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震后四川三十一万中小企业职工失业

(2008-06-16 15:20:04) 下一个

中小川企31万工业职工因灾失业

吸纳当地七成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关系四川经济甚至社会稳定;而资金与交通是其复产的两大制约因素

《财经网》专稿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宏宇,正在四处寻找工作,“托亲戚朋友啊,在网上求职论坛发帖子”。已有20年工龄的王宏宇,曾是四川省绵竹市天池磷矿的机电队长。地震发生后,“矿没了,整个(天池)乡也没了,人当然也有很多没了。”
  随着四川灾区临时安置房的逐步到位,王宏宇与家人逐步告别了简易帐篷。不过,三个月的短期救助之后,他必须重拾工作,保障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以告别靠救济生活的“难民”身份。
  据四川省中小企业局统计,截止6月13日,地震致四川全省受灾中小工业企业个数多达32323个,职工死亡1547人,受伤7280人,直接经济损失556.6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584亿元。此外,中小工业企业受损房屋面积1266万平方米,设备144593台。其中六个重灾市州的创业基地,其经济损失超过129亿元。
  四川省中小企业局一位主管领导告诉《财经》记者,到目前为止,四川灾区生产全面恢复的进程仍相当艰难,其中,中小企业受到震灾的打击尤其沉重。仅中小工业企业中,截止目前已登记职工失业人数超过31万人。而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产业,失业率更是难以估计。
  6月12日,成都市营福巷,张明华投资的一家夜宵大排档开业,“生意还可以,来捧场的有同行,还有附近的居民。”这位28岁的四川小伙,原是成都金苹果假期旅行社的导游,他与绝大多数同行在汶川大地震后歇业。
  根据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6月1日,地震已造成四川等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遇难115人、失踪41人,团队游客死亡54人。同时,四川全省384家旅游景区、524家星级饭店、684家旅行社、58家旅游汽车公司停业或基本停业。仅四川一省旅游损失即达528.31亿元,超过30万旅游从业人员面临停业、收入减少或无收入来源的困境。
  与“很多现在还坐在家里”的同行不同,张明华采取了“生产自救”的方式,他与另一位导游凑了4万多块钱开了上述排档,不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还没来得及办。“特殊时期,先自己找到饭吃要紧,那些手续慢慢来办,也比较复杂。”张明华告诉《财经》记者。
  《财经》记者了解,在四川,将近70%的就业人口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也是当地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由此看来,受损企业若不能尽早恢复生产,无疑将对当地的经济甚至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其实,作为灾区重建的重要一环,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措施致力于灾区的生产恢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6月12日12时,全国工矿业企业因灾损失达1961.3亿元。虽然仍有1196个规模以上企业停工,但已有多达5501个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
  另据四川省新闻办的消息,截止6月11日,成都市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3365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6.72%;在绵阳,规模以上企业实际开工371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4.92%;在德阳,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615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67.9%。
  然而,上文所称的规模以上企业,所能带动的就业量其实相对有限。以工业企业为例,“规模以上”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或者资产总额较小的企业,并不在此列。
  据《财经》记者了解,四川省规模以上企业有1万多家,除100多家大型企业外,其余的规模以上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到目前为止,作为当地就业主要渠道的中小企业,灾后重建和就业恢复其实相对滞后。有当地主管部门人士反映,资金是制约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的首要瓶颈。目前四川省正在和银行研究,如何给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优惠的融资政策。另外,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都在研究之中,然而实质性的援助办法仍未明朗。据介绍,目前仅成都部分中小企业获得少量援助资金,绵阳、德阳、广元、阿坝州等灾区则受限较多。
  除资金紧缺之外,交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重灾区绵阳、德阳等地,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没有恢复,交通运输受阻,目前煤电油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十分困难。因此,上述人士也指出,当地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吸纳就业,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设的九个工作组中,生产恢复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介绍,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要通过制订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持引导恢复重建。在此过程当中,需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