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近代通史的创新在哪里?

(2007-07-24 13:41:08) 下一个

原来想改革的都是城里人,受过教育的人和出过国的人.


《中国近代通史》学术创新
新京报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等研究都有新意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发布会暨《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以其多处学术创新获得了知名学者李文海、龚书铎等人的好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在发言中说,“本书把早期维新士人群体划分为三类,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百日维新。”

  梳理“维新士人”构成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几乎所有专家都在发言中肯定了《中国近代通史》在学术上的锐意创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认为,《中国近代通史》将清朝政权的结构变化交代得很清楚,对于百日维新的策略失误做了很多探讨。熊月之也认为,“本书将早期维新士人群体进行了划分和归类,这种梳理很难得。”《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显示,维新士人大体有三类。

  第一类长期生活于上海、香港等“西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人;第二类曾任出国使臣,具体考察过西方国家的政情,部分人还直接参与过洋务新政,代表人物有郭嵩焘、薛福成等人;第三类具有举人、进士功名,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心怀经世之志,却怀才不遇。

  代表人物有冯桂芬、陈炽等人。他们较早接纳了西学、新学,并产生了维新思想。

  写出中山舰事件的复杂性

  章百家说,《中国近代通史》中对于中山舰事件的起因,以及蒋介石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中山舰事件并不像我们以前认定的解释那样,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而是很多因素所造成的结果,本书写出了历史的复杂性。

  本书主编,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在发言中称,本书可以说是数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的积淀之作。各卷广泛参考了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书中关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北伐战争和国共两党关系等等重大事件都作出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分析,或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见解。这些观点对与不对可以争论,我们将随着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对本书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