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系雅典

(2007-01-06 09:46:17) 下一个

                                                        

 

                                                              杨剑峰  (柏林)

 

 

        早就向往雅典。在学生时代,每每读到古希腊著作,就对雅典充满了敬仰神往之情。然而,旅居德国13年,几度周游了欧洲列国,我却迟迟没有踏上雅典的土地。原因是,雅典对我来说太重要太神圣,以致于让我心怯,不敢轻易走近她。我必须准备足够的时间,避开拥挤的旅游旺季,以最佳的身体与精神状态,独自朝拜我的圣地。

 

        20053月的一天,我终于搭上了从柏林飞往雅典的航班,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宿愿。过去许多来希腊旅游的人经常抱怨希腊基础设施落后,工作效率低下,时间观念差。对此我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而到了雅典机场,这里的服务设施与效率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我想这大概要归功于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加入欧元体系和申根协议为希腊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同时带来观念上的革新。2004年的奥运会又为雅典全面更新基础设施提供了良机。一个古老而现代的雅典展现在我面前,这是我到雅典的第一个惊喜。

 

        到达雅典市区已是夜晚,在乘出租车去宾馆的途中,我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片高地,银白色的灯光簇拥着一座高大而似曾熟悉的神庙废墟,在夜空下显得圣洁而苍凉。帕特农神庙! 我不禁惊叫出来。司机回头看了我一眼,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那就是卫城! 早就在画册上电视上看过帕特农神庙的外观,觉得那是一座带有神圣意味的建筑,想不到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帕特农神庙是在穿街走巷的出租车上。也就是说雅典人每天随意在街上行走就能抬头看见令多少人神往梦萦的帕特农神庙,这让我羡慕不已。

 

         次日一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位于雅典市中心西南方向的卫城。希腊人称卫城为Acropolis,原意是高丘上的城邦,建于一片长条形的高地上,顶部很平整,北侧有水源,周围是近百米高的峭壁和坚固的城墙,只有西边有一个斜坡,建有山门,是个天然的防御要塞。这里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就有人类居住,是雅典的发源地。说到卫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希腊建筑的完美典范帕特农神庙。帕特农在希腊语中意为少女,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至432年,正值雅典城邦的鼎盛时期,供奉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是雅典的文化政治生活中心。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帕特农神庙早已是千仓百孔,残缺不全,然而其雄伟的身姿,有机的比例和精美的浮雕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神庙长70米,宽31米,外围有46根多立克式大理石廊柱,高达十米,气势磅礴,古朴庄重,简洁明快,透露出古希腊理性乐观和开放的精神。建筑的设计已考虑到纠正肉眼的视觉误差,基座平面中间略高于两边,顶部的水平线也做了相应的处理以防止视觉上中部下陷的错觉,廊柱下粗上细,稍微向内倾斜,避免了外倾感,角柱稍粗一些,以校正在天空背景下会显得细小的错觉。中间廊柱之间的间隔大于边上。这些设计使整个建筑形象稳定,平直,丰满,富有生气。廊柱上的浮雕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原作大多已散失,剩下的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和卫城博物馆里,放在帕特农神庙上的浮雕都是仿制品,但仍不失其精美的艺术感染力。

 

        历史上帕特农神庙曾被用来做基督教教堂,土耳其人占领希腊后又把她改为清真寺。在17世纪土耳其人与威尼斯的战争中被用来做炸药库,不幸被引爆,把神庙的顶部和围墙全部炸塌。十九世纪初英国人又把卫城和神庙的大量艺术品运往英国。即使如此,历经劫难的帕特农神庙仍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震撼着世界。

 

        帕特农神庙北面的厄瑞克透斯殿的少女石柱令人称绝。把做为建筑支撑的大理石石柱雕成体态柔和衣裙曼舞的少女形象,是一种大胆的艺术独创。建筑的重压,大理石的硬度与少女的轻盈柔美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人体的比例,透视关系及衣裙的皱褶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称绝。

 

 

        卫城东南面山脚下是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狄俄尼索斯古剧场遗址,顺着山势而建,呈半圆形,能坐一万五千人。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演剧之神和酒神,每年以此剧场为中心举办戏剧节。大剧场的存在表明雅典当年的经济文化发达,生活着庞大的有闲阶层。雅典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城邦,剧场除演剧外,肯定也是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场所。现在很多国家的议会大厅空间结构都是阶梯式半圆型,类似于古希腊的剧场。

 

        下了卫城山门往西北走,有一片开阔地,是著名的古代广场,希腊语称为Agora, 也是集市的意思。古代雅典市民在此购物,讨论政治,展开学术辩论。苏格拉底,柏拉图曾在此讲演。公元前五世纪到前四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大哲学家在雅典,开创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他们生活的年代大体上与老子孔子相近,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都在这一时期确立。漫步在古代广场,想到那些伟大的先贤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周围的空气曾回荡过他们智慧的声音,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主题从自然转向人本身,指出人的最高智慧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是何等伟大的哲学洞见。柏拉图的理想国 和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影响了西方两千多年。

 

        雅典市区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从新石器时期到拜占庭时期的艺术品。其中著名的藏品有迈锡尼国王的黄金面具,海神波塞冬的青铜雕塑和骑马少年铜像等。古希腊的艺术品以人体雕塑最为出色,不仅身体比例极为准确,而且表情细腻丰富,充分显示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特征和对人体美的追求。除去那些古典写实性的作品,还有不少看上去很抽象很现代的古代雕塑,具有一种自由的美感,让人感到惊奇。

 

        我曾来到克里特岛参观著名的米诺斯文化。米诺斯文化在公元前18世纪至15世纪达到鼎盛,建有结构复杂装饰奢华的克诺索斯宫殿。然而米诺斯文化缺乏希腊文化的自由开放与大气,她让人产生怀古之幽情,却不象雅典那样给现代人以心灵上的共鸣。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座高峰,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又通过西方影响了整个世界。这种影响如此广泛深远,以至于我做为一个中国人,来到雅典犹如来到自己精神上的故乡。这使我想到,西方文化中的古希腊传统比基督教传统更有普世性,也更有现代价值。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历了五百年平和漫长的翻译学习过程,最终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近代以来我们与西方相遭遇,西方文化的输入伴随着武力入侵和经济掠夺,使得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一种爱恨交集良莠难辨的复杂心态。雅典所体现的古希腊的自由与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化的精粹,也理应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