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三亿票房的( 黄金甲):中国电影的悲哀, 中国文化的悲哀

(2007-01-27 11:21:53) 下一个

三亿票房的 < 黄金甲 >: 中国电影的悲哀 , 中国文化的悲哀

丁洪

看过 < 黄金甲 >, 不得不佩服张导的弱智 , 这种电影如果能得奥斯卡奖提名只有一种可能 , 那就是美国电影艺术协会的人眼睛全都瞎了 . 说实话 , 看之前知道此片在国内票房已破三亿 , 但我没有抱很高的期望值 , 也从不看相关影评 , 只想作出自己的判断 . 但看后还是得感叹它编剧和导演的弱智 . 一部电影最根本的东西是剧本 , 张导能接下这个剧本 , 除了弱智没有第二个词可以形容他的艺术品位 . 从这部电影我真正看出了张艺谋是个好的摄影师 , 但现在绝对不是个好的导演 . 他的好的作品 , 象 ( 红高梁 ), ( 活着 ), ( 秋菊打官司 ) 都是根据好的小说改编的 , 他从来不善于编故事 , 这本也不是致命伤 , 如果一个导演有品位 , 有眼光 , 能找到好的小说剧本改编也能拍出好作品 . 但很明显 , 他的眼光和品位是在不断退化的 .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成名后带来的物质利益肯定功不可没 .

为什么说他弱智 , 这部高投资的所谓 ” 大片 ”, 从一开始就是定位要冲奥的 , 去年还为此与 ( 夜宴 ) 一番较量 . 如果我事先看了剧本 , 我绝对可以百分之一百肯定冲奥无望但国内票房也许会好 . 电影人不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 , 又想来钱快 , 什么方法最简单 ? 改编名剧 , 于是冯导改 ( 李尔王 ), 张导改 ( 雷雨 ), 如果说前者的改编还可以说是不成功 , 那么后者就只能说是拙劣了 . 前者毕竟故事发生在和原作相似的环境里 , 后者则硬生生把发生在中国三十年代市民社会的一个相当真实感人的故事往皇宫里塞 . 本来大环境的不同已使情节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 改编的故事结局更是犯了好莱坞的大忌 , 其实也是人类艺术创作的一个大忌 , 那就是不能以坏人得势 , 坏人得道 , 坏人得意结尾 . 这不是说剧本结尾都应该是大团圆 , 但一个剧本一定会反映一定的人文精神 , 它弘扬什么 , 贬抑什么都应该由情节设计有所体现 . 我们总以为只有中国才有所谓 ” 主旋律 ”, 其实美国电影是非常注重电影的道德责任的 . 即使是悲剧 , 也会让恶人得到某种形式的惩罚 . 大家请注意马丁 . 斯柯西斯改编香港 ( 无间道 ) 第一集的影片 , 今年奥奖的热门之一 ( 无间行者 ) 与原作在结尾上的的一点区别 , 那就是黑帮卧底的警察虽然成功消灭了一切证据和证人 , 但最终还是被警局里唯一知道真相但没有证据的警探以私人解决的方式所杀 . 美国人做这一改动就是因为美国观众无法接受坏人全胜的结局 . 也许有人说 , ( 黄金甲 ) 中的皇帝失去了所有的儿子和妻子 , 也算是得到惩罚了 , 但对于这样一个为了权势 , 可以抛弃前妻 , 毒杀二妻的人来说杀个儿子又算什么 , 他保住了王位和性命 , 这就是对他最重要的 , ( 黄金甲 ) 的结局就是他这样一个罪恶而强势的人的胜利 ,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该剧的编剧和导演心生畏惧 , 他们想宣扬什么 ? 是有权有势就能做到一切 , 为所欲为吗 ? 张导当然会否认这种意图 , 我也相信这不是他想表达的 , 但这个弱智的剧本给观众传达的就是这个 ! 这也正是该片绝对不会得到善良的美国观众的情感认可的原因 , 姑且不论它在人物心理性格和情感发展刻画上的薄弱 .

剧本的真实性和深度是一个电影成败的基础 .( 黄金甲 ) 的演员表演我觉得都是不错的 , 但这个本子从真实性 , 人物性格挖掘到最根本的价值观都是有严重缺陷的 , 这种在预审阶段就该毙了的本子得到张大导演的青睐和投资人的慷慨解囊 , 就不得不让我们感慨中国电影的堕落和中国文化的沉沦了 . 为什么冯导和张导 , 甚至包括 ( 无极 ) 的陈导都不约而同把改编或创作的目光投向宫廷呢 ? 为什么中国的荧屏上充满了清宫戏 , 明宫戏呢 ? 首先 , 豪华才能显出大场面 , 大气派 , 才叫 ” 大片 ”, 才能卖 80 元一张票 . 在一个婚礼都喜欢用加长卡迪拉克显示气派和财富的社会里 , 这种对观众心理的分析也是自然的 . 事实证明用钱堆出来的这个 ” 大片 ” 也确实用它的大场面让投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 . 败金主义的时代就需要宣扬皇宫和黄金的电影 . 这到是顺应社会的主流文化潮流的 . 所以此片制作人张伟平才能在自己腰包鼓鼓 , 底气很足的情况下和拍真实生活的贾樟柯导演来一番论战 . 第二 , 拍宫廷戏能回避真实而复杂的现实生活 , 宫中的人个个衣食无忧 , 少了多少小市民的灰头土脸的烦恼 , 对于导演来说省脑子 . 这多轻松 , 又能显摆气派 , 好好摆一摆款爷的谱 , 又只需要把名著的情节一套 , 省了多少费劲心思去琢磨老百姓心思的工夫 . ( 雷雨 ) 为什么成功 , 因为它写的故事是当时老百姓中真真切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 它用了很大篇幅描写周家和鲁家 8 个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 , 更有震撼力的是它通过一出家庭悲剧反映了当时真实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 . 这些都是在我们今天这些大导演迷恋的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无法展现出来的 . 张艺谋以他的 ( 黄金甲 ) 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出色的摄影师和一个拙劣的导演 . 影片中人为制造的色彩效果 , 浓的让人觉得假 . 他的电影就是一副副的画 , 单独的看很美 , 但放在一起来讲故事 , 就只能说假了 ( 十面埋伏是又一个典范 ). 整个影片在着力描绘皇宫的奢华 , 却没有花一点笔墨去回顾一下皇帝当年为什么抛弃妻子 , 太子为什么会爱上后妈 . 好电影从来不靠 ” 大 ” 的 , 这部电影除了盛大的场面和浓重的色彩 , 什么也没给观众留下 . 美国观众看了觉得只不过是写皇室家庭内斗和宫廷政变的戏 , 看不出和人性有什么关系 . 这种没有人性刻画 , 而且最终恶势力取胜的故事是没有西方人会喜欢的 . 这恐怕是张伟平和张艺谋都始料未及的 . 这种估计上的偏差实际上是由中国当代社会的重物质和感观享受 , 轻道德和精神追求的主流文化决定的 .

张艺谋过去的成就是建立在他所改编的那些小说的出色之上的 . 最典型的代表是 ( 活着 ), 在成功所带来的名利 , 物质享受面前 , 他没有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 他以为自己是文艺片 , 商业片样样都行的大家 , 他不是 . 他从来不是个写故事的高手 , 但在早期他看故事的品位和讲故事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 随着金钱而来的只是他选故事的能力的退化和庸俗化 . 他已经舍弃了 ( 黄土地 ) 时代的精神追求 , 而渐渐沦为商人的工具 . 他曾经是个好导演 , 但没有经得住诱惑 , 他退步了 , 退化了 , 却还不自知 . 在冲奥失利后重新用 ” 奥斯卡是西方人玩的游戏 ” 来自我解嘲 . 既然如此 , 那当年得第一个金熊的时候 , 又何必欢欣雀跃呢 ? 凭心而论 , 一个人屈服于金钱 , 屈服于市场也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 在一个拜金主义为主流文化的社会里 , 要做到忠实于理想太难了 . 关键是你舍弃了人文追求 , 精神追求 , 就应该冷静的认识到它 , 勇敢的承认它 . 张导没有 , 他只承认是风格转型 . 其实他的影片的人文精神的失落是早就开始了的 , 他能选颂扬专制暴君 , 主张臣服的 ( 英雄 ) 就已经反映出他已经没有了独立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 . 正如贾樟柯导演坦率地指出的 : “ 当时大家在批评《十面埋伏》的剧本漏洞时,张艺谋导演就说,这就是娱乐嘛!大家进影院哈哈一笑就行了。包括批评《英雄》时,他也说:“啊,为什么要那么多哲学?”问题在于《英雄》,它不是没有哲学,而是处处有哲学,但它是我们非常厌恶、很想抵制的那种哲学。可当面对批评时,他说我没有要哲学啊!你处处在谈天下的概念,那不是哲学吗?你怎么能用娱乐来回应呢?这样的偷换概念,说明你已经没有心情来面对一个严肃的文化话题。这是很糟糕的。 ” 幸运的是 , ( 英雄 ) 在海外发行时 , 美国观众第一次看到那些武打场面 , 觉得很新鲜 , 很好玩 , 所以压跟没去想 ( 他们也搞不太懂 ) 影片里面的思想内涵 .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其内心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决定的 . 张导是大导演 , 一向以品位高雅 , 眼光独到自居 , 可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自我迷失恐怕是他自己都没有感觉出来的 . 一个小例子就是影片中的 ” 大胸 ” 炒作 . 影片还未公映 , 公关宣传攻势中故意透露出来的一些剧照就在媒体掀起 ” 大胸 ” 的热烈讨论 . 我看过片子后觉得故意用服饰展示宫女胸部纯粹是本片一个为了增加票房而加的噱头 , 没有任何必要 , 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 . 不是裸露有什么问题 , 而是该不该裸 ? 今年金球奖最佳影片 ( 通天塔 ) 就有一个日本女孩全裸的场面 , 但真实 , 自然 , 确实是剧情需要 , 很好 . 但是如果为了吸引眼球和借此炒作而去裸 , 就只能说是拙劣 . 这种香港三级片的伎俩 , 我们张大导演竟不惜屈尊借用 , 不能不说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了 .

一部文化价值低劣 , 其实商业可看性也不高的作品能够在中国票房大红 , 除了如贾樟柯导演指出的大腕用行政权利垄断发行渠道和媒体渠道之外 , 与整个中国社会浮躁的金钱至上物质感观享受至上的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 . 从众心理使大家都去看热闹 , 苍白的故事使大家看完又都骂 , 但骂骂咧咧中也没有多少人有心情静下来去电影院看一下沉重但真实的 ( 三峡好人 ), 为什么 ? 明天还要忙着去赚钱呢 ! 哪有那心情去看民工的生活 . 每个人都祈祷自己不要成为那民工 , 所以不愿意去直面那自己不愿意过的生活 , 可是不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 ( 在城里是很多人 , 在农村是绝大多数人 ) 过的就是 ( 三峡好人 ) 中的生活 . 这是讽刺还是不幸 ? 贾樟柯导演选择和 ( 黄金甲 ) 同一天公映 , 从市场决策看肯定是自杀 , 我想他也知道 , 才称之为 ” 殉道 ”, ( 三峡好人 ) 的票房不利和 ( 黄金甲 ) 的票房大利在我眼里只是中国电影的不幸 , 中国文化的不幸 . 但是在这种悲哀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贾樟柯 , 宁浩 , 王小帅 , 尹力 这些第六代导演忠实于平民生活 , 在真实生活中展现普通人的人性的不懈追求 , 但愿他们不要象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一样在成名后就让金钱迷失了自我 . 祝福他们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我爱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张的[英雄]看完后, 后悔不叠, 所以[黄金甲]就免了, 不会好. 果然不出所料
加拿大断肠人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同意, 他毕竟不是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 他是摄影系毕业的, 去北京读书前一直在西安,文化底蕴有限.
smarten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和我说的差不多。 我就觉得张艺谋是西安人,没什么太好的文化修养, 能做的就是宣扬自然环境,就好像西安一样(如果没有兵马俑,我关心西安)。 所以他的电影大多就是场景很漂亮,除了这些他也不过人吧。
加拿大断肠人 回复 悄悄话 我相信第六代中有真正为了艺术而不是名利做电影的. 多数人当然有虚荣心, 尤其在一个虚荣的社会里. 但中国之大, 还是有头脑清醒忠实于理想的的人的.
文学眯 回复 悄悄话 你以为第六代就好了?和第五代区别是,他们出名之前就迷失了,就知道那种片子洋大人喜欢了,就知道小人物出名得靠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