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3 (3)
最近在读《老派少女购物路线》。这是台湾女作家洪爱珠的文章集成的小册子。她的很多朋友帮她写了序。比如这篇蔡珠儿的推荐文《卤肉的时间感》。推开文章内容不提,海外华人女作家间的习作互读和结集成册是非常流行的。我在台湾,新加坡都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文友会。大家读书,互相赏析,然后出书的时候互相推荐和宣传。我想其他艺术形式也有自己的圈子。
这些序也好,推荐文也好,很多读起来是很享受的。那种对文学的赏析,对友情的诠释和对写作这份劳动的赞誉都在其间。很多时候比正文亦不差。就比如这篇,她写:
常人写吃食器物,多是定格近拍,浓笔重墨,特写细描,务求纤毫毕现,活色生香,但贴得近,盯得紧,不免就成斗鸡眼,焦距紧张目光短浅。然而爱珠不这样写,读此书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明目益智,令人视野宽宏。
你看她喝蔗汁,旁及啃蔗社会史;吃白粥,讲小菜也看神态,进而远眺生命流转,端详最初与最终的孱弱时光。讲切面,不只看汤头和煮内脏,还有“油成一种境界”的地板,伏笔是跟谁吃,观点是面与人。她的器物食味,绝不单薄孤立,必有氛围脉络,故事人情,形成格局体系。
我最惊讶的发现是蔡珠儿提到了普鲁斯特式的瞬间(Proustian Moment)。我在字典里找到说:“普鲁斯特说,人们的回忆会被气味、触觉、视觉瞬间击中从而勾起连绵不绝的往事。这就是普鲁斯特瞬间。” 啊!那些我无数次缠绵悠长的回忆竟然有着这样的回鸣。这是早已被定义的思想的回路。顺藤摸瓜去找到了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于是找到了《追忆似水年华》。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尤其是那句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指引着我,去闯荡江湖,去体验,去为自己的”不能拥有之时“积攒些不忘记的东西,在时间的轴线上却也因为对比反差,构成暗影,拉出深度。蔡珠儿说洪爱珠写得干爽透气,乃至夐远苍凉,譬如讲三代母女诸事,视角骤然推远拔高:“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
我爱看这些用食物和烹调来写文化,写人情和生活的书。本是因为我在旅居芬兰的二十几年来,吃尽了食材匮乏,食物坚硬难吃的苦。所以即便是那些被作家只拿来作为其情其意载体的简单食材也让我着迷。我不善于烹调,却实实在在地为自己煮了这么多年饭菜。尤其是在肠胃渐渐生出了问题,要躲避辛辣酸猛食材之后来到了新加坡,我更是有些了南阳中餐的经验。所以我读她写炸物、卤肉、蒸冬瓜肉饼,甚至家常煲粥煮饭这些潮汕港台料理也都能见到撇步眉角,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实打实的功底。
总之在去为小子换生日礼物的公车上来回三四趟。我渐渐读完了这本通俗有深情的文集。那些瞬间的触动不可能一一记述。飘散的思绪可能从此再无人间踪迹。这可能也是我的一生,漂泊,成了原子人,忘了出发忘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