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千岁的吉尔加美史诗

(2009-05-03 21:18:07) 下一个
(一)序   

伊拉克,那个曾经的风水宝地,几千年前水草丰盛,森林茂密,百鸟戏凤,神人鬼兽各得其欢。恩及度(ENKIDU),那个力大无比半人半兽的家伙,曾经带领众兽自由地倘佯于风草修林中,最后和神妓连续做爱六天七夜,演绎了女性把人的兽性软化为人性的奇迹。今天的伊拉克到处是沙漠,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难,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百业不兴,令人叹息。就是这个地方,却孕育了世界最早的文明,她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从目前为止的考古学成果来看,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是最早的文明。她记录了最早的人口统计,产生了最早的汉莫拉比法典,也是数学的发源地,她很可能催生了古埃及文明和后来的古希腊和西方文明,也可以肯定是圣经的重要源头。   
      十九世纪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是发现了吉尔加美史诗(EPIC OF GILGAMESH)。该史诗写在十二块泥陶板上,考古测定约有4500年的历史,史诗中的故事估计有四千七百到七千年。吉尔加美是古苏美(SUMERIAN)时代的一个国王,王国名叫乌儒克(URUK)。故事说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精力无限,日夜不停地强暴妇女并让王国里所有的女人都怀他的孩子。男人们个个都成了光棍,感怒无力,只有怨声载道,于是神造了一个力量无比的半人半兽的恩及度来对付他。吉尔加美有点怕怕,先派一个女神用色情软化恩及度,然后和他大战了七天七夜不分胜负,于是惺惺相惜结成好友和同伴(这里是不是讲同性恋也未可知);二人然后联合太阳神杀死了森林之神哈目巴巴,破坏森林乱砍拔根,建城造堡和神殿。二人一时威名大震,光耀四方。可是好景不长,恩及度作了个怪梦后就莫名其妙地生病死掉了。这对吉尔加美是个极大的打击,他感到再厉害也免不了死亡的命运,于是历尽艰险到不死老人无拿培西提(UTNAPISHTIM)那里去讨长生不老的密方。   根据考古论证吉尔加美史诗是历史上最早的史诗。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她就是人类最早的史诗,因为中国的诗经在孔子删挑时可能口头上也流传了几千年上万年。从英文的译文来看,吉尔加美史诗想象丰富,文笔流畅优美,是很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人在空中观地的描写,十分逼真。本文不打算全面介绍这个诗史,而只是根据一个英文译本节译第十一板前三节。我对这一部分有特别的兴趣,因为她的故事和圣经里讲的大洪水是那么的相象,还有数目字“七”的反复出现等都包含了很有意思的历史信息。
 
(二)史诗第十一泥板节译   

     下面的译文是根据KAVACS的英文版本翻译的(见M.G.Kovacs,斯坦福出版社,1990)。 

第一节(COLUMN I)     

吉尔加美对无拿培西提说     
“当我第一次看见你那德性     
我就想和你大战七天七夜     
就象我死战哈目巴巴,那个     
远方的森林之鬼神     
操!你的尊容就是我的镜像     
我,这个会死的家伙     
来讨教如何可以免死     
咱问你,怎么样才能披上永生的圣衣”     
无拿培西提面对着老吉     
快语如奔滔滔似水:     
“乌儒克的王,勇猛无比     
这就是我绝密的消息:     
在幼发拉底的源头     
有个圣城修如派克(SHURUPAK)     
恩力儿神烦死了人类不停的吵闹     
要发大水把他们溺死     
阿奴奴和阿奴神也在那里助威     
幸运呀,易(EA)神对我低低耳语     
低语穿过我的茅舍     
他是那样警觉又语低:     
‘快去造船!扔掉财富     
金银珍宝不能救命     
快抓动物,一公一母     
再把他们装进船里     
船要密封不能进水,洪水滔天不是儿戏     
船要宽又宽长呀长,再把瓦片铺顶上     
告诉邻居跟你逃,否则要被淹死光     
告诉邻居们,要头枕它地梦寄它乡     
且记,易水道神保护莫慌张’     
他的话语良言谆谆,胆战心惊     
修如派克啊,很快水上加水     
那里啊,很快暴雨倾盆,鱼跳鲨凶     

第二节(COLUMN II)     

“按照易神的吩咐     
我挨门逐户吆喝     
于是人们纷纷出动     
不分强弱,不管老幼     
有人沥青,有人带油     
有人扛木,有人携钉     
你砍木头,我钉钉子     
六十之长啊,六十之宽     
上下各六,十二层楼          
我们杀羊我们宰牛     
我们天天喝酒吃肉     
每天都是末日     
我们时刻准备死球!”     

诗史写到:第七天船造完了,对易神感恩,装载动物、生物和人后,     
“六十根杆子,紧握手上     
把船推倒,日落的方向     
推呀推,拉呀拉     
那个沉重的家伙     
终于漂浮在水中     
这时浓云密布,裹水盈滔     
正如易神神机妙料”     

第三节(COLUMN III)     

“次日黎明,阿大的怒吼     
撼动大地,撕裂云天     
然后是哈大的恐怖     
阿南怒极再加上一道杀眼的闪电     
天上的暴雨就象决堤的洪水     
罗嘎尔也让地水乱涌”        

史诗说诸神们挤在一个高山上痛哭了六天,有的后悔不该因为生气就把万物淹死了。

第七天雨停了,一切皆死,人类成泥。那个十二层高的船搁浅了,停在了尼西尔(NISHUR)山的旁边,一直死停了七天。     

“在第七天的头上     
我放出了一只鸽子     
它找不到陆地无功而反     
我又放出一只燕子     
它也疲惫不堪的返回     
我再放出一只乌鸦     
它也是无地自容返回我手中     
然后我放出所有的鸟儿     
最后它们都找到了栖息之地”        

在第四节,史诗写到:不死老人然后送出七条小船,再送出七条小船,大概是载着酒和牺牲品,包括宰杀了一头羊,来招待饥饿的众神。他们在那山上点起了香柏、桃金香和甜蔗竿,炊烟袅袅而天,于是衣唧唧(IGIGI)神欢喜而降,生育之神衣娜(EANNA)也飘然而来,并赠送人们镶嵌了拉组丽、金子和紫晶的项链-这就是后来的彩虹。   

(三)几点分析   

首先,当读过这几节诗歌后,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圣经里的大洪水的描写是从这里抄袭的,因为他们的情节描写太相象了,包括七天大水,然后放鸽子去探索是不是有陆地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大洪水的故事是犹太人发明的,然后传给了苏美人;但是这种假设没有考古的事实作根据。事实上,大部分犹太人在约2600年前被俘虏到今天的伊拉克地区作奴隶,他们很可能在那里得到的神造人和大洪水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攻陷了耶路撒冷,毁坏了圣殿,将大部分百姓掳到巴比伦。巴比伦于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居鲁士王灭亡了;他于公元前537年发出一道命令准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在尼希米和以斯拉的领导下许多人返回到家园,重建了圣殿,于是犹太一神正教便开始定形化了,其中包括从巴比伦学来的东西,比如大洪水的细节等等。在这之前犹太人也信奉多神,即使在约公元前二世纪还有犹太人喜欢希腊的多神教。   
      其次,我们看见“七”是史诗中最频繁出现的数目,包括恩及度和神妓连续六天七夜不间断地做爱,吉尔加美和恩及度的七天大战,七天造船,七天大雨,七天等水落见陆地,等等。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现在的一周七天也是从那里传下来的。数目字“七”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大概与“七”在那里史前发展过程有关。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比如说,几千年),古美索不达米亚人数数记帐最大是七,于是这个数目在他们心里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他们后来把数目发展到15位的大数。当然,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比如突然出生了一个婴儿有七个指头,于是人们把这个婴儿当神来看,然后把数字“七”也加以神圣话。   
      吉尔加美史诗里神太众多,太人性化,有七情六欲,和神和人甚至和野兽性交,缺乏“神圣”性且太复杂(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也抱怨过希腊的神不够神圣)。这种情况在古埃及古印度等都差不多;吉尔加美史诗中对野牛特别关照,古埃及则把漂亮的公牛放到神殿里,让公牛跟处女性交,而印度到现在还把牛当神样看待。古希腊、埃及、印度等也都是多神教,每个神都不是万能的。圣经采用一神教的上帝使情况大大简化,便于记忆和推广。从心理角度来讲,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对普通人特别是没什么思考能力的人来说(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思考能力,兽性多而人性少),有更大的心理威力、恐吓力。   
     吉尔加美是人类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的先驱,他不仅仅乱砍滥伐,还愚蠢地把树根也都拔起来,从山上一直拔到幼发拉底河边。他盖起了豪华的神殿和城堡,却加速了那里的沙漠化。史诗的作者很惋惜地说森林的光荣和光彩消失了,是不是有意思地控诉吉尔加美和恩及度破坏森林的行为也未可知。但是,我们现在必须深刻反省有些所谓的文明是不是真文明,比如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修建人为的设施等等。中东,这个沙漠化的先例应该好好的总结,以教育现代和后来人。   
     总之,这个史诗是一部十分有意思的作品,我们可以从那里发现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习惯的源头,包括征服(破坏)自然、宗教和数学等等,并吸取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