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2025 (31)
作者:洞见ciyu
这世上最好的反击,其实是不反击。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说过:面对那些傻瓜笨蛋呢,我们只能用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不要和这种人谈话。
认知有高下之分,我们总能在生活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和层次低的人较劲,只会让自己沾一身泥。
面对他们的聒噪与质疑,我建议是一句话都不要说,转身离开。
01
和偏执的人辩是非,是折磨自己。
天使投资人李笑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是有一部分人坚信:地球不是球体的,而是平面的。
这些人甚至专门成立了地平协会。 如果你想说服这些人,难度不亚于登天。
你手捧地球仪跟他说:“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对方会不屑一顾:“连这么假的东西都做得出来。”
你找来宇航员在太空拍的地球照片,希望能说服他:“喏,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对方却瞪着眼睛,指着照片反驳:“你看,你看,它不就是平的嘛。”
如果碰到这种人,你是揪着领子跟他辩论个三天三夜,还是笑一笑,不再说话?
如果是前者,你不过是自找痛苦。
他们就像是被打上了“思想钢印”,偏执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聪明人从不会试图启蒙愚蠢,他们都是默默远离。
有一次,作家李尚龙在休息室捧着一本名叫《希望永远都在》的书看,一位同事走了进来,看了一眼书名,用嘲弄的语气说:“你也看鸡汤啊!”
同事不知道的是,这是一本关于战争亲历者的书,里面血淋淋的故事,讲的是世界的变革和柬埔寨的过去。
李尚龙本想和同事认真解释一番,可是,他忽然忍住了,笑着说道:“是啊,一本鸡汤。”
同事听到答案后满意地走了。
还有一次坐地铁时,李尚龙捧着莫言的《丰乳肥臀》正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路人看了眼书名后,很鄙视地摇了摇头,觉得李尚龙竟然在公开场合看小黄书。
面对这种质疑,李尚龙并未当场辩驳,只是后来在他的写作专栏里感慨道:我们是人类,却不是一类人。
许多人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戴着有色眼镜去评判一切的事物。
你跟他们对峙,不会越辩越明,只会深陷泥潭。
花时间、花精力,开导别人的无知,是一个人最大的无知。
02
和杠精说道理,是消耗自己。
作家苏芩说:“别跟杠精硬杠,你赢不了,因为在他狭小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绝对真理。”
无论你跟杠精说什么,他张口就是质疑和否定。
对他来说,事实不重要,以言语胜人才重要。
汪曾祺在《读诗不可抬杠》中,举过一个例子。
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说:“鸭先知,鹅不能先知耶?”
老师气得无语,让他坐下。
后来讲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学生又质疑说:“杏花没有声音,‘闹’什么?”
听了这话,老师大怒,一拍桌子,把他赶出了教室。
杠精最擅长的,就是凭一张嘴让你心口添堵,让你消耗精力。
说理的赢不过抬杠的,妄图想跟杠精一较高下,那么你注定是输家。
作家王欣有次去菜市场买菜,路过水果摊时,对老板说买一斤枣。
旁边一位不相干的顾客听了,一个劲儿地说: 就买这么点儿?吃不起啊?你这日子过得也太寒碜了!
王欣立即承认道:对,我穷,吃不起,您开心就好。
她说,到了她这个年纪,早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别和我杠,杠就是你对。
年轻时,她发布过一篇点评文章,有读者评论她: “就这也算点评?没有一点逻辑?难道不是你的主观臆想?”
她看后很生气,便跟对方举例、列举事实,从下午一直辩论到凌晨,让自己精疲力尽。
这世上最好的反击,其实是不反击。
任别人抬杠,随别人找茬,若是心不动,别人的口舌利剑,也伤害不到自己。
不与烂人谈道理,是一种处世的格局,也是一种立身的智慧。
03
和短视的人聊未来,是拉低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长跑效应”。
一群人在马路上跑步,原本你计划和朋友们跑5公里,但是还没跑到一半,就有人气喘吁吁,选择半途而废。
你让他坚持一下,他会跟你说:跑个两公里,这个运动量就够了,何必逼自己?
你见状,坚持跑五公里的信念动摇了。
你越跑越觉得累,最后也停下来了,五公里的跑步计划无疾而终。
底层圈子的引力是巨大的,一旦你选择向下,就会光速下坠。
知名高尔夫球运动员泰格·伍兹在读初中时,有个常在一起练球的朋友。
这位朋友最爱做的,就是凭借自己的球技,给当地富人当陪练。
泰格辛苦训练一年,拿一次青年联赛的冠军,只有1000美元奖金。
他的朋友却常在他面前炫耀,自己做一个礼拜陪练,就能赚到500美元。
在朋友鼓动下,泰格忍不住也跟着去做兼职。
而每次兼职结束后到手的工资,也让他觉得这比参加比赛划算得多。
有时为了多攒些生活费,他甚至不惜推掉学校的训练。
直到教练找到他,满脸严肃地问道:你到底是想成为职业运动员,还是有钱人家的陪练?
一下被问懵的泰格,这才恍然大悟。
从此,当地少了一名富人宅邸的高薪陪练,多了一名俱乐部里没有工资的实习生。
7年后,泰格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尔夫球运动员,创下单赛760万美元奖金的记录。
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可大多数人走的就是这条路。
你跟他们谋全局,他们会嗤之以鼻,让你见好就收。
你跟他们探究本质,他们却浮在表面,不愿深思。
被自己思维困住的人,你解不开他头脑里的枷锁,反而容易被他带进死胡同。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走到终点的永远是一小撮人,周围的人多的是目光短浅的人。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走好脚下的路,不去改变浅薄的人,也不要被他影响。▽一百多年前,莫泊桑在短篇小说《绳子》中,就告诉我们理未必会辩明。 有位农民随手从地上捡了根绳子,却被旁人污蔑成了捡钱包。 他拿出手里的绳子百般解释,可他不管怎么辩解,别人都不相信。 最终,别人的嘲讽、质疑,把他走上了绝路。
认知低的人,只相信他们相信的。
与他们交往最好的方式就是,少争论、少解释。
学会默不作声地远离,才能避免自己的能量被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