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同行

天与地同奏,心与心共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世界文学有声博览】(美)德莱塞【珍妮姑娘】上下篇和(马赛曲)联播

(2007-01-27 07:03:43) 下一个







法国名曲:自由的赞歌--马赛曲简介





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


马赛曲的作者名叫鲁热·德·利尔。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斯特拉斯堡市卫部队的工兵上尉。他经常到阿尔萨斯著名的爱国者、斯特拉斯堡市市长迪特里希的家里作客。特迪里希夫人和女儿们同市长一样,都怀有满腔爱国和革命的热忱。她们喜欢这位年轻的军官,欣赏他的勇气、诗和音乐。她们总是他新作的第一批鉴赏者,也是他的知音者。


1779年冬,饥荒笼罩着斯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家的生活也很贫苦。一天,饭桌上只有战时配给的面包和几片火腿了,迪特里希安详地望着德·利尔说:“只要市民们节日里不缺少热闹的气氛,只要士兵们不缺乏勇气,我们吃的虽不丰富,也算不了什么!”他接着对女儿说:“酒窖里还有最后一瓶酒,拿来让我们为自由为祖国干杯吧。斯特拉斯堡要举行一个爱国主义的盛典,德·利尔应该喝几杯酒,写出一首能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来!”女儿们齐声鼓掌喝彩,取来了酒,为父亲和年轻的军官斟满酒杯,直至酒被喝完。


午夜了,寒气袭人。任凭幻想驰骋的德·利尔兴奋异常地回到房间,一会儿先谱曲后填词,一会儿先作词后谱曲。是音符还是诗句先出现?是音乐还是诗篇?他分辨不清。他只是纵声歌唱,可什么也没有写成,他渐渐感到疲乏,伏在钢琴上睡着了。


天明醒来,夜里的歌曲就象梦一般地在例子的记忆中浮现。他一口气写下歌词,谱上音符,随即向迪特里希家奔去。他在菜雷锋里找到正在锄冬季莴苣的迪特里希,这位年迈的爱国者立即叫醒自己的夫人和女儿,还叫来几位爱好音乐并能演奏的朋友,由迪特里希的长女伴奏,德·利尔激昂地唱起歌来。听了第一节,每个人心潮激荡不已;听到第二节,大家都流下了热泪;听到最后一节时,人们的狂热爆发了。迪特里希、他夫人、女儿们、年轻的军官和朋友,哭着拥抱在一起。他们欢呼:祖国的赞歌找到了!


这首新歌,原名为《莱茵军进行曲》,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由德·利尔在斯特拉斯堡首次演奏,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三个月以后,法国第二大城马赛的工人革命队伍高唱这首歌曲,浩浩荡荡地开进巴黎;马赛的俱乐部每次召开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必定演奏这支歌曲;马赛人在行军路上也高唱这支歌。《马赛曲》因此得名。


1795年,《马赛曲》正式定为法国国歌。以后,这支歌曾被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三世废止过,到1879年才重新成为法国国歌。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简介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


德莱塞1871年8月27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特雷霍特。青少年时期生活贫困,中学毕业后便自谋生计,他刷过碗,洗过衣服,做过检票员和家具店伙计等工作。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1892年,德莱塞开始记者生涯,走访芝加哥和纽约等城市,广泛接触和了解了社会生活。1902年开始成为几家妇女杂志的主编,1910年后辞职,成为职业作家。






德莱塞一生创造颇丰,主要有长篇小说有《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金融家》(1912 )、《巨人》(1914)、《天才》(1915)、《美国的悲剧》(1925)、《悲剧的美国》(1931)、《开端》(1931)、《堡垒》(1942)、《斯多葛》(1945)。


《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中的重要作品,是美国自然主义运动第一篇代表作,也是德莱塞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了嘉莉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幻灭,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指出在美国靠诚实的劳动找不到出路,只有出卖灵魂,才能得到金钱和地位,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找到的。


1911年德莱塞又发表了《珍妮姑娘》,描写穷姑娘珍妮和富家子弟莱斯特相爱,后来孤独一生的惨状。作品对照鲜明,生动刻画了美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一边是贫困潦倒,一边是夜夜欢歌,这样的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德莱塞另一部长篇小说《天才》在1915年出版。主人公尤金?威特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上层社会的承认,于是被迫去迎合上层社会的趣味,最终获得了金钱和地位。但是,尤金?威特拉却堕落成了一个庸俗的市侩,他的天才毁灭了。


德莱塞1912年发表的《金融家》、1914年发表的《巨人》和1945年发表的《斯多葛》组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巨著《欲望三部曲》。其中心人物是金融巨头柯帕乌,在这三部曲中,描写了柯帕乌从南北战争开始,怎样从一个普通的经纪人发展成百万富翁。作品从19世纪中叶写到20世纪初,从美洲大陆写到欧洲大陆,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了美国的历史风貌。


德莱塞最长的小说《美国的悲剧》达到他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展示了对本世纪初美国人经历的深刻理解,无止境的欲望和普遍的幻灭感。作品通过描写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地位而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揭示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性的毒害。这部作品的发表使他的声望盛极一时。


1945年12月28日,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在加利福尼亚的荷李活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西奥多?德莱塞著名的长篇小说--《珍妮姑娘》 简介





《珍妮姑娘》是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之一。贫困的珍妮姑娘为生活所迫与参议员白兰德同居。一直到他死后两人都没有正式结婚。珍带着他们的孩子迁居别处。她遇到阔少雷斯脱,与他同居,但是不能见容于他的亲属。后来为了让他能继承遗产,坚决与他断绝了关系。与《嘉莉妹妹》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作者在本书中塑造了一个近乎圣女的形象。







读赏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欣赏导读之一)





《珍妮姑娘》这本书是西奥多继《嘉丽妹妹》之后,于1911年十月出版的第2部长篇小说。


这本书主要写了贫困,穷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儿珍妮为了接济家庭生活,自我牺牲。珍妮长得非常美丽,她的眼睛是蔚蓝的,皮肤是娇嫩的。那白皙的额头上,平滑地分披着两支发辫。她有着丰满的腮帮和圆浑婀娜的体态,显得充满了青春与健康。因此,她先成为了青年参议员白兰德的情妇,并为他留下了一个女儿味兰米娜。后来,白兰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儿不知去踪。接着,珍妮再次为了接济家庭生活,成为了一个富商阔少雷斯脱的情妇,并与他同居。但最后,珍妮为了能让雷斯脱能够继承遗产,自动同意断绝她与雷斯脱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珍妮勤劳、真挚,天真无邪和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的性格。但是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是悲惨的。她忠于贫病煎迫中的德国移民的父母——葛哈德夫妇;她忠于第一个情夫白兰德留下的弃儿——味兰米娜;她忠于恬不知耻的伪君子——白兰德,同样的,她也忠于遗弃了她、但在临终前似乎又回心转意的负心汉——雷斯脱。


我认为《珍妮姑娘》这本书是西奥多继续探讨现实,大胆揭示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生活的又一部重要作品。西奥多在《珍妮姑娘》这本书中用鲜明的艺术形象相当出色地写了吹制玻璃的老工人威廉及其一家人的贫病交迫、孤若无告的境况,也写了骄奢淫逸、炙手可热的资产阶级政客、富翁白兰德和雷斯脱之流的生活,两者对照之下,确实令我触目惊心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社会矛盾。老工人威廉的诚实、勤恳,耿直和卑贱不可移的气节,令我读后肃然起敬。(由XIAO根据网络文章编辑,致谢原作者)



读赏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欣赏导读之二)





之前阅读了德莱塞的《珍妮姑娘》,没有无法承受的那种心灵震荡,只有泯灭的淡淡忧伤,故事的女主人公凄惨的命运,让人透视了悲剧世界的无情与冷漠,是一种阶级的争斗,一种自我无法超越的舆论与世俗的隔阂。好像想飞得鱼,想游泳的鸟都无法存在于世界的空间中一样,无法挣脱的鄙夷与蔑视,无法承受的言论,都无情的扼杀了超越世俗的一切欲望与挣脱。


珍妮姑娘在骨子里的那种无法抗拒,无论是她对于男人还是男人对于她,她的欲罢还休,生来的内敛气质,皆具的丰富的浪漫爱情因子在作祟,加上柔情似水的包容,母性的光辉,使得男人不得不爱,不得不被吸引,虽然缺乏上流社会的家庭背景,但是与生俱来的气息让他结识了议员及大制造商的儿子,而珍妮姑娘本身对于杰出人士也有着少女般丰富的遐想,对于精英男士也有无法抗拒的魅力在吸引着她,所以她的窘迫生活让他们成为她的救济者,爱情同样也无形的建立了起来。


我们不得而知的是爱情建立在金钱基础上还是彼此都在互相作用,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珍妮的窘境,那种维持生活的迫切已经逼迫自己不得不接受被爱者的怜悯帮助。她的代价就是为议员生下一个女儿,而后者,制造商的儿子则是她同居的对象。在那个时代,同居的道德沦丧成为上流社会的笑话及把柄。议员白兰德先生的死去对于珍妮来说是第一个打击,让她可怜地成为“单身妈妈”,莱斯特则让她背上了“同居”罪名。无论两者其一都是无底的深渊,像一个黑洞般牢牢抓着她的双脚,让她无法立足。


她身边的人一一的离她远去,父母,白兰德,唯一的女儿,莱斯特都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她的凄惨命运也只能由认领的孤儿来伴其一生。孤独,悲惨,充斥着整个故事,以及对于珍妮和莱斯特的人性细腻描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看点。希望时间有闲的朋友可以拜读一下德莱塞的著作。这位坚持“生活就是悲剧”的作家。以及他的:《嘉里妹妹》,《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由XIAO根据网络文章编辑,致谢原作者)



珍妮姑娘(上)点击下载



珍妮姑娘(下)点击下载



(本贴链接来自XIAO'S上传)






本帖特别地送给近来爱写小说的---silly-kitt






Kitty,注意到你最近开始转型试创文学小小说了。也和大家同欣赏,同顶赞。敏锐的思维,流畅的文笔,独特的文字和语言,传递着一种静悄悄地寻觅和探索…,抒发了一种恒久的情愫:期待,渴望,希冀和守望,同样自由和爱情也是一个永恒主题…。人的一生,思维万千。然而对于有些问题,有些寻觅和求索有时会是贯穿在全人生的过程中的…。


然而不管发生什么,我们的生活依然是悄悄地,而勿勿地向前行进,生命之泉仍在静静的向前流淌着…,对于爱思索者,有些诸如对自由和爱情之类的永恒主题会求索得如此的认真,甚至有时会想得如此得惊心动魄!…人有时候会陷于宿命随缘,也会出现一些暂时的“悲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依然地执著,依然地超脱地一些,依然地固守自己的守望……因为上帝赋予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极其短暂的人生啊,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认真,没有理由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更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属于自己的拥有啊…


Kitty, 再让我来为你摘录一段曾经为你摘录过的文字作为本帖共勉:


“我相信一切深刻的灵魂都蕴藏着悲观。当然,真正深刻的灵魂决不会沉溺于悲观。悲观本源于爱,为了爱又竭力与悲观抗争,反倒有了超乎常人的创造。不过,深刻更在于,无论获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内心蕴藏的悲观,因而终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这成功。”


对于超脱,还有一段论述可以摘写: “我们不妨眷恋生命,执著人生,但同时也要象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这样一种执著而悲观垫底,就不会走向贪婪。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Kitty,对于你的帖作,我想你所期望的,会诚挚的交流更甚于一个顶和赞字吧。那么这就算一个迟到的你所有近期posting的回帖吧!特为你上传了一个世界有声文学博览节目: (美)西奥多. 德莱塞【小说: 珍妮姑娘】上, 下篇联播, 有许多文学形象思维和文字细节描写,也许会对你的文学创作有开拓思路,借鉴场景和人物心理刻画和描写的帮助!希望你喜欢!首播的是答应你许久的法国象征自由号角之曲,马赛曲。答应赠送的礼物没有忘记,只是晚了一点!最后祝Kitty和大家周末快乐!(XIAO)2006年7月28日,15:39PM




法国名曲:马赛曲点击下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