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中文学课本的毛泽东画像。很不同于后来流行的形象哈。觉得这个还帅些。所以俺选这张。..."> 50年代初中文学课本的毛泽东画像。很不同于后来流行的形象哈。觉得这个还帅些。所以俺选这张。..." /> 文革前的老图片 - 博客 | 文学城

二野时光

二野,居于南美,正宗华人也。
正文

文革前的老图片

(2007-08-13 22:59:14) 下一个
 文革前的老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0年代初中文学课本的毛泽东画像。
很不同于后来流行的形象哈。觉得这个还帅些。
所以俺选这张。
也因为这张图恐怕网络上的人没见过。权当贡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土改
这啥也不说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人民公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是写阿毛的,我家阿毛去剥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俺过去爱看的书。
当然,后来还有《艳阳天》、《金光大道》、
《向阳院的故事》等等。来句题外话,

自打人民当家作主以后,从文学角度讲,
俺心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只有浩然。
因为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棒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种有色彩的图案是1966年前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以后,生活的颜色和格式就很快变得统一。
主要为灰、蓝、黑和白。
一次,有位女同学因为穿了件浅粉色碎花假衣领,
被校长粗暴地扯下来。
并勒令其在众目睽睽下跑800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形象大家更应熟悉了,
那个万恶的刘家大院里发生的故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卖儿鬻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斗进,小斗出。
愁啊。就好比在菜市场买菜,你买1斤,他给你8两。
卖废报纸,你有20斤,他告诉你只有15斤。
你说这卖菜的和收破烂儿的有多万恶。
这不是剥削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看看娃儿那肋巴骨瘦的,跟个非洲难民似的。
想想现在的生活真来之不易哈:
就像歌儿里唱的: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安徒生常常在他的故事结尾说:
某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她,谁都认识吧,名人啊。提示: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呵呵,过去欠债欠的多委屈,还要跑掉、躲起来。
现在嘛,欠债的是爷爷。俺是欠俺钱的龟孙子,
人家可以天天在你眼前晃都没事儿。
这几张图片,是雕版印刷。立体感极强。
但扫成图就啥也看不出来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可算找到心上人了。
就是有点三八线太清楚的感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祝希娟只有演她演得好。
刚才试了一下用脚尖站地,比划这个动作。
穿拖鞋时,没站起来。
换上皮鞋再站,我差点没翻过去。
唉,干啥都不容易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这身衣服的小碎花还是蛮素雅的哈,
裁剪的曲线也不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姓李,你爹他姓张的那个!
一个相声中咋说来着:一边一个疙瘩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小样儿,想骗我?我知道你是假冒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八年啦,别提它啦。咱这名句张口就来呀,
而且,动不动就是千古名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脸红什么,防冷涂的蜡。看看,一不小心,
又冒出来个流行多年的名句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怯怯地:九爷。
看来,就像这假冒伪劣,
正牌儿的和假冒的谁是老大很难说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女人不简单!
你想想看,在男人窝里如鱼得水的女人,
她能简单吗?她是谁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边上的那位大妈。
难说70年代出生的都会知道一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谁能说出他是谁?加10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又是谁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么,他呢?跨过一条江去堵枪眼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瞬间的事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闭眼睛想想:嗯,好疼啊。
是俺就赶紧滚到后面的河沟里。
知道是谁了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
前些年,据说连美国西点军校都在学习他。
消息在各地报纸迅速传播开,
全国人民立马欢欣鼓舞。
后来,又据说那是空穴来风,
也不知道这风是从哪里吹来的。
请听题(摆个小丫姿势):
他是谁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直说了吧,他叫王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是兰考那个,就是《渴望》里刘大成演的那个,
哎呀,这么提醒,还没想起来呀?急死我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年纪那么小,干点啥不好,净干这事儿。
瞧那玩意儿都冒烟儿了还抱在怀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怎么少了个主角?对了,就是那只羊。
到底是孩子,咋把羊忘在羊圈里了?
恁重要的东西,就那么捏在手上跑。
真让人揪心哪(这句话咋那么耳熟?
现在,耳朵有些发热,心脏有些乱跳。
我要高呼:
我不是剪刀手。我只剽窃了一句话。)。
一下子想起王二小,
5根手指头被齐齐削掉,怕怕。
再被挑在刺刀上,怕怕。
再被摔在石头上,更加怕怕。
真想知道他12岁的小小年纪,
当时心里想些啥。
我曾在他的坟头上放了2个特大的苹果。
其实他那坟呀,就是堆起来的几块大石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是哪位可爱的孩子呢?
提示: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我在我收藏的图片里翻个底朝天
花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这个。
这一幅是为楼友晓虹选的,
很欣赏晓虹那一付悲天悯人的情怀。
现在,有这情怀的人已不多见了,
很宝贵,尽管它其实很简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前的漫画。
当时,人的认识必须是:非对即错。绝不含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好像从图上看,学生早恋不应该是现在才有的。
的确,过去的图图上,经常把男孩女孩画在一起。
其实生活中不是那样的。
过去男女生界限是极其分明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谁还能讲出这16条?那才叫牛气冲天。
提示:1966年的事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革命小将。
想当年,咱红袖标一戴,大步流星地看天走路,
心底里那个自豪啊,甭提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破旧立新。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想说啥来着?不行,
俺今晚要再看看李斯的《谏逐客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梦想。
海军衫是当时永不过时的时装。
当时的普通人一般没有离开户口所在地的机会。
确切的说是没钱离开。所以,“海军衫”
这种让人有视野开阔的联想的东西,
就古里古怪地流行起来。满大街都是海军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时,不管在学校的农场也好,插队时也好。
干活时,还真就常常挂这么个大牌子,
一路走,一路唱。到了地方,
再把牌子挂在树上显眼的得位置。
插秧、锄草、施肥、收割、打场,
等等热火朝天的大会战场景历历在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万年青不知道为什么成为当时多年流行的图案,
黑板报、报纸、杂志等等到处都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饥饿的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玉米棒子被人幻想成那么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健身房。
大街上,到处高大的树上,都悬挂着大喇叭。
作用有二:
1是来了最高指示,随时能传达到人民的心里。
2是定时在早中晚播放广播体操,好强体卫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邮递员。
这在当时可是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
关键是还会配发一辆飞鸽或凤凰牌儿自行车。
换现在,相当于给了辆奔驰的感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瞧瞧人家的脚长的,那叫一个健康,丝毫不让须眉。
男人们不是脚大吗,来比比。这才叫男女平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过去的人最喜欢看的演出是有朝鲜人和新疆人的。
因为他们的服装五颜六色。
女孩子也经常为能穿上这两个民族的服装而吃醋。
在相馆照相也流行这身行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那个年代少有的、很温馨的图片。
想到插队时我养的猪和被狼群叼走的小猪崽儿。
当时从骨子里恨那些狼。

现在不恨了,还满喜欢狼的。
在野生动物园看狼,怎么看怎么帅。
看来,爱与恨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是会互换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炼钢铁。
那会儿,俺家的锅碗瓢盆,只要是铁的,
都喂进楼前炼钢炉的肚子里了。
其实那炼钢炉啊,
比现在有些穷单位上烧开水的锅炉大不了多少。
一直到90年代末期,重回故地。
俺小时候住的楼还在,因为那是文物,不能拆。
令人意外的是,那炼钢炉也还在。
还有地下一大滩溶化的铁渣也还在。
那铁渣里有我家的锅碗瓢盆和我吃饭的羹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愚公。
科技水平处于原始阶段时,这很管用。
至于环境、生态都随他去了。
我甚至都怀疑,那黄土高坡,本来都是青山绿水,
结果被这老愚公整成这样。真瞎折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个时候有如此美妙的画面,太难得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走了。
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不会死的。
他怎么可能跟我们人一样会死呢?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就像现在张召中看美国人打进伊拉克。)
这样的情绪和思想持续了很长时间。
俺们淋在暴雨里听这个噩耗,
噩耗。
当时喇叭里用的这个词。很多人晕倒在泥水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的铁哥们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毛主席语录

以后要记住:
勾肩搭背才算亲兄弟。
嘘,严肃点,不要胡思乱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可就难了,提示一下,越南的。
很有名的哦。瞧那美国大兵
(撑在地下、已经半身不遂的那个)
和西贡伪军(虾米腰的那个)那点儿没出息的熊样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位是很著名的喽。
据说死的极惨。我有时净会胡思乱想:
无论多坚强的人,在严刑拷打下,
自尊都没有,如何大义凛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总算找到组织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飞机就是这样被打下来的。
伊拉克人打飞机前,肯定是偷看了这个绝密教材,
但我认为我一直把它藏的很好。以后要小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地雷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到处埋。
埋到哪里,埋了多少没个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
你看扯的,看着那小孩儿,
我怎么想起《狮子王》的场景来了。
嘴里竟不自觉地哼起艾尔顿·约翰的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们同父同母般的亲兄弟在为独立而战。

王叔晖作品:

前几天偶然翻看一下王先生的作品,
感慨万千。所以想来与楼友慢慢共赏。
不料,扫描时才发现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因为,扫描时需要把书使劲地压开,
好心疼。所以,效果成了以下的样子。真遗憾。
那就报个书名,楼友自己找来欣赏了。
《孟姜女》、《木兰从军》、《孔雀东南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
《杨门女将》、《马郎和三姑娘》、《西厢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的老画家中,俺只喜欢王先生的作品。
其他的什么国画大家,俺从来不喜欢。
在中国画家的地位,她太委屈。
那是真叫委屈!
她整天抱着白酒瓶喝酒的样子,让人难忘!
她倔强的个性埋没了她天赐才华!天不开眼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西厢记》连环画——封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飞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00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03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09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28

扫几幅张眉孙民国版作品:
这是老爸民国时买的,是活页画册,共32幅,
品相保存得非常好。张眉孙与刘海粟是在一起的。
不知为什么名气,,,,?????按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春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冬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葡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花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莱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迎春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