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途中是会遇到很多障碍的,除昏沉,还有自性中的贡高我慢,以及知见障等,需时刻自醒。
所知障
梵语jn~eya^varan!a。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又作智障、智碍。为二障之一,‘烦恼障’之对称。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惑,遂迷昧于所知之境界,覆蔽法性而成中道种智之障碍,故称智碍。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大乘起信论、俱舍论光记卷一等载,不染污无知即所知障。成唯识论卷九、佛地经论卷七等皆谓,所知障是以执着遍计所执诸法之萨迦耶见为上首,谓所有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诸法,其所发业与所得之果,悉摄于此中,皆以法执及无明为根本,故此障但与不善、无记二心相应,凡烦恼障中必含摄此障。
另据菩萨地持经卷九谓,染污所知障者有皮、肤、骨等三种,欢喜住能断皮障,无开发无相住能断肤障,如来住能断骨障。若于一切障清净,则断此三住之智障。[解深密经卷四、入楞伽经卷八化品,成唯识论卷十、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下、卷下之上、华严五教章卷三]
http://wiki.fjdh.com/index.php?doc-view-9672.html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们虽然很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的教化意义,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信教。他们觉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宗教可以抚慰人心、安定社会,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与支持。这种现象可说就是“所知障”或“知见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以这个观念的框架来批评、否定宗教,妨碍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里的评论,也未必就能客观。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为无所不知。不但对他自己形成了障碍,也可能误导他人而成为信仰宗教的障碍。
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中国知识分子,比较倾向于无宗教的立场,似乎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人,就容易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人生并不契合,尤其对于佛教会有若干偏见。比较起来,学理工科学的除了坚持唯物史观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说学问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许多博览群书的人,依旧会选择一种宗教来做终身的依归。近年来,像这样的风气,不论在国内或国外,知识分子信佛学佛,已经越来越多了。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与“解”的层次,就像考古学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会成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处,还是得确确实实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学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