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男孩

认明究竟空,达到无所求,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个人资料
snowboy12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书摘 65 (ZT) 周末愉快!!!!!

(2012-02-17 17:45:43) 下一个




内容简介

《我如何以交易为生》著者是美国最有名的职业交易人之一,此书在美国上市后好评入潮,如威廉拇斯,“W%R”威廉指标创始人等知名人士给以好评,作者会一步一步地告诉你他的低风险交易策略,并说明如何运用这个策略来交易股指期货和共同基金——这两个是他最喜欢的品种——还有股票、期权、期货、垃圾债券。他会把他最喜欢的指标介绍给你,并告诉你如何使用。他还会告诉你如何识别市场趋势并尽量驾驭有价值的趋势, 该书讲叙了职业投资人如何看待市场,并介绍了自己的获利模式,值得精读

作者简介

加里?史密斯是全职的居家交易者,也是《实现赚钱的日内日交易梦想》的作者,该书被列为最好的日内交易书籍。《期货》杂志和《股票和期货技术分析》都对加里做过报道,他还经常出席一些交易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加里?史密斯在14岁时就迷上了交易,并开始研究如何在家做交易赚钱,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他在1966年读大二时第一次买股票,随后的20年他一直在追求孩提时代的梦想,但是并没有成功。
加里?史密斯在1985年几乎要破产了,正准备放弃交易时他突然顿悟了,一切就此改变了——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赚钱,几乎每个月都赚钱。他的交易账户从2200美元增至100万美元。加里在1985年那个改变命运的日子里发现了什么?他是如何实现连续15年盈利,并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最成功的居家交易者之一的?你可以在《我如可以交易为生》中找到答案。

媒体推荐

“加里?史密斯的交易都是真实的。如果你不希望使用模拟过的、优化过的系统软件,如果你想学习如何赚真实的交易利润,你一定要看这本书。我很少再看交易书了,但是我逐字逐句的阅读了这本重要的书。去买吧。”—拉里?威廉姆斯,《短线交易秘诀》的作者

《我如何以交易为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这本书真的是关于市场知识的宝物……高度推荐。” ——汉弗莱?E.D劳埃德博士,《交易标准普尔股指期货和期权:生存手册和学习指南》的作者

编辑推荐

在《我如何以交易为生》中没有伤透脑筋的数学公式,没有复杂的技术指标,没有大量的图标,也没有精美的软件,只有几乎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实现居家交易的简捷的方法。
加里?史密斯和大多数所谓的“专家”作者不同,他确实做到了居家交易。
史密斯会逐步告诉你他的低风险交易策略,并说明如何运用这个策略来交易股指期货和共同基金(这两个是他最喜欢的品种),还有股票、期权、期货、垃圾债券。他会把他最喜欢的指标介绍给你,并告诉你如何使用。他还会告诉你如何识别市场趋势并尽量驾驭有价值的趋势。

专业书评

“这是一个老交易者关于如何成功地全职交易的坦白直言。加里?史密斯详细描述了他扫除交易道路上障碍的过程,并解释了他用来实现目标的策略、指标和见解。” ——纳尔逊?菲利堡,《公式研究》的编辑

“研究成功交易者的思想都是由价值的。加里?史密斯在书中讲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提示,这很好。任何交易者的图书馆中都应该添加这本书。” ——加里?B.史密斯,thestreet.com的编辑

“作为一个持续的赢家,加里?史密斯在《我如何以交易为生》中提炼出了交易的秘方。加里史密斯愿意慷慨的分享他几十年来由价值的知识,新人将会从中获益良多。” ——爱德华?D.杜布森,交易者出版公司的总裁

目录

感谢信
典型的交易日
介绍
第01章 帮助一个绝望的交易者
第02章 梦想轻松赚钱
第03章 期货市场在向我招手
第04章 几乎被彻底打败
第05章 万事俱备
第06章 为何在股市交易?
第07章 交易是一种职业
第08章 知觉过滤器
第09章 我喜欢的指标
第10章 技术指标
第11章 月末周期性
第12章 交易的本质
第13章 资金管理
第14章 交易共同基金
第15章 交易垃圾债券基金
第16章 交易股指期货
尾声 完全是个人的事


……
序言

我在交易日的做事方式会让很多交易者失望的。我做的事既不辉煌,也不刺激。因为我既不是为了辉煌交易,也不是为了刺激交易,所以我觉得可以接受。我交易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以及金钱带来的自由。
1996年以前我住在西部内华达州的雷诺市。1996年后我搬到了肯塔基州中南部的一个县,这里山洞多,牛也多。我居住的镇子的环境让我想起了60年代的情景喜剧——《安迪格里菲斯》系列片中的环境也是这样的。不过我们这里的警长叫巴尼,经营美体小铺的人叫古柏。不好意思,偏题了。

我一般在早上9:30股市开盘的时候才起来(有时候更迟)。没办法,我从小就爱睡懒觉。当我住在西部的时候,为了赶上东部时间的股市开盘,我早上6:30就得起来,结果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自从搬到东部以后,我总是充满了活力。不过,我把录像机设置了一下,它可以在早上8点开始自动录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以后简称财经频道)的电视节目,我回头要看。

我尽量在上午9:30起床,这是因为开盘后的50分钟决定了一天的基调。期货市场在这50分钟的表现常常预示了整天的走势。我在这50分钟内要密切关注任何正在形成的强势、弱势或背离,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

我在上午10:30吃早餐/中餐,查看录像带,看看在开盘前是不是有什么相关的新闻或访谈被我错过了。快速查看以后,我又开始录像。我总是让我的录像机在交易时间到收盘后的2小时一直保持录像状态,我可不想错过任何东西。

上午11:00点左右,我打开电脑收邮件,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闻。然后打开雅虎网站看看国外市场如何了,如果我持有基金,就顺便看看基金情况。如果我要交易基金,就到quicken.com网站进行交易。我在交易日就是这么做事的。我还会到www.dailystocks.com网站看看不同股票板块的表现,我必须知道它们具体的市场表现,对我来说,这很重要。

中午12:00到下午3:00,我要理清交易基金的思路。我几乎每天都要调整仓位。是加仓,还是减仓呢?我整天都要密切关注财经频道提供的行情报价机。我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后面简写成道琼斯)、标准普尔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russell 2000)在日内的细小变化都很敏感。

在交易日里,下午3:00以前我都不会看电视屏幕。在下午3:00以前我一般是冲凉、如有必要去银行办一两件事、去邮局办事或去小店转转。如果我外出了,我在回来时就要查看报价机,看看市场在我外出时有什么表现。我要和市场的节奏保持一致,这点很重要。在过去,我每天起床后就要阅读《华尔街日报》和《投资者商业日报》,然后才会去交易。现在我交易的基本上是纯粹的价格波动(动量和背离),在交易日我收盘后才看这些报纸。

下午3:00到4:00是我大展身手的时间,尤其是最后30分钟。这是冲刺阶段,我要准备在收盘前做好交易。在收盘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一般都已经清楚了自己在收盘前要怎么做。在最后一个小时,我完全聚焦于报价机、我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和不同指数的变化。我在最后一个小时形成我的交易计划,具体到每个基金交易多少。

下午3:30到3:45分的市场通常有很多小的假动作。我把这些假动作叫做瑞德克斯(rydex)波动,因为瑞德克斯的报价有延时,使用瑞德克斯报价系统的人必须提前15分钟下单,也就是在3:45分以前下单,市场的这种波动会让使用这个报价系统的人迷惑。

我在下午3:50到4:00之间拨打景顺(INVESCO)公司的下单电话。如果我同时拨打两面神(Janus)公司和思状(Strong)公司的下单电话,那么场面就有点忙乱了。景顺公司和思状公司的下单电话几秒钟就可以打通,两面神公司的下单电话则要很久才能通。有时候,在打电话的时候市场就发生了变化,我则要根据变化改变我的下单量。

下午4:00到4:15分我要查看芝加哥收盘时标准普尔期货公允价值的升水或缩水是多少。下午5:30以前我通常在家里,一边听财经频道,一边阅读财经报纸杂志。在此期间,我还要到marketwatch.com网站查看不同市场的总体情况。

下午5:00到5:30之间moneynet.com网站上已经把我的基金的收盘价列出来了。5:30分是我情绪变化最大的时候。知道了基金的收盘价后,我出门跑步。

我的交易日并非在下午5:30结束。晚上我还要检查芝加哥电子期货交易系统(globex)标准普尔股指期货的交易情况。我还要定期检查亚洲市场的交易情况,还要到雅虎网站去看是不是有突发新闻。

我一天24个小时都在关心交易。我常常能想象到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对我的基金组合的影响。对于市场可能的变化,我一直在思考对策。即使是在半夜醒来,我的脑子里也在思考第二天如何面对市场的变化进行交易。

我已经描述了我的典型的交易日,这看起来似乎我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其实我是有自由时间出去的——买东西、去艺术馆、去北边100英里外的路易斯维尔动物园。如果我白天出门了,那是因为我对自己目前的仓位很满意,不必调整。但是如果市场不配合,我还是要做调整的,所以我会带上手机。我在期货经纪公司开通了网上行情,我能看到所有的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很多时候,我一出门,麻烦就来了。

我有时候会琢磨自己的日常交易行为是不是一定就要如此单调。1998年10月16日周五晚上到10月22日周四晚上,我在帮一个朋友搬家,要从这个县搬到那个县。在此期间的交易日,我只好用手机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指数、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那一周市场很活跃,尤其是罗素2000指数,我还大量加仓了。那一周我远离了财经频道、互联网、我的金融出版物,结果我还赚了1万多美元。

我没有交易方面的朋友,所以在交易日也找不到人聊天。我总是一个人交易,从来没想过要找交易方面的朋友。我也不想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坦白地说,我还不知道谁的观点值得我尊敬。然而,我在交易时段喜欢到聊天室和论坛里聊天,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观点,我觉得这不等于拥有交易方面的朋友。

文摘

我的交易方法一直在修改完善。正如前面讲的,我还在使用情绪指标和技术指标,我把它们当作价格变化的知觉过滤器,但我越来越倾向于只关注单纯的价格波动。我在多年的交易中发现市场有自己的流动性和节奏性,这个节奏其实就是市场的动量,优秀的交易者就要和这个动量保持同步。

我的交易方法是建立在几个动量模式的基础上的,这些模式能让我和市场的节奏协调一致。这些模式分别是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收盘前价格上涨模式、动量超级大的交易日模式、周一到周五动量模式、动量中断模式、1%真实卖出日模式和道琼斯,标准普尔,纳斯达克100,罗素2000指数之间的背离模式。本章会简短地解释每个模式,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式,我会带你回顾我在1998年和1999年初的很多实战交易。

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发生在道琼斯连续下跌的时期,至少每天下跌了0.75%,然后有一天突然凶猛地上涨,收盘价最好是明显地上涨了。一旦当天发生了这样的反转,我就特别注意。如果前一天道琼斯是下跌的,或最近一直是下跌的,那么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利用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做交易。另一方面,如果某一天强势上涨了,或涨了一段时间,而我错过了,那么我就不认为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有那么重要了。大部分情况下,市场还没有反转,我就提前进场了。

和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比较相关的就是收盘前价格上涨模式,这个模式发生在振荡市场,某天收盘前2到2.5个小时价格上涨了。这种模式下道琼斯的收盘价最好比前一天至少涨了0.5%。当下跌一天或一段时间后,把这种模式和V形底向上反转模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非常好。

动量超级大的交易日模式比较好理解,在某些交易日里价格波动很异常,过去几个月都没见过这种异常现象。当价格向某个方向推动时,预示着价格还要往这个方向推动几天。换句话说,超级强势会带来相对强势;超级弱势会带来相对弱势。

周五到周一模式是多年来最可靠的动量模式之一。如果周五的强度比平均强度大,那么可以期待周一的强度也大(如果周一放假就是周二)。相反,如果周五的价格波动很弱,那么可以期待周一的价格更弱。周五到周一动量中断模式是指周五的强势或弱势并没有在周一持续下去。这种周末动量中断模式是短期趋势变化非常明显的指示。

1%真实卖出日模式是指道琼斯、标准普尔、纳斯达克100和罗素2000指数在上涨至少两周以后,突然有一个交易日它们的收盘价都跌了1%或1%以上。这种下跌说明趋势遭到了破坏,是价格严重下跌的预示。我来给卖出日下个定
……

译后感

按照本书作者的说法,作者在1966年到1985年19年间没赚钱,1985年到1999年14年间资金账户从2200美元增值到70万美元。
如果按照33年算,作者的年收益是20%左右;如果按照14年算,作者的年收益是50%左右。这两个数值的平均值和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最好的投资者年收益是35%相一致。

我不是在玩文字游戏,我只是感慨作者追求以交易为生的精神。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作者在前面不赚钱的19年间做了很多兼职工作,以维持生机。这期间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者在书中严厉反对别人兜售交易书、交易软件和交易培训牟取暴利,并指出很多人无法靠交易赚钱,只能去销售交易书、软件和培训。甚至承认自己为了赚钱也卖过自己的书。

综合以上,不难看出,其实投资的年收益不过每年30%左右,想要更多收益很困难,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变成了商人。又有多少人会接受这个现实呢?这点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是在这种认知下创作本书的,所以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避了事后诸葛亮式的帖图写书方法,而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此强调一下,虽然作者多次说自己是短线交易者,但是从作者的实战案例了解到,有时候作者会持仓数月,这已经不算短线了。而作者能够做到这点,也是因为他明白了“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含义。故,不要误解。

本书作者虽然介绍了一些指标、模式和策略,但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最关注的还是价格自身的波动,本人也有这种看法。
分别总结一下本书的优点
1. 是实战家写的书,作者很坦诚,内容很真实,一般人不敢承认自己19年不赚钱。
2. 说明了为何以交易为生那么难。因为一般人的平均年收益只有30%左右,不是1,2倍,或更多。
3. 从心理的角度说明了市场的本质,以及为何不同人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4. 传授了一些赚钱模式,同时作者一再强调,市场在进化中,人也要跟着进化。没有一成不变永远赚钱的模式。
5. 推荐了一些好书。

缺点

1、没有全面披露作者的交易记录,否则效果更好,尤其是失败的交易记录更有说服力。但作者没有意识到这点。

2、部分内容是美国投资市场特有的,中国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最典型的就是作者发现过去200年来美国股市的总基调就是在一直上涨,所以做多的胜算大,即使遇到了1929年的股灾,因为股票每年有百分之几的红利收入,这个收入竟然可以弥补股灾带来的部分损失,这也间接证明了像沃伦.巴菲特这样的股神只能诞生在美国。

读后感:

顿悟和转折

加里.史密斯在14岁时就迷上了交易,并开始研究如何在家做交易赚钱,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他在1966年读大二时第一次买股票,随后的20年他一直在追求孩提时代的梦想,但是并没有成功。在1985年几乎要破产了,正准备放弃交易时他突然顿悟了,一切就此改变了——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赚钱,几乎每个月都赚钱。他的交易账户从2200美元增至近100万美元。加里在1985年那个改变命运的日子里发现了什么?他是如何实现连续15年盈利,并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最成功的居家交易者之一的?作者是如何顿悟的,他悟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是吸引我去关心本书的焦点。

1985年1、2月,我陷入了极度的深思,这是我以前从没进入过的思想状态。我交易了25笔,竟然有22笔都是亏损的......我用19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梦想,没想到这个梦想仅仅是纯粹的幻想。我当时快38岁了,我将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我只有区区2200美元的账户和一辆破旧的车......19年来我第一次下定决心要找出自己错在哪里。

1985年2月底3月初,我着手把4年前开始做的交易进行重新规划(反省),我以前从没做过这样的工作。过去我总是把亏损的交易丢在一边,从不过问自己错在哪里。交易者持续亏损的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幻想,他们害怕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我的问题不是我喜欢幻想,而是我太懒了。但我再也不想被亏损的交易困惑了。没办法,我只好去面对自己的交易缺陷。我用了几周的时间,花了100多个小时研究我过去的交易记录,以期找到自己交易方法中基本面、技术面和心理面的不足之处......

如果你能从本书中学到点什么东西,那么我希望你能明白那就是要研究每笔交易并找到成败之间的线索。在我严格的逐笔分析我的交易时,我突然就从一个不赚不亏的交易者变成了一个持续一致的成功的交易者。通过分析,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且我明白了我最严重的错误是没有目标,或者说是没有主计划。我只知道梦想以交易为生,并指望靠梦想变得超级富有。在近20年的交易游戏中,我竟然没有一次想到要如何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1985年3月,我设定了一个交易目标,直到今天还在执行中:每个月都要赚钱。我不但定了交易目标,还修改了几十年的交易梦想。从交易的第一天开始,尽快致富的思想就害了我。我决定不再考虑资金总额这个数字,只要我努力做到了每个月都赚钱,那么长此以往,我的本金就可以增值到一个可观的水平。

我对之前四年交易的回顾反映了我不但没有目标,而且交易习惯不好,没有纪律......恐惧是我没有纪律的基本原因......从很多方面来说,我开始把交易当成生意或职业来做,而不是把交易当作好玩的事或轻松赚钱的项目。

如果你使用某种交易工具和方法,却一直在挣扎之中,那么是不是要换个方法呢?有些交易者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掌握一个特定的方法,却没有用这个方法收获到任何东西。

我辛苦的做回顾分析,还有一个重大发现:交易游戏的本质是市场情绪。市场总是力所能及的让大部分人犯错。虽然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交易者,但我很吃惊地发现自己总是在最高价附近看多,在最低价附近看空。

作者的顿悟和转折令我想起自己在2008年4月后开始的转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月月抽”的设想和行动令我着眼于如何不断盈利,逐渐爬出盲目持有强势股遭遇补跌一个月内市值腰斩的挫败阴影。时间也是在38岁。

专职和兼职

交易也是一种职业......你需要很多年的学习和实战才能掌握它。

我在1985年成功后,有一件事我就不做了,那就是不再单独依靠交易的收益维持生活。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他们想辞职并希望以交易为生,这是有勇无谋的想法。我在80年代是个超级小散户,像我这样的人很有必要把本金复合增长上去。如果你要不停地从账户取钱应付税收和其他支出,那么你就不能辞职。对交易者来说,最糟糕的事就是挣钱付账单的压力,我要通过兼职工作的收入来支付账单,这样我才能全心全意的研究如何让我的交易账户增值。

以我为例,当我的全职工作被结束以后,我又回头去做兼职的保险调查员,这样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全职交易者就有了我需要的东西------现金流。一直到1993年,我才感觉可以舒服的放弃保险调查员的工作并依靠交易收入生活,即使在那时,我还有一个后备方案:我的垃圾债券能够带来利息收入,这些利息收入比我兼职工作的收入还要多。

一开始坚持业余操作,却充满了职业精神,这一点类似于“富爸爸”的思想,注重现金流,不鼓励直接创业,而是从有一份职业开始,时刻准备从老鼠赛跑的轨道跳跃之快车道,“月月抽”(每月2.5%左右)在早期可以作为一种强化训练的模式,来强迫自己达成每月盈利的目标,但根本无益于资本金的稳健增长,从而体会不到复利的魅力,作为一个交易者,在本金较小的初期,本能的不希望账户不断的被抽血,造成经济指标一样的压力,还有一种劳而无功的感觉,因为储蓄是自己所不齿的理财方式,因此按计划抽完本金的那一刻确实应该做为一个新的起点。而且设定具体的盈利目标对自己也可能是一种限制和误导,可能使人在不适当的时机勉强操作而招致不必要的亏损,或在大好机会中浅尝辄止放跑暴利。

资金管理

我的资金管理最基本的概念是,扩大赚钱交易的利润才能积累财富......对我来说,资金管理无非就是纪律和如何限制风险------也就是说不要过度交易,要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如果你想成为成功的有纪律的交易者,你必须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锻炼你的纪律性。以我为例,我从1978年开始跑步,虽然我没有做到天天跑,但我一周会跑5--6次。我觉得纪律和资金管理是无法传授的,但是可以主动学到,无论如何,纪律来自内部(自律)。

有纪律的交易者可以控制他们的利润和亏损,他们可以选择何时交易,如何交易。有纪律的交易者不愿意被市场控制,他们能控制市场......交易者必须根据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开发自己独特的资金管理策略。

用小账户激进的交易是比较容易地,因为你可以用工资收入或其他收入来填补账户。但是把一个10万美元的账户用杠杆来做,一旦亏损,需要很长时间来弥补,随着账户的增值,就更加需要保守的交易,此时保护资金比资金增值更重要。

如果我现在可以用有限的资金重新开始,我还会像1985年春天那样做。我会交易股指期货,直到我的账户增值到不必使用杠杆为止。如果你的资金够用,可以不使用杠杆,那么就要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免使用杠杆。(小钱敢搏、大钱求稳)

资金管理的内容老生常谈、知易行难,就是“不要过度交易,要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不管生活中还是交易生涯中都必须不断自律,所以有人把交易的难度等同于减肥、戒烟、坚持健身。

操作品种的选择上作者有自己的特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9年的期货交易失败,顿悟以后以小资金在自己擅长的股指期货上利用杠杆不断增值形成可观的资本金,然后转移之共同基金的主战场持续稳健盈利。

模拟交易、交易比赛、心理交易大师、全脑交易

我认为模拟交易和测试交易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你真的想感受市场的波动,你必须用真钱去交易。只有用真钱交易,你对市场的观点才会发生改变。只有用真钱去交易,你才能感受到模拟交易永远不能感受到的细微玄妙之处。杰西.利弗莫尔在书(股票作手回忆录)中讲到了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第二天要去和别人决斗。他的朋友就问他是否善于决斗,他自吹自擂的说他可以在20米以外打断高脚杯的高脚。但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如果这个酒杯拿着枪对准你的心脏,你还能打断他的高脚吗?”

模拟测试交易常常诱惑你采用糟糕的交易习惯,当你用真钱交易时,这些坏习惯就会置你于死地。因为是模拟的,他们在交易时就像没有明天一样。用真钱的交易比赛也不比模拟的交易比赛好,因为交易比赛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你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近乎可能破产的方法取得对手无法超越的收益。

我特别反感心理交易大师。我反感他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承认交易是一种职业,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心理大师一般会激励你,叫你要乐观,要有信心。我认为在交易的时候太有信心是最危险的心态。自信和过度自信的距离太小了。大部分交易者都是过度自信了。一个人如果自信且乐观,那说明他可能不够灵活。(中庸之道)

为什么我不能去拥抱我成功的交易?因为我不想过度自信......我的交易记录当然可以说明我是一位顶尖交易者,然而我的信念是这样的:我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每次亏损,我都很难过,有时候我会连续今天到几周的失落;我在每笔交易之前都是完全没有信心的,我知道这笔交易可能会亏损......虽然亏损的月份很少,但这种想法对我心理上有打击,所以在局面不好的时候我就休战了......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交易者,他们以为自己英勇无敌,结果还是被别人给狙击了。(谦受益满招损)

我认为反复研究我的亏损是有好处的------心理交易大师则禁止这么做。反复研究错误才不会重复错误,你才会知道这笔交易可能会失败,这样你就为最坏的结果做好了准备。(前车之鉴、犹兮若冬涉川、小心驶得万年船)

很多心理交易专家喜欢强调这些特点,比如坚持、决心、执着、承诺。我不相信你靠这些口号是的词汇能够实现成功交易。我见过很多交易者把自己的整个生活都献给了交易,但他们还是亏光了,然后他们又充满了决心和胆量,回到交易中继续亏钱,如此循环。我已经讲了成功的交易需要什么:渊博的专业知识加上大量的实战经验,这样才会开发出适合自己性格的赚钱策略。我发现大部分赢家的两个特点是:激情和超级聚焦。激情和超级聚焦就意味着交易就是你的一切,我直到很多交易者不愿意做出这样的牺牲。(“激情和超级聚焦”同“坚持、决心、执着、承诺”有什么区别吗?)

交易者的风格受大脑支配的影响,左半球擅长推理、分析、遵守原则,负责我们的言语,右半球的运作是非连续性的,他负责直觉、创造、艺术和感觉,它控制的是视觉的认知,大部分人都无法决定自己由左脑支配还是由右脑支配,很多由左脑支配的人相信市场有一定的秩序和条理,他们使用机械交易工具和数学公式去衡量这个条理。我则更愿意相信市场是混沌的,是没有条理的,我根据这个非条理去开发自己的交易策略。

优秀的交易者应该就是那些把左脑分析功能和右脑创造功能融合在一起的人,当然了,要想自己开发机械交易系统,那还是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我在1985年春天顿悟的时候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最好的关于全脑交易的书,书名叫《道琼斯之道》。有时候我低估了这本书在我的交易最关键时刻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让我看见了市场的流动和节奏,而不是死板的机械框架。作者总结说;用逻辑去理解市场行为,就类似于想通过桶装水去了解流动的水。(刻舟求剑、术-艺-道的层次)

这一段主要着眼于交易者的心理建设,甚至可以说是心理重生,交易本来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每个人的心理结构生来并不是完整的,只有不断的锄强扶弱,调和自己的心理矛盾,不断超越自己,沟通左右脑,交易者才能叩开成功之门。盲目空洞的乐观自信,犹如以义和团的神拳去抵挡洋人的枪炮;苍白的“坚持、决心、执着、承诺”如果没有智慧的照耀,只能是逞匹夫之勇;

对交易的虚拟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精准把握和超越同样源于心理因素,模拟交易还是有其应有的价值,可以是学习交易的一个阶段,战争也需要兵棋推演,飞行和体育训练都开始引入模拟器,如果把训练当作比赛,把比赛当作训练,是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世界何真何幻?

明白真实的收益

期货交易者的失败率是非常高的......考虑到微格(买卖单之间的价差、佣金和糟糕的执行力)和期货的杠杆,普通大众是不可能在这个行业生存的。如此多的期货交易者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没有足够的本金、过度交易、不止损,这三点名列榜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的期望不现实(被暴富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那么真实的交易收益是多少呢?

在90年代,商品基金的平均年收益不到10%。运作这些基金的人可不是新人,他们拥有最好的电脑和交易系统......我们常常听说传奇人物查理.丹尼斯培训的海龟们收益惊人......在1991年12月把1000美元的虚拟资金分别给8个还在赚钱的海龟。这8000美元的投资到了1998年2月能增值到19157美元,年复合收益是15.27%......

凶猛的对冲基金经理的收益会如何呢?......2600只对冲基金(1500只国内的)从1993年1月到1998年10月的平均年收益是13.4%。这个收益还不如标准普尔500的19.9%......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约翰.聂夫他们长期的年平均收益是27%--35%。

看到......(这些大人物的真实)收益,大众交易者想每年赚两三倍的想法则显得有勇无谋。也许交易者把要求降低些,他们的收益就会增加。就像我在1985年一样,我放弃了暴富的交易想法,并把自己的目标关注于每个月都赚钱,而不管赚多少。如果你的账户不大,我想把年收益提高到50%是可能的。请看我过去10年交易股指期货的收益,年收益是86%。但是我的账户很小,而且我总是把利润慢慢的转移到共同基金账户。

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生活中投资牛人的故事纷至沓来,不由得令人心向往之,但现实是残酷的,长期而言35%的投资年收益已经令人叹为观止,干实业的利润更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要知足常乐,做自己力所能及也是最可能做到的事,从而聚沙成塔。2008年4月开始的月抽2500元的设想正源于此,虽然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对级别和品种的探索尝试)停滞不前,但或许早晚得回归正道。

尾声 完全是个人的事

我以交易为生的梦想只是为了赚到足够的钱,这样就能做我自己的事......我不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人,我在不赚不亏的年代里就已经做到了完美的量入为出的生活艺术。成功以后,我还是保留着节俭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金钱不是为了物质享受,而是意味着自由和精神上的宁静。

虽然我要一直交易到老,但是交易就是我的全部吗?最好还是找到其他梦想、目标和追求,并每天享受生活的简单快乐,回到西部,在无尽的狂野中登山,这听起来很吸引人啊。

我很希望读者能够告诉我,是否把我当作成功的交易者,尤其是我那不赚不亏的20年。如果说我有特殊的交易能力,那么这些能力只是我33年交易生涯的副产品。希望本书中的思想和策略能够帮助你节约很多年的时间,不要像我这样走了很多年才实现交易的目标。

一晃已经过去了12年,不知道这位交易者现状如何,受市场教育多头思想严重的他在网络股泡沫和次贷危机中是否完胜?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美国,各种债券之剑高悬在头顶的美国,今后10年间还会延续百年牛市吗?会不会像日本一样也遭遇失落的10多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