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冲之路

纵横驰骋华尔街 那是我的快乐与自豪 ...............
个人资料
正文

<< 肖申克的救赎 >> 影评 (图)

(2008-09-15 07:36:36) 下一个

 弗兰克.达拉邦特的这部摄于一九九四年的影片取材于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但千万别指望影片会提供给你廉价的感官刺激。(斯蒂芬多次声明,他的作品是“恐惧”小说而非恐怖小说)导演达拉邦特只是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到影片最后,真正需要拯救的人恰恰是一直在努力拯救别人的瑞德。然而,同样面对命运的不公,安迪却能表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与典狱长的较量中,默默构建属于自身的未来。当别人还在为如何打发狱中无聊时间而终日生活在蝇营狗苟中时。安迪已经开始展望属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当他爬过那条象征着生活中一切龌龊与不公的下水道,最终投入到阔别二十载的自由时,相信每个观众都被这终于战胜了“习惯”的“希望”所震动。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一般对影片的商业性很看重,而能像《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影片,不是很多。更难能可贵的是《肖》这部电影的艺术性要远远超过它自身的商业性,以至于十几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仍然倍受人们喜爱,甚至被认为是“男人必看电影”之一。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从两个方面来拯救我们的:一方面是自由,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这部电影。

(一) 自由是埋在心里的一枚种子
影片中有这样三个场景:一个是这样的,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囚犯干完活后,在屋顶闲散地坐着,很悠然地喝着安迪可以说是用生命换来的冰镇啤酒,享受着温暖悠闲的阳光,那就仿佛是在自家的屋顶上一样,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自由……
另一个场景里,在安迪打开音乐后,监狱里响起了莫扎特的音乐,高亢优美的声音在监狱上空回荡起来,所有人,包括囚犯和狱警,在那一刻都朝向音乐传来的方向,安静的聆听,忘掉了高墙的束缚……
还有一个场景,安迪经过自己的不懈地努力终于建成了当时英格兰当时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囚犯可以像自由的人一样,在图书馆里获取监狱外自由的空气…….
安迪所做的这一切:冒着生命的危险只为同伴争取一段自由自在地喝酒的机会;宁可得罪典狱长和那个极其恐怖的狱警,只是为了囚犯感受到音乐里的那种自由的感觉;十几年如一日地写信,最终建成了一个像样的图书馆。在安迪看来,这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两个字,那便是“自由”。人活着不能失去自由,即便是在监狱里,也应该尽力为自己争取自由,以为在他看来,人活着便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
影片从两个对自由的限制因素:一个是监狱;另一个便是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监狱是从肉体,身体方面来限制自由;而体制化则是从灵魂,精神上对自由的限制。影片强调的便是从精神上限制自由的体制化。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出自瑞得的话:“fi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it ,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ed on them , that is institutionalized.(起初,你讨厌它,然后逐渐地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照它,这就是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翻译过来的意思便是:使…制度化,使…一成不变。从这解释里可以抽象出成两个字那便是“同化”,对一个个体来讲,体制化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是一个个体在群体里或社会里,被大多数思想所同化的过程,而当这个群体或社会的思想不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时,这种同化的过程就变得越加厉害了。影片中一直试图给我们展现一个被强烈体制化(同化)的世界(监狱),典狱长,狱警以及监狱里的各种制度等等,都成了这种体制化(同化)的工具。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生活在监狱里,所以也根本就无法感觉那种身体上的对自由的限制的痛苦,可这并不表明你的灵魂,精神上就是自由的。每个人不自觉地都在受到体制化(同化)的影响,没有人能够逃脱这种被体制化(同化)的命运。只要你现在问一问你自己:我还是不是自己以前想象的自己?我还是我自己吗?或许你就能感觉得到了。
自由是埋在心里的一枚种子,需要我们不时用自己思想的泉水去浇灌。影片中的安迪为了让拯救那些囚犯,不只一次地为他们争取到了自由的阳光。而我们呢?谁来拯救我们自己呢?我想,除了我们自己,还会有谁呢?!
主人公用那么小的铁锥,历时十九年挖洞,最终逃离了那所监狱。只有四个字评价这部电影“太好看了”!
相比杜克,我所有所谓的挫折和打击都是那样的渺小:无辜被判终身监禁,明明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却偏偏有奸人当道,把证人杀掉。从前的银行总裁,现在的阶下囚,而且是一个终身监禁的阶下囚。换作是我,或许早已不堪打击。
聪明人到哪里都比常人聪明。在入狱一个月时间里,他始终保持沉默。他在观察这群囚犯中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可以信任,谁又可以依赖。很快,他找到了瑞德,这个在狱中有着领导风范的黑人朋友。
瑞德也是一个终身监禁的战犯,他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弄到各种商品,也因为他特殊的能力让他拥有良好的人缘和众多的支持者。他和杜克唯一的不同是,他缺少杜克那种敢于远离监狱生活的勇气。诚然,瑞德也是希望早日出狱。在10年、20年、30年释假申请时,他总想表现的很积极,争取早日出狱。命运却总爱和他开玩笑,他一次次地被“reject”。于是,近40年的囚禁生活,把他磨砺成一个不敢有希望的人,并且认为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杜克听到他这一论断,莞尔一笑,不置可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条,别人无权干涉。
杜克有超越常人的坚持,为了能得到州议员扩大肖申克监狱图书馆的批准,每周写一封信给州议会。六年过后,州议会给他寄来大批的书籍和象征性的200美元。回信劝他不要再写信,这样的结果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交代了。连监狱管理员对杜克取得这样的结果,感到惊喜。杜克并没有满意,他的愿望是要扩大监狱图书馆---建筑规模、藏书数目、看书环境、现代设备。仅仅是几箱子书,怎么能够满足?于是,每周给州议会写两封信成为他新的工作日程。十年过去了,州议会被他彻底打败了。不得不通过扩大监狱图书馆的议案,拨以重金进行投资建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杜克用十六年的坚持实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命运、害怕失败,其实失败很有可能仅仅源于我们没有坚持下去。是我们自己早早地放弃了成功的机会,想想如果换作你,会像杜克那样十六年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一个常人看作不可能的事情吗?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有些鸟注定是笼子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漂亮。”杜克便是这样有着漂亮羽毛的鸟,他的翅膀注定是为飞向蓝天准备的。否则,他在入狱前不会做到银行总裁的位子;他不会用19年的时间,用一个瑞德看来要挖600年的的铁椎,凿出奔向自由的隧道;他不会穿越500码满是肮脏和令人恶心的地下水道。看整部片子的时候,我总有一个感慨“不平凡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平凡的”。值得说明的是,造就一个不平凡的人的过程,全都是平凡的小事。比如凿洞,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一个囚犯都有着机会,每个人都有离开这座黑暗监狱的可能。只是他们没有去做,或是想都没有去想,抑或是连想的勇气都没有。
整部片子看完,我不得不再次佩服杜克过人的智慧。从被冤入狱的第一天起,他就计划着如何离开监狱。他以做石雕的名义,向瑞德买小铁鎚,并且把雕刻石雕的爱好广而告之,朋友热心地为他收集一带又一带的石头,而不必引起监狱管理员的猜疑。他把大部分的石头用来凿洞,少部分用来做石雕避人耳目。更巧妙的是,他每日利用放风的时间,将藏在裤腿里的凿出来的石子撒在广场上。他定期更换墙上大幅的美女照片,以使掩饰洞穴的“布帘”保持完好。他给典狱长洗黑钱,可以不露马脚地从中取走37万作为日后生活的储备。令人拍案叫绝地是,他洗黑钱过程编造的人名,成为他离开监狱后的合法身份。聪明人决不是与人争斗中的小聪明,聪明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如何做好。
杜克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向着一个目标前行的——离开监狱。在年轻人威廉被杀害后,他更清醒地懂得通过正常合法途径离开监狱是一种空想。这刺激了他冲出这个牢笼的渴望,促使他加快了逃脱的脚步。电闪雷鸣的天气,给了他绝好的机会,他可以借雷鸣的瞬间打击下水管道。(这又是一个聪明人的办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万一被发现而追缉过来的狱警。最后,他爬出500码的臭臭的下水沟,在暴风骤雨中,张开双臂拥抱这久违了19年的外面的天空。那一刻,他自由了!在风雨交加的洗礼中,他获得重生!
这部片子被誉为“男人必看十部影片之一”,我也是很早就听说过,只是一直都没机会看。今天看过觉得这不仅仅是男人必看,任何一个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经典的影片。我之前认为,《乱世佳人》是我看过最震撼的,费雯丽的坚强让我整个心灵为之鼓励。可是这部在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中败北于《阿甘正传》(也是一部相当经典的影片)影片,让我的心和大脑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做替罪羊,判终身监禁更大的打击和捉弄吗???还有什么理由轻易自暴自弃的理由?还有什么借口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然而 Andy 告诉他,“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于是 Andy 能够用二十年挖开 Red 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 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庸常生活里的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先说“那不可能”,习惯了没有奇迹,习惯了,习惯了。可是正如《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coo’s Nest)中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Andy 也不是。
  ——我们已经看到监狱长打开藏有 Andy 凿石锤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二) 希望是梦里会开的花
现时中没有一个人可以获取完全的自己理想的自由,但只要心存希望,我们便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影片有这样三个相互比较的人物:
一个是老布:在监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好不容易获取了自由,可是出狱后,整日里却生活在惶恐中,最终在极度压抑和忧郁中,草草地了解了自己的一生。
一个是瑞得:出狱后的瑞得,也面临着和老布几乎一样的心境,只是他心里或多或少的还存在那么一点希望——曾经答应安迪的一个承诺,最终活了下来。
另一个就是安迪,他经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钻过500码的污水管道,终于获取了自由。在倾盆大雨里,酣畅淋漓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幸福的张开了双臂……
这三个场景其实是在问我们:为什么同样都是获取了自由,但为什么三个人却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这便是由于“希望”的缘故。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以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
影片中安迪对希望作了很好的诠释:“forget that there are … plac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湘菱82 回复 悄悄话 喔,你的评论写得很精彩!
你认为很好的电影,也正是我非常喜欢的。
山楂树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您的文章。 和xxq2001一样我多次看这部电影一个字好! 您也喜欢阿甘正传,好戏一部难得的好。 感谢您。
xxq2001 回复 悄悄话 这部电影我至少看过5, 6遍. 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中的No.1. Tim Robbins and Morgan Freeman 也成了我最喜欢的演员中的两个. Andy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不公, 仍然能坚持不懈的努力, 漠不作声的用毅力和智慧, 让自己获得自由, 让邪恶得到惩罚. 让朋友得到报偿. 他的品格非常让人欣赏. 在一切都过去之后能心平气和地过着平淡生活, 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整个电影情节紧凑, 入情入理, 让人回味无穷, 是上乘之作. 谢谢介绍你不同的分析角度, 很有启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