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似魔 (1)
海月虚逐精华影
如梦似魔魄自寒
红楼梦罢枕犹湿
百年孤独泪空添
红楼梦开篇说道:作者自云经历一番梦幻之后,将真事隐(甄士隐)去,而借“通灵”说“石头记”。而其“贾雨村言”所敷演出来的,却在闺阁中历历有人。所以红楼梦是用梦幻的手法,写真实的人事。后世有人分析曹公之所以这么隐晦曲折,是为了避免遭受“文字狱”之苦。须知康熙至乾隆年间,正是文字狱逐渐盛行之时—不过在这里我无意探索这政治方面的原因。我只想说,假如梦幻的手法是因为避免受牵连而不得已用之,岂不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试想红楼梦若是少了那层如梦似幻的色彩,还有多少意趣?还能是红楼梦吗?
把在红尘中打滚了一番称为“经历了一番梦幻”,正是道家祖师庄子在<<齐物论。内篇>>(<<汉书艺文志>>录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的说法。原文道:“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可见道家思想对曹公的影响之深,后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更直接以宝玉读<<南华经>>而得悟。在道家看来,人生如梦,真假难分,人在梦中,却不知身在梦中,以假当真,以无作有,所以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生不但如梦,而且变幻无常。故有“好了歌”,唱的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无奈。所谓彻悟者,便是要明白世上万物短暂无常皆如梦幻的道理,而跳出红尘火炕。甄士隐的一生经历就是明证。然而出家之后到哪里去?哪里才是真实永恒?曹公给了我们一个“太虚幻境”。甄士隐去了那里,后来柳湘莲和贾宝玉也去了那里,死去的十二钗最终也会回到那里—因为那是她们的来处,黛玉本是棵绛株仙草,她是下世来还神英侍者宝玉的眼泪的,因为这个缘故,才有了一群风流孽鬼都下凡来,造历幻缘。
只可惜那个归宿也只不过是“太虚幻境”,甄士隐和贾宝玉是在梦中才看到它的。那么到底人生是幻,抑或太虚幻境是幻?如果人生乃是虚幻,为何黛玉宝玉须得下凡才能了结还情之愿?可见虽然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盛极必衰,花落之时不堪悲凉,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太虚幻境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的精神寄托之所。且眼泪便是真情。宝玉痴心妄想到死后得到所有女子的眼泪,而后又因悟到不能全得而感伤,却又不知他的缘分只得黛玉之泪,且黛玉泪尽之时,他也将形如槁木—而他的种种多情博爱,不过是“意淫”,他却不知。这便是情障了。
第一回中说<<红楼梦>>“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又说此书“大旨不过谈情,亦只实录其事”。可知谈情说实录是实,梦幻部分是虚,实是有,虚是无,虚实相济,有无相生,正是道家学说之根本。而谈情之处,伤春悲秋,感物伤怀,承袭诗词歌赋之精华。写实之处,道尽人间百态,写遍繁华富贵之盛,由盛转衰之悲。“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有迹可寻,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而非像历代野史艳情小说那样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篇中间用的梦幻的手法虽然是虚,却有很多象征和隐喻,历来红学家沉潜过深者,容易伤于穿凿附会,天马行空的,又伤于空泛。因为其博大精深,怎么能让人容易捉摸得透?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前些时候读了比之晚了200年出世的“百年孤独”,发现其魔幻手法与红楼梦幻大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是欣喜若狂,也顾不得才疏学浅,倒是要有感而发一番。想来想去,还是按照西洋论文5W写法来说,似乎比较容易清晰可辨。那么就尽量按照始终(When), 空间 (Where),人物(Who),表现方式(What)和根源(Why) 等几个方面来比较比较吧。这些方面都是相互交错的,只能随兴而至,兴尽则止了。
一. 始终都是虚幻。
就时代背景来说,<<红楼梦>>和<<百年孤独>>都是虚幻无可考据的。<<红楼梦>>开篇明言“无朝代年纪可考”,“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百年孤独>>也是作者完全虚幻出来的一个繁衍了六世的孤寂家族的百年兴衰史。<<红楼梦>>从黛玉进入贾府开始,到黛玉泪尽而终,在不会超过10年的时间内横向写出四大家族的盛衰。<<百年孤独>>则纵向写了一个家族的整整百年的历史。
<<红楼梦>>是假借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幻形为一块美玉后,经宝玉口衔出世,又被宝玉随身携带,得以阅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之后,通过美玉之眼所见所闻而记载出来的前尘往事。作者自比为“石头”,以“无才可去补苍天”哀叹自己的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但又通过宝玉的夙慧之眼,看出追求功名利禄只是谋虚逐望罢了。道出了宝玉“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实是不屑为之。而富贵荣华如流水是时势所趋,非人力所能挽回。狂风暴雨之下,树倒猢狲散终不可免。
<<百年孤独>>则多从血统和人性的弱点中寻找幻灭的原因。因为在这个孤寂家族的第一代,当那个有着极其旺盛的探索精神和无以伦比的想象力的老布恩蒂亚,在和他的同样精力无限又非常务实勤劳的表妹乌苏娜结合的时候,虽然两个人的结合在理性和情感都是完美无缺的结合,血液中就已经流淌着幻灭的毒素---因为他的叔叔生下来就长了一条猪尾巴,最后短命而死。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子嗣也是长了一条猪尾巴,被蚂蚁吃掉。书的结尾说:布恩蒂亚家族最后一个生存者破译了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的梵文预言手稿看到了整个虚幻出来的小镇和他的家族的幻灭:
“他又跳过了几页羊皮纸手稿,竭力想往前弄清楚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死亡情况。可是还没有译到最后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跨出房间一步了,因为按照羊皮纸手稿的预言,就在奥雷连诺. 布恩蒂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刻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往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红楼梦>>虽无年代可考,却是虚中有实,从极其写实之事迹之中,流露出很多的时代烙印。细处如服饰,如饮食礼仪,大处如人伦关系,科举制度等等,都清晰如缕。而<<百年孤独>>无论是人物事迹,还是时代环境,都是完全的虚幻。一点没有时代的痕迹。借用无数的象征、比喻、借代、暗示、渲染,来暗喻了整个拉丁美洲文明的兴衰。
[下一节]
欢迎客舍青青,同好呀。很高兴。请一起讨论吧。:)
问叶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