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产商:提高建筑抗震强度不现实

(2008-05-24 03:35:58) 下一个



在很多地产商看来,在震后提高汶川及成都等所有震区的抗震强度是不现实的


  在汶川大地震中,大量房屋倒塌引发了人们对震区房屋抗震标准的关注,要求提高房屋抗震等级的呼声相当强烈。
  5月26日出版的2008年第11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震撼中国”·经济篇之“地产:‘余震’难息”一文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5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现有政策规定,四川省的建筑都是按预防地震烈度为7度的抗震标准设防的。而此次地震烈度达到10度至11度,大大超出了原有抗震标准,特别是临近震中的房屋,绝大部分都会倒塌。
  不过,在很多地产商看来,在震后提高汶川及成都等所有震区的抗震强度是不现实的。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机构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叶继红向《财经》记者介绍,一个新建建筑提高1度抗震强度,成本往往要翻一番。叶介绍说,中国还没有大震后提高当地建筑抗震等级的先例,因为这确实不大可行。
  华高莱斯副总经理公衍奎认为,提高抗震标准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灾后重建规模很大,政府也难以负荷。在成本和坚固性方面,需要寻找一定的平衡。
  不过,这些判断并不排除地震之后的建筑标准会有微调,或对建筑材料和方式有更严格的限定。叶继红表示,从抗震性能看,钢结构是最好的,其成本比砖混机构略高。而砖混结构要增加抗震能力,可以通过多加构造柱来实现。
  有地产商向《财经》记者表示,他们不会提高建筑抗震等级,但可能会对建筑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在现有抗震强度上,增加成本不会超过20%。成都的建筑成本一般在1000元/平方米以下,而乡镇建筑成本一般只有每平方米五六元。这样,成本增加不会太大。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地震对于成都的地产市场影响非常直接,但不至于对全国造成重大影响,因为房地产业的区域性很强。北京穆迪分析师曾启贤认为,西南市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市场相比较小,“从成都和重庆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对于大部分受影响的上市公司并不构成巨额的收入。比如说,在2008年,中国海外、雅居乐、中新地产只有10%-15%的预测销售来自这些城市。”
  但成都本地所受的冲击则相当直观,地震之后,开发商在成都项目均在短期内停工停售。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统计,5月11日至17日,受地震影响,成都新房仅成交752套,环比上周大降60.98%。
  “目前市场气氛出现一些变化,由于地震造成的恐慌,人们会推迟做出重大供款决定。”重庆中原营销策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泽宝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原定在5月推出的一两个楼盘已经决定先延期一个月。他认为,一些地产商今年的销售计划可能受到影响。一方面,地震会导致项目推迟推出,销售时间缩短;另一方面,市场氛围也不明朗。
  5月26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两周的日子,当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震撼中国”,按“目击篇”、“救援篇”、“科技篇”、“防疫篇”、“经济篇”分类,全景式地记录了这场转型期中国遭遇到的最大灾难以及对国人的启示。

(全文详见5月26日出版的2008年第11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震撼中国”·经济篇之“地产:‘余震’难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