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载)保罗.克鲁曼:华尔街和马多夫有何不同?

(2008-12-19 15:00:40) 下一个

中国时报/前任「那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马多夫,聪明绝顶的投资人、慈善家和社区的中流砥柱,结果是个骗子,让世界为之震惊。这种反应不难理解,因为他的「庞兹骗局」据说吸金五十亿美元,金额之多令人匪夷所思。(chinesenewsnet.com)

 可以肯定,我不是唯一提出这个明显问题的人:马多夫的伎俩和华尔街整体作为到底有多不同?(chinesenewsnet.com)

 过去一个世代以来,金融服务业占美国整体收入的比重不断成长,经营者也大发横财。然此刻看来,金融业的所作所为是在摧毁价值,而非创造价值,关係到的不只金钱;管理他人金钱的人累积的庞大财富,对整个社会有腐化作用。(chinesenewsnet.com)

 去年证券、商品期货和投资业员工的平均薪资是其他行业的四倍以上,年薪一百万美元根本不稀奇,年收入二千万美元或更多也只是普普通通。儘管一般劳工薪资停滞不涨,美国最有钱的一批人在过去这个世代收入却暴增,华尔街的高薪是造成鸿沟的主要因素。(chinesenewsnet.com)

 这些金融超级明星一定是凭本事赚高薪的,对不对?那可不一定。华尔街的叙薪制度对获利的表象给予丰厚报酬,即便日后表象变成泡影。(chinesenewsnet.com)

 假设,有位理财专员拿客户的钱进行高债务槓杆操作,然后把膨胀过的钱全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资产,例如不可靠的房贷担保债券。只要房市泡沫持续膨胀,投资便可赚取高额利润,他也可获得高额分红。接着泡沫破灭,他的投资成了有毒废弃物,投资人蒙受钜额损失,但他仍可保留分红。(chinesenewsnet.com)

 所以,华尔街一般人的作为和马多夫有多大不同?好吧,就算马多夫省略了几个步骤,没有拿客户的钱去从事高风险投资并从中赚取高额费用,而是直接偷走。马多夫显然自知是骗子,而华尔街很多人还相信自己的连篇鬼话。即便如此,结果还是一样,帮客户理财的人都发财,投资人则眼看自己的钱消失。(chinesenewsnet.com)

 这些钱可是天文数字。近年来金融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毛额比率从一个世代前的五%提升到八%,如果这额外三%的钱是不劳而获(很可能是实情),那就是说一年约四千亿美元被浪费、诈欺和滥用。(chinesenewsnet.com)

 但美国进入「庞兹骗局」时代所要付出的代价,肯定远超过金钱的直接浪费。(chinesenewsnet.com)

 在最粗俗层面,华尔街不正当利益曾透过两党哥两好的方式腐化且将持续腐化政治。从布希行政部门官员,例如对金融诈欺证据视而不见的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到至今还未将那些让避险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获益的离谱税务漏洞补起来的民主党人,政客全都听钱之命。(chinesenewsnet.com)

 在这同时,个人快速致富的吸引魔力对美国前途不知造成多大伤害,这些年来,有多少杰出青年被投资银行业吸引,而导致科学界、公家机关和其他行业招不到人才?。(chinesenewsnet.com)

 最糟的是,美国浮肿的金融业赚取的庞大财富,伤害了我们的现实感,减低了我们的判断力。(chinesenewsnet.com)

 想想看,几乎每个重要人物在这波危机到来前都没看到它发出的警讯。这怎麽可能发生?葛林史班怎麽可能宣称,拜衍生金融商品之赐,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有活力?答案在于即使是菁英,也倾向崇拜赚大钱的人,并认定他们是内行人。这就是那麽多人信任马多夫的原因。(chinesenewsnet.com)

 如今,我们检视损害之馀,也设法厘清事情为何错得如此离谱、如此快速?答案很简单:我们现在面对的,正是一个世界「马多夫化」的后果。(chinesenewsnet.com)

 (克鲁曼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本报国际新闻组尹德瀚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