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音乐与革命

(2007-09-26 02:04:06) 下一个
音乐与革命
内容摘要 : 音乐其实只是一种经过处理过的声音,它的内容则是感情。在音乐渲染的感情氛围里边,人们往往可以暂时忘却拘束,排除杂念,形成某种人性的超越。音乐是如此的神奇,以至于不得不被列为革命研究的一个题目。
<>【 阿波罗新闻网2007-09-24讯】 作者:烈雷

不被感人的音乐征服过,您是无法想象音乐对人精神的穿透力的。
音乐其实只是一种经过处理过的声音,它的内容则是感情。
在音乐渲染的感情氛围里边,人们往往可以暂时忘却拘束,排除杂念,形成某种人性的超越。
音乐是如此的神奇,以至于不得不被列为革命研究的一个题目。
1 音乐的颜色
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里边,音乐是有颜色的。
比如说
萨克斯风总让人有一种麻麻的感觉,向被抚摸。 听到迪斯科的金属撞击声你会联想到某些性动作。小号吹出的拉丁乐象放屁一样,有低级趣味的意思。。 所谓黄色音乐嘛。
然而说到进行曲又不一样了,它节奏整齐,拍子清晰。据说最早的进行曲的创作目的,是专门为了让一大群士兵步伐整齐的向前进的。
雄壮激越的进行曲,很能激励心情、振作精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
而在当今情歌泛滥的年代,绝大部分青年都被靡靡之乐卷进男女纠缠,或男女斗争中去了,这是统治者所乐见的。
灰色音乐甚至可以要人的命。
不少人都听过四面楚歌的故事吧。 说的是两千年前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段插曲:
楚汉争霸战争的最后,刘邦的汉军把对手项羽紧紧包围在垓下。项羽手下的楚军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们的军队都唱起项羽老家楚地的民歌。身在异乡陷于重围的楚军听到这些凄婉的声乐, 想到了故乡的亲人,大伙直掉眼泪,心里逐渐丧失了斗志。最后终于被 汉军全歼。
2。革命歌曲与改编革命歌曲
人们第一次感受到革命歌曲的威力。大约是在1792年。
那时正是法国大革命,有一位年轻上尉叫鲁热的。被到处弥漫的爱国热情所感染,一晚上创作出了一首慷慨激昂的革命军歌。
这首革命军歌。一点点地口口相传,终于在广场、战场,在群众和士兵中间找到知音,特别是在马塞,反响极为热烈,成千上万人都在传唱这首歌曲。7月2日,马塞的五百名义勇军唱着这首雄壮的战歌向巴黎进军。
随着他们的行军,这首歌传到沿途各地。7月30日,马塞义勇军一遍又一遍唱着这首歌进入巴黎。这歌声像雪崩似地扩散开去,势不可挡, 几小时后这首歌就传遍全城。歌名也改为《马塞曲》。
一两个月后,《马塞曲》就成为全军之歌、全民之歌。许多部队就是唱着这首歌勇敢地向敌人冲去。
这是当时敌军对这首歌曲的真实评价 :“成千上万的革命士兵同时高唱着这首军歌,像咆哮的海浪向他们的队形冲去时,简直无法阻挡这首可怕的圣歌所产生的爆炸力量。眼下,马塞曲就像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在法国的所有战场上翱翔,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和死亡。
后来,《马塞曲》因其卓越贡献,被定为法国国歌。
音乐的作用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在现代,无论是革命的或者反革命的力量都不敢轻视之。
现代的专制政权是很懂得利用人们对音乐的条件反射为专制服务的。我们不难发现在法西斯德国,共产党中国。伪革命的音乐事业是被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的。
就拿中共来说吧,毛泽东时代的所谓革命文艺工作就搞得热闹非凡,什么样板戏啦,东方红啦,什么毛主席颂歌,英雄赞歌啦 … …
感天动地,成功地骗取了许多人的感情。
这是一个共军士兵的真实表述: 那天,全连集合学唱队列歌曲,一群男子汉组成的一个声音整体,吼声震天,地动山摇,扯着嗓子叫,直扯得浑身上下血脉鼓荡、贲张,血液加速流动、翻腾,直扯得整个骨节都在咔咔作响,嗓子眼火辣辣的灼热 ……
伪革命军歌是伪革命军头让伪军当炮灰的一条龙阴谋中关键的一环… …上阵前,往往先喝酒,宣誓,然后奏乐,再就是上路了。
革命的文艺和伪革命的文艺有本质上的不同。 革命的文艺是追求正义,振奋人心争取胜利的。
革命需要音乐,音乐需要革命。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革命宣传应该是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 炒菜要加佐料才能吸引食客。 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才会长盛不衰。
革命也一样。革命的文艺应该是一种普及教育, 而普及教育必须是老少皆宜的,雅俗共赏的。 能够完全担这个角色的,只有音乐歌曲。
革命歌曲,固然好。 可是,一时造不出那么多好曲子,怎么办?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歌词内容有好坏。音乐本身是无好坏的。许多中共的伪革命歌曲,旋律优美,流毒很广,我们把它拿过来修改一下歌词,这样一来它的毒化教育被诙谐掉了,二来我们利用它的好曲子旧瓶装新酒让它流传下去, 就能起到化害为利的功效。
3从进行曲到摇滚乐
革命的目的是建设性的,革命的手段则是破坏性的。
革命需要理性策划,感性发挥。太理性了,行动不起来。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疯狂的音乐可以使人失去理智, 这一点对于革命的运用来说就是动摇敌人军心。
198912月,美国军队,以旋风般的速度推翻了巴拿马独裁总统诺列加,解放了巴拿马。诺列加被迫逃入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请罗马天主教会提供保护。美军随即团团包围了梵蒂冈大使馆。
美军心理战分队展开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攻心战。从1228开始,美军调集了第一心战营中的精兵强将,从四面八方赶赴梵蒂冈大使馆。他们在大使馆对面的公园里架设起一排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摇滚乐和抨击诺列加的文章。其中一首摇滚乐的名字叫做《无处可逃》。值勤的美国士兵说,这是专门放给诺列加听的,因为他是有名的歌剧迷,但是极为讨厌摇滚乐,尤其是美国摇滚乐。
美国心理战部队又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活动,一批批市民和士兵来到大使馆门前,按响汽车喇叭,挥动着巴拿马国旗,不停地高喊凶杀杀人犯等口号,要求梵蒂冈把诺列加交给他们处置。很快,这种示威活动达到了高潮,成千上万的人涌到了大使馆前面的广场,把大使馆围得水泄不通。
在美军心理战的强烈攻击下,诺列加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摧残。自1228日起,他几乎整天躲在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与任何人都不接触。11,当他再次出现在大使馆的院子里时,人们发现他显得极度疲惫、紧张、孤独和冷漠。而更为关键的是,梵蒂冈大使馆方面已经承受不住这种强大的精神压力,决定将诺列加交给美国,以便早日结束这种不堪忍受的音乐轰炸
13,已经关闭多日的大使馆铁门突然打开,诺列加在神父的陪同下走出大门投降。包围大使馆的美国士兵立即冲上去,给这位昔日铁腕人物戴上冰冷的手铐。
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
目前,大陆的独裁者,十分惧怕群众运动。千方百计压制冒头的示威游行。
好,你不让游行我就跳舞。不让跳舞,我就唱歌,唱革命,歌词填写下岗。上访。控诉。反贪污什么的……载歌载舞,喜闻乐见,鼓舞士气。
振奋人心。 大吹特吹,大唱特唱。 你着急我快乐,你团团转,我就以逸待劳。
没有僵化的人民,只有的僵化方法。
为创造心理条件是要想点办法的。比如说上访,要搞悲情气氛,可以上一点二胡,锁呐什么的。示威,要气壮山河,就得上大鼓,摇滚。
革命的文艺应该按革命市场的实际需求来量身定造。青少年是革命行动的中坚力量。革命的文艺方向始终要以青少年的文艺喜好为指向。现在的青少年多喜欢摇滚,蹦迪。
90年代民进党就成功掀起过激情洋溢的马卡丽纳舞旋风。来吸引青年人来关注他们的政治运动。
中国民运还是有点音乐人才的。97年在大陆诞生的反专制摇滚乐队----盘古乐队,就很不错。
我们可以展开想象:
如果有成千上万的反对者在伪政府门前,伴着疯狂无定的摇滚乐,象潮水般跳着变形的快三慢三、霹雳舞、蹦迪,等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发出噢噢啊啊的怪叫声惨叫声,进行抗争,会给当局者多大的心理压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