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2)
2009 (460)
2010 (278)
2011 (313)
2012 (348)
2013 (195)
2014 (83)
2017 (86)
2018 (143)
2019 (39)
2020 (63)
2021 (104)
2022 (98)
2023 (365)
2024 (329)
作者:洞见muye
稳定,是天才以外最好的能力。
古语有言:“临杀勿急,稳中取胜;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人生如棋局,遇事稳得住,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卡耐基也曾说过,真正厉害的人,在做事时往往有一个优点,一旦具备,就很少会出错,这个优点就是一个“稳”字。
凡事稳得住,用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面对得了生活的纷纷扰扰。
01
情绪稳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过:“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遇事能控制得了情绪,是一个人最顶级的实力。
资深公关李国威,有这样一件往事。
在一次市场活动中,李国威带着国内顶级汽车媒体和记者到国外参加车展。
由于航班延误,落地后,媒体工作人员都很疲惫,可团队还得加紧整理稿件。
随行的记者因为语言障碍,交流困难,再加上倒时差,一时半会难以应对这种情况,甚至有记者在接到主编的催稿电话后,当场就急哭了。
面对这种混乱又紧急的情况,作为主心骨的李国威并没有慌,而是当机立断做出了四个决定:
评估当天可用的备稿、写稿时间;
让记者全部先回酒店休息;
他一个人参观所有展台;
到新闻中心拿到稿件的资料。
3个小时后,他把记者全部召集过来,凭借自己的经验,将收集到的行业趋势一一讲出来,记者们边听边写稿。
就这样,一篇篇报道车展的稿件迅速出炉。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研究,75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追踪了724个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工作、家庭和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真正帮助一个人成功的,不是金钱与名望的积累,而是良好的情绪。
人生似铜锁,情绪如钥匙,情绪稳了,人生就顺了。
02
能力稳
一个编导曾问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那谁谁都出国了,为什么不让我出国,我也做过××片子,我那片子做得也挺好看的。”
陈虻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衡量一个编导,不是看你做得最好的片子,而是看你做得最差的片子。最差的片子是什么样子,那才代表你的水平。
最好的片子没准是蒙上的,你说你打一枪,嘣,打十环上了,蒙呗。你最差的一枪都打八环,那才表明你的水平真的很高。”
偶然做漂亮事不是真本领,经常做漂亮事才是硬功夫。
保持优秀,靠的是学习力。
作家陶妍妍,认识一个90后理发师,技术一流,有很多回头客。
这个理发师特别舍得投入,为了保护顾客发质,他自费三千块钱买了一台很好用的吹风机,还自费去“深造自己”。
陶妍妍有好几次预约他剪头发,他都不在店里,一问才知道,他去跟国外的造型师学化妆了。
陶妍妍不解,一个当红发型师,不在店里好好接单赚钱,跑去学化妆?
理发师后来跟她解释:“因为造型是整体感,客户消费在升级,我要提前考虑到。我还准备明年去学服装造型。”
后来,他甚至准备了一个化妆包,每次给客人做完发型,都会给她们画个淡妆。
凭借高超的手艺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他的收入也是别人的好几倍。
作家王耳朵说过:“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时代在不断更迭,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你只有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进化的力量,才能在这大江奔流的时代,逐浪前行。
03
行事稳
记得有人说:“如果找一个词包含对美好的所有期待,那一定是靠谱。”
靠谱的人,或许不是会说漂亮话的,但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人;
或许不是实力最强劲的,但一定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人;
或许不是关系最亲密的,但一定是能带给你安全感的人。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靠谱,是一个人最好的社交名片。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认识一位专栏作者,名叫香帅。
在刚签约完一个平台的音频讲课工作不久,香帅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脱不花担心香帅的身体状况承受不住繁重的工作,就劝她说宣布停更,等身体调整好再继续,用户是可以理解的。
但香帅却觉得,已经答应了的事,就不能轻易毁约,这是对平台不负责。
为了照顾身体和兼顾工作,香帅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
自己躺在床上养身体,然后口述,再由她的博士生去记录文字,整理好后,再去录音,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正常且持续地更新。
孩子快要出生时,香帅又拜托丈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徐远,代替她上线授课一个月。
这个时代,聪明易见,靠谱难得。
靠谱是一种稀缺品质,与靠谱的人相处,不用猜疑、顾虑,不用提心吊胆。
所谓人才,就是交待给他一件事,他可以出色地完成,再交待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可以出色地完成。
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不是“你很厉害”,而是“这件事交给你,我放心”。
04
心态稳
沈从文一生最推崇的品质是——耐烦。
他自己解释说:“北方话叫发狠,我们家乡话叫‘耐烦’,要扎扎实实把基本功练好,不要想一蹴而就。”
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刚开始写文章时,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但他并不浮躁,沉住气慢慢钻研,写完一篇文章,会连续修改好几遍。
经常在桌边一坐就是七八个钟头,不知疲倦地细细打磨。
每一篇原稿几乎都是密密麻麻,蜘蛛网似的写满了修改批注。
沈从文在不厌其烦地写写改改中,文章也越写越有灵气,惊艳了整个文坛。
董卿曾说:“我永远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人生需要全力以赴,但是不能太着急。”
沉下心来默默蓄力,慢慢来,你终会等到自己的时区。
张涵予在参加《心路》时,讲述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心路历程。
他在44岁以前演的很多电影中都没有名字,第一部影片演了一个朋友,第二部电影《大腕》,在里面演了一个神经病,有一些台词。
熬到《天下无贼》时,才正儿八经演了一回配角,一个卧底警察。
但是,张涵予并不着急,也不羡慕那些明星大腕,因为他知道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演绎方式,没有可比性,也无法相互替换。
直到44岁那年,他等到了《集结号》里的谷子地这个角色,一炮而红。
张涵予坦言:“好多的事,你得熬到一定程度,熬到火候到了。”
正如作家马德说的,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业更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
守得住寂寞,耐得了寒暑,终见微光。
青年作家李尚龙说:“三十岁后,最大的成熟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稳。”
稳定,是天才以外最好的能力。
谢谢
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