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事,历来都是私密的,尴尬的,不雅的,无足轻重的。
我参与过的有关屁事的最严肃的对话发生在医院病房。前几天,我去探望一位做了结肠切除手术的朋友,正好赶上查房,医生一脸正气地问:“排过气了没有?”我的朋友红着脸说:“排过了,排过了……”于是医生满意地点点头。对于一个做了消化道手术的病人,放屁意味着肠道蠕动正常,功能良好。
牛羊猛于车
日前,有专家把放屁的问题提升到了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高度。中科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张新时在一场报告会上提出“要管好‘牛羊放屁’”,因为牛羊的屁里面含有大量的甲烷,这种气体是强烈的温室气体。
屁大的事儿,能大到哪里去?其实,这屁事还真是大得不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6年底发表了一报告,叫《长长的阴影———畜牧业的环境问题及选择》。报告指出:“与运输业相比,畜牧业产出的温室气体更多,以CO 2当量计算占总量的18%”,其中相当大的比重来自于牛羊这些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在这个提到温室效应、全球暖化就人人自危的年代,真是牛羊猛于车也。
追根溯源,我们还是要深入反刍动物的消化道一探究竟。牛、羊、鹿、骆驼这些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室,分别称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瘤胃和网胃实际上是食道变化而来的。在瘤胃中,有100多种细菌,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分解纤维素产生甲烷的甲烷细菌。这是牛羊在还不能吃人工高蛋白饲料的年代,进化出来的一种生存技巧。
反刍动物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但没有一种哺乳动物可以直接消化纤维素,这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于是,这些可以分解纤维素的甲烷细菌与这些反刍动物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在牛羊温暖潮湿的瘤胃里,充满了被粉碎的纤维素,更重要的是,这里氧气极少,为厌氧的甲烷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甲烷细菌大量繁殖,不但分解了纤维素,为牛羊提供了一些必需的维生素,同时这些数量庞大的细菌随着食物团进入皱胃,被消化掉。这一共同依存的过程的副产物,就是大量的甲烷。最终,这些“肚子窜来窜去的气”会夺路而出。与大家的想象有出入的是,其实这些甲烷更多的以打嗝的形式被排出来。
真正的“大排量”
一头牛一天能产生多少甲烷?加拿大的科学家威顿伯格等人做过精确测量,一头一岁的阉牛,如果放牧在苜蓿和雀麦草混合的牧场里,平均一天可以产生245升甲烷。即使是一只羊,一天也可以产生大约15升的甲烷。仅仅是甲烷而已,这的确是一个很“牛”的“排气量”,一个人,即使吃了一天煮黄豆,最多不过可以排出2升的“气”来———这已经足够让一个坐大办公室的白领无地自容了。
与“排量”相比,更“牛”的是数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那份报告,截至去年全球饲养着14.96亿头牛、17.84亿头羊和其他小反刍动物,估计占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的陆地动物总生物量的20%。这么庞大的数量与牛气的“排量”相乘,结果自然是不能等闲视之。更要命的是,甲烷是比CO 2更可怕的温室气体,其作用当量相当于CO 2的23倍。最加让人如同吃了黄豆般坐立不安的是,按照目前人们对肉类和奶类制品消费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牛羊的数量还要再翻一番。
瞅着日渐升高的气温,大家终于觉得这“屁事”是不能不管了。最直接的是新西兰政府。这个畜牧业大国的政府在2003年宣布开始征收“屁税”,以督促农民改进饲养方法,减少甲烷的产生。更多的科学家在研究怎么减少牛羊瘤胃里的甲烷细菌,这些可怜的甲烷细菌在与牛羊和平共处了千百万年之后,终于要有麻烦了。
其实,这关牛羊和甲烷细菌什么事儿呢?如果不是人们把牛羊驯化成了造肉机、产奶机、制毛机,世界上本没有这么多牛羊,也不会有这么多牧场,当然更没有这天大的“屁事”。也许有一天,牛羊会怀念它们曾经可以自由自在放屁的日子。顺便说一句,牛粪自然发酵会产生大量N 2 O,它的温室效应是CO 2的296倍。
□瘦驼(山东生物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