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高胜寒先生的文章:汉语VS英语:巧夺天工的汉语,笨拙的英语,之后边看边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再次引
此文兼
批注之。------------------------------- 汉字的构字法巧夺天工,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乱讲汉语的坏话。
看来先生认为自己是一瓶子喽?不过也不见得吧!而且,从第一句话,看到的只是说英文的好,也没有说中文的不好嘛。如果想驳斥别人的见解,应该是说汉语不好的这个见解吧,逻辑有问题。后面虽然提了作者想驳斥的观点,不过对于议论文来说,只是亡羊补牢,因为第一句话给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什么“汉语不 精确呀”,“汉语不容易造字呀”,“汉 语不能细化呀”,“英文 是先进文明的语言呀”,“汉字不能编程序呀”......。 1、汉语是精确的 记得在本人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恰巧当时班里几位同学有手提式的“英雄 ”牌英文打字机,他们的打印的作业总是比别人手写的漂亮,心里着实地羡慕了一阵儿,同时想着英美国家的学生真幸福,作业都不用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速度还在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输入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
哦,这个和精确有关系么?认为打印的比手写的漂亮,是因为没有练好书法,就像本人一样。输入速度的比较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语言不同,字数不同,意义不同。举例来说,一个法律用语Jury,汉语是陪审团,两者输入的速度不好说谁比谁慢。况且,在不同的场合,两种语言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因此这种按照单一输入速度的比较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 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 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中国的京九铁路照样可以精确开通..... .;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汉语文献影响力而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得到尊重。
这个精确,恐怕是数字的精确。研究原子弹,大多数能够获得的资料是英文和俄文的;不错,科技文献是翻译了不少,不过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你是看不懂一些由于没有中文词汇相对应的时候,科技工作者发明的汉语。举例:Object Oriented翻译成“面相对象”。实际上任何论文要发表在国际性的刊物上,要采取国际性的语言,英语来投稿。当然,一些exception是有的,不过并不多见。2、英文是笨拙的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 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 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 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 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 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 。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 的人好了。
语言的广泛和精确是对立的。从这一点上说,作者从另一个方面在阐述英语是精确的。数学课上讲过,立方体是一种长方体,不过从英文上说,cubic一定不是那个我也不记得词。英语单词,有时候是非常精确的。汉语正因为是符号语言才有词的意思从字面上去解释的特点,但正是这种特点造就了去辨析一些精确含义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字去解释。比如Injunction,这个可以翻译为法令,而它的精确含意是法庭作出的使某人去做或禁止某人去做某件事情,当然不能用于去罚谁谁的钱或者是一些公共的regulation。 也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国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 ,但至少字面上没有问题。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长方体 ”等一般人是从字面上都过不去的,搞得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 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连人家的基本术 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信心又从何谈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深感“无奈”!
是呀,我深感同情。3、英文是一维枯燥的密码信息,汉字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信息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欧氏空间的最大维数),
哥哥,什么是欧式空间啊?我很笨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 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汉字具有平面空间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极为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但一维串装的密码型拼音文字是无论如何作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是我,我就不这么说。汉语也是一串串的啊。汉语的信息在于形意。按你这么说,汉语最好是横竖一起来。 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二维的汉字80%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声,形旁表意,这种结合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所 能赋予的最大表达能力,从信息的表达上无疑是优越的。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一维的”密码型拼音语言更激发人的创新开拓精神并客观地提供了人类施展智慧的空间。
总算看到了比较使人满意的论述。 现代英美社会,有患“失读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对英文进行读写,归根结底是英文的一维密码性造成的。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失读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汉字,帮助其 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失读症,是仅仅失去读的能力还是读写都失去?4、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 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 文世界里,没有 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 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 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涌 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 么,会“计算”的“机”么!用“电”投“影”的“院”子么。可英 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 “ Fire- Driven- 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tional- Machine”,电影院“Hall-Where-To- 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组词来达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长度,便只能靠缩写的伎俩了,例如取字头HWTSSPBE来表示上述的电影院一词组。
英文这种组字的方法是有限度的,永远不会像作者这样去造字;作者只是一厢情愿的用自己的了解去理解英文罢了。 汉语是收敛的,总是可以轻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无须制造新词 ;汉语是稳定,所以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 “大风起兮,云飞扬”。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发散突破 100 万大关。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 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纪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而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东莒县陶器文
中国的古文我就认为很好,也读的津津有味。汉语就没有了么?互连网这个词哪来得?什么叫文化,就在于它能创新和吸收,按照作者说得,汉语文化就是死水一潭。5、汉字的构字法巧夺天工 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Saccharose(糖精)和 Saccharomyce tes (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它们即便对英美 人士也非易事。一维的串状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 。我测试过的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不认识的。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教人如何感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练部份” ,比糖更甜 (尽管这不确切 );酵母菌是“一种菌能引起发酵”。 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出来也恐怕令Yeabacteria=" Yea"st+"Bacteria"(“发酵”与“细菌”和起来) 人难以接受: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与“精”合起来) 这不太不像话了?
你是站在什么角度的呢?真是太不像话了。还别说,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 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词根早字法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 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 ,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 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 消亡而消亡。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和中国人一样摇遥头罢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囚”---“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内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 雨水之下了; “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 “禾”苗上又长“草”=“菌”; “木”“林”“森”---分别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较之下那一种构词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这种说文解字法难道不比Saccharo-更灵活更高明吗?
似乎在重复前面的某一观点。6、为汉字辩护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少并不是好处吧?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已驳。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有希望的是汉语;
哪里说了?没有逻辑的意见。 (4) 汉语是稳定的、收敛的;而英文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已驳。 (5) 汉语是二维信息的、形像的、生动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的、密码型的、枯燥低效的。
前半同意,后半已驳。 (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作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字面上根本过不去,能猜出是植物来已是善哉;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至少字面上没问题。
那是白话文。西游记已然比较麻烦。你去看看非白话的小说试试。已驳。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还是论不对题。已驳。-------------------------------从根本上说,看待语言的问题就像看待种族一样。任何正确的看法都是肯定存在的价值,以及客观的优缺点。作者的文章使人很不舒服,即没有了解自身,又去妄自菲薄的批评不了解的另一文化,感觉就像种族歧视者。大街上对洋人媚笑的姑娘不可爱,一见黑人就跑的姑娘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