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狼原创]特种作战的经典:反美武装乔装袭击美军

(2007-01-26 14:14:40) 下一个
特种作战的经典型之作:反美武装乔装袭击美军



1月20日发生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乔装美军在伊拉克军队(好象应该叫伪军更为合适)指挥部袭击美军事件更让人佩服其指挥官的胆略,这一次战斗也堪称是游击作战的经典之作,必将载入史册。

当时,约有30名武装人员身穿美军制服分乘7辆美军和美国雇佣兵常用的多功能运动型轿车(SUV)前往卡尔巴拉一伊拉克军队指挥部。而原本对进出人员盘查十分严密的伊拉克军警对这些“太上皇”显然不敢得罪,三道关卡都形同虚设,根本没人细看他们手中的证件就放其过了关卡。

到了伊军指挥部门外,反美武装先干掉了一名坐在门外一辆悍马车上休息的美军,随后便冲进指挥部大开杀戒。而此时指挥部里正有十多名美军和伊拉克官员在开会,讨论如何确保即将到来的宗教节日的安全。但枪手们只杀美国官兵,并不袭击伊拉克人。而被美国人花了大价钱武装起来的伊拉克军警居然也就此一枪不放,眼睁睁的看着美国兵被人打死在自己眼前。以至于整个事件中没有一名伊拉克士兵或者警察被打死打伤,但却有5名美军官兵被打死,3人受伤(估计一定有中高级军官,起码会有个校官被打死,低级军官是不会和伊军指挥官一起开会的)。有记者问当时伊拉克军警为什么没有介入战斗时,卡尔巴拉警察局表示,他们以为“是美国人打美国人”,所以他们只好“置身之外”。 发言人的这一解释估计是建立在美国人智商普遍较低的前提下的,看来,伊拉克军警随后的大清洗很快就会到来。

相信这些死去的美国大兵们对这些伪军的恨绝不会比对打死他们的人的愤恨更少,但这能怪谁呢?达到目的的武装分子们扬长而去。而随后赶到的美军除了收尸,好象也没什么可做的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一事件虽然战果并不大,但影响却极大,对伊拉克的抗美救国斗争来说,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一次袭击充分表明了伊拉克反美武装战斗力和其指挥官的领导能力。化装成敌人袭击他们,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略的。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和新四军及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多次利用缴获的日军制服化装袭击日军,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极大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士气。而神出鬼没的武工队和游击队的袭扰,让日军疲于奔命,最终彻底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战后根据这些英雄人物事迹改编的电影《平原枪声》、《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等电影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朝鲜战场上,我军充分发挥了这一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尽管在人种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通过巧妙的化装,利用李伪军对美军的惧怕心理,还是成功的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特种作战戏剧。奇袭白虎团就是代表作之一。而今天,学会了地雷战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也熟练的使用起了中国人擅长的化装袭击敌人的战术,确实令人感到十分惊讶。这说明伊拉克人的作战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任何小瞧他们的敌人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其次,这次作战再次证明,脱下军装的正规军士兵打游击战的本事的确比老百姓出身的游击队员要大得多。而没经过专业训练的民兵武装开展游击战则往往失利的多。别看中国的游击战是最成功的,但中国的红军及其后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并非单纯由一群农民而组成,他们的指挥官中有很多出身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和各省讲武堂,而共产党武装力量一贯重视军校建设和军官后备力量培养,也是最终获胜的重要原因。越南战争中,越南南方游击队更是几乎全由北越正规军组成。即使是从来没有过游击战实践的国民党军,仅是战败后逃入山林的那小一部分残兵败将,在当时给新生的共和国造成的威胁也并不亚于几百万国民党正规军。而美军解散伊拉克军队,让无数失业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糊口和找回昔日的荣耀加入反美武装,实在是一大败笔。更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是,美军为了实现伊拉克人打伊拉克人的计划,武装了大批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并以此组成新的伊拉克政府军,企图用他们来围剿伊拉克反美武装。但一群刚被武装起来的老百姓能对付得了一群久经沙场的正规军吗?难怪尽管人数占优,新的伊拉克政府军还是常被反美武装打得找不着北。

现在看来,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显然是被低估了。他们之所以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表现不佳,除了双方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异外,与萨达姆任人唯亲,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多是靠裙带关系或溜须拍马、买官卖官而来是不无关系的。这种人根本没有指挥部队作战的能力,而且有许多人已在战前被美国人用金钱收买,不打败仗才怪呢?由此也造成伊拉克正规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果反而没有乌合之众萨达姆敢死队大的奇怪现象。而伊拉克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因为出身于各级军事院校,许多人经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考验,倒是有相当的作战经验。

而战后由他们为主组成的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表现就与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正规军的表现大相径庭,体现出了极大的战术素养。现在看来,在伊拉克战争电视直播期间担任评论员的张召忠倒的确是被冤枉了,毕竟他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武官处工作过,对伊拉克军队的真实实力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他对萨达姆政府的腐败程度估计不足,固执的认为伊拉克军队的不设防必然有着厉害的后着,这才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了洋相。

再次,此战中伊拉克政府军袖手旁观,让美军白白丧命无疑会让美军对与其并肩作战的友军从此不再信任,更可能大量调整伊拉克伪军人事,对伪军的战斗力必然会有影响。而反美武装出击的时间掌握得如此精确,一路上又畅通无阻,说明伊拉克政府军中有大量的“内奸”。美军伊拉克人打伊拉克人的计划恐怕会和当年侵越美军的越南人打越南人计划一样成为垃圾。其实,新建的伊拉克军队不愿作战已不是第一次了。上次的费卢杰之战,美军精心训练了一年多,据说是第一个被美军高级将领认为可以担负作战任务的伊拉克新军的一个营就发生了士兵集体拒绝作战的事(幸亏是现在电视新闻发达的年代,否则这些人会不会被美军集体屠杀也很难说。),最后美军只好将他们集体缴械后解散。现在的伊军人员多为美军认为比较靠得住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结果还是没有任何起色。好象美军军官当军事顾问一向就不怎么样。朝鲜战争前,美军顾问们认为南朝鲜军队是美军所训练的最棒的非白种人军队,战斗力极其强悍。也正是这样,才让美国鹰派和李承晚政府有了一统朝鲜半岛的野心。结果频频在边境挑衅,最后被故意示弱的金日成打了个措手不及。[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而南朝鲜军队随后的节节败退也让许多美军顾问为了自己的大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南朝鲜军队最后果然没有辜负其主子兼教师爷的希望,在世界面前露了个大脸,把原巴顿将军的参谋长,当时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侵朝美军地面作战总指挥沃克中将以和巴顿同样的方式送去地狱和巴顿团聚了。区别只在于巴顿死在胜利之后,而沃克中将则是死在败军之中。而越南战争中美军顾问们也把南越军队夸得天花乱坠,结果战斗力惊人的南越军每次单独出战总是惨败而归,唯一几次全身而退的战例也有屠杀平民冒领战功之嫌。而美军一走,南越军队便兵败如山倒,很快便全军覆没。而面临同样困境的阿富汗纳吉布拉政府就坚持了四五年才垮台,足见在训练伪军上,美军要差苏军一筹。

美国政府的智囊曾经提出:要想尽办法,争取伊拉克人,切断外界对抵抗运动的支持。具体办法是让伊拉克人在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在新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联络。比如,让当地人更多的管理安全和警察事务,减少伊拉克人的距离感。这样还有利于伊拉克安全人员对那些从事抵抗的武装分子的网络进行渗透和摧毁。但现在看来,这一想法要想得到落实,困难很大。

对美军来说,伊拉克军队作战不力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伊拉克军队会不会象中国抗战时期的伪军一样,频频反正,倒戈一击?那样的话,美军的麻烦可就大了。

第四、此战当天,有一美军直升机被击落,12名美军身亡,另有多名美军在其他地方被打死。一天之内有24人死于非命,是近两年来美军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而这就发生在美国美国总统布什刚宣布新的伊拉克增兵计划,新增美军刚抵达巴格达之时,毫无疑问将大大削弱驻伊美军士气,为美国国内的反战声音推波助澜,更将大大激励反美武装士气,让伊拉克人相信最终赶走美军的一天会很快到来。恐怕美军增兵的同时,反美武装的扩军也正大有收获。

第五、此战过后,遭受重创的美军和伊拉克政府军必将草木皆兵,更加疯狂的开展搜捕行动。而军纪很差的美军在行动时不可避免的会伤及平民,这会更增加伊拉克人对美军的敌视,在无法得到当地人民支持的情况下,美军将来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在战术方面,美军曾经屡出笨招。伊反美武装曾将火箭筒伪装在伊拉克最常见的运输工具——驴车上,当接近目标时,从容发起攻击。由于这种驴车在巴格达随处可见,吃了亏之后美军上下草木皆兵,拦截驴车搜查武器已成为荷枪实弹的美军士兵的一项任务,不仅浪费兵力,而且随着这一画面传向全世界,美军无能的形象也昭然于天下。而今后,为防万一,美军和伊拉克政府军可能会把自己人也列入盘查范围,如此一来,兵力不足的问题只会更为严重。美军离越南战争增兵即会赢得胜利,因此不断增兵,最终因无兵可增而被迫撤军的老路恐怕不远了。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伊拉克不可能变成另一个越南,但在某些细节上,二者又有一些相似之处:美国最初低估了事情的复杂性,结果招致无休止的派兵,不断增加的伤亡,欲罢不能的尴尬以及国内不断高涨的反战情绪等等。在布什于1月10日宣布增兵后,人们更是预测,美军在巴格达,将要遇到艰苦的城市游击战。而 英国反游击战专家汤普森爵士认为,镇压一方要慎用“大兵团围剿作战”模式,必须预先根据准确情报设下包围圈,投入的兵力至少5倍于游击队,而不是在正规作战中攻防双方3:1的兵力配比。但驻伊美军往往因小股游击队的骚扰就怒而兴兵,时常中了伏击,自己损兵折将不说,还让游击队逐渐变成战争老手,不再害怕美军的大规模清剿行动。 由于在情报战中失利,现在预先根据准确情报设下包围圈好象不是美军,反而反美武装更多一些。

第六、美军谎报军情显然后果严重。美军之前曾宣称,伊拉克只有5000多反美武装。几年打下来,美军公布的反美武装死亡人数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可反美武装的袭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越打越强。而从不断有美军士兵因杀害平民谎报军功被揭发和美军闹出反美武装分子一人背着十几个死人逃走的笑话来看,这些战报根本是胡扯。一直避免与美军正面交手的反美武装显然并无太大伤亡,倒是美军死了三千多的数字只会多不会少。而反美武装的人数估计也远高于五千,连敌人的具体数字都搞不清楚的美军这仗的确是没法再打了。

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它们最害怕被反美武装牵着鼻子走。因为一旦伊拉克人的游击战变得更加频繁,就会给国际社会造成一个“美军被挫败”的印象,进而使美国在中东的一系列计划遭受阻力;此外,游击战具有流动性大、行踪诡异的“先天优势”,美国要想“技平”它们将耗费巨大的财力和兵力,很可能得不偿失。

从伊拉克游击队的角度来说,持续不断的攻击行动是向世界证明“我还在”的关键。而一旦“我存在”,“我”就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而每一次成功的袭击对鼓舞游击队员士气,实现游击战争的政治目的都大有裨益。

两相比较,如果维持现状,美国遇到的麻烦会更大一些。伊拉克游击队存在的时间越长,它们的号召性就越强,扩充兵力、加强装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这样的状况下,游击队就不仅仅是驻伊美军的心病和威胁了。它们会逐步瓦解美军在伊拉克建立的战略根据地,并最终使美国无法实现在伊拉克战争背后的真正意图。
伊拉克在八十年代初曾被国际舆论公认为拥有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然而两伊战争中准备充分并率先发难的伊拉克军队却没有从伊朗那里讨到什么便宜,在动用了沙林毒气等化学武器后表现不佳, 在沙特等海湾富国和美国的全力支持下才勉强保住了一个平局,被国外媒体称作是用现代化装备进行了一场中世纪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伊拉克军队在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面前一败涂地,狼狈撤出了科威特。十几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伊军更是兵败如山倒,开战才十多天,美军就已经攻下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拉克总统兼三军总司令萨达姆也只得狼狈出逃,并最终落得个被俘获后处死的悲惨下场。以上的种种事实都让人对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不得不有所怀疑。也因此,轻松取胜后的美国国防部的高层才做出了一个后来被美军将领称为愚蠢之极的决定:解散伊拉克军队。而重新组建的伊拉克军队则完全排除了原来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军队的中高级指挥官。并且出于安全上的考虑,大多招收什叶派参加,高级将领也几乎全是萨达姆当政时饱受排挤的什叶派人士。

但随后,美军就开始为其上司的这一轻率决定付出了血的代价。针对美国军事设施和伪政权的袭击突然激增,而且袭击者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连行动方式都明显带有前伊拉克政权支持者的特征。由许多前伊拉克军官指挥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以飘忽不定的游击战袭击美军及其追随者,使其迅速稳定局势的努力归于失败。在萨达姆执政期间,他一直在对安全部门、情报部门的人员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广泛进行爆破、狙击直至冲锋等城市常规战争技能的训练。结果是,在伊拉克,虽然谈不上是“全民皆兵”,可也不乏能使用肩扛式火箭筒或者自动武器进行战斗攻击的人。这些人有的已经志愿加入了袭击者的行列,也有一些人被雇佣来参与袭击。战后的伊拉克失业率已经超过了60%,而还有更多的人对时局带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因此,招募一些人来进行冒险袭击并不太困难。而萨达姆倒台前大量发放的武器、现金和储存的地下武器库让反美武装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也不乏弹药补给和军费。反美武装不与美军直接交火,而经常通过路边炸弹和狙击来杀伤美军。而美军在付出了大量伤亡后仍然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敌人在与他们作对。而伊拉克人的聪明智慧也在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次参与对美军袭击行动的伊拉克人往往只有五到七人,他们然后用“非常专业”的游击战术打击美军。其中最常用的武器就是火箭筒,而缺乏保护的美军轻型车辆往往成为这种简易武器的牺牲品。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悍马军车也成了美军送命最多的铁棺材。而利用手机或寻呼机发射的信号来引爆的路边炸弹更是让美军头疼,在这种“土地雷”面前,再多的高科技装备、再厚重的装甲似乎也无济于事。几颗大口径榴弹炮弹组成的“土地雷”甚至一下就炸翻了一辆M1-A2坦克。神出鬼没的伊拉克狙击手更是令美军恐惧,无处不在的狙击告诉美国人,伊拉克正在成为美军的坟墓。 据美国国会去年9月22日公布的数字,美军每天在伊拉克战场上烧掉2.3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有11吨黄金变成了炮灰。有媒体详细算出,每个美国家庭已为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军掏了8065美元。这笔钱没有换来反恐战争的胜利,却导致了伊拉克战场上更多的伤亡,难怪美国国内反战的呼声为何一浪高过一浪。

伊拉克战争至今已快四年,美军的伤亡却有增无减,现在已接近3100人战死,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而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战术也越来越灵活,让人对伊拉克人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