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

贝叶是一种可以在上面写上字的叶子。
个人资料
.川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真空拔罐日记(8)

(2008-10-15 09:58:44) 下一个
Oct 15, 2008 Wednesday -3c~8c 拔罐第9天

xx真的很好,昨天听我说了原委,中午就赶回家给我取了一套来。昨晚继续重罐,肚脐部位因为已经结疤,下罐又毫无反应,所以停止了那两个罐口的拔罐,只拔上罐和左右两罐。左罐冒出大量血水,奇痒难禁,需要不停地用手轻抚罐边皮肤才能忍受。右罐冒出很多血水和泡沫,还有些刺痛,稍痒。左右两罐都没有新水泡。上罐十分刺痛,而且继续冒出小小的新水泡。三个罐口都充满白雾。

上完罐后立即洗澡,新破的泡口有短暂刺痛,旧泡则发痒。洗完出来泡口立即愈合,没有任何可能发炎的迹象。

这些天陆续看了些有关拔罐的网站,发现有很多人对拔罐的水泡有诸多误解,比如以为是负压引起,其实是谬误,我更同意不健康的部位引起水泡的说法。另外还有很多人担心拔罐后引起皮肤感染,也是迷思之一,按别人统计,已经有无数人实践过,拔罐后的疤痕是不会引起感染的。

史书的记载有: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 ,“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

明代<<外科启玄>>就载有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

明代<<外科正宗·痈疽门>>煮拔筒方:“羌活、独活、紫苏、艾叶、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预用径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磁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

唐<<外台秘要>>::“……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