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家莫言有苦难言

(2009-10-13 01:31:01) 下一个
莫言50多年前出生的山东高密大栏平安庄的老宅子,现在已经破得不像样子了。莫言虽是无所谓的态度,近日,其家乡政府却看不下去了,要替其修缮一新。当然,家乡政府不是活雷锋,他们试图把“莫言旧居”纳入当地的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山东千里民俗旅游的景点。而就在上个月,莫言文学馆也刚刚揭幕。莫言对此显得有点无奈。

 莫言现在才54岁,莫言旧居、莫言文学馆就已经新鲜出炉,实在很雷人。这其实无异于为生人建祠堂。史上最有名的生祠或许当推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了。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或是慑于九千岁的淫威、或是出于逢迎,兴建了大量的魏忠贤生祠。魏忠贤虽然还活着,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摆上了神坛,可谓是要做活神仙———结果倒台之后,他的生祠被纷纷拆除,没有留下半座。

 给活着的作家建文学馆,有类于此。作家还活着,建馆当然不是为了纪念———建馆者也许会抛出一个研究该位作家的说法,不过,这种花言巧语掩饰不住对作家的神化。而现在作家们的家乡政府,正在成为神化在世作家的生力军。在莫言文学馆建成之前,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陈忠实文学馆已经开门迎客多年了。

 好在莫言是头脑清醒的。几年前高密要成立莫言研究会时,莫言就写过打油诗一首:“故乡成立研究会,诚惶诚恐惭且愧,高悬鞭策自努力,永远知道我是谁。”他对高密政府建莫言文学馆、修莫言旧居也都反对,但是,无奈家乡政府一意孤行,主动保护,莫言自然也不能把脸面撕破,把事情闹僵。于是在家乡政府亲情绑架之下,莫言只好成为发展家乡文化旅游产业的道具。

 如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至上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对文化资源进行非理性市场开发的功利行为。近年来,各地上演了诸如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周年、李白故里之争、梁祝起源地纠纷的闹剧。地方政府不放过古人,当然也不会放过活人———说起来,中国自古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家乡政府靠着名人吃名人,也就被视之为当然。

 家乡政府吃定莫言的另外一个合法性来自于,家乡是作家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这点在莫言和贾平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高密不只是莫言的出生地,也是其诸多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地。这其实是向美国作家福克纳学习借鉴的结果,福克纳的主要作品,也都是发生在一个叫作约克纳帕塔法的地方。不过,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虚构的地方,而高密则是真实的。或许这正是福克纳的高明之处,真实往往会给以虚构为业的作家们带来麻烦。所以,到了中国作家这里,难免会被家乡政府看作“作家在吃家乡”。既然作家能吃家乡,怎么就不能允许家乡吃作家呢?这是一个令作家们哑口无言的逻辑。

 在当下,家乡政府吃作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以自己的名气给家乡带来收入,解决乡亲们的就业问题,而家乡政府投入又不多,这对作家们来说也不是坏事。只是问题在于,家乡政府对作家怎么个吃法。如果,不管不顾,吃相难看,这未免会令作家尴尬,令外界耻笑。所以,不论是地方政府吃作家,还是吃其他文化资源,问题的关键还是怎样吃得有文化,有水平,让吃者过瘾,让被吃者舒服。

 □于德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