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罗伦萨的另一片天空

(2007-01-06 09:49:05) 下一个

                                          佛罗伦萨的另一片天空

 

                                                              杨剑峰

 

        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是西欧近代纺织工业和银行业的发源地,也是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来到佛罗伦萨,就象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四百多年前那典雅,繁荣,充满艺术气息的文艺复兴时代。市区的每一栋建筑,都保留着当年的外观,整个内城没有一所新建筑,显示出意大利人特有的历史意识与自恋情结。在那辉煌的年代,佛罗伦萨向世界贡献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被称为阿诺河畔的雅典,成为西方思想的中心。

 

        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艺术爱好者们,每天潮水般涌入这座群山环抱中的美丽古城。他们无不怀着敬仰的心情拜访但丁故居,在圣母之花大教堂前留影,排着长队参观著名的乌菲兹美术馆和学院美术馆,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波提切利等大师们的作品前留连忘返。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为全世界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也为今天的佛罗伦萨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和财富,使当地人得以过上全欧洲最为散漫闲适的生活。

 

       1999年冬季的一天,我与其他游客一样,怀着兴奋好奇和崇拜的心情来到这座城市。然而,在参观游览之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佛罗伦萨的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周边的温州移民社区,一个在文化上完全不同于意大利风格的温州人的世界。

 

        温州人素以聪明勤奋富于经商意识而著称。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温州人形成了坚韧豁达的个性,在精明与豪放之间有着天生的平衡感。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温州人以各种方式涌向海外开拓疆域。他们漂洋过海,爬山越岭,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成为新时期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开路先锋。由于各种机遇,作为意大利皮革和成衣制造中心的佛罗伦萨,形成了一个人数达8万左右的温州人群体,聚集于周围地区,从事成衣皮具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我来到郊外一栋高大的厂房,这里整座厂房已被温州人租下,里面再分割成几十间小厂房,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他们的主要产品就是各种中低档的皮包。皮包的设计,销售都是由当地意大利人来做,温州人只负责加工生产。我看到这些温州人吃住工作都在这厂房里,其生活生产用品如食品皮料也全部由华人商行上门供应,与外界很少有什么交流,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社区。在这里生活的人几乎用不着讲意大利语。如有意大利客商来谈生意,双方的交流只要按几下计算器就能解决,简单高效。

 

        一年四季,只要有订单,勤劳的温州人就不会给自己放假。往往一年到头只有圣诞节和春节他们才会休息。这也是他们最热闹的时候,几家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唱卡拉OK,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扑克牌,似乎要把一年的辛苦忘个干净。浓浓的乡音,高高的嗓门,让我感到这里不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而是温州的某个地方。家族亲情,朋友义气和代代相传的温州方言是他们抵御乡愁和外来文化的精神依托。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意大利这陌生的国度,以温州人特有的聪明勤奋团结进取,顽强地保持住自己的传统,乐观豁达,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温州人的故乡,南腔北调的外来人口早已超过讲温州方言的当地人。想不到在遥远的佛罗伦萨却有这样一个纯温州人的社区,他们在经济上情感上相互依靠,象一个文化孤岛漂浮在佛罗伦萨的边缘地带,不禁让我感慨万千。也许他们从来没去美术馆看过大师们的作品,也不知道但丁是谁,文艺复兴是什么,但是我在内心对他们怀有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

 

       发源于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恢复和发扬了古希腊的科学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为西方近代宗教改革,科学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引发欧洲的工业革命和海外殖民与征服。想当年英国用船坚炮利强迫中国开放口岸通商贩卖鸦片,如今温州人只用一把剪刀就兵不血刃占领了佛罗伦萨的大片厂房,用辛勤的劳动把大把欧元挣回中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移居佛罗伦萨的第一代温州人大多不太会讲意大利语,文化程度也不高,但经过几年打拼,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买房开店,向进出口贸易发展。他们的第二代会讲一口纯正的带托斯卡纳口音的意大利语,又继承了温州人的传统个性。他们必将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我想,如果温州人在他们的聪明勤奋之外再多读几年书,他们完全可以在商业上与犹太人并驾齐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