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时光

二野,居于南美,正宗华人也。
正文

骄傲的代价(国共决斗争天下八)

(2008-06-23 20:18:27) 下一个
骄傲的代价(国共决斗争天下八)

作者:昭昭若昏

09/01/2005於美国

三,最后的决战

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一口吞咽了蒋介石爱将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不但震动了国军上下,让毛泽东也深感吃惊。有一次毛泽东和粟裕谈话,笑问74师的全歼有一个人做梦也没想到,你知道是谁?粟裕答曰:蒋介石?陈诚?连猜数人,毛泽东大笑道:非也,就是我毛泽东啊!这样的对话,可能是乡里坊间的茶后开心笑谈,也可能真有其事。但是如此巨大战绩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粟裕到死不得重用亦无贬低的复杂原因之一吧,真可谓伴君如伴虎,胜利失败皆不是。此乃后话按下不表。


这时的毛泽东所主持的军委有了新的战略构想,打算尽快结束共军在解放区内部的作战,将战火引向蒋介石掌管的中原地区,使在潼关一带作战的陈庚集团动进洛阳,在山西南部作战的刘邓集团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命令在沂蒙一线的陈毅粟裕集团突破包围向西敌后行进。这样,共军整体在河南就会形成一个“品”字形鼎立的超稳定结构,牢牢地站立在中原地区,形成不败之势。这种大战略,搞得好,自然是富有创意,搞得不好,无疑是飞蛾扑火,羊入虎口,即使不会全军覆灭也免不了遍体鳞伤。好在共军从成立那天起,就是在群敌重围中兴起,在敌后穿插运动中胜利,对于应付这种四面作战的打法并不生疏。

在此大战略的要求下,粟裕决定兵分三路突围,由叶飞和陶勇的第1和第4纵队组成西进兵团,向鲁南挺进,以陈士榘,唐亮指挥第3,8,10纵向泰安,大汶口突围,陈毅和粟裕率领第2,6,7,9纵在沂水一线迎击国军主力。将强有力量的华东野战军分为了三股,史家称这次行动为“七月分兵”。

蒋介石在孟良崮大战失败之后,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一番大整顿使国军的相互配合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他的战略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山东和陕北两地。为了保证战时的顺利,蒋介石请来了当年在华东一带有实际作战经验的日本战犯岗村宁次为顾问,让这位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日本人来诊断国军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错得了病。经过反复地检讨,制定了“以三四个师重叠交叉进攻”的基本作战方针,强调统一指挥,任命国防部陆军副总指挥范汉杰前往山东赴命,出任鲁中前线总指挥,集中了九个整编师(军),二十二个旅(师),在莱芜至蒙阴不到五十公里的地方摆出一个巨大的方阵来(不再摆什么一字长蛇啦),同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大量的山地作战器材和大炮,囤积食品,准备发动新的攻势。这次是再也不敢大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

但是,西进兵团和陈唐兵团的突围,使蒋介石急忙从自己的方阵中调动了大部分兵力前往尾追堵截,在鲁中只留下了四个师的兵力,其分布是,胡琏的整编第11师驻守南麻,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防守东里店,王凌云的第9师守沂水,取代了李天霞的黄国梁第64师驻扎在大张庄。粟裕认为这是个作战取胜的机会。

这时的华东野战军,充满了乐观轻敌骄傲的情绪。当时在军内最流行的顺口溜是蒋介石的杂牌军是“烂葡萄”,蒋介石的王牌军是“硬核桃”,吃掉三个“烂葡萄”不如砸烂一只“硬核桃”。尽管是军中小兵们的玩笑之谈,但是确实反映了在指挥员中间隐藏了一种危险的骄傲情绪。骄傲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轻敌,认为敌人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就是连粟裕本人,在消灭了74师之后也小看了国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小看了胡琏和黄百韬的战斗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百韬,他是继张灵甫之后粟裕新的克星和主要作战对手。

理论上来说,粟裕手里有四个纵队,按照他以往的打法,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吃掉对手的一个师完全不成问题。但是,整顿过的国军对于粟裕的战术早已经摸透了几分。所以,当粟裕在7月10日命令各个纵队向黄百韬的第25师进攻的时候,第64师就紧紧地靠了过来,粟裕不但没有得手,反而因为天降暴雨,山洪爆发,将士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不计其数。这时,粟裕有觉得胡琏的整编第11师位置孤立,于是就调转头来,将第11师的驻扎地南麻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三面环山,一面有一隘口通向博山,沂水经此地流过,基本为一盆地地貌,大兵力在此施展不开,易守难攻。原本胡琏的驻地是鲁村,那里四面群山,与孟良崮的地貌相似。胡琏到了那里,怎么感觉都不是味道,分散兵力占领群山吧,兵力不足,若不守周围山头,共军一旦开来,下场恐怕和那74师差不多。但是胡琏经验丰富,不亏为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他亲自视察地形,看中了南麻的地形,遂请示国防部批准他将第11师移兵南麻。

到达南麻后,胡琏花了二十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子母堡工事。这种工事依自然地理而成,很少人工雕琢,多利用土包,坟头和山坡构成。具体就是在土包或坟头旁边垂直向下挖出洞来,进而把土包内部掏空,然后开出射击孔。主堡周围一般有五个小的地堡卫护,彼此可以交叉火力相互支援。由于工事自然,犹如迷宫一般,简直比传说中的诸葛亮八卦迷魂阵式还要精彩实用。在后来的战事中,就是共军冲击到了阵地之前方也很难发现具体目标,更别说歼敌作战了。粟裕不知就里,竟然率兵冲了进去。这一冲,使英雄多少年的功名化作了尘与土。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共军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量。这样进攻了三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那黄百韬由于孟良崮大战而受罚,这次带罪立功,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不但白天冲锋,连只有共军喜欢的夜战也用上了。粟裕两面受敌,难以支撑,不得已下令退兵。他手下的四个纵队伤亡惨重。

这时,李弥率领了第8师也赶到临句(肉旁),粟裕为了鼓励那不高的士气,匆忙决定攻打李弥。

临句是座古城,三面环山,沂水和弥水从城边流过,平时水浅,可以徒涉而过。但是,就在粟裕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弄湿了弹药不说,又冲走了不少的将士。幸亏兵士们训练有素,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将城墙攻破了一个大洞,共军顺着这个大洞一口气冲进了整整七个连。那七个连在城中奋战了三个小时,弹药用尽,全员战死。粟裕心急,匆忙间又掉第6纵前来支援,那知道在涉渡弥水时,水势再涨,人员装备又被冲走不少。待赶到了城下,弹药大部受潮,大炮等重器材在雨天不能架设,故攻城毫无进展。素裕眼看战事不可能取胜,况且国军各路援兵纷纷赶到,再蛮干下去必然惨不忍睹。遂下令收兵,乃兵败退至诸城。掐指一算,损失兵士将官已经超过了两万有余。

仗打成了这样,粟裕电告军委,引咎自责,愿接受任何惩罚处分。陈毅甚感不安,与粟裕挑灯彻夜长谈,并将结果急电密报军委,请求手下留情。密报曰“我党多年来所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出”云云,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力和胸怀。这两份电报一前一后到了毛泽东的手里,他并没有责怪粟裕,相反却极尽安慰,指示将第2,7和8纵交与许世友指挥,令陈毅和粟裕速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第1,3,4,8和10纵,因为那厢边的战事更为紧张,大事不好。

叶飞,陶勇在七月分兵后行军五百里插入鲁南,那里是原来的老区,经过战争的摧残已经变为一片凄凉,再无法支援任何战争行动,遂决定攻打邹县和藤县,那里是国军的辎重中转站,藏有大量的弹药粮食。

叶陶二人认为攻下两个小小的县城是手到擒来,难道这里的守军比第74师还要强吗?故两只纵队分头行动,叶飞攻藤县,陶勇进军邹县。不知道多少年前,本人有幸在在山东考察业务,曾经在此地滞留数日。那两座县城的城墙虽然早已扒掉,但是隐隐约约依然可以看出其地貌是易守难攻。

而且经过莱芜,孟良崮之战的国军这时已经没有了骄气,有的只是处处小心谨慎,全军上下再也不敢小看那土里土气从山沟了钻出来的新四军。说来不知是天意还是偶然,那年七八月的山东不是暴雨就是阴天,常年活动在室外的野战军弹药几乎全部受潮。叶飞和陶勇是用大炮大炮不响,用炸药是炸药冒了几丝青烟就算完成了任务。不但没有攻下县城,反而被从西边赶来的五个整编师援兵包围了起来。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东度过沂水。但是,那平日看着安静得像个大姑娘的沂水这时突然变脸猛涨,汇集了各路山洪,竟然难以渡过,局面顿时险恶起来。

叶飞和陶勇面临着重大抉择,若坚守等待洪水退去,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怎么抵挡得了那五个整编师的进攻?恐怕不出三日既全军覆灭了。若突围逃窜,那五个整编师眼瞅着咬得很紧,复仇意志强悍,大有不灭共军誓不罢休的阵势,如何逃得出去?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向西突围,与陈世榘唐亮兵团会合。但是,那里是国军的重兵所在,怎么走?

商议再三,叶飞陶勇决定只有声东击西才有出路。遂派出第四纵队战斗力最强的第10师向东佯动渡过沂水,做得像个主力突围的样子,而主力冒险西行。

7月26日,叶飞陶勇熄灭灯火,扔掉所有辎重,悄悄向西运动。而4纵的10师却大张旗鼓的向东部喊杀而去。国军见状,竟然想也不想,五个整编师全员出动追了前去,国军的包围圈顿时不再,叶飞陶勇两个纵队乘机迈开脚步拼命地向西跑了开去。往日的虎狼之师竟然如此狼狈。

共军向西逃跑了整整一天之后,国军才缓过神来,那五个整编师扔下了4纵的第10师,掉转头来马不停踢地又赶了上来。

那时的鲁西是黄河短时间内改道后形成的水网地带,出了包围圈的部队面临的是一片汪洋般的沼泽地,七八十里,望也望不到头。扔掉了辎重的叶飞和陶勇当此时是无粮草弹药,赤手空拳,只有跑的份儿。就是那些平日见了共军望风而逃的还乡团这时也冒了出来远远地放冷枪占点儿小便宜,而国军天上的飞机这时着实派上了用场,向着遍布在泥水之中的毫无还手之力的叶陶部疯狂地扫射。部队全员只能忍受这种非战斗减员。

待逃到了济宁与陈唐兵团会师的时候,叶飞和陶勇两只部队的每个师实际上只剩下了一到两个团,换句话说,往日曾经驰骋疆场的叶飞陶勇部现在大概只有六七个团了!陈世榘回忆描写道,当时的1纵和4纵的干部战士“身上除了短裤,背心和枪支弹袋以外,什么都没有了。”战士们只有一个要求,“发一双鞋子,睡一个好觉,吃一顿猪肉”,悲惨之状,前所未见,已然丧失了主要战斗力。

继孟良崮大战之后华东野战军的七月分兵,分别进行了南麻,临句,藤县,济宁和邹县等战斗,次次失败,无一成功。粟裕是败了再打,打了再败,合计损失了近五万人马。将所有战果全部卖出。难怪邱清泉认为华东共军已经溃不成军,不堪再战。

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依然得到了军委的信任重用,让他将东线兵团交与许世友带领退往胶东半岛,而他和陈毅率领第6纵队前往西线重整军威。这样,所谓华东野战军就分为两大部分,东线有第2,7,9纵队组成,指挥员为许世友在胶东半岛转战,当华东野战军重会于济南战役时,那许世友已经练就了一套成熟的攻城之术而凶悍无比。而西线兵团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由叶飞,陶勇和陈唐兵团和王必成等将领组成,撤离了山东,向河南一带移动,配合刘邓大军的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动作,粟裕在中原导演了一幕又一幕的逐鹿好戏,其规模之大而巧妙,场面之壮观惊险,历史影响之深远,无人可与之比肩。(待续八)


王麻子昏言昏语(八);


胡琏用兵,未胜先求不败,故救援不力,进攻亦不力,然防御作战却极尽其才,发他人所不能。南麻防御阵法,实在是兵家妙着,共军虽败,却从中学习到了阵地战术的精妙,在之后的朝鲜作战中将其发扬光大,既是先进强悍的美国陆军在上甘岭战事面对胡琏式阵地也吃尽了苦头,栽倒了无数跟头。


与胡琏相反,粟裕用兵动则求胜,用兵求险,故常出奇兵,以弱胜强。故兵士强悍,咄咄逼人。与胡琏交手,犹如强拳击中棉花,毫无着力之处,而对手后劲绵绵,源源不断。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一物降一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