的、一切水中遊的、一切飛翔的、
一切雌性的、一切雄性的眾生,
所有聖者、所有非聖者,
所有天神、所有人類,
所有可見的,所有不可見的苦道中的眾生,
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
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
無仇恨、無恐懼、無悲傷,
不被輕視、不受傷害、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皆能保持快樂。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願一切眾生脫離痛苦。
願他們不失去正當途徑所獲得的一切,
願他們依據個人所造的因果而受生。
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眾生;在三界裏的眾生,
所有在陸地上生存的眾生,所有在陸地上受苦難的眾生,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無仇恨、無悲傷、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不受輕視、不受傷害,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任何一方,
皆能處處和喜充滿,保持快樂。
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眾生;在三界裏的眾生,
所有在水中生存的眾生,所有在水中受苦難的眾生,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無仇恨、無悲傷、
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不受輕視、不受傷害,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任何一方,
皆能處處和喜充滿,保持快樂。
上至最高的天眾,下至苦道眾生;在三界裏的眾生,
所有在空中生存的眾生,所有在空中受苦難的眾生,
願他們無精神的痛苦、無敵意、無仇恨、無悲傷,
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無身體的痛苦、無危險,不受輕視、不受傷害,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任何一方,
皆能處處和喜充滿,保持快樂。
來自佛陀的教示:
『世間上的任何功德,都不如散發慈心的十六分之一。
慈心的散發,遠遠的超越任何的光芒。』
願眾生散發慈心。願眾生在現在、在當下、在未來,
不論他們在任何時刻、任何一方、任何一界中受生,
願所有眾生遠離痛苦,遠離敵意、遠離危險、遠離仇恨、遠離悲傷。
願所有眾生得以沈浸在慈愛的波動中,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處處和喜充滿,永遠自在安樂

 
 
~~~~~~~~~~~~~~~~~~~~~~~~~~~~~~~~~~~~~~~~~~~~~~~~~~~~~~~~~~
《 慈經 METTA SUTTA 》

      一個善於行善的人應該如此作,以便獲得內心的寂靜與安祥;他應該培養以下的特質,那就是∶

      能幹、坦誠 (誠實)、正直 (公正)、說話柔和、謙卑不傲慢、知足、生活簡單、俗務少 (外務責任少)、節儉、節製感官欲望、處事謹慎、謙虛、獨立不依靠(不依戀俗家)。即使是最小的過錯,他也不應犯,以免將來受到賢者的譴責。

      他應當常常觀想 (禪思) 並散發 (輻射) 慈心∶

      『願一切眾生獲得幸福與安樂,願一切眾生,常生喜樂。』 (願眾生快樂安祥)

      『凡所有生命者,不論是弱的或是強的、高的或壯的、中等
或矮小、粗的或細的、看的見或看不見的,遠的或近的、已經出生或還未出生的,願一切眾生,常生喜樂。』

      『願他們不互相欺淩,不互相輕視,
不用行動、言語、敵意互相激怒,不盼望對方受苦。』

      『就像母親用生命來保護她唯一的兒子一般,
同樣的,對於一切眾生,散發無量 (無可限量) 的慈心,對整個世界,也散發無量的慈心,無論是上下四方 (上下東西南北),沒有阻礙,沒有仇恨或敵意。』

        不論是走路、站著、坐下或是躺著(行住坐臥)都不昏沉,
他努力地培 養這安住(將心念放在某種狀態) 於慈心的覺知 (清醒了知、念念分明),這就是所謂的「梵住」(高貴神聖的生活)。遠離錯誤的觀念,具備正確的見解,從感官欲樂中解脫出來,他必定不再受生於任何胎中(解脫不再輪回,因此不會再出生)。

       有一次,當世尊在舍衛城時,
一群比丘得到世尊的允許在遠處的一座森林中修習禪定。每個比丘都選擇一棵大樹作為暫時的居所並在樹下精進地修習。由於他們禪定時所產生的精神力量,
       那些樹神(較低等的天人)不再能居住在比丘上方的樹林,所以他們隻好下來到地麵上。

       在得知比丘們在整個雨季安居(約三個月)都將待在這裏後,
這些樹神非常惱怒,因此他們嚐試藉由各種方法 來攻擊侵擾比丘看看能不能把他們嚇走。在這種很不利的環境之下待了一段時間後,比丘們不再能忍受這種侵擾,就回到世尊那兒並報告所遇到的困境。
 
       因此,世尊宣說了這一部『慈經 Metta Sutta』,並要比丘們經常頌念這部經以及對所有眾生散發慈心。受到了世尊的鼓舞,比丘們回到了他們個別的處所,並根據世尊的教誨,使整個森林都籠罩在慈心的輻射當中。

       那些樹神深深地被這份慈愛感動,因此讓比丘們留下而不再侵擾他們。

       這部經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說明一個人若要能獲得幸福及內心安祥寧靜的話,所必須具備的特質(能幹、坦誠┅┅到賢者的譴責)。
 
      第二部分則詳細地說明了如何散發慈心。
由於慈愛帶來的力量,惡鬼將不敢揭露駭人的景像。
 
      一個人若能日夜勤奮地努力於慈心的修習,他將能睡得安穩並且不再做惡夢 (長夜安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